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护士疼痛管理现状调查

张春华;徐丽华;邹碧荣;朱小平

关键词:护士, 疼痛, 知识, 态度, 数据收集
摘要:目的了解护士疼痛管理现况.方法采用护士疼痛知识和态度调查问卷及自行设计的3项疼痛管理现状调查表对411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疼痛知识得分为15.18±3.64,平均回答正确率为38.92%;不同年龄、工龄、学历、职称的护士疼痛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66.91%护士没有接受过有关疼痛知识的培训,73.97%护士未进行疼痛评估.接受过培训、开展了疼痛评估实践、在放化疗科工作的护士疼痛知识得分显著高于未受过培训、未开展疼痛评估实践、其他科室工作的护士(均P<0.01).医护缺乏疼痛知识、担心药物不良反应、医疗体系不重视是有效疼痛管理的主要障碍因素.结论护士普遍缺乏疼痛知识,需大力加强疼痛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使护士有能力、有信心参与疼痛管理;医疗体系应采取得力措施,促进有效的疼痛管理.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颈性眩晕患者中医正骨疗法的护理

    对123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同时采取正确的卧位、纠正不良姿势、加强健康教育指导及功能锻炼、出院指导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随访1~3年,痊愈97例(78.9%),有效24例(19.5%),无效2例(1.6%),复发27例.提示及时、正确的护理干预是提高和巩固疗效、减少该病复发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凤清;方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高弹加压止血带在血液采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高弹加压止血带在血液采集中的止血效果.方法将无偿献血者6 292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 321人)和对照组(2 971人).观察组在血液采集完成后采用高弹加压止血带止血法处理,而对照组采用手指压迫棉球止血法.结果观察组皮下出血发生率为0.15%(5/3 321),时照组为1.78%(53/2 97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5.81,P<0.01).结论高弹加压止血法止血效果优于手指压迫止血法.

    作者:张国清;杨玉发;李庚娣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内镜下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探讨内镜下行腰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器植入、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管狭窄和腰椎滑脱的手术配合.方法对9例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管狭窄和腰椎滑脱患者,在内镜下行微创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术.结果术中出血100~180 ml.手术时间2~4 h.9例患者术程顺利,术中无不良反应发生,无被迫改开放式手术.结论经内镜微创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患者恢复快,临床效果满意.提出做好术前准备,正确摆放体位,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准确传递各类手术器械,协助术中检查,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胡玉华;徐荣荣;刘盈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临床护理工作中履行告知义务的实践及效果

    目的保证护理安全,降低护理纠纷及投诉的发生率.方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培养护士的法律意识,建立护士告知、患者知情同意的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在护理活动中告知护理计划、医院环境与制度、医疗风险、患者的疾病信息及自我护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的形式评价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患纠纷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由2003年的92.3%上升到2005年的97.8%(P<0.01),护理纠纷和投诉由2003年的12起减少到2005年的2起.结论履行告知义务,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可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陈莉涛;甘秀妮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碘伏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前脐部清洁的探讨

    目的探讨0.5%碘伏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前脐部清洁的效果.方法将入住妇科需行腹腔镜手术患者2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30例)和对照组(120例).观察组术前采用0.5%碘伏清洁脐部,对照组采用松节油清洁脐部后,再用75%乙醇去除松节油.结果两组脐部清洁效果均较好,术后均未出现脐部切口感染;观察组脐部皮肤红肿发生率为3.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0.5%碘伏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前脐部皮肤清洁对皮肤刺激性小,安全、有效,可预防创口皮肤感染.

    作者:焦桂花;邱锡坚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心电图异常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心电图异常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以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对4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心电图变化与颅内压力、体温、电解质、血糖、血氧饱和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76.6%(36/47),多发生在外伤后1周内,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且心电图异常患者的病死率明显增高.颅内压力>180 cmH2O、体温>37.8℃、血糖>6.7 mmol/L、血氧饱和度<0.95、电解质紊乱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显著增高.结论需对上述相关因素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作者:孟桂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腹腔镜下行改良Bacon's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Bacon's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例直肠癌根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肠道准备;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低流量吸氧,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早期活动,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量及引流液性质,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进行肛门功能训练及排便反射训练.结果本组10例保肛率为100%,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7~9 d,出院时生活完全能自理,术后3~6个月自主排便功能恢复.结论加强围术期护理,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作者:屈清荣;王云霞;马继红;张豫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糖尿病孕妇焦虑状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住院孕妇的焦虑状态,为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状态焦虑量表(S-AI)对50例糖尿病孕妇进行焦虑状况调查.结果糖尿病孕妇的焦虑评分为40.96±5.48,显著高于常模(P<0.05).其焦虑状况与职业、文化程度、年龄、医疗付费方式、治疗方式无关.结论妊娠并存糖尿病会增加孕妇的焦虑水平,需针对孕妇个体差异加强护理干预,减轻其焦虑.

    作者:杨美洁;何仲;刘晓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局部涂搽丁卡因用于咽敏感者拍根尖片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咽反射异常敏感患者拍摄根尖片时局部涂擦丁卡因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将拍根尖片且咽反射异常敏感的14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70例),观察组采用丁卡因局部涂擦法进行表面麻醉,对照组采用喉头喷雾方法.结果表面麻醉显效率观察组为89.5%,对照组为82.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8%,对照组为97.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局部涂擦丁卡因表面麻醉,能减轻咽反射异常敏感患者拍摄根尖片时的痛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口腔表面麻醉方法.

    作者:戚维舒;黄芳;陈佩珠;陈卓辉;温亦雄;安少锋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2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左肾静脉移位术的护理

    对2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行左肾静脉移位术,术后1~2周肉眼血尿消失,术后1个月尿常规正常,随访半年无复发.提出良好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完善出院指导,对保证手术效果、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园;何玮;喻芹;潘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共用净化空调对手术室空气环境的影响

    目的探讨洁净手术室共用净化空调对手术间空气环境的影响.方法根据洁净手术室分级标准,选择20例外科手术在共用净化空调手术间其中一间施行手术,分别在施行手术的手术间和未施行手术的手术间分时段采样做空气细菌培养.结果施行手术手术间皮肤切开前15 min和术毕整理手术间时菌落数显著高于术前空调运行30 min(均P<0.01),且显著高于未施行手术手术间同时段(均P<0.01);未施行手术间各时段菌落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共用净化空调不会对洁净手术间空气环境造成影响.

    作者:倪乐丹;徐姜涛;郑淑智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实习末期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与临床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实习末期护理专业学生(下称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与临床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对104名实习末期护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和临床能力问卷调查,并对两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评分为295.37±37.93,护生临床能力总分为153.32±19.64,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25~0.80,P<0.05、P<0.01).结论批判性思维能力可影响护生的临床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促进护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从而提高护生的临床能力.

    作者:李静;范秀珍;张慧;陈晓林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心理干预改善全喉切除术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的探讨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全喉切除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以评估心理干预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及心理疏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支持型心理治疗及认知疗法.结果术后2周、6个月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全喉切除术患者积极进行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其焦虑、抑郁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剪京芬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护士职业倦怠与人格、自尊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护士职业倦怠与人格、自尊及社会支持的关系,为预防职业倦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济南市3所医院护士432名,采用护士职业倦怠调查表(MB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自尊量表(SES)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其进行测试.结果护士职业倦怠中去人格化倾向、个人成就感维度评分分别为4.88±4.27、34.86±7.88,显著低于国外护士(均P<0.01);情绪枯竭维度得分为22.54±9.73,与国外护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护士职业倦怠与人格、自尊及社会支持的诸多因子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P<0.01).结论预防护士职业倦怠,应重视护士人格的塑造、自尊的提高和社会支持的增加.

    作者:席波;李军;王翠丽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成效

    目的促进护理安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加强护理管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培训护士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患者的风险防范意识,细化并规范护理环节管理.结果2003、2004、2005年护理缺陷事故分别为10、2、0起,患者满意度由2004年2月的89.3%上升至2005年9月的98.4%.结论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促进护理安全.

    作者:申萍;孙琳;朱剑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吸痰三通管在人工气道患者雾化吸入中的应用

    雾化吸入具有消炎、止咳、化痰、湿化气道和解痉平喘等作用.一般情况下,雾化器与患者的连接有口含嘴和面罩2种方式,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可将雾化器直接连接在呼吸机送气管路上,后者再与人工气道即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相连接.而对于建立人工气道未行机械通气者,或机械通气患者在脱离呼吸机带管(人工气道)期间,由于雾化器与人工气道间没有合适的连接装置,导致雾化吸入效果差.鉴此,我科将呼吸机专用吸痰三通管应用于人工气道患者的雾化吸入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贺海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护师参与护理管理的实践

    目的探讨护师参与护理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在护士长辅助式领导下,让护师参与护理管理.结果护理质量检查中,护理管理质量指标如护士长管理、消毒隔离、分级护理和患者满意度合格率在实施护师参与护理管理后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仅急救物品完好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护士长运用辅助式领导,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可有效地提高护师管理水平,提升护理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作者:严玲华;张建文;马俊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脑膜瘤并存糖尿病患者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脑膜瘤并存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9例并存糖尿病的脑膜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指导,加强术前、术后血糖监测,密切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和创腔引流管的通畅,饮食管理.结果患者术前、术后的血糖控制良好,均按预期目标康复出院.结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是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严格监测血糖至关重要.

    作者:时艳军;白丽霞;丁燕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肛瘘术后患者长强穴注射亚甲蓝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肛瘘术后患者长强穴注射亚甲蓝的镇痛效果.方法将84例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双氯芬酸钠栓1粒塞肛,观察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亚甲蓝长强穴注射.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排便时及术后12、48、72、96、144 h创面疼痛评分以及创面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肛瘘术后应用亚甲蓝长强穴注射,有长效止痛作用,有利于创面的快速愈合.

    作者:姚义珍;陈尚清;刘艳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护理

    24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16例并发低钠血症,均被早期发现,及时予以针对病因治疗,同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准确采集标本和执行各项医嘱,5~14 d血钠均恢复正常.提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除严格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外,需特别注重低纳血症的观察.

    作者:蔡明芳;刘静;夏红艳;刘庆艳;黄晓武;李道琴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