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素帽固定部位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

陈莎;鲁汉英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肝素帽, 固定部位, 留置时间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肝素帽固定部位对留置针回血、堵管发生率及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将60例静脉留置针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将肝素帽固定在穿刺点下方或水平位置,观察组将肝素帽固定在穿刺点上方3~4 cm处.结果观察组留置针回血率、堵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静脉留置针肝素帽固定于穿刺点上方,可减少置管并发症,延长置管时间.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熏洗加激光照射治疗肛周湿疹效果观察

    肛门湿疹是一种常见病,以红斑、丘疹、水泡、渗出、糜烂、瘙痒、反复发作、多形性变为特点[1].常泛发于臂部、会阴、阴囊等处.多因温度变化,衣服摩擦等诱因引起瘙痒发作,患处因瘙痒常被抓伤破溃,肛缘皲裂、糜烂而引起灼痛或针刺样疼痛,严重者坐卧不安、夜不能寐,直接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我科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中药煎汁熏浴加CO2激光照射的方法治疗肛周湿疹54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魏金先;肖利华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新加坡KK医院儿童急救部的临床路径

    介绍临床路径在新加坡KK医院儿童急救部的应用.由于临床路径的开展,缩短了急诊留观时间,促进科室间合作,减少医疗纠纷,为患者提供持续性、整体性医疗服务,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

    作者:刘蕾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血液净化患者行颈内静脉导管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患者行颈内静脉导管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0例血液净化颈内静脉导管术采用Seldinger法由颈内静脉插管患者,采用心理护理、预防感染、保证有效透析、预防各种并发症等护理措施.结果 80例次均插管成功,血流量在200 ml/min以上,留置时间为7 d至3个月,平均41.0 d.12例留置导管平均8.0 d出现栓塞,更换导管并封存低分子肝素后,拔管时未再出现导管栓塞情况.结论颈内静脉是较佳的临时血管通路,导管封存低分子肝素对留置时间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科学的护理在颈内静脉导管术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温杏良;曾剑慧;李燕林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采用塑料瓶研制大输液摆药盒

    大批量静脉输液过程中,护士在准备配置药物时一般将多种药物摆放在对应的输液瓶旁边或放在小布袋、塑料袋内挂在瓶口上,查对、取放均不方便.鉴此,笔者选用不同容量的塑料瓶(矿泉水瓶或饮料瓶)研制出方便、实用的液体摆药盒,并于2004年5月推广使用1年余,效果良好.

    作者:朱新青;陈照坤;梁雁芳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血糖监测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

    为规范血糖监测仪监测结果的记录,自行设计一种血糖监测记录单.该记录单简单直观,书写方便,记录规范,能较直观地反映血糖变化,在满足住院患者常规多点监测血糖需要的同时,也提高了糖尿病的综合管理质量.

    作者:武婷;陈珊;李媛媛;邓莹;姚娟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超声内镜检查的护理配合

    对705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行超声内镜检查患者术前行心理护理,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检查,未发生明显并发症.提示周密的术前准备,术中熟练的操作配合,严密观察病情,术后正确的健康指导等护理配合是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王孝琼;刘媛敏;李荣香;侯伟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超声引导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监视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将 278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48例)和观察组(130例).观察组于超声引导下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盲穿法置管.比较两组置管一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成功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为(90.5%),(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可同步动态观察局部解剖结构及操作过程,其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盲插法.

    作者:夏学丽;孙凤芝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肝素帽固定部位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肝素帽固定部位对留置针回血、堵管发生率及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将60例静脉留置针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将肝素帽固定在穿刺点下方或水平位置,观察组将肝素帽固定在穿刺点上方3~4 cm处.结果观察组留置针回血率、堵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静脉留置针肝素帽固定于穿刺点上方,可减少置管并发症,延长置管时间.

    作者:陈莎;鲁汉英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规范文书管理防范护理纠纷

    针对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配套文件的要求,重新制订<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和<护理文书质量评价标准>,强化护理文书法律意识教育、健全质控网络、实施三级监控.结果有效地提高了护理文书的质量,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对记录质量的重视程度也有了很大提高.提示规范文书管理可有效防范护理纠纷.

    作者:杨坚娥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食用保鲜膜在小儿药物湿敷和药物封包中的应用

    药物湿敷和药物封包是皮肤科常见的治疗,在予小儿尤其7岁以下儿童湿敷时,尤其不便固定.鉴此,笔者采用保鲜膜包敷,取得明显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梁晓红;任海燕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情志干预佐治痞满证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情志干预佐治痞满证的效果.方法将60例痞满证患者按单双号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中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情志干预,加强护患间的交流,指导患者调节情志,满足患者的情感需求,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观察两组患者情绪障碍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症状显著改善(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情志干预对痞满证具有明显的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黄克文;刘艳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一次性头皮针在新生儿同步换血中的应用

    目的提高新生儿同步换血的效果.方法将34例同步换血新生儿按入院先后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组使用一次性7号普通头皮针于股动脉建立动脉通道作为换血的输出途径,对照组予留置针进行动脉或股动脉穿刺置管(首选桡动脉,次选肱动脉,后选股动脉)为输出途径.结果两组换血后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换血前(均P<0.01),换血后两组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建立动脉通道一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换血平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一次性头皮针建立股动脉通道作为输出途径,是一种高效、低耗、痛苦少、易操作的新生儿换血方法.

    作者:胡玉转;郭小芳;李丽仪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静脉留置针封管频次与静脉炎关系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封管频次与静脉炎的关系.方法取种系相同、体重相近的新西兰健康大耳白兔21只,以兔双耳外侧的耳缘静脉作为实验血管,随机分成第1组(n=22)和第2组(n=20),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以10 gtt/min的速度输入0.9%氯化钠注射液30 ml,1次/d.第1组液体输注完毕用肝素盐水封管1次,与下次输液间隔时间为23 h 15 min;第2组在第1次封管后12 h再封管1次,第2次封管与次日输液间隔时间为11 h 15 min.两组均保留72 h,第1组封管3次、第2组封管6次后拔除静脉留置针.以穿刺点为起点取长2 cm、宽1 cm含静脉血管和耳廓组织的活体标本做病理切片,观察静脉血管的病理变化.结果两组血管壁未发现炎性细胞浸润,炎性细胞均分布在血管周围组织;两组血管周围组织炎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两组血管内血栓形成情况基本相同(均P>0.05).结论相同留置时间,增加静脉留置针封管次数可加重静脉周围组织炎症的程度.

    作者:耿少英;赵改婷;高荣花;张玉敏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老年急性重症卒中并发急性肺损伤的护理

    对120例老年重症卒中患者行呼吸功能监测,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感染,监测治疗原发疾病等护理干预.结果120例老年急性重症卒中并发急性肺损伤59例,无1例发展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提示早期施加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老年急性重症卒中并发急性肺损伤的发生.

    作者:彭小琼;邓小玲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腰穿术后翻身的可行性探讨

    目的探讨腰穿术后翻身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将200例腰穿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2 h给予准时翻身1次,由平卧位变成侧卧位或者俯卧位,侧卧位时允许头下垫矮枕,30 min后情况允许再次改成仰卧位.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术后去枕平卧4~6 h.结果两组皮肤受压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头痛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腰穿术后2 h协助患者翻身不仅不会增加头痛的发生,且能够杜绝压疮的发生.

    作者:李珊瑚;陶子荣;李艳;孙婷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护生参与社区老人健康教育的实践

    目的探讨护生参与社区老人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本校2002级高护专业110名护生到社区对172名退休老人进行健康教育,包括集体教育、小组教育和单人教育,并分析健康教育前后学习成绩及健康教育的能力.结果社区老人对护生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较高(70.93%~97.09%),满意度高(70.93%~95.93%),护生对参加社区老人健康教育评价高(77.27%~100.00%).结论参与社区老人健康教育能促进护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专业情感的形成,锻炼学生的社会化能力和人际沟通技巧,同时促进预防保健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作者:辛崇萍;叶昕;杭小娟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娃哈哈塑料瓶制作男性尿套

    尿失禁患者因不能自主控制排尿,传统的阴茎套法由于尿套上部紧紧裹住阴茎根部,整个阴茎不能透气,容易患阴茎湿疹和龟头感染等病症,在经常拆洗阴茎套的过程中又易导致破损,且套法麻烦并耗去大量胶布.鉴此,笔者采用娃哈哈塑料瓶制成阴茎套,能够有效引流尿液,避免了使用传统阴茎套的弊端,降低了成本.

    作者:王秀芳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机械通气舒适护理研究进展

    对引起机械通气患者不适的原因及提高患者舒适度的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认为导致患者机械不适的因素有生理、心理、社会3方面;提出加强护患沟通,提供心理护理,提高护理技术水平,掌握各项操作的护理技巧,应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是降低机械通气患者不适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曙红;蒋冬梅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婴幼儿头面部治疗与护理时的制动方法

    作者:胡圣枝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护士对常规检验项目认知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护士对常规检验项目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采用自拟问卷,对538名护士进行检验报告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结果护士对检验项目认知的总正确率仅为27.5%.不同护龄、职称、学历护士回答正确率均处于低水平.结论护士应充分认识检验报告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以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樊敏华;周娅;郭淑红 刊期: 2006年第13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