学术投稿

临床护士疼痛管理现状调查

张春华;徐丽华;邹碧荣;朱小平

关键词:护士, 疼痛, 知识, 态度, 数据收集
摘要:目的了解护士疼痛管理现况.方法采用护士疼痛知识和态度调查问卷及自行设计的3项疼痛管理现状调查表对411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疼痛知识得分为15.18±3.64,平均回答正确率为38.92%;不同年龄、工龄、学历、职称的护士疼痛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66.91%护士没有接受过有关疼痛知识的培训,73.97%护士未进行疼痛评估.接受过培训、开展了疼痛评估实践、在放化疗科工作的护士疼痛知识得分显著高于未受过培训、未开展疼痛评估实践、其他科室工作的护士(均P<0.01).医护缺乏疼痛知识、担心药物不良反应、医疗体系不重视是有效疼痛管理的主要障碍因素.结论护士普遍缺乏疼痛知识,需大力加强疼痛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使护士有能力、有信心参与疼痛管理;医疗体系应采取得力措施,促进有效的疼痛管理.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对膀胱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对膀胱癌患者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住院的膀胱癌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均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步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时、术后1周及出院时,采用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术后1周及出院时观察组总体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组内比较,观察组总体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入院时(均P<0.01),对照组总体生活质量高于入院时,但差异无显著意义(均P>0.05).结论对膀胱癌患者及其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家属的照料水平及配合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阙纤沣;汤志群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自护理论在全喉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Orem自护理论在全喉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8例全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自护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按常规术前、术后护理,自护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Orem自护理论的3个护理系统,让患者参与健康决策及力所能及的自理.结果自护组术后自护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日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全喉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自护理论可促进术后身体康复及患者自护能力,缩短平均住院日.

    作者:姚爱勤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股骨骨折患者围术期临床路径的应用

    目的探讨股骨骨折患者围术期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疗、护理方法,观察组按制定好的医、护、患临床路径表实施每日诊疗、护理、康复工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路径作为一种科学的护理模式,可合理使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护理质量.

    作者:吴新花;单金花;李梅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患者的护理

    内镜辅助下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8例,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住院7~10 d,均临床治愈出院.提出术前充分准备,术后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做好切口的护理及防治并发症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

    作者:李学芳;李莺;蒋年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医院急救中心对警察徒手心肺复苏培训的探讨

    目的探讨医院急救中心对警察进行徒手心肺复苏(CPR)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方法,提高其CPR知识与技能.方法对荆州市不同警种的警察91人进行CPR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分别在培训后即时、3个月、6个月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情况评价.结果培训后即时理论知识得分和操作技能合格率与培训前和培训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与培训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对警察进行规范有序和定期巩固的培训是增强其急救意识、提高CPR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有效方式,对普及急救医学知识、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有重要意义.

    作者:付沫;桂月玲;李玉肖;朱琼;陈实娥;陈艳;贺喜元;王晓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临床护士疼痛管理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护士疼痛管理现况.方法采用护士疼痛知识和态度调查问卷及自行设计的3项疼痛管理现状调查表对411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疼痛知识得分为15.18±3.64,平均回答正确率为38.92%;不同年龄、工龄、学历、职称的护士疼痛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66.91%护士没有接受过有关疼痛知识的培训,73.97%护士未进行疼痛评估.接受过培训、开展了疼痛评估实践、在放化疗科工作的护士疼痛知识得分显著高于未受过培训、未开展疼痛评估实践、其他科室工作的护士(均P<0.01).医护缺乏疼痛知识、担心药物不良反应、医疗体系不重视是有效疼痛管理的主要障碍因素.结论护士普遍缺乏疼痛知识,需大力加强疼痛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使护士有能力、有信心参与疼痛管理;医疗体系应采取得力措施,促进有效的疼痛管理.

    作者:张春华;徐丽华;邹碧荣;朱小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护士职业倦怠与人格、自尊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护士职业倦怠与人格、自尊及社会支持的关系,为预防职业倦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济南市3所医院护士432名,采用护士职业倦怠调查表(MB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自尊量表(SES)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其进行测试.结果护士职业倦怠中去人格化倾向、个人成就感维度评分分别为4.88±4.27、34.86±7.88,显著低于国外护士(均P<0.01);情绪枯竭维度得分为22.54±9.73,与国外护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护士职业倦怠与人格、自尊及社会支持的诸多因子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P<0.01).结论预防护士职业倦怠,应重视护士人格的塑造、自尊的提高和社会支持的增加.

    作者:席波;李军;王翠丽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心理干预改善全喉切除术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的探讨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全喉切除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以评估心理干预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及心理疏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支持型心理治疗及认知疗法.结果术后2周、6个月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全喉切除术患者积极进行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其焦虑、抑郁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剪京芬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妊娠期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

    总结10例妊娠期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经验.提出根据妊娠期特点,实施阶段化个体化整体护理,即重症监护、心理护理、营养支持等是疾病治疗的关键措施.

    作者:吴莉;丁洪琼;左晓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椎体转移瘤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围术期护理

    对17例胸腰椎转移瘤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结果术后患者疼痛消失7例,明显减轻8例,无效2例,有效率88.2%.提出术前做好健康指导、卧位训练及术前准备,术后注意生命体征的监测、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指导功能锻炼,可提高手术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春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妇科患者专用开裆裤的设计与应用

    孕妇及有妇科疾病患者需定期做妇科检查或治疗,要求患者脱掉1侧裤腿取截石位,容易使患者着凉.为此,笔者自制妇科检查治疗专用裤,并于2003年1月至2005年7月用于200例患者,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吕凤丽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自制器械托盘在截石位手术中的应用

    临床上截石位手术配合时,器械护士常在医生背后或侧面传递器械,所递器械污染机会较大且违反无菌操作规程.鉴此,我院自行研制一种截石位手术专用器械托盘,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申贺利;钟宝荣;胡春凤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局部涂搽丁卡因用于咽敏感者拍根尖片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咽反射异常敏感患者拍摄根尖片时局部涂擦丁卡因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将拍根尖片且咽反射异常敏感的14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70例),观察组采用丁卡因局部涂擦法进行表面麻醉,对照组采用喉头喷雾方法.结果表面麻醉显效率观察组为89.5%,对照组为82.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8%,对照组为97.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局部涂擦丁卡因表面麻醉,能减轻咽反射异常敏感患者拍摄根尖片时的痛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口腔表面麻醉方法.

    作者:戚维舒;黄芳;陈佩珠;陈卓辉;温亦雄;安少锋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碘伏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前脐部清洁的探讨

    目的探讨0.5%碘伏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前脐部清洁的效果.方法将入住妇科需行腹腔镜手术患者2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30例)和对照组(120例).观察组术前采用0.5%碘伏清洁脐部,对照组采用松节油清洁脐部后,再用75%乙醇去除松节油.结果两组脐部清洁效果均较好,术后均未出现脐部切口感染;观察组脐部皮肤红肿发生率为3.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0.5%碘伏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前脐部皮肤清洁对皮肤刺激性小,安全、有效,可预防创口皮肤感染.

    作者:焦桂花;邱锡坚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护理

    24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16例并发低钠血症,均被早期发现,及时予以针对病因治疗,同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准确采集标本和执行各项医嘱,5~14 d血钠均恢复正常.提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除严格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外,需特别注重低纳血症的观察.

    作者:蔡明芳;刘静;夏红艳;刘庆艳;黄晓武;李道琴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本科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的改革构思

    探讨建立新型的本科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模式,认为课程目标的设置应符合医学模式的转变,能精确反映妇产科护理的全部意义;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多样化,并且有灵活性和开放性;同时采用改良PBL整合课程,充分发挥院校协作力量,完善新型的本科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有利于适应21世纪护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作者:赵缨;胡雁;周英凤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吸痰三通管在人工气道患者雾化吸入中的应用

    雾化吸入具有消炎、止咳、化痰、湿化气道和解痉平喘等作用.一般情况下,雾化器与患者的连接有口含嘴和面罩2种方式,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可将雾化器直接连接在呼吸机送气管路上,后者再与人工气道即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相连接.而对于建立人工气道未行机械通气者,或机械通气患者在脱离呼吸机带管(人工气道)期间,由于雾化器与人工气道间没有合适的连接装置,导致雾化吸入效果差.鉴此,我科将呼吸机专用吸痰三通管应用于人工气道患者的雾化吸入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贺海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2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左肾静脉移位术的护理

    对2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行左肾静脉移位术,术后1~2周肉眼血尿消失,术后1个月尿常规正常,随访半年无复发.提出良好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完善出院指导,对保证手术效果、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园;何玮;喻芹;潘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实习末期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与临床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实习末期护理专业学生(下称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与临床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对104名实习末期护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和临床能力问卷调查,并对两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评分为295.37±37.93,护生临床能力总分为153.32±19.64,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25~0.80,P<0.05、P<0.01).结论批判性思维能力可影响护生的临床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促进护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从而提高护生的临床能力.

    作者:李静;范秀珍;张慧;陈晓林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高弹加压止血带在血液采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高弹加压止血带在血液采集中的止血效果.方法将无偿献血者6 292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 321人)和对照组(2 971人).观察组在血液采集完成后采用高弹加压止血带止血法处理,而对照组采用手指压迫棉球止血法.结果观察组皮下出血发生率为0.15%(5/3 321),时照组为1.78%(53/2 97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5.81,P<0.01).结论高弹加压止血法止血效果优于手指压迫止血法.

    作者:张国清;杨玉发;李庚娣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