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研究概况

王杰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 中医中药治疗, 综述
摘要: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根据病理的不同可在临床上将其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本文就近几年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有关研究报道表明,使用中医方法治疗中风疗效确切,并且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发展趋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中存在的3个问题及对策

    从术前、术中、术后三方面探讨手术室护理质量中存着的问题及原因.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纠偏改错,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减少病人痛苦.

    作者:邢红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西医治疗作同一疾病的比较

    我是中医蜂疗工作者,三十多年的临床实践,教训与经验清楚地告诉我,中医不仅是科学,而且是一门当之无愧的伟大科学.

    作者:冷雅风;涂德穗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耳穴压丸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耳穴压丸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统计了69例失眠症患者,对其耳穴采用王不留行籽按压,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统计记录患者睡眠质量、症状好转情况.结论:耳穴压丸法治疗失眠症有显著疗效,总有效率高达82.61%,是治疗失眠症的优良方法.

    作者:李蓓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叶桂建中法治久嗽方剂分析

    这里通过分析叶氏建中法治疗久嗽的相关医案说明其所选方剂的特点,所选方剂除大半夏汤、附都气丸外总归两大类,一为建中汤类,一为四君子汤类.叶氏在其医案中灵活运用,对小建中汤中的君药饴糖也可根据主病主症变化而调整.通过分析有利于进一步研究学习叶桂的学术思想,其建中法治疗久嗽的理论为后世医者治疗咳嗽奠定基础,至今对临床治疗慢性咳嗽仍有参考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探讨.

    作者:阮加飞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应用

    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过敏性鼻炎、顽固性头痛、窦性心动过缓、坐骨神经痛、支气管哮喘等临床疑难病症取得了较好疗效,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中的异病同治的特色.

    作者:吕玉秀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辨证论治小儿便秘52例体会

    近年来,我科对小儿便秘进行了初步探讨,根据小儿为“纯阳之体”,又为“稚阴稚阳”的生理病理特点,采用中医辨证施治配合饮食调理治疗小儿便秘52例,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毛文先;刘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慢性咽炎的辨治法

    慢性咽炎,笔者临床归纳总结为肺燥津伤,湿热熏蒸,肠燥津枯,寒邪直中,虚火上炎5个证型进行辨治,临床疗效佳.

    作者:罗世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血府逐瘀汤在妇科疾病方面的应用浅析

    血府逐瘀汤始载于清·王清任所撰《医林改错》一书,用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所致诸证的名方,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组成.笔者运用该方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获效较好.

    作者:曹颖;杨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观察与分析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脑梗塞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创伤性脑梗塞者且给予相应治疗措施.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脑梗塞效果显著.

    作者:谢家洪;陈平;陈豪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乌灵胶囊和黛力新治疗脑梗死后焦虑的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乌灵胶囊和黛力新治疗脑梗死后焦虑疗效.方法:将75例脑梗死后焦虑患者分为乌灵胶囊组、黛力新组、两药合用组,每组均为25例.乌灵胶囊组口服乌灵胶囊3粒/次,3次/d;黛力新组口服黛力新1片/次,1次/d;两药合用组按上述剂量两药合用,三组均八周为1疗程,观察用药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乌灵胶囊组、黛力新组、两药合用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0%、64%、80%.结论:乌灵胶囊和黛力新单药治疗脑梗死后焦虑疗效相当,乌灵胶囊/黛力新联合治疗脑梗死后焦虑疗效优于单一用药.

    作者:刘道喜;唐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自拟骨刺汤治疗骨质疏松56例

    目的:探讨自拟骨刺汤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对56例骨质疏松患者均口服作者自拟骨刺汤,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疗效.结果:本组病人经2~3个疗程治疗,痊愈:9例,占16.07%;显著好转:28例,占50%;有效:19例,占33.93%;无效:0例,治疗后随访未见复发病例,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自拟骨刺汤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疾病的又一方便,可靠的中医治疗方法.

    作者:邓毓昊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针药并用治疗中风病在基层市场广阔

    目的:按就近原则,用纯中医急救中风患者.方法:针刺及中医药并用.结果:患者症状消失,奇迹般康复.结论:针灸作为中医的特色,在临床治疗中风病,尤其是后遗症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中医药完全可以在某些方面发挥急救效能.基层急需高层次医疗专门人才.

    作者:肖文冲;简燕进;肖连顺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有关中医骨伤科熏洗方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针对中医骨伤科熏洗方的临床应用研究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骨伤科熏洗方的组方结构,并对中药熏洗方在骨伤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做了较全面的介绍.

    作者:谢伟军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痛泻要方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26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用痛泻要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结果:痛泻要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总有效率87.3%.结论:痛泻要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雷兆明;王晓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43例中药制剂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制剂的应用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2010年上报的中药制剂ADR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43例ADR中,涉及10种中药制剂,其中以双黄连注射剂发生率高(69.77%),儿童发生率居多(23.26%),静脉滴注导致ADR发生率高(83.72%),ADR的症状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56.52%).结论:应加强和重视中药制剂ADR监测工作,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毕娟;邢玉柱;李炜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西药结合外用治疗老年褥疮76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使用中西药结合外用治疗老年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出现褥疮的老年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Ⅰ组患者40例48处褥疮,治愈25处,治愈率为52.08%;Ⅱ组患者36例43处褥疮,治愈40处,治愈率为93.02%,Ⅱ组患者治愈率明显优于Ⅰ组患者,P<0.05.结论:使用中西药结合外用治疗老年褥疮有较好的疗效,患者治愈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聂玮;汪生尧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健肾片放大生产过程中关键因素探讨

    目的:介绍健肾片放大生产过程中一些关键因素与产品质量的关系.方法:分述制剂过程中浸膏及辅料影响因素、制粒和设备的影响因素.结果:在健肾片放大生产过程中,亲水浸膏与疏水浸膏比例、辅料的投入量,素片芯的硬度和脆碎度、包衣技术等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结论:通过对上述关键因素的控制,可以实现健肾片质量的稳定性与重现性.

    作者:顾和亚;张源;戴国友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自拟降脂方治疗高血脂症96例

    高血脂症是以血浆脂质浓度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本文治疗的均为原发性,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作者:吕安定;岳兴太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药内服配合保留灌肠治疗曼性溃疡性结肠炎38例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采用中药内服配合保留灌肠治疗38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38例中,近期治愈14例,有效19例,无效5例,近期治愈率为36.8%,总有效率86.8%.结论:中药内服配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吴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10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资料中,100例高血压患者,经过中医辨证治疗,显效59例,占59.0%,有效36例,占36.0%,无效5例,占5.0%,总有效率为95.0%.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疗效确切,起到了很好的防治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立红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