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灸在中风失语症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与研究

王煜明;王浩;杜燕兰

关键词:针灸, 中风, 失语症, 疗效, 综述
摘要:目的:总结针灸治疗失语症的现状并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以便于加强针灸治疗失语症的疗效并宜于推广.方法:应用维普医药生物科技网,查询时间1989~2010年,查询有关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的报道并加以分析.结果:以“失语症”为题名及关键词共查询到文章598篇,以“针灸”为题名及关键词在结果中搜索得出44篇.其中综述9篇,头针治疗5篇,舌针5篇,体针14篇,放血及其他疗法11篇.结论:针灸对于失语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于针灸治疗的方法及疗效缺少大样本的科学研究,治疗上诊断及疗效标准不一,科研上缺少多学科,多部门,多层次的大样本治疗与研究,建议在以神经专业为主导的前提下,结合针灸,电生理,影像学(FMRI,PET等)等专业,应用现代神经学检查手段,共同研究针刺对于失语症的治疗情况,促进神经康复与针灸学的共同发展.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硫磺熏蒸中药材二氧化硫残留量的分析

    目的:通过实验分析了解硫磺熏蒸中药材后二氧化硫的残留量.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二氧化硫的测定方法.结果:根据测定的黄芪、薏苡仁、百合、桔梗、白芍等药材,二氧化硫残留量高达291.8mg/kg,低64.1mg/kg.结论中药材经硫磺熏蒸后二氧化硫残留量差异较大,应引起重视,应尽快制定出相应的限量标准.

    作者:画红顺;景全成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蒲公英在PH阳性胃系病证中的应用

    胃系疾病病理表现以受纳、升降功能异常为主,其病证主要有胃痛,噎膈,呕吐,反胃,痞满,嘈杂等.现代医学诊断胃系病症,以胃镜检查为依据,幽门螺杆菌在胃系病证中的致病作用越来越受到医学消化界的重视.

    作者:卢宏福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心塞通口服液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影响的实验研究

    预防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是现代医学面临的大挑战之一.心塞通口服液是郭文勤教授结合四十余年临床经验,结合现代研究成果,成功地研制出已应用于临床多年的有效方剂.本研究从心脏电生理作为切入点,证实心塞通口服液能显著降低心梗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其作用机制与改善AMI后心室晚电位、降低QTd有关,本研究可作为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有效药筛选提供参考.

    作者:宫爱民;郭茂松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针药并用治疗中风病在基层市场广阔

    目的:按就近原则,用纯中医急救中风患者.方法:针刺及中医药并用.结果:患者症状消失,奇迹般康复.结论:针灸作为中医的特色,在临床治疗中风病,尤其是后遗症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中医药完全可以在某些方面发挥急救效能.基层急需高层次医疗专门人才.

    作者:肖文冲;简燕进;肖连顺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黄芪在急性感染性疾病中应用举隅

    目的:探讨黄芪在急性感染性疾病中应用的效果及黄芪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和在疾病的治疗和转归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方法:举例说明黄芪在治疗冬春季的流行性感冒、呼吸系统感染及急性尿路感染的作用.结果:显著提高疗效,缩短病程.讨论:在急性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凡有气虚之症,重用黄芪不但无助热伤津留邪之弊,且能增强患者的抗病能力,增强机体对感染和其他有害刺激的耐受程度,可使患者症状快速缓解,缩短病程,对疾病的治疗和转归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作者:黄巧智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旋复汤防治以顺铂为主的化疗消化道反应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旋复汤防治以顺铂为主的化疗消化道副反应的作用.方法:将我院近一年来收治的104例以顺铂为主要化疗药物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均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2例)化疗前静推昂丹司琼8mg,化疗后4h再次静推昂丹司琼8mg,治疗组(52)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旋复汤口服,每次100ml,每次化疗前1日开始服用,连用5天,观察化疗后1~5天恶心、呕吐及食欲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恶心、呕吐控制有效率及食欲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旋复汤防治以顺铂为主化疗的消化道副反应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彭顺清;宋文军;张永红;陈佩良;周志勇;王彪;盛婕;周静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经验之方多良效 辨病辨证两结合——师授验方三首

    余父兼师姚昌礼,系我区名老中医,主任医师,年届花甲有余,悬壶四十载之多,临床经验丰富,医学造诣颇深,更兼品行高尚,甚受同俚他乡之爱戴,医术之高,每每遣方用药,效多灵验,几十年来起沉疴这不知其数,医痼疾者难以万计.

    作者:陈秀玲;姚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刺络放血治疗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用刺络放血在治疗面瘫急性期的作用.方法:将急性期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除予相同的西药治疗外,在急性期内治疗组采用患侧耳垂、耳尖、大椎针刺放血,加TDP照射局部,对照组则只在患侧面部耳周采用TDP照射.进入稳定期和恢复期后两组均采用患侧针灸治疗,疗程相同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痊愈率81.2%,对照组痊愈率68.7%,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痊愈病例疗程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急性期患侧刺络放血有助于面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提高痊愈率,缩短疗程.

    作者:梁洁玲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腹针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简要介绍睡眠障碍的腹针及其配合治疗方法,包括单纯腹针治疗、腹针结合体针治疗、腹针配合耳穴埋针治疗、腹针配合耳穴贴压磁珠治疗、腹针配合四神聪、腹针配合针刺安神点和腹针结合灵龟八法等治疗方法.说明腹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且副作用少,不失为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治疗方法.并对腹针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做了讨论.

    作者:董海城;陈华德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西药结合外用治疗老年褥疮76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使用中西药结合外用治疗老年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出现褥疮的老年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Ⅰ组患者40例48处褥疮,治愈25处,治愈率为52.08%;Ⅱ组患者36例43处褥疮,治愈40处,治愈率为93.02%,Ⅱ组患者治愈率明显优于Ⅰ组患者,P<0.05.结论:使用中西药结合外用治疗老年褥疮有较好的疗效,患者治愈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聂玮;汪生尧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痛泻要方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26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用痛泻要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结果:痛泻要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总有效率87.3%.结论:痛泻要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雷兆明;王晓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遗尿汤加猪膀胱治疗小儿遗尿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遗尿汤加猪膀胱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丙咪嗪加阿托品治疗,实验组给予予遗尿汤加猪膀胱治疗.结果:两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实验组治疗时间和副反应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遗尿汤加猪膀胱治疗小儿遗尿,效果显著,而且治疗时间短,副反应率低,值得临床考虑.

    作者:蔡舜金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43例中药制剂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制剂的应用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2010年上报的中药制剂ADR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43例ADR中,涉及10种中药制剂,其中以双黄连注射剂发生率高(69.77%),儿童发生率居多(23.26%),静脉滴注导致ADR发生率高(83.72%),ADR的症状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56.52%).结论:应加强和重视中药制剂ADR监测工作,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毕娟;邢玉柱;李炜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生存质量的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患者的疗效,评价临床中治疗患者生存质量的疗效.方法:以我院在2009年2月~2010年2月期间收治的46例帕金森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对象,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患者,对照组给予患者美多巴,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患者中医治疗,两组患者均是以3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帕金森疾病的评定量表评分等指标.结果:本组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顺利的完成3个月的治疗,情况均有所好转.治疗组中的总有效率为90.7%(39例),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5.1%(28例),两者比较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对患者生存质量的疗效明显的高于单用西药治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君胜;汤学宇;周国和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药辨证治疗手足口病113例临床观察

    探讨中药辨证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者22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中药辨证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片口服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病例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例临床疗效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具有疗效稳定、经济、合理的特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锦;刘华;洪志容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加味补中益气汤对大肠癌化疗患者不良反应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加味补中益气汤对大肠癌化疗患者不良反应影响作用的临床观察.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FOLFOX-4方案化疗同时加服补中益气汤;对照组30例仅用FOLFOX-4方案化疗.观察两组毒副反应、免疫功能指标、体力状况.结果:治疗组的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对神经系统毒性方面无差异(P>0.05).在免疫功能方面,治疗组治疗后指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补中益气汤可减轻大肠癌化疗患者的不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免疫力.

    作者:王福磊;曹波;李志;刘访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寒热真假辨析

    寒热真假的正确判断在临床和教学工作中均是重点难点所在,本研究在对寒象与热象、真象与假象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真热假寒证与真寒假热证的病机、临床表现和证候本质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归纳了寒热真假的重要鉴别点.

    作者:宋月晗;李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应用

    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过敏性鼻炎、顽固性头痛、窦性心动过缓、坐骨神经痛、支气管哮喘等临床疑难病症取得了较好疗效,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中的异病同治的特色.

    作者:吕玉秀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益气消积方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临床干预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消积方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的干预.方法:将62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1例)口服益气消积方加TP方案化疗;对照组(31例)单用TP方案化疗,3周重复.所有病例均接受2个周期化疗.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在临床证候的改善、卡氏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并在骨髓抑制和胃肠反应方面都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对晚期NSCLC患者应用益气消积方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骨髓抑制及胃肠反应,有减毒增效作用.

    作者:张永杰;冯莹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乌灵胶囊和黛力新治疗脑梗死后焦虑的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乌灵胶囊和黛力新治疗脑梗死后焦虑疗效.方法:将75例脑梗死后焦虑患者分为乌灵胶囊组、黛力新组、两药合用组,每组均为25例.乌灵胶囊组口服乌灵胶囊3粒/次,3次/d;黛力新组口服黛力新1片/次,1次/d;两药合用组按上述剂量两药合用,三组均八周为1疗程,观察用药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乌灵胶囊组、黛力新组、两药合用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0%、64%、80%.结论:乌灵胶囊和黛力新单药治疗脑梗死后焦虑疗效相当,乌灵胶囊/黛力新联合治疗脑梗死后焦虑疗效优于单一用药.

    作者:刘道喜;唐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