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加飞
目的:总结针灸治疗失语症的现状并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以便于加强针灸治疗失语症的疗效并宜于推广.方法:应用维普医药生物科技网,查询时间1989~2010年,查询有关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的报道并加以分析.结果:以“失语症”为题名及关键词共查询到文章598篇,以“针灸”为题名及关键词在结果中搜索得出44篇.其中综述9篇,头针治疗5篇,舌针5篇,体针14篇,放血及其他疗法11篇.结论:针灸对于失语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于针灸治疗的方法及疗效缺少大样本的科学研究,治疗上诊断及疗效标准不一,科研上缺少多学科,多部门,多层次的大样本治疗与研究,建议在以神经专业为主导的前提下,结合针灸,电生理,影像学(FMRI,PET等)等专业,应用现代神经学检查手段,共同研究针刺对于失语症的治疗情况,促进神经康复与针灸学的共同发展.
作者:王煜明;王浩;杜燕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简要介绍睡眠障碍的腹针及其配合治疗方法,包括单纯腹针治疗、腹针结合体针治疗、腹针配合耳穴埋针治疗、腹针配合耳穴贴压磁珠治疗、腹针配合四神聪、腹针配合针刺安神点和腹针结合灵龟八法等治疗方法.说明腹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且副作用少,不失为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治疗方法.并对腹针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做了讨论.
作者:董海城;陈华德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对青光眼患者采取小梁切除术联合中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64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对其采用小梁切除术;另一组为治疗组,对其采用小梁切除术、术后联合中药治疗,而其他所有的处理都一致.结果:对照组在手术后1年内眼压升高的阳性率为15.63%,而治疗组在手术后1年的阳性率为6.25%,两组有着明显的差异.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中药对降眼压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采取中药配合这一手术疗治疗青光眼值得推广.
作者:满大林;黄芸芸;张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所面临的首要卫生健康问题,由于循证医学与中医学之间存在共同点,因此本文就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药循证治疗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
作者:陆向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使用中西药结合外用治疗老年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出现褥疮的老年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Ⅰ组患者40例48处褥疮,治愈25处,治愈率为52.08%;Ⅱ组患者36例43处褥疮,治愈40处,治愈率为93.02%,Ⅱ组患者治愈率明显优于Ⅰ组患者,P<0.05.结论:使用中西药结合外用治疗老年褥疮有较好的疗效,患者治愈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聂玮;汪生尧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乌灵胶囊和黛力新治疗脑梗死后焦虑疗效.方法:将75例脑梗死后焦虑患者分为乌灵胶囊组、黛力新组、两药合用组,每组均为25例.乌灵胶囊组口服乌灵胶囊3粒/次,3次/d;黛力新组口服黛力新1片/次,1次/d;两药合用组按上述剂量两药合用,三组均八周为1疗程,观察用药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乌灵胶囊组、黛力新组、两药合用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0%、64%、80%.结论:乌灵胶囊和黛力新单药治疗脑梗死后焦虑疗效相当,乌灵胶囊/黛力新联合治疗脑梗死后焦虑疗效优于单一用药.
作者:刘道喜;唐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根据病理的不同可在临床上将其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本文就近几年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有关研究报道表明,使用中医方法治疗中风疗效确切,并且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发展趋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加味补中益气汤对大肠癌化疗患者不良反应影响作用的临床观察.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FOLFOX-4方案化疗同时加服补中益气汤;对照组30例仅用FOLFOX-4方案化疗.观察两组毒副反应、免疫功能指标、体力状况.结果:治疗组的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对神经系统毒性方面无差异(P>0.05).在免疫功能方面,治疗组治疗后指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补中益气汤可减轻大肠癌化疗患者的不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免疫力.
作者:王福磊;曹波;李志;刘访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余父兼师姚昌礼,系我区名老中医,主任医师,年届花甲有余,悬壶四十载之多,临床经验丰富,医学造诣颇深,更兼品行高尚,甚受同俚他乡之爱戴,医术之高,每每遣方用药,效多灵验,几十年来起沉疴这不知其数,医痼疾者难以万计.
作者:陈秀玲;姚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阴香)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通过药材来源,性状,薄层鉴定,显微鉴别来对肉桂及其混淆品食用桂皮(阴香)进行鉴别,这些鉴别方法可区别肉桂与桂皮,从而保证肉桂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
作者:李乃谦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口腔粘膜病中的疑难病症,其病因复杂,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尤其对于病程长,溃疡面大的患者,其治疗效果欠佳,且疼痛明显,严重影响进食、说话,影响情绪及睡眠,患者颇为苦恼.笔者采用自拟中药散剂外敷治疗,显效率高,明显缩短了疗程,且大大降低了治疗费用,患者更易接受.
作者:安艳瑜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骨折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干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脂肪栓塞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49例病人中2例死亡,其余因观察及时,治疗措施正确,预后良好.结论: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关键,而对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加强护理对成功抢救病人起着积极作用,可降低致死率.
作者:陈敬珍;刘伟媚;黄燕芳;朱俏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用刺络放血在治疗面瘫急性期的作用.方法:将急性期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除予相同的西药治疗外,在急性期内治疗组采用患侧耳垂、耳尖、大椎针刺放血,加TDP照射局部,对照组则只在患侧面部耳周采用TDP照射.进入稳定期和恢复期后两组均采用患侧针灸治疗,疗程相同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痊愈率81.2%,对照组痊愈率68.7%,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痊愈病例疗程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急性期患侧刺络放血有助于面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提高痊愈率,缩短疗程.
作者:梁洁玲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从术前、术中、术后三方面探讨手术室护理质量中存着的问题及原因.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纠偏改错,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减少病人痛苦.
作者:邢红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血府逐瘀汤始载于清·王清任所撰《医林改错》一书,用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所致诸证的名方,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组成.笔者运用该方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获效较好.
作者:曹颖;杨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研究自拟方通便汤治疗肛肠术后排便困难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方通便汤治疗肛肠术后排便困难198例的临床观察,结果:服用自拟方通便汤后24h后能通便,质软.结论:自拟方通便汤治疗肛肠术后排便困难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董聿锟;曹波;李志;杨斌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采用黄芪、参麦与牛磺酸联合的方法对病毒性心肌炎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患有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病例90例,分为A、B两组,每组各45例,A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黄芪、参麦注射液与牛磺酸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心电图表现均有明显改善,但是B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采用黄芪、参麦与牛磺酸联合的方法对病毒性心肌炎进行治疗,各味药物之间有很好的协同作用,临床治疗效果非常明显,值得临床使用与推广.
作者:李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将116例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对比疗效.结果:中医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西医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口腔溃疡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越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通过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患者的疗效,评价临床中治疗患者生存质量的疗效.方法:以我院在2009年2月~2010年2月期间收治的46例帕金森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对象,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患者,对照组给予患者美多巴,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患者中医治疗,两组患者均是以3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帕金森疾病的评定量表评分等指标.结果:本组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顺利的完成3个月的治疗,情况均有所好转.治疗组中的总有效率为90.7%(39例),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5.1%(28例),两者比较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对患者生存质量的疗效明显的高于单用西药治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君胜;汤学宇;周国和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现代医学治疗癫痫,医生常常提醒病人不能吃人参,因人参类中药易引起癫痫发作,并嘱病人少看电视,少玩电脑游戏,少到人多或霓红灯的地方,但新版中医教材中的癫痫分证中的心脾两虚症,建议治疗用补血益气,健脾宁心为法,中药以六君子汤合归脾汤加减,并与人参为君药,很容易使人造成混乱,究竟人参是治疗癫痫还是诱化癫痫,值得我们探讨和处理,对治疗癫痫有重要意义.
作者:余沛扬 刊期: 2011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