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磊;曹波;李志;刘访
目的:研究中医手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8例肱骨髁间骨折的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64例患者复位良好,80例患者固定良好,功能恢复良好率可达68.42%.结论:中医手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李健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对穴位埋线结合中药口服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进行临床研究,综合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肺经风热型痤疮患者随机分组,其中治疗组31例,对照组29例.治疗组给予本院自制栀子金花合剂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单独口服栀子金花合剂.结果:分别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第一次就诊、用药2周、用药4周、用药6周、用药8周皮损情况,并评分.结论:治疗组痊愈率及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意义(P<0.05).安全性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作者:李娟;李奇林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中医辨治慢性肝炎勿忘养肝补肾,亦当清利补气,贵在及早活血,尤需活血补气.
作者:王学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加味补中益气汤对大肠癌化疗患者不良反应影响作用的临床观察.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FOLFOX-4方案化疗同时加服补中益气汤;对照组30例仅用FOLFOX-4方案化疗.观察两组毒副反应、免疫功能指标、体力状况.结果:治疗组的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对神经系统毒性方面无差异(P>0.05).在免疫功能方面,治疗组治疗后指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补中益气汤可减轻大肠癌化疗患者的不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免疫力.
作者:王福磊;曹波;李志;刘访 刊期: 2011年第14期
血府逐瘀汤始载于清·王清任所撰《医林改错》一书,用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所致诸证的名方,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组成.笔者运用该方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获效较好.
作者:曹颖;杨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初步观察举元煎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举元煎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为59.3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举元煎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有显著疗效.
作者:王新斌;潘从民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余父兼师姚昌礼,系我区名老中医,主任医师,年届花甲有余,悬壶四十载之多,临床经验丰富,医学造诣颇深,更兼品行高尚,甚受同俚他乡之爱戴,医术之高,每每遣方用药,效多灵验,几十年来起沉疴这不知其数,医痼疾者难以万计.
作者:陈秀玲;姚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①实验组痊愈率,总有效率,一年复发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x2=4.126,P<0.05;x2=5.754,P<0.05;x2=6.563,P<0.05;x2=4.444,P<0.05),副反应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②实验组血尿酸(UA)和血沉(ESR)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t=47.586,P<0.05;t=9.357,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克盛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爱力呼吸分娩法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8月~2011年2月在本院定期产检,在孕期接受爱力呼吸法培训并能掌握此方法且在本院分娩的初产妇,共200例,在本院定期产检,在孕期未接受爱力呼吸法培训不能掌握此方法且在本院分娩的初产妇2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分娩时疼痛的耐受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程明显缩短,顺产率增加,孕妇对疼痛的耐受力明显增加.结论:爱力呼吸分娩法是一种简单有效、可行的减痛分娩方法.
作者:刘慧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阴香)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通过药材来源,性状,薄层鉴定,显微鉴别来对肉桂及其混淆品食用桂皮(阴香)进行鉴别,这些鉴别方法可区别肉桂与桂皮,从而保证肉桂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
作者:李乃谦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按就近原则,用纯中医急救中风患者.方法:针刺及中医药并用.结果:患者症状消失,奇迹般康复.结论:针灸作为中医的特色,在临床治疗中风病,尤其是后遗症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中医药完全可以在某些方面发挥急救效能.基层急需高层次医疗专门人才.
作者:肖文冲;简燕进;肖连顺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美尼尔氏综合症又称迷路积水,是由于内耳的膜迷路发生积水,以致出现发作性眩晕、耳鸣、耳聋、头内胀痛症状的疾病.
作者:曹立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高催乳素血症所致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5例)和单纯西药治疗对照组(30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情况比较,治疗组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催乳素血症所致不孕有较好的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晓红;胡令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对青光眼患者采取小梁切除术联合中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64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对其采用小梁切除术;另一组为治疗组,对其采用小梁切除术、术后联合中药治疗,而其他所有的处理都一致.结果:对照组在手术后1年内眼压升高的阳性率为15.63%,而治疗组在手术后1年的阳性率为6.25%,两组有着明显的差异.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中药对降眼压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采取中药配合这一手术疗治疗青光眼值得推广.
作者:满大林;黄芸芸;张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简要介绍睡眠障碍的腹针及其配合治疗方法,包括单纯腹针治疗、腹针结合体针治疗、腹针配合耳穴埋针治疗、腹针配合耳穴贴压磁珠治疗、腹针配合四神聪、腹针配合针刺安神点和腹针结合灵龟八法等治疗方法.说明腹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且副作用少,不失为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治疗方法.并对腹针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做了讨论.
作者:董海城;陈华德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遗尿汤加猪膀胱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丙咪嗪加阿托品治疗,实验组给予予遗尿汤加猪膀胱治疗.结果:两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实验组治疗时间和副反应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遗尿汤加猪膀胱治疗小儿遗尿,效果显著,而且治疗时间短,副反应率低,值得临床考虑.
作者:蔡舜金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用术数的观点来解释六经病欲解时的原理与具体运用,并将伤寒论中九种用水进行了分析,对于理解疾病的预后和药物煎煮的注意事项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作者:龚轩;王庆国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寒热真假的正确判断在临床和教学工作中均是重点难点所在,本研究在对寒象与热象、真象与假象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真热假寒证与真寒假热证的病机、临床表现和证候本质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归纳了寒热真假的重要鉴别点.
作者:宋月晗;李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对健身固表散进行小鼠灌胃造成的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其安全性,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健身固表散大浓度、大体积对小鼠灌胃,测定其一日大给药量.结果:小鼠一日大给药量为3.2g,相当于成人临床日用量的296倍.结论:健身固表散较为安全,可供临床研究试用.
作者:傅建邦 刊期: 2011年第14期
预防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是现代医学面临的大挑战之一.心塞通口服液是郭文勤教授结合四十余年临床经验,结合现代研究成果,成功地研制出已应用于临床多年的有效方剂.本研究从心脏电生理作为切入点,证实心塞通口服液能显著降低心梗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其作用机制与改善AMI后心室晚电位、降低QTd有关,本研究可作为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有效药筛选提供参考.
作者:宫爱民;郭茂松 刊期: 2011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