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穴位埋线结合中药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的临床体会

李娟;李奇林

关键词:肺经风热型, 痤疮, 穴位埋线, 栀子金花合剂
摘要:目的:对穴位埋线结合中药口服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进行临床研究,综合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肺经风热型痤疮患者随机分组,其中治疗组31例,对照组29例.治疗组给予本院自制栀子金花合剂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单独口服栀子金花合剂.结果:分别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第一次就诊、用药2周、用药4周、用药6周、用药8周皮损情况,并评分.结论:治疗组痊愈率及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意义(P<0.05).安全性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耳穴压丸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耳穴压丸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统计了69例失眠症患者,对其耳穴采用王不留行籽按压,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统计记录患者睡眠质量、症状好转情况.结论:耳穴压丸法治疗失眠症有显著疗效,总有效率高达82.61%,是治疗失眠症的优良方法.

    作者:李蓓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叶桂建中法治久嗽方剂分析

    这里通过分析叶氏建中法治疗久嗽的相关医案说明其所选方剂的特点,所选方剂除大半夏汤、附都气丸外总归两大类,一为建中汤类,一为四君子汤类.叶氏在其医案中灵活运用,对小建中汤中的君药饴糖也可根据主病主症变化而调整.通过分析有利于进一步研究学习叶桂的学术思想,其建中法治疗久嗽的理论为后世医者治疗咳嗽奠定基础,至今对临床治疗慢性咳嗽仍有参考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探讨.

    作者:阮加飞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心脑血管急症康复期中医药循证治疗分析

    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所面临的首要卫生健康问题,由于循证医学与中医学之间存在共同点,因此本文就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药循证治疗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

    作者:陆向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自拟中药散剂外敷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观察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口腔粘膜病中的疑难病症,其病因复杂,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尤其对于病程长,溃疡面大的患者,其治疗效果欠佳,且疼痛明显,严重影响进食、说话,影响情绪及睡眠,患者颇为苦恼.笔者采用自拟中药散剂外敷治疗,显效率高,明显缩短了疗程,且大大降低了治疗费用,患者更易接受.

    作者:安艳瑜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口腔溃疡病中医辨证治疗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将116例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对比疗效.结果:中医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西医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口腔溃疡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越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观察与分析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脑梗塞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创伤性脑梗塞者且给予相应治疗措施.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脑梗塞效果显著.

    作者:谢家洪;陈平;陈豪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易文化的第三次重大发现一天干地支图与中医学

    宇宙间的任何东西,无不受到宇宙运转规律的控制,人也是如此,吉凶祸福,生老病死.

    作者:王保德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关于人参治疗癫痫的探讨

    现代医学治疗癫痫,医生常常提醒病人不能吃人参,因人参类中药易引起癫痫发作,并嘱病人少看电视,少玩电脑游戏,少到人多或霓红灯的地方,但新版中医教材中的癫痫分证中的心脾两虚症,建议治疗用补血益气,健脾宁心为法,中药以六君子汤合归脾汤加减,并与人参为君药,很容易使人造成混乱,究竟人参是治疗癫痫还是诱化癫痫,值得我们探讨和处理,对治疗癫痫有重要意义.

    作者:余沛扬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49例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原因分析与辨证施护

    目的:探讨骨折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干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脂肪栓塞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49例病人中2例死亡,其余因观察及时,治疗措施正确,预后良好.结论: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关键,而对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加强护理对成功抢救病人起着积极作用,可降低致死率.

    作者:陈敬珍;刘伟媚;黄燕芳;朱俏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催乳素血症致不孕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高催乳素血症所致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5例)和单纯西药治疗对照组(30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情况比较,治疗组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催乳素血症所致不孕有较好的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晓红;胡令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腹针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简要介绍睡眠障碍的腹针及其配合治疗方法,包括单纯腹针治疗、腹针结合体针治疗、腹针配合耳穴埋针治疗、腹针配合耳穴贴压磁珠治疗、腹针配合四神聪、腹针配合针刺安神点和腹针结合灵龟八法等治疗方法.说明腹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且副作用少,不失为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治疗方法.并对腹针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做了讨论.

    作者:董海城;陈华德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西药结合外用治疗老年褥疮76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使用中西药结合外用治疗老年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出现褥疮的老年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Ⅰ组患者40例48处褥疮,治愈25处,治愈率为52.08%;Ⅱ组患者36例43处褥疮,治愈40处,治愈率为93.02%,Ⅱ组患者治愈率明显优于Ⅰ组患者,P<0.05.结论:使用中西药结合外用治疗老年褥疮有较好的疗效,患者治愈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聂玮;汪生尧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针药并用治疗中风病在基层市场广阔

    目的:按就近原则,用纯中医急救中风患者.方法:针刺及中医药并用.结果:患者症状消失,奇迹般康复.结论:针灸作为中医的特色,在临床治疗中风病,尤其是后遗症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中医药完全可以在某些方面发挥急救效能.基层急需高层次医疗专门人才.

    作者:肖文冲;简燕进;肖连顺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健身固表散急性毒性研究

    目的:对健身固表散进行小鼠灌胃造成的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其安全性,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健身固表散大浓度、大体积对小鼠灌胃,测定其一日大给药量.结果:小鼠一日大给药量为3.2g,相当于成人临床日用量的296倍.结论:健身固表散较为安全,可供临床研究试用.

    作者:傅建邦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西医并举,把癌症消除在萌芽阶段

    癌症不是绝症,用清代名医俞嘉言的话说,“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医源性失误等于作茧自缚,药源性失误有如饮鸩止渴.对癌症病因认识的模棱两可,导致了对癌症早期诊断的方法和治疗药物的研究迷失方向,步入岐途;对人们亚健康状态背后隐藏的免疫功能初始紊乱存在的无知;治疗药物和研究方法的肤浅,为癌症的高发率造就了一支庞大的后备军;对癌细胞大面积出现,是发展、复发还是转移的认定,决定着我们研究癌症临床治疗的方法和药物指导原则的制定.癌症是可以治愈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战胜癌症的关键.

    作者:陈欣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针灸在中风失语症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与研究

    目的:总结针灸治疗失语症的现状并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以便于加强针灸治疗失语症的疗效并宜于推广.方法:应用维普医药生物科技网,查询时间1989~2010年,查询有关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的报道并加以分析.结果:以“失语症”为题名及关键词共查询到文章598篇,以“针灸”为题名及关键词在结果中搜索得出44篇.其中综述9篇,头针治疗5篇,舌针5篇,体针14篇,放血及其他疗法11篇.结论:针灸对于失语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于针灸治疗的方法及疗效缺少大样本的科学研究,治疗上诊断及疗效标准不一,科研上缺少多学科,多部门,多层次的大样本治疗与研究,建议在以神经专业为主导的前提下,结合针灸,电生理,影像学(FMRI,PET等)等专业,应用现代神经学检查手段,共同研究针刺对于失语症的治疗情况,促进神经康复与针灸学的共同发展.

    作者:王煜明;王浩;杜燕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二陈汤加减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30例临床观察

    笔者临床运用二陈汤加减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让人满意.

    作者:陈余健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

    58例脑血栓病人,其中38例男性,20例女性,年龄58~68岁,治疗过程3~5个月.经采取溶纤、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稀释血液常规治疗,加上“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均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李诗培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经验之方多良效 辨病辨证两结合——师授验方三首

    余父兼师姚昌礼,系我区名老中医,主任医师,年届花甲有余,悬壶四十载之多,临床经验丰富,医学造诣颇深,更兼品行高尚,甚受同俚他乡之爱戴,医术之高,每每遣方用药,效多灵验,几十年来起沉疴这不知其数,医痼疾者难以万计.

    作者:陈秀玲;姚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硫磺熏蒸中药材二氧化硫残留量的分析

    目的:通过实验分析了解硫磺熏蒸中药材后二氧化硫的残留量.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二氧化硫的测定方法.结果:根据测定的黄芪、薏苡仁、百合、桔梗、白芍等药材,二氧化硫残留量高达291.8mg/kg,低64.1mg/kg.结论中药材经硫磺熏蒸后二氧化硫残留量差异较大,应引起重视,应尽快制定出相应的限量标准.

    作者:画红顺;景全成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