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宪华
对1例胸腹联体儿于出生后88 d进行分离手术,术后进入中心ICU进行监护,采取维持循环稳定,密切监测水电解质平衡、肝功能、体温以及预防并发症等措施,患儿生命体征均稳定,血电解质、肝功能趋于平稳,无严重并发症,顺利转出中心ICU.
作者:陈汉珍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充气式颈椎牵引器应用于玻璃体切割联合填充物术后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玻璃体切割术后需面向下体位的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俯卧体位,观察组使用气垫作为额面部支撑.观察两组俯卧位的时间、不适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保持俯卧体位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眼睑水肿发生情况及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颈腰疼痛出现的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 充气式颈椎牵引器应用于玻璃体切割术后俯卧体位支撑减少了不适反应,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丁体英;陈秋君;纪丽萍;杨慧丽;马晶晶;杨瑞;王中华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惠儿健康教育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患儿母亲随机分为两组各40名,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对各种留置管道的作用、疼痛的管理、肛周护理、术后活动、扩肛方法、康复方法等6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对健康教育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惠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患儿家长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可提高家长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护理能力,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张鸿艳;崔岩;万宏;郭美虹 刊期: 2006年第20期
对1例高龄重度直肠脱垂患者行PPH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术前予心理支持及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伤口情况.结果手术顺利,术后直肠脱垂全部回缩,排便及增加腹压时未见脱出,随访1年无复发.提出术前周密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积极预防感染和出血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庞小燕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在手术中、手术后佳的体位护理方法.方法 62例患者采用仰卧的头高臀低截石位、俯卧位,术后采取半坐卧位.结果 所有患者未发生1例并发症,均顺利完成手术,治愈出院.结论 正确舒适的术中、术后体位护理对确保手术顺利,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者:杨广清;张文娟 刊期: 2006年第20期
传统的肾脏手术体位垫摆放方法较为复杂,且不易固定牢固,患者容易滑动倾倒.我院自2005年2月至2006年6月使用医用胶布改良摆放肾脏手术体位120例,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汪哲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一次性TB针在采集动脉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210例患者采用一次性TB针抽取动脉血气分析标本576例次(观察组);2004年190例患者采用一次性2 ml、5 ml注射器抽取动脉血气标本535例次(对照组).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淤斑、血肿发生率,意识清醒患者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淤斑、血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意识清醒患者穿刺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一次性TB针抽取动脉血气分析标本具有穿刺成功率高、无痛、血肿发生率低的优点.
作者:付爱霞 刊期: 2006年第20期
鼻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置换疗法治疗鼻窦炎是常用方法之一,其原理是用吸引器通过吸引使鼻腔形成间歇性负压,使药液进入鼻窦内,从而吸出鼻腔及鼻窦内的脓性分泌物.治疗时需在负压吸引器末端连接橄榄头,置于患者滴药一侧的前鼻孔内,但橄榄头反复使用易损伤患者鼻腔黏膜,且易导致交叉感染.为克服上述弊端,笔者于2005年8月利用8 ml塑料药瓶,自制一次性橄榄头套,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传华;孙华清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3年11月至2005年11月在手术室实施风险管理,包括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制定规章制度,加强人员培训以及科室之间的合作.结果 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质量达标率100%,护理差错发生率降至0.01%,患者满意率>98.00%.结论 风险管理可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
作者:李晓萍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癌症患者术前出现抑郁的原因,为预防患者发生抑郁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方法对58例癌症患者手术前知情状况、对知情的满意度及抑郁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癌症患者术前的知情状况与获得信息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r=0.571,P<0.01);满意度与抑郁状态呈显著负相关(r=-0.468,P<0.01);知情状况与抑郁状态呈显著负相关(r=-0.450,P<0.01).术前癌症患者抑郁的总发生率为44.83%,其中轻度15例(57.69%)、中度7例(26.93%)、重度4例(15.39%).结论 癌症患者术前知情程度越高,满意度越高,抑郁程度越低.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心理护理,为患者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满足他们对信息的需求,减少对癌症的恐惧和陌生感,以减少抑郁的发生.
作者:李秋萍;李红梅 刊期: 2006年第20期
对78例老年糖尿病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控制血糖至安全水平,术后密切病情观察,做好健康指导,结果78例患者2~6 d空腹血糖降至安全水平,顺利手术,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提示合理科学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卢文;梁敏仪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持续腹腔冲洗在预防术后肠粘连中的作用.方法 将43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0例)和观察组(2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温度为38℃的0.9%氯化钠溶液加庆大霉素和5-FU行持续腹腔冲洗.结果 观察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持续腹腔冲洗能有效预防或降低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
作者:沈印荣;孙启云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不同会阴切开方式及缝合术对产妇会阴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252例足月妊娠拟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30例)行会阴30°切开及薇荞线皮内包埋缝合术,对照组(122例)行会阴45°侧切开及羊肠线、丝线缝合术.观察两组切口撕裂伤率、出血量,术后伤口肿胀、疼痛、愈合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阴道裂伤率32.31%,对照组为57.3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会阴切口出血量少、疼痛程度轻、住院时间短、切口愈合良好(均P<0.01).结论 30°会阴切开及皮内缝合术对产妇会阴损伤小、切口疼痛反应轻,切口愈合良好,住院时间短,有利于产妇早期下床活动,提高母乳喂养率,对提高产科医疗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凤英;刘海萍;敖红英;占伏良;涂伟妹;谭布珍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住院孕产妇及其丈夫的心理状态,为有针对性地实施身心护理及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SCL-90自评量表对孕产妇及其丈夫进行调查.结果 孕产妇及其丈夫的各类心理症状因子分高于国内常模(均P<0.01).其中各因子均分比较,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症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孕产妇及其丈夫均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但丈夫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症状上较妻子轻.提示护理工作中既要关心孕产妇,也要关心其丈夫的心理问题,同时充分发挥丈夫对妻子的情感支持.
作者:向瑞萍;吴冬梅;鲁益萍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产妇静脉滴注缩宫素引产过程中优势胎心率观察法,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方法 将788例静脉滴注缩宫素引产的产妇分为两组,观察组408例用胎心监护仪监测胎心率,对照组380例用传统的多普勒仪监测胎心率.结果 观察组胎儿宫内窘迫诊断率(28.9%)显著高于对照组(11.8%,P<0.01);新生儿窒息率(3.2%)、阴道手术助产率(2.5%)显著低于对照组(8.2%、7.1%,均P<0.05);剖宫产率比较,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行静脉滴注缩宫素引产的产妇采用胎心监护仪监测胎心率效果优于多普勒仪,有利于提高新生儿的出生质量.
作者:王文卿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肝移植患者围术期出凝血功能的监护对手术成功的重要意义.方法 对173例肝移植患者进行术前凝血功能的评估准备、术中血栓弹力图的监测及术后出凝血功能的监测及护理.结果 144例未发生与凝血相关的并发症.术中因广泛渗血致DIC死亡1例;术后7~10 d腹腔出血行第2次手术止血13例,成功10例,死亡3例;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15例,保守溶栓4例,手术取栓8例,死亡3例.结论 肝移植围术期积极、合理、有效地进行出凝血功能的监测与调控,是提高肝移植术后存活的关键环节.
作者:肖黎;易敏莉;肖春梅;刘于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 通过调查家庭婴儿抚触的开展情况,分析影响其开展的因素,以便更好的开展家庭婴儿抚触工作.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200例产妇家庭抚触的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0例中有152例(76.0%)在家进行了婴儿抚触.居住在城市、月收入高及受教育程度高者开展抚触率显著高于居住于农村、低收入及低教育程度者(均P<0.01).结论 家庭婴儿抚触开展情况不容乐观,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婴儿抚触的开展.对抚触的正确认识、家庭经济能力和认识能力是影响家庭婴儿抚触的主要原因.
作者:武凤云;邱亚丽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 总结下咽颈段食管癌并全喉切除术手术配合.方法 回顾性总结18例行颈咽段食管癌并全喉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方式和特点,术中采取2组器械护士配合,严格执行无瘤和无菌操作等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所有患者无手术死亡,1年生存率为77.8%(14/18),3年生存率为33.3%(6/18),5年生存率为16.7%(3/18).结论 做好手术配合及术中无菌无瘤的操作,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对提高手术疗效和促进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作者:黎明;汤国娇;敖惠萍 刊期: 2006年第20期
总结1 204例光电子纤维鼻喉镜下鼻腔鼻窦手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提出配合护士需要熟练使用所涉及的各种仪器设备,术前充分准备、术中默契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滕艳霞 刊期: 2006年第20期
对5例口腔颌面部大动物抓咬伤患者行清创缝合术及皮瓣移植术,结果除1例组织缺损严重,患者Ⅰ期手术植皮区瘢痕愈合而行Ⅱ期整复外,其余4例均为Ⅰ期愈合.提出加强心理护理、口腔护理和饮食护理,预防供受区感染;以及加强术后皮瓣护理,细心观察皮瓣血液循环,防止皮瓣区受压,预防皮瓣感染等措施是口腔颌面部大动物抓咬伤护理成功的关键.
作者:赵素华;白桦;甘萍 刊期: 200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