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蒲公英在PH阳性胃系病证中的应用

卢宏福

关键词:胃系病证, 蒲公英, 应用
摘要:胃系疾病病理表现以受纳、升降功能异常为主,其病证主要有胃痛,噎膈,呕吐,反胃,痞满,嘈杂等.现代医学诊断胃系病症,以胃镜检查为依据,幽门螺杆菌在胃系病证中的致病作用越来越受到医学消化界的重视.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辨证论治小儿便秘52例体会

    近年来,我科对小儿便秘进行了初步探讨,根据小儿为“纯阳之体”,又为“稚阴稚阳”的生理病理特点,采用中医辨证施治配合饮食调理治疗小儿便秘52例,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毛文先;刘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杨氏消癥汤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杨氏消癥汤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口服消癥汤治疗,对照组予口服桂枝茯苓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疗程结束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总体疗效、肌瘤体积缩小率.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总体疗效及肌瘤体积缩小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杨氏消癥汤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群;刘春香;林辉;徐慧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自拟中药散剂外敷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观察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口腔粘膜病中的疑难病症,其病因复杂,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尤其对于病程长,溃疡面大的患者,其治疗效果欠佳,且疼痛明显,严重影响进食、说话,影响情绪及睡眠,患者颇为苦恼.笔者采用自拟中药散剂外敷治疗,显效率高,明显缩短了疗程,且大大降低了治疗费用,患者更易接受.

    作者:安艳瑜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痛泻要方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26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用痛泻要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结果:痛泻要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总有效率87.3%.结论:痛泻要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雷兆明;王晓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催乳素血症致不孕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高催乳素血症所致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5例)和单纯西药治疗对照组(30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情况比较,治疗组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催乳素血症所致不孕有较好的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晓红;胡令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耳穴压丸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耳穴压丸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统计了69例失眠症患者,对其耳穴采用王不留行籽按压,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统计记录患者睡眠质量、症状好转情况.结论:耳穴压丸法治疗失眠症有显著疗效,总有效率高达82.61%,是治疗失眠症的优良方法.

    作者:李蓓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黄芪在急性感染性疾病中应用举隅

    目的:探讨黄芪在急性感染性疾病中应用的效果及黄芪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和在疾病的治疗和转归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方法:举例说明黄芪在治疗冬春季的流行性感冒、呼吸系统感染及急性尿路感染的作用.结果:显著提高疗效,缩短病程.讨论:在急性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凡有气虚之症,重用黄芪不但无助热伤津留邪之弊,且能增强患者的抗病能力,增强机体对感染和其他有害刺激的耐受程度,可使患者症状快速缓解,缩短病程,对疾病的治疗和转归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作者:黄巧智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西医并举,把癌症消除在萌芽阶段

    癌症不是绝症,用清代名医俞嘉言的话说,“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医源性失误等于作茧自缚,药源性失误有如饮鸩止渴.对癌症病因认识的模棱两可,导致了对癌症早期诊断的方法和治疗药物的研究迷失方向,步入岐途;对人们亚健康状态背后隐藏的免疫功能初始紊乱存在的无知;治疗药物和研究方法的肤浅,为癌症的高发率造就了一支庞大的后备军;对癌细胞大面积出现,是发展、复发还是转移的认定,决定着我们研究癌症临床治疗的方法和药物指导原则的制定.癌症是可以治愈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战胜癌症的关键.

    作者:陈欣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健身固表散急性毒性研究

    目的:对健身固表散进行小鼠灌胃造成的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其安全性,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健身固表散大浓度、大体积对小鼠灌胃,测定其一日大给药量.结果:小鼠一日大给药量为3.2g,相当于成人临床日用量的296倍.结论:健身固表散较为安全,可供临床研究试用.

    作者:傅建邦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蒲公英在PH阳性胃系病证中的应用

    胃系疾病病理表现以受纳、升降功能异常为主,其病证主要有胃痛,噎膈,呕吐,反胃,痞满,嘈杂等.现代医学诊断胃系病症,以胃镜检查为依据,幽门螺杆菌在胃系病证中的致病作用越来越受到医学消化界的重视.

    作者:卢宏福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药辨证治疗手足口病113例临床观察

    探讨中药辨证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者22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中药辨证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片口服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病例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例临床疗效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具有疗效稳定、经济、合理的特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锦;刘华;洪志容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眩晕从瘀论治

    眩晕是指视物昏花,旋转不定,相当于现代医学之内耳性眩晕,脑动脑硬化,高血压、颈椎病、贫血等病.历代医家多从风、火、痰、虚论治.

    作者:兰永龙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黄芪、参麦联合牛磺酸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采用黄芪、参麦与牛磺酸联合的方法对病毒性心肌炎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患有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病例90例,分为A、B两组,每组各45例,A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黄芪、参麦注射液与牛磺酸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心电图表现均有明显改善,但是B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采用黄芪、参麦与牛磺酸联合的方法对病毒性心肌炎进行治疗,各味药物之间有很好的协同作用,临床治疗效果非常明显,值得临床使用与推广.

    作者:李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2型糖尿病肾病V期非透析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非透析综合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DN)V期患者肾功能的变化.方法:88例DNV期患者采用非透析治疗,对尿素氮(BUN)、肌酐(Scr)等肾功能指标进行检测、比较、分析.结果:88例患者肾功能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对2型糖尿病肾病V期病例可根据病情采取非透析综合治疗.

    作者:吕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慢性肝炎中医辨治摭拾

    中医辨治慢性肝炎勿忘养肝补肾,亦当清利补气,贵在及早活血,尤需活血补气.

    作者:王学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龙胆泻肝汤加味治疗突发性耳聋32例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以龙胆泻肝汤治疗;对照组28例以银杏叶注射液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67.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龙胆泻肝汤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优于西药组治疗.

    作者:陈国友;梁希森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加味补中益气汤对大肠癌化疗患者不良反应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加味补中益气汤对大肠癌化疗患者不良反应影响作用的临床观察.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FOLFOX-4方案化疗同时加服补中益气汤;对照组30例仅用FOLFOX-4方案化疗.观察两组毒副反应、免疫功能指标、体力状况.结果:治疗组的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对神经系统毒性方面无差异(P>0.05).在免疫功能方面,治疗组治疗后指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补中益气汤可减轻大肠癌化疗患者的不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免疫力.

    作者:王福磊;曹波;李志;刘访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小梁切除术联合中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对青光眼患者采取小梁切除术联合中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64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对其采用小梁切除术;另一组为治疗组,对其采用小梁切除术、术后联合中药治疗,而其他所有的处理都一致.结果:对照组在手术后1年内眼压升高的阳性率为15.63%,而治疗组在手术后1年的阳性率为6.25%,两组有着明显的差异.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中药对降眼压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采取中药配合这一手术疗治疗青光眼值得推广.

    作者:满大林;黄芸芸;张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口腔溃疡病中医辨证治疗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将116例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对比疗效.结果:中医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西医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口腔溃疡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越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有关中医骨伤科熏洗方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针对中医骨伤科熏洗方的临床应用研究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骨伤科熏洗方的组方结构,并对中药熏洗方在骨伤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做了较全面的介绍.

    作者:谢伟军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