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乐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脑梗塞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创伤性脑梗塞者且给予相应治疗措施.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脑梗塞效果显著.
作者:谢家洪;陈平;陈豪 刊期: 2011年第14期
58例脑血栓病人,其中38例男性,20例女性,年龄58~68岁,治疗过程3~5个月.经采取溶纤、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稀释血液常规治疗,加上“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均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李诗培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将50例糖尿病足患者在西医基础上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观察中西医结合法对于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志云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来对妊娠胃痛患者进行临床观察,通过治疗效果的对比来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
作者:张云民;程淑芬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对穴位埋线结合中药口服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进行临床研究,综合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肺经风热型痤疮患者随机分组,其中治疗组31例,对照组29例.治疗组给予本院自制栀子金花合剂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单独口服栀子金花合剂.结果:分别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第一次就诊、用药2周、用药4周、用药6周、用药8周皮损情况,并评分.结论:治疗组痊愈率及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意义(P<0.05).安全性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作者:李娟;李奇林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颈椎病的中医康复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颈椎牵引,辨证用药和康复训练指导等方法,并观察其效果.结果:治愈60%;好转37.5%;无效2.5%.总有效率为97.5%.结论:通过牵引,充分利用中医康复学的辨证康复观,功能康复观和康复预防观,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安全无不良反应.
作者:陈永茂;陈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骨折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干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脂肪栓塞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49例病人中2例死亡,其余因观察及时,治疗措施正确,预后良好.结论: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关键,而对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加强护理对成功抢救病人起着积极作用,可降低致死率.
作者:陈敬珍;刘伟媚;黄燕芳;朱俏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初步观察举元煎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举元煎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为59.3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举元煎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有显著疗效.
作者:王新斌;潘从民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血栓心脉宁片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4月收治的83例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42例,给予口服血栓心脉宁片治疗,对照组患者41例,给予口服多烯康治疗,观察两组治疗20天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痊愈29例,显效6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患者治愈11例,显效4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73.1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血栓心脉宁治疗高脂血症有较好的疗效,患者降脂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梁燕科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非透析综合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DN)V期患者肾功能的变化.方法:88例DNV期患者采用非透析治疗,对尿素氮(BUN)、肌酐(Scr)等肾功能指标进行检测、比较、分析.结果:88例患者肾功能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对2型糖尿病肾病V期病例可根据病情采取非透析综合治疗.
作者:吕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高催乳素血症所致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5例)和单纯西药治疗对照组(30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情况比较,治疗组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催乳素血症所致不孕有较好的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晓红;胡令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加味补中益气汤对大肠癌化疗患者不良反应影响作用的临床观察.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FOLFOX-4方案化疗同时加服补中益气汤;对照组30例仅用FOLFOX-4方案化疗.观察两组毒副反应、免疫功能指标、体力状况.结果:治疗组的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对神经系统毒性方面无差异(P>0.05).在免疫功能方面,治疗组治疗后指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补中益气汤可减轻大肠癌化疗患者的不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免疫力.
作者:王福磊;曹波;李志;刘访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研究自拟方通便汤治疗肛肠术后排便困难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方通便汤治疗肛肠术后排便困难198例的临床观察,结果:服用自拟方通便汤后24h后能通便,质软.结论:自拟方通便汤治疗肛肠术后排便困难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董聿锟;曹波;李志;杨斌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推拿治疗婴幼儿功能生便秘的临床研究.方法:将58例婴幼儿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评定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53.6%,疗效比较差异有明显显著性(P<0.01).结论:基础治疗结合推拿治疗婴幼儿功能性便秘疗效好,无不良反应.
作者:李霞;朱姬莲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中药薰蒸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中药薰蒸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30例,并与口服萘酊美酮胶囊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经治一个疗程及一月后,治疗组(采用中药薰蒸治疗)疼痛评分减少优于对照组(口服萘酊美酮胶囊治疗).结论:中药薰蒸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疗效确切,复发率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宋永伟;王智勇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总结针灸治疗失语症的现状并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以便于加强针灸治疗失语症的疗效并宜于推广.方法:应用维普医药生物科技网,查询时间1989~2010年,查询有关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的报道并加以分析.结果:以“失语症”为题名及关键词共查询到文章598篇,以“针灸”为题名及关键词在结果中搜索得出44篇.其中综述9篇,头针治疗5篇,舌针5篇,体针14篇,放血及其他疗法11篇.结论:针灸对于失语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于针灸治疗的方法及疗效缺少大样本的科学研究,治疗上诊断及疗效标准不一,科研上缺少多学科,多部门,多层次的大样本治疗与研究,建议在以神经专业为主导的前提下,结合针灸,电生理,影像学(FMRI,PET等)等专业,应用现代神经学检查手段,共同研究针刺对于失语症的治疗情况,促进神经康复与针灸学的共同发展.
作者:王煜明;王浩;杜燕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阳有余阴不足论是朱丹溪学术思想的核心组成部分,后世医家多以其治已病论,本文从不同角度阐述其为治未病论,言阳有余主要针对君火,阴不足实指肾精.要达到“阴平阳秘”,须“收心养心”,珍摄阴气,亦即用“道心”制约妄动的君火,用君火制约妄动的相火,防患于未然,是其治未病思想的实质.
作者:张乐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眩晕是指视物昏花,旋转不定,相当于现代医学之内耳性眩晕,脑动脑硬化,高血压、颈椎病、贫血等病.历代医家多从风、火、痰、虚论治.
作者:兰永龙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益气消积方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的干预.方法:将62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1例)口服益气消积方加TP方案化疗;对照组(31例)单用TP方案化疗,3周重复.所有病例均接受2个周期化疗.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在临床证候的改善、卡氏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并在骨髓抑制和胃肠反应方面都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对晚期NSCLC患者应用益气消积方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骨髓抑制及胃肠反应,有减毒增效作用.
作者:张永杰;冯莹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总结食管瘅的致病因素及张正元主任医师治疗该病经验.方法:以分型诊治为线索,分别于中虚气逆证、肝胃郁热证、胆热犯胃证、痰气郁阻证、痰气郁阻证五角度研究了配方,并进一步从三个方面总结了张正元主任医师的辨证体会.结果:四逆散为治疗食管瘅的良方,而治疗关键在于胃气调降.此外,还应注意改善患者机体功能,调整其气血阴阳.结论:治疗食管瘅应在准确辨证的基础上,以疏肝降逆为主,随证加减,或补虚、或清热、或解郁,才能收到良好治疗效果.
作者:熊小冬 刊期: 2011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