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辨证论治小儿便秘52例体会

毛文先;刘蓉

关键词:小儿便秘, 生理病理特点, 饮食调理
摘要:近年来,我科对小儿便秘进行了初步探讨,根据小儿为“纯阳之体”,又为“稚阴稚阳”的生理病理特点,采用中医辨证施治配合饮食调理治疗小儿便秘52例,取得满意疗效.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张正元王任医师治疗食管瘅经验

    目的:总结食管瘅的致病因素及张正元主任医师治疗该病经验.方法:以分型诊治为线索,分别于中虚气逆证、肝胃郁热证、胆热犯胃证、痰气郁阻证、痰气郁阻证五角度研究了配方,并进一步从三个方面总结了张正元主任医师的辨证体会.结果:四逆散为治疗食管瘅的良方,而治疗关键在于胃气调降.此外,还应注意改善患者机体功能,调整其气血阴阳.结论:治疗食管瘅应在准确辨证的基础上,以疏肝降逆为主,随证加减,或补虚、或清热、或解郁,才能收到良好治疗效果.

    作者:熊小冬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寒热真假辨析

    寒热真假的正确判断在临床和教学工作中均是重点难点所在,本研究在对寒象与热象、真象与假象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真热假寒证与真寒假热证的病机、临床表现和证候本质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归纳了寒热真假的重要鉴别点.

    作者:宋月晗;李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西医治疗作同一疾病的比较

    我是中医蜂疗工作者,三十多年的临床实践,教训与经验清楚地告诉我,中医不仅是科学,而且是一门当之无愧的伟大科学.

    作者:冷雅风;涂德穗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胃痛50例临床观察

    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来对妊娠胃痛患者进行临床观察,通过治疗效果的对比来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

    作者:张云民;程淑芬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六经病欲解时”及“伤寒九水”的术数相关分析

    用术数的观点来解释六经病欲解时的原理与具体运用,并将伤寒论中九种用水进行了分析,对于理解疾病的预后和药物煎煮的注意事项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作者:龚轩;王庆国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两种不同口腔护理方法对预防昏迷、危重患者口腔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对预防昏迷、危重患者口腔并发症的效果.方法:观察组用康复新液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两组用法及用量一致.结果:观察组发生口臭、牙周炎、口腔溃疡、霉菌性口腔炎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新液对预防昏迷、危重患者口腔并发症效果明显.

    作者:寇利琼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心脑血管急症康复期中医药循证治疗分析

    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所面临的首要卫生健康问题,由于循证医学与中医学之间存在共同点,因此本文就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药循证治疗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

    作者:陆向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针灸在中风失语症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与研究

    目的:总结针灸治疗失语症的现状并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以便于加强针灸治疗失语症的疗效并宜于推广.方法:应用维普医药生物科技网,查询时间1989~2010年,查询有关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的报道并加以分析.结果:以“失语症”为题名及关键词共查询到文章598篇,以“针灸”为题名及关键词在结果中搜索得出44篇.其中综述9篇,头针治疗5篇,舌针5篇,体针14篇,放血及其他疗法11篇.结论:针灸对于失语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于针灸治疗的方法及疗效缺少大样本的科学研究,治疗上诊断及疗效标准不一,科研上缺少多学科,多部门,多层次的大样本治疗与研究,建议在以神经专业为主导的前提下,结合针灸,电生理,影像学(FMRI,PET等)等专业,应用现代神经学检查手段,共同研究针刺对于失语症的治疗情况,促进神经康复与针灸学的共同发展.

    作者:王煜明;王浩;杜燕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49例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原因分析与辨证施护

    目的:探讨骨折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干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脂肪栓塞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49例病人中2例死亡,其余因观察及时,治疗措施正确,预后良好.结论: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关键,而对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加强护理对成功抢救病人起着积极作用,可降低致死率.

    作者:陈敬珍;刘伟媚;黄燕芳;朱俏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①实验组痊愈率,总有效率,一年复发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x2=4.126,P<0.05;x2=5.754,P<0.05;x2=6.563,P<0.05;x2=4.444,P<0.05),副反应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②实验组血尿酸(UA)和血沉(ESR)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t=47.586,P<0.05;t=9.357,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克盛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药辨证治疗手足口病113例临床观察

    探讨中药辨证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者22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中药辨证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片口服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病例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例临床疗效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具有疗效稳定、经济、合理的特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锦;刘华;洪志容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自拟方通便汤治疗肛肠术后排便困难198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自拟方通便汤治疗肛肠术后排便困难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方通便汤治疗肛肠术后排便困难198例的临床观察,结果:服用自拟方通便汤后24h后能通便,质软.结论:自拟方通便汤治疗肛肠术后排便困难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董聿锟;曹波;李志;杨斌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耳穴压丸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耳穴压丸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统计了69例失眠症患者,对其耳穴采用王不留行籽按压,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统计记录患者睡眠质量、症状好转情况.结论:耳穴压丸法治疗失眠症有显著疗效,总有效率高达82.61%,是治疗失眠症的优良方法.

    作者:李蓓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血栓心脉宁片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血栓心脉宁片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4月收治的83例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42例,给予口服血栓心脉宁片治疗,对照组患者41例,给予口服多烯康治疗,观察两组治疗20天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痊愈29例,显效6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患者治愈11例,显效4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73.1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血栓心脉宁治疗高脂血症有较好的疗效,患者降脂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梁燕科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

    将50例糖尿病足患者在西医基础上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观察中西医结合法对于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志云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口腔溃疡病中医辨证治疗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将116例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对比疗效.结果:中医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西医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口腔溃疡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越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心塞通口服液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影响的实验研究

    预防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是现代医学面临的大挑战之一.心塞通口服液是郭文勤教授结合四十余年临床经验,结合现代研究成果,成功地研制出已应用于临床多年的有效方剂.本研究从心脏电生理作为切入点,证实心塞通口服液能显著降低心梗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其作用机制与改善AMI后心室晚电位、降低QTd有关,本研究可作为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有效药筛选提供参考.

    作者:宫爱民;郭茂松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慢性咽炎的辨治法

    慢性咽炎,笔者临床归纳总结为肺燥津伤,湿热熏蒸,肠燥津枯,寒邪直中,虚火上炎5个证型进行辨治,临床疗效佳.

    作者:罗世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眩晕从瘀论治

    眩晕是指视物昏花,旋转不定,相当于现代医学之内耳性眩晕,脑动脑硬化,高血压、颈椎病、贫血等病.历代医家多从风、火、痰、虚论治.

    作者:兰永龙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催乳素血症致不孕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高催乳素血症所致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5例)和单纯西药治疗对照组(30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情况比较,治疗组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催乳素血症所致不孕有较好的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晓红;胡令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