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越
目的:探讨颈椎病的中医康复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颈椎牵引,辨证用药和康复训练指导等方法,并观察其效果.结果:治愈60%;好转37.5%;无效2.5%.总有效率为97.5%.结论:通过牵引,充分利用中医康复学的辨证康复观,功能康复观和康复预防观,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安全无不良反应.
作者:陈永茂;陈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爱力呼吸分娩法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8月~2011年2月在本院定期产检,在孕期接受爱力呼吸法培训并能掌握此方法且在本院分娩的初产妇,共200例,在本院定期产检,在孕期未接受爱力呼吸法培训不能掌握此方法且在本院分娩的初产妇2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分娩时疼痛的耐受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程明显缩短,顺产率增加,孕妇对疼痛的耐受力明显增加.结论:爱力呼吸分娩法是一种简单有效、可行的减痛分娩方法.
作者:刘慧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骨折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干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脂肪栓塞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49例病人中2例死亡,其余因观察及时,治疗措施正确,预后良好.结论: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关键,而对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加强护理对成功抢救病人起着积极作用,可降低致死率.
作者:陈敬珍;刘伟媚;黄燕芳;朱俏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采用中药内服配合保留灌肠治疗38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38例中,近期治愈14例,有效19例,无效5例,近期治愈率为36.8%,总有效率86.8%.结论:中药内服配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吴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杨氏消癥汤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口服消癥汤治疗,对照组予口服桂枝茯苓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疗程结束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总体疗效、肌瘤体积缩小率.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总体疗效及肌瘤体积缩小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杨氏消癥汤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群;刘春香;林辉;徐慧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总结针灸治疗失语症的现状并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以便于加强针灸治疗失语症的疗效并宜于推广.方法:应用维普医药生物科技网,查询时间1989~2010年,查询有关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的报道并加以分析.结果:以“失语症”为题名及关键词共查询到文章598篇,以“针灸”为题名及关键词在结果中搜索得出44篇.其中综述9篇,头针治疗5篇,舌针5篇,体针14篇,放血及其他疗法11篇.结论:针灸对于失语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于针灸治疗的方法及疗效缺少大样本的科学研究,治疗上诊断及疗效标准不一,科研上缺少多学科,多部门,多层次的大样本治疗与研究,建议在以神经专业为主导的前提下,结合针灸,电生理,影像学(FMRI,PET等)等专业,应用现代神经学检查手段,共同研究针刺对于失语症的治疗情况,促进神经康复与针灸学的共同发展.
作者:王煜明;王浩;杜燕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对穴位埋线结合中药口服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进行临床研究,综合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肺经风热型痤疮患者随机分组,其中治疗组31例,对照组29例.治疗组给予本院自制栀子金花合剂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单独口服栀子金花合剂.结果:分别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第一次就诊、用药2周、用药4周、用药6周、用药8周皮损情况,并评分.结论:治疗组痊愈率及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意义(P<0.05).安全性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作者:李娟;李奇林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黄芪在急性感染性疾病中应用的效果及黄芪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和在疾病的治疗和转归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方法:举例说明黄芪在治疗冬春季的流行性感冒、呼吸系统感染及急性尿路感染的作用.结果:显著提高疗效,缩短病程.讨论:在急性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凡有气虚之症,重用黄芪不但无助热伤津留邪之弊,且能增强患者的抗病能力,增强机体对感染和其他有害刺激的耐受程度,可使患者症状快速缓解,缩短病程,对疾病的治疗和转归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作者:黄巧智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按就近原则,用纯中医急救中风患者.方法:针刺及中医药并用.结果:患者症状消失,奇迹般康复.结论:针灸作为中医的特色,在临床治疗中风病,尤其是后遗症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中医药完全可以在某些方面发挥急救效能.基层急需高层次医疗专门人才.
作者:肖文冲;简燕进;肖连顺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对预防昏迷、危重患者口腔并发症的效果.方法:观察组用康复新液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两组用法及用量一致.结果:观察组发生口臭、牙周炎、口腔溃疡、霉菌性口腔炎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新液对预防昏迷、危重患者口腔并发症效果明显.
作者:寇利琼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阴香)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通过药材来源,性状,薄层鉴定,显微鉴别来对肉桂及其混淆品食用桂皮(阴香)进行鉴别,这些鉴别方法可区别肉桂与桂皮,从而保证肉桂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
作者:李乃谦 刊期: 2011年第14期
这里通过分析叶氏建中法治疗久嗽的相关医案说明其所选方剂的特点,所选方剂除大半夏汤、附都气丸外总归两大类,一为建中汤类,一为四君子汤类.叶氏在其医案中灵活运用,对小建中汤中的君药饴糖也可根据主病主症变化而调整.通过分析有利于进一步研究学习叶桂的学术思想,其建中法治疗久嗽的理论为后世医者治疗咳嗽奠定基础,至今对临床治疗慢性咳嗽仍有参考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探讨.
作者:阮加飞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初步观察举元煎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举元煎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为59.3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举元煎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有显著疗效.
作者:王新斌;潘从民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慢性咽炎,笔者临床归纳总结为肺燥津伤,湿热熏蒸,肠燥津枯,寒邪直中,虚火上炎5个证型进行辨治,临床疗效佳.
作者:罗世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58例脑血栓病人,其中38例男性,20例女性,年龄58~68岁,治疗过程3~5个月.经采取溶纤、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稀释血液常规治疗,加上“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均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李诗培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将116例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对比疗效.结果:中医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西医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口腔溃疡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越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非透析综合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DN)V期患者肾功能的变化.方法:88例DNV期患者采用非透析治疗,对尿素氮(BUN)、肌酐(Scr)等肾功能指标进行检测、比较、分析.结果:88例患者肾功能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对2型糖尿病肾病V期病例可根据病情采取非透析综合治疗.
作者:吕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乌灵胶囊和黛力新治疗脑梗死后焦虑疗效.方法:将75例脑梗死后焦虑患者分为乌灵胶囊组、黛力新组、两药合用组,每组均为25例.乌灵胶囊组口服乌灵胶囊3粒/次,3次/d;黛力新组口服黛力新1片/次,1次/d;两药合用组按上述剂量两药合用,三组均八周为1疗程,观察用药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乌灵胶囊组、黛力新组、两药合用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0%、64%、80%.结论:乌灵胶囊和黛力新单药治疗脑梗死后焦虑疗效相当,乌灵胶囊/黛力新联合治疗脑梗死后焦虑疗效优于单一用药.
作者:刘道喜;唐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探讨中药辨证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者22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中药辨证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片口服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病例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例临床疗效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具有疗效稳定、经济、合理的特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锦;刘华;洪志容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脑梗塞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创伤性脑梗塞者且给予相应治疗措施.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脑梗塞效果显著.
作者:谢家洪;陈平;陈豪 刊期: 2011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