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拟降脂方治疗高血脂症96例

吕安定;岳兴太

关键词:高脂血症, 中药治疗, 自拟降脂方
摘要:高血脂症是以血浆脂质浓度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本文治疗的均为原发性,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易文化的第三次重大发现一天干地支图与中医学

    宇宙间的任何东西,无不受到宇宙运转规律的控制,人也是如此,吉凶祸福,生老病死.

    作者:王保德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生存质量的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患者的疗效,评价临床中治疗患者生存质量的疗效.方法:以我院在2009年2月~2010年2月期间收治的46例帕金森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对象,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患者,对照组给予患者美多巴,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患者中医治疗,两组患者均是以3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帕金森疾病的评定量表评分等指标.结果:本组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顺利的完成3个月的治疗,情况均有所好转.治疗组中的总有效率为90.7%(39例),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5.1%(28例),两者比较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对患者生存质量的疗效明显的高于单用西药治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君胜;汤学宇;周国和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

    58例脑血栓病人,其中38例男性,20例女性,年龄58~68岁,治疗过程3~5个月.经采取溶纤、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稀释血液常规治疗,加上“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均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李诗培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心脑血管急症康复期中医药循证治疗分析

    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所面临的首要卫生健康问题,由于循证医学与中医学之间存在共同点,因此本文就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药循证治疗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

    作者:陆向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自拟中药散剂外敷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观察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口腔粘膜病中的疑难病症,其病因复杂,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尤其对于病程长,溃疡面大的患者,其治疗效果欠佳,且疼痛明显,严重影响进食、说话,影响情绪及睡眠,患者颇为苦恼.笔者采用自拟中药散剂外敷治疗,显效率高,明显缩短了疗程,且大大降低了治疗费用,患者更易接受.

    作者:安艳瑜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药薰蒸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薰蒸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中药薰蒸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30例,并与口服萘酊美酮胶囊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经治一个疗程及一月后,治疗组(采用中药薰蒸治疗)疼痛评分减少优于对照组(口服萘酊美酮胶囊治疗).结论:中药薰蒸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疗效确切,复发率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宋永伟;王智勇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健肾片放大生产过程中关键因素探讨

    目的:介绍健肾片放大生产过程中一些关键因素与产品质量的关系.方法:分述制剂过程中浸膏及辅料影响因素、制粒和设备的影响因素.结果:在健肾片放大生产过程中,亲水浸膏与疏水浸膏比例、辅料的投入量,素片芯的硬度和脆碎度、包衣技术等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结论:通过对上述关键因素的控制,可以实现健肾片质量的稳定性与重现性.

    作者:顾和亚;张源;戴国友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六经病欲解时”及“伤寒九水”的术数相关分析

    用术数的观点来解释六经病欲解时的原理与具体运用,并将伤寒论中九种用水进行了分析,对于理解疾病的预后和药物煎煮的注意事项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作者:龚轩;王庆国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药内服配合保留灌肠治疗曼性溃疡性结肠炎38例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采用中药内服配合保留灌肠治疗38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38例中,近期治愈14例,有效19例,无效5例,近期治愈率为36.8%,总有效率86.8%.结论:中药内服配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吴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龙胆泻肝汤加味治疗突发性耳聋32例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以龙胆泻肝汤治疗;对照组28例以银杏叶注射液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67.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龙胆泻肝汤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优于西药组治疗.

    作者:陈国友;梁希森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

    将50例糖尿病足患者在西医基础上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观察中西医结合法对于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志云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西医并举,把癌症消除在萌芽阶段

    癌症不是绝症,用清代名医俞嘉言的话说,“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医源性失误等于作茧自缚,药源性失误有如饮鸩止渴.对癌症病因认识的模棱两可,导致了对癌症早期诊断的方法和治疗药物的研究迷失方向,步入岐途;对人们亚健康状态背后隐藏的免疫功能初始紊乱存在的无知;治疗药物和研究方法的肤浅,为癌症的高发率造就了一支庞大的后备军;对癌细胞大面积出现,是发展、复发还是转移的认定,决定着我们研究癌症临床治疗的方法和药物指导原则的制定.癌症是可以治愈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战胜癌症的关键.

    作者:陈欣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张正元王任医师治疗食管瘅经验

    目的:总结食管瘅的致病因素及张正元主任医师治疗该病经验.方法:以分型诊治为线索,分别于中虚气逆证、肝胃郁热证、胆热犯胃证、痰气郁阻证、痰气郁阻证五角度研究了配方,并进一步从三个方面总结了张正元主任医师的辨证体会.结果:四逆散为治疗食管瘅的良方,而治疗关键在于胃气调降.此外,还应注意改善患者机体功能,调整其气血阴阳.结论:治疗食管瘅应在准确辨证的基础上,以疏肝降逆为主,随证加减,或补虚、或清热、或解郁,才能收到良好治疗效果.

    作者:熊小冬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穴位埋线结合中药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的临床体会

    目的:对穴位埋线结合中药口服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进行临床研究,综合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肺经风热型痤疮患者随机分组,其中治疗组31例,对照组29例.治疗组给予本院自制栀子金花合剂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单独口服栀子金花合剂.结果:分别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第一次就诊、用药2周、用药4周、用药6周、用药8周皮损情况,并评分.结论:治疗组痊愈率及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意义(P<0.05).安全性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作者:李娟;李奇林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胃痛50例临床观察

    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来对妊娠胃痛患者进行临床观察,通过治疗效果的对比来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

    作者:张云民;程淑芬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黄芪在急性感染性疾病中应用举隅

    目的:探讨黄芪在急性感染性疾病中应用的效果及黄芪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和在疾病的治疗和转归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方法:举例说明黄芪在治疗冬春季的流行性感冒、呼吸系统感染及急性尿路感染的作用.结果:显著提高疗效,缩短病程.讨论:在急性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凡有气虚之症,重用黄芪不但无助热伤津留邪之弊,且能增强患者的抗病能力,增强机体对感染和其他有害刺激的耐受程度,可使患者症状快速缓解,缩短病程,对疾病的治疗和转归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作者:黄巧智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两种不同口腔护理方法对预防昏迷、危重患者口腔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对预防昏迷、危重患者口腔并发症的效果.方法:观察组用康复新液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两组用法及用量一致.结果:观察组发生口臭、牙周炎、口腔溃疡、霉菌性口腔炎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新液对预防昏迷、危重患者口腔并发症效果明显.

    作者:寇利琼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有关中医骨伤科熏洗方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针对中医骨伤科熏洗方的临床应用研究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骨伤科熏洗方的组方结构,并对中药熏洗方在骨伤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做了较全面的介绍.

    作者:谢伟军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寒热真假辨析

    寒热真假的正确判断在临床和教学工作中均是重点难点所在,本研究在对寒象与热象、真象与假象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真热假寒证与真寒假热证的病机、临床表现和证候本质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归纳了寒热真假的重要鉴别点.

    作者:宋月晗;李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自拟“祛湿活血汤”临床应用验案

    祛湿活血汤疗效之所以显著,是因为其理、法、方、药切中病机,同时也更加彰显了我们祖国医学“辨证论治”之“异病同治”的科学性、实用性和优越性.

    作者:韩文刚;唐然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