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观察与分析

谢家洪;陈平;陈豪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创伤性脑梗塞, 疗效
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脑梗塞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创伤性脑梗塞者且给予相应治疗措施.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脑梗塞效果显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的比较与鉴定分析

    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阴香)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通过药材来源,性状,薄层鉴定,显微鉴别来对肉桂及其混淆品食用桂皮(阴香)进行鉴别,这些鉴别方法可区别肉桂与桂皮,从而保证肉桂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

    作者:李乃谦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小梁切除术联合中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对青光眼患者采取小梁切除术联合中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64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对其采用小梁切除术;另一组为治疗组,对其采用小梁切除术、术后联合中药治疗,而其他所有的处理都一致.结果:对照组在手术后1年内眼压升高的阳性率为15.63%,而治疗组在手术后1年的阳性率为6.25%,两组有着明显的差异.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中药对降眼压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采取中药配合这一手术疗治疗青光眼值得推广.

    作者:满大林;黄芸芸;张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43例中药制剂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制剂的应用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2010年上报的中药制剂ADR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43例ADR中,涉及10种中药制剂,其中以双黄连注射剂发生率高(69.77%),儿童发生率居多(23.26%),静脉滴注导致ADR发生率高(83.72%),ADR的症状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56.52%).结论:应加强和重视中药制剂ADR监测工作,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毕娟;邢玉柱;李炜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颈椎病的中医康复治疗

    目的:探讨颈椎病的中医康复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颈椎牵引,辨证用药和康复训练指导等方法,并观察其效果.结果:治愈60%;好转37.5%;无效2.5%.总有效率为97.5%.结论:通过牵引,充分利用中医康复学的辨证康复观,功能康复观和康复预防观,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安全无不良反应.

    作者:陈永茂;陈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西医并举,把癌症消除在萌芽阶段

    癌症不是绝症,用清代名医俞嘉言的话说,“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医源性失误等于作茧自缚,药源性失误有如饮鸩止渴.对癌症病因认识的模棱两可,导致了对癌症早期诊断的方法和治疗药物的研究迷失方向,步入岐途;对人们亚健康状态背后隐藏的免疫功能初始紊乱存在的无知;治疗药物和研究方法的肤浅,为癌症的高发率造就了一支庞大的后备军;对癌细胞大面积出现,是发展、复发还是转移的认定,决定着我们研究癌症临床治疗的方法和药物指导原则的制定.癌症是可以治愈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战胜癌症的关键.

    作者:陈欣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10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资料中,100例高血压患者,经过中医辨证治疗,显效59例,占59.0%,有效36例,占36.0%,无效5例,占5.0%,总有效率为95.0%.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疗效确切,起到了很好的防治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立红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49例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原因分析与辨证施护

    目的:探讨骨折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干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脂肪栓塞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49例病人中2例死亡,其余因观察及时,治疗措施正确,预后良好.结论: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关键,而对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加强护理对成功抢救病人起着积极作用,可降低致死率.

    作者:陈敬珍;刘伟媚;黄燕芳;朱俏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举元煎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初步观察举元煎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举元煎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为59.3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举元煎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有显著疗效.

    作者:王新斌;潘从民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药辨证治疗手足口病113例临床观察

    探讨中药辨证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者22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中药辨证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片口服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病例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例临床疗效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具有疗效稳定、经济、合理的特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锦;刘华;洪志容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加味补中益气汤对大肠癌化疗患者不良反应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加味补中益气汤对大肠癌化疗患者不良反应影响作用的临床观察.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FOLFOX-4方案化疗同时加服补中益气汤;对照组30例仅用FOLFOX-4方案化疗.观察两组毒副反应、免疫功能指标、体力状况.结果:治疗组的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对神经系统毒性方面无差异(P>0.05).在免疫功能方面,治疗组治疗后指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补中益气汤可减轻大肠癌化疗患者的不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免疫力.

    作者:王福磊;曹波;李志;刘访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观察与分析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脑梗塞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创伤性脑梗塞者且给予相应治疗措施.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脑梗塞效果显著.

    作者:谢家洪;陈平;陈豪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浅析“阳有余阴不足论”的治未病思想

    阳有余阴不足论是朱丹溪学术思想的核心组成部分,后世医家多以其治已病论,本文从不同角度阐述其为治未病论,言阳有余主要针对君火,阴不足实指肾精.要达到“阴平阳秘”,须“收心养心”,珍摄阴气,亦即用“道心”制约妄动的君火,用君火制约妄动的相火,防患于未然,是其治未病思想的实质.

    作者:张乐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应用

    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过敏性鼻炎、顽固性头痛、窦性心动过缓、坐骨神经痛、支气管哮喘等临床疑难病症取得了较好疗效,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中的异病同治的特色.

    作者:吕玉秀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自拟中药散剂外敷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观察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口腔粘膜病中的疑难病症,其病因复杂,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尤其对于病程长,溃疡面大的患者,其治疗效果欠佳,且疼痛明显,严重影响进食、说话,影响情绪及睡眠,患者颇为苦恼.笔者采用自拟中药散剂外敷治疗,显效率高,明显缩短了疗程,且大大降低了治疗费用,患者更易接受.

    作者:安艳瑜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腹针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简要介绍睡眠障碍的腹针及其配合治疗方法,包括单纯腹针治疗、腹针结合体针治疗、腹针配合耳穴埋针治疗、腹针配合耳穴贴压磁珠治疗、腹针配合四神聪、腹针配合针刺安神点和腹针结合灵龟八法等治疗方法.说明腹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且副作用少,不失为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治疗方法.并对腹针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做了讨论.

    作者:董海城;陈华德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遗尿汤加猪膀胱治疗小儿遗尿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遗尿汤加猪膀胱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丙咪嗪加阿托品治疗,实验组给予予遗尿汤加猪膀胱治疗.结果:两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实验组治疗时间和副反应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遗尿汤加猪膀胱治疗小儿遗尿,效果显著,而且治疗时间短,副反应率低,值得临床考虑.

    作者:蔡舜金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自拟降脂方治疗高血脂症96例

    高血脂症是以血浆脂质浓度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本文治疗的均为原发性,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作者:吕安定;岳兴太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慢性咽炎的辨治法

    慢性咽炎,笔者临床归纳总结为肺燥津伤,湿热熏蒸,肠燥津枯,寒邪直中,虚火上炎5个证型进行辨治,临床疗效佳.

    作者:罗世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慢性肝炎中医辨治摭拾

    中医辨治慢性肝炎勿忘养肝补肾,亦当清利补气,贵在及早活血,尤需活血补气.

    作者:王学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血府逐瘀汤在妇科疾病方面的应用浅析

    血府逐瘀汤始载于清·王清任所撰《医林改错》一书,用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所致诸证的名方,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组成.笔者运用该方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获效较好.

    作者:曹颖;杨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