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1-4152
  • 国内刊号:42-1154/R
  • 影响因子:2.06
  • 创刊:1986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342
  • 全年订价:5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护理学杂志   2006年20期文献
  • 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3年11月至2005年11月在手术室实施风险管理,包括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制定规章制度,加强人员培训以及科室之间的合作.结果 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质量达标率100%,护理差错发生率降至0.01%,患者满意率>98.00%.结论 风险管理可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

    作者:李晓萍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简易橄榄头外套在鼻窦炎置换疗法中的使用

    鼻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置换疗法治疗鼻窦炎是常用方法之一,其原理是用吸引器通过吸引使鼻腔形成间歇性负压,使药液进入鼻窦内,从而吸出鼻腔及鼻窦内的脓性分泌物.治疗时需在负压吸引器末端连接橄榄头,置于患者滴药一侧的前鼻孔内,但橄榄头反复使用易损伤患者鼻腔黏膜,且易导致交叉感染.为克服上述弊端,笔者于2005年8月利用8 ml塑料药瓶,自制一次性橄榄头套,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传华;孙华清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医用胶布在肾脏手术体位摆放中的应用

    传统的肾脏手术体位垫摆放方法较为复杂,且不易固定牢固,患者容易滑动倾倒.我院自2005年2月至2006年6月使用医用胶布改良摆放肾脏手术体位120例,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汪哲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自制一次性利器瓶在手术室的使用

    避免交叉感染,依据国家相关法规规定,一次性注射器针头、输液针头、手术缝针、刀片等必须放在不可重复使用的利器盒内,由专业人员统一回收、销毁.手术室是使用医疗利器比较集中的部门,量大,专用一次性利器回收盒价格较贵.鉴此,我科自制一次性利器瓶回收利器,价格便宜且使用方便,介绍如下.

    作者:李泓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TAT 3次脱敏注射法在急诊创伤患者中的应用

    伤患者常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而皮试阳性者,常规脱敏注射需4次完成,耗费时间长,注射工作量大.我院1999~2004年采用3次脱敏注射法对436例患者进行TAT注射,均未发生过敏反应,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凌云;赵法娥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自制可调式悬吊肢体消毒支架

    行肢体手术,都需将患肢抬起或用绷带悬吊在输液架上,以方便皮肤消毒、铺巾,但在悬吊时需巡回护士帮助扶持,既浪费人力,又不方便患者,造成患者僵硬麻木等不适.鉴此,笔者自行设计制作了可调式悬吊肢体消毒支架,经临床使用,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孙宪华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一次性注射器外套筒用于手指骨折的外固定

    骨折一般采用石膏或夹板固定.手指骨折因其位置与功能的特殊性,有时不宜采用.2005年始我们采用一次性注射器进行手指骨折的外固定,临床应用效果甚好,介绍如下.

    作者:吴芸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用于胃癌术前肠道清洁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术前肠道清洁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120例术前需肠道清洁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术前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对照组常规口服甘露醇溶液.结果 观察组灌肠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肠道清洁获佳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用于术前肠道清洁效果理想,且胃肠功能恢复快,无并发症发生.

    作者:王喜芹;何雪琳;韩咏梅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煤矿事故致伤患者的口腔护理

    目的 探讨煤矿事故致伤患者的口腔护理方法.方法 将因煤矿事故致伤经口气管插管需行口腔护理的危重患者45例(口内没有伤口)随机分成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用擦洗与冲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口腔护理.结果 观察组口臭、口腔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而舌苔转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擦洗联合冲洗法可提高煤矿事故致伤患者的口腔护理效果.

    作者:郭霞;孙蕾蕾;郭梅;孟祥凤;李英婷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基础护理操作对开颅术后患者颅内压的影响

    目的 探讨基础护理操作对开颅术后患者颅内压(ICP)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42例开颅术后患者于抬高床头、吸痰、膀胱冲洗等基础护理操作前、后30 min监测其ICP变动情况.结果 抬高床头、吸氧及吸痰、镇静、通便后患者ICP较操作前显著降低(P<0.05,P<0.01);鼻饲、膀胱冲洗后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 基础护理操作对开颅术后患者ICP有一定影响,应在严密监测下进行.

    作者:李晓清;陈兵;陈立一;薛漫清;李春霞;黄维明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封闭式吸痰管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封闭式吸痰管使用情况,旨在为针对性教学和指导封闭式吸痰管正确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危重症监护病房(ICU)85名护士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封闭式吸痰管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同时对接受该操作的263例患者进行访谈.结果 封闭式吸痰管操作情况比较,工作时间>1年的护士显著优于1年内的护士(均P<0.01);患者感觉舒适65例(24.7%),不舒适198例(75.3%).结论 应对ICU护士进行封闭式吸痰管的规范化操作和系统理论知识培训,以熟练的操作技巧和良好的沟通,提高患者舒适感.

    作者:李水英;高郎丽;殷小容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重症患者建立有创血压监测的护理

    对203例外科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护理,提出术前加强患者与家属的心理沟通,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穿刺部位变化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张彩瑛;毛秋芬;宋凯飞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一次性TB针在采集动脉血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一次性TB针在采集动脉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210例患者采用一次性TB针抽取动脉血气分析标本576例次(观察组);2004年190例患者采用一次性2 ml、5 ml注射器抽取动脉血气标本535例次(对照组).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淤斑、血肿发生率,意识清醒患者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淤斑、血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意识清醒患者穿刺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一次性TB针抽取动脉血气分析标本具有穿刺成功率高、无痛、血肿发生率低的优点.

    作者:付爱霞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鲜芦荟汁用于治疗性单采穿刺针眼止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鲜芦荟汁用于治疗性单采穿刺针眼处止血的效果.方法 将治疗性单采27人(63人次)按时间顺序分成两组,对照组12人(28人次)采用常规按压方法;观察组15人(35人次)采用鲜芦荟汁加按压的方法.结果 观察组止血时间≤8 min者30人次(85.71%),9~20 min者5人次(14.29%),对照组分别为0、28人次(0、1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且对照组发生血肿1人次.结论 鲜芦荟汁加局部按压可提高血液采集穿刺针眼处止血效果.

    作者:陈耀秀;谷小燕;曾玉萍;杨青成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情景教学模式在本科急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情景教学模式在本科院前急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32名护生按年级分为两组,实验组(2001级,64名)采用情景教学法,对照组(2000级,68名)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生对教学质量评价普遍优于对照组(P<0.01,P<0.05);教师对护生实习行为评价,实验组学习灵活性、知识面及动手能力等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 情景教学模式应用于急救护理学教学使护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提高了护生知识面及动手能力,促进了教师角色的改变,提高了教学效果.

    作者:蒋峰;金爽;陈金梅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本科护生实习阶段临床能力评价现状与展望

    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本科护生实习阶段临床能力评价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本科护生实习评价结果的因素,并预测本科护生临床能力评价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本科护生临床教学评价改革提供参考.

    作者:傅红琼;王世平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持续腹腔冲洗预防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持续腹腔冲洗在预防术后肠粘连中的作用.方法 将43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0例)和观察组(2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温度为38℃的0.9%氯化钠溶液加庆大霉素和5-FU行持续腹腔冲洗.结果 观察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持续腹腔冲洗能有效预防或降低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

    作者:沈印荣;孙启云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肝移植患者围术期出凝血功能的监护

    目的 探讨肝移植患者围术期出凝血功能的监护对手术成功的重要意义.方法 对173例肝移植患者进行术前凝血功能的评估准备、术中血栓弹力图的监测及术后出凝血功能的监测及护理.结果 144例未发生与凝血相关的并发症.术中因广泛渗血致DIC死亡1例;术后7~10 d腹腔出血行第2次手术止血13例,成功10例,死亡3例;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15例,保守溶栓4例,手术取栓8例,死亡3例.结论 肝移植围术期积极、合理、有效地进行出凝血功能的监测与调控,是提高肝移植术后存活的关键环节.

    作者:肖黎;易敏莉;肖春梅;刘于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

    目的 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 对15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锁骨钩钢板固定术治疗,术后给予康复护理,如挺胸提肩、康复训练及出院指导等;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15例患者经过治疗及康复护理、观察及随访,骨折全部愈合.结论 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及术后计划性、系统性的康复护理,具有固定牢靠,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叶学英;叶雪花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原位肝移植术后医院感染患者的护理

    目的 观察原位肝移植术后医院感染的特点,探讨有效控制病情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28例肝移植术后继发医院感染的患者,针对病原菌和感染部位,加强消毒隔离,科学应用抗生素,加强基础护理等.结果 好转20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8例.结论 积极有效的处置措施有利于医院感染的控制和治疗.

    作者:白利平;王越秀;钟安敏;黄美清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胆总管结石术后早期抬高T型管引流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胆总管结石术后早期抬高T型引流管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120例胆总管结石术后T型管引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抬高T型引流管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平均引流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胆道下段梗阻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型管平均引流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均P<0.05);胆道下段梗阻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1).结论 早期抬高T型引流管具有引流时间短,胆道下段梗阻率降低,患者住院时间缩短、满意度提高等优点.

    作者:罗秀娟;占若燕;陈妙玲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下肢骨折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并发尿潴留的观察

    目的 观察下肢骨折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并发尿潴留的发生率和发生时间,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下肢骨折手术患者60例,术后应用PCEA患者30例为观察组,未应用PCEA患者3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尿潴留的发生率及发生时间.结果 观察组尿潴留的发生率为80.00%,对照组为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尿潴留的发生时间为(4.28±0.25)h,稍早于对照组的(4.45±0.34)h,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下肢骨折术后应用PCEA有较高的尿潴留发生率,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在术后4 h内排尿,以减少尿潴留.

    作者:卞晓萍;姚克勤;奚爱芬;张超先;路丽芬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切吸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盘切吸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将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两组均采用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置硬膜外导管注射臭氧.随访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84.0%)显著高于对照组(52.0%,P<0.05).结论 在切吸的同时置管注射臭氧可有效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桂云;李振梅;谢来芬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患者的体位护理

    目的 探讨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在手术中、手术后佳的体位护理方法.方法 62例患者采用仰卧的头高臀低截石位、俯卧位,术后采取半坐卧位.结果 所有患者未发生1例并发症,均顺利完成手术,治愈出院.结论 正确舒适的术中、术后体位护理对确保手术顺利,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者:杨广清;张文娟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自体脐带片修补腹裂术患儿的护理配合

    对6例新生儿腹裂采用自体保留的脐带片修补.通过术前评估,制订预见性护理措施,6例患儿均能耐受手术.1例术后第4周发生肠粘连、肠梗阻,放弃再手术而死亡,5例治愈出院.提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术后心率、呼吸监护和熟练的操作技巧,有效的麻醉复苏和保暖措施的应用,是预防患儿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王秀清;申翠香;王丽;万群;李爱荣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光电子纤维鼻喉镜下鼻腔鼻窦手术的护理配合

    总结1 204例光电子纤维鼻喉镜下鼻腔鼻窦手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提出配合护士需要熟练使用所涉及的各种仪器设备,术前充分准备、术中默契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滕艳霞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颈咽段食管癌并全喉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 总结下咽颈段食管癌并全喉切除术手术配合.方法 回顾性总结18例行颈咽段食管癌并全喉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方式和特点,术中采取2组器械护士配合,严格执行无瘤和无菌操作等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所有患者无手术死亡,1年生存率为77.8%(14/18),3年生存率为33.3%(6/18),5年生存率为16.7%(3/18).结论 做好手术配合及术中无菌无瘤的操作,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对提高手术疗效和促进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作者:黎明;汤国娇;敖惠萍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眼部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对57例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进行术中眼部预防护理,包括加强术前宣教、术中选择合适的体位垫、正确摆放体位、使用反光镜观察病情、定时对面部支撑点的皮肤进行按摩.结果57例患者术中均未发生颜面部、眼部周围皮肤压疮及眼部并发症.术后观察随访1周,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提出重视并做好俯卧位手术患者眼部防护可有效预防眼部并发症发生.

    作者:王菲;段立静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标准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对28例患者实施标准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手术.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体位摆放,专科护士的熟练配合,2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80~120 min,平均90.0 min,术中出血量60~100ml,无1例并发症发生.提示标准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既能保持阴道生理解剖的完整性,又能切除移行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子宫切除的理想手术方式,腹腔镜的正确使用和消毒是手术成功的有力保障.

    作者:张瑛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蜂胶外敷结合传统疗法治疗诺维本所致局部反应

    目的 探讨蜂胶外敷结合传统疗法治疗诺维本外渗致局部反应的效果.方法 对7例诺维本外渗致局部反应病例,运用蜂胶外敷结合传统疗法治疗,并对溃疡疼痛、疗程、静脉血管弹性进行观察.结果 采用该方法治疗护理后,短5 d,长35 d,平均17.4 d创面愈合,静脉炎好转,血管恢复弹性.结论 蜂胶外敷结合传统疗法可有效治愈诺维本外渗所致局部反应.

    作者:厉莉;姜广荣;饶红霞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患儿的健康教育路径

    目的 探讨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惠儿健康教育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患儿母亲随机分为两组各40名,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对各种留置管道的作用、疼痛的管理、肛周护理、术后活动、扩肛方法、康复方法等6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对健康教育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惠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患儿家长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可提高家长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护理能力,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张鸿艳;崔岩;万宏;郭美虹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癌症患者术前知情状况及其满意度与抑郁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癌症患者术前出现抑郁的原因,为预防患者发生抑郁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方法对58例癌症患者手术前知情状况、对知情的满意度及抑郁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癌症患者术前的知情状况与获得信息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r=0.571,P<0.01);满意度与抑郁状态呈显著负相关(r=-0.468,P<0.01);知情状况与抑郁状态呈显著负相关(r=-0.450,P<0.01).术前癌症患者抑郁的总发生率为44.83%,其中轻度15例(57.69%)、中度7例(26.93%)、重度4例(15.39%).结论 癌症患者术前知情程度越高,满意度越高,抑郁程度越低.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心理护理,为患者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满足他们对信息的需求,减少对癌症的恐惧和陌生感,以减少抑郁的发生.

    作者:李秋萍;李红梅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舒适护理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焦虑及护患关系的影响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方法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焦虑及护患关系的影响.方法 将190例骨科住院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98例)与对照组(9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即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嘱其放松,采用幽默、皮肤刺激等方式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结果 术后72 h两组患者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24 h其镇痛药使用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术后第8天焦虑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第8天护患关系信任度比较,8项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舒适护理可以减轻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和焦虑程度,减少镇痛药的使用,有助于保持良好护患关系和促进患者术后顺利康复,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傅爱凤;郑志惠;易小青;农春花;吴丽妮;刘桔慧;钟丽平;欧运娇;黄日妹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PPH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1例高龄重度直肠脱垂患者的护理

    对1例高龄重度直肠脱垂患者行PPH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术前予心理支持及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伤口情况.结果手术顺利,术后直肠脱垂全部回缩,排便及增加腹压时未见脱出,随访1年无复发.提出术前周密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积极预防感染和出血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庞小燕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1例胸腹联体儿分离术的术后监护

    对1例胸腹联体儿于出生后88 d进行分离手术,术后进入中心ICU进行监护,采取维持循环稳定,密切监测水电解质平衡、肝功能、体温以及预防并发症等措施,患儿生命体征均稳定,血电解质、肝功能趋于平稳,无严重并发症,顺利转出中心ICU.

    作者:陈汉珍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4例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术患者的护理

    对4例乳癌乳房切除术后患者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乳房再造术,结果移植皮瓣成活良好,乳房柔软度好,形态满意.提出加强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密切监护移植皮瓣,做好出院指导,是保证手术成功的主要措施.

    作者:张媛媛;余媛;盛敏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乳癌术后新型医用胸带的制作与应用

    目的 探讨预防和减少乳癌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方法 将80例乳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绷带包扎方法,观察组采用自制乳癌术后新型医用胸带.采用问卷法询问患者舒适度,观察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换药时间及次数、引流管引流时间等.结果 两组舒适度、皮下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两组换药时间及次数、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乳癌术后新型医用胸带使用安全、舒适,可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乳癌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作者:代艺;徐伟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缩宫素引产中胎心率观察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产妇静脉滴注缩宫素引产过程中优势胎心率观察法,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方法 将788例静脉滴注缩宫素引产的产妇分为两组,观察组408例用胎心监护仪监测胎心率,对照组380例用传统的多普勒仪监测胎心率.结果 观察组胎儿宫内窘迫诊断率(28.9%)显著高于对照组(11.8%,P<0.01);新生儿窒息率(3.2%)、阴道手术助产率(2.5%)显著低于对照组(8.2%、7.1%,均P<0.05);剖宫产率比较,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行静脉滴注缩宫素引产的产妇采用胎心监护仪监测胎心率效果优于多普勒仪,有利于提高新生儿的出生质量.

    作者:王文卿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采集脐带血对第三产程和产后出血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采集脐带血对产妇产后出血和第三产程的影响.方法 将105例正常阴道分娩的健康产妇按分娩日期单复数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5例),每组胎儿娩出后常规肌内注射缩宫素,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由专人采集脐带血.观察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和第三产程时间.结果 观察组第三产程为(6.8±2.9)min,对照组为(9.9±6.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 采集脐带血不仅能提供宝贵的血源,而且能缩短第三产程时间和减少产后出血量.

    作者:章昉;朱丹华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住院分娩期孕产妇及其丈夫心理健康水平调查

    目的 了解住院孕产妇及其丈夫的心理状态,为有针对性地实施身心护理及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SCL-90自评量表对孕产妇及其丈夫进行调查.结果 孕产妇及其丈夫的各类心理症状因子分高于国内常模(均P<0.01).其中各因子均分比较,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症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孕产妇及其丈夫均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但丈夫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症状上较妻子轻.提示护理工作中既要关心孕产妇,也要关心其丈夫的心理问题,同时充分发挥丈夫对妻子的情感支持.

    作者:向瑞萍;吴冬梅;鲁益萍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卵泡刺破及宫腔内人工受精患者的护理

    对48例不孕症(多卵泡发育及不排卵)患者采用卵泡刺破及宫腔内人工受精方法治疗,结合心理护理、促排卵用药护理、预防流产及并发症的观察护理,结果妊娠17例(9例已分娩,5例继续妊娠中,3例胎死或流产).提示卵泡刺破及宫腔内人工受精能有效增加受孕机会,而系统、科学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芬;张文香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30°会阴切开及皮内缝合术对产妇切口愈合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会阴切开方式及缝合术对产妇会阴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252例足月妊娠拟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30例)行会阴30°切开及薇荞线皮内包埋缝合术,对照组(122例)行会阴45°侧切开及羊肠线、丝线缝合术.观察两组切口撕裂伤率、出血量,术后伤口肿胀、疼痛、愈合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阴道裂伤率32.31%,对照组为57.3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会阴切口出血量少、疼痛程度轻、住院时间短、切口愈合良好(均P<0.01).结论 30°会阴切开及皮内缝合术对产妇会阴损伤小、切口疼痛反应轻,切口愈合良好,住院时间短,有利于产妇早期下床活动,提高母乳喂养率,对提高产科医疗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凤英;刘海萍;敖红英;占伏良;涂伟妹;谭布珍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中老年妇女性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中老年妇女性与性心理,为加强其保健知识教育、促进性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对在妇科门诊就诊的235例45~65岁已婚妇女采用自制问卷进行有关性心理问卷调查.结果 老年妇女中51.5%不性交;干部、教师、职员对性的需求显著高于农民工(P<0.05).结论 中老年妇女身心健康不容忽视,应帮助中老年人树立正确的性生活信念,以促进健康,消除其对性生活的偏见和心理障碍.

    作者:冯齐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家庭婴儿抚触实施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通过调查家庭婴儿抚触的开展情况,分析影响其开展的因素,以便更好的开展家庭婴儿抚触工作.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200例产妇家庭抚触的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0例中有152例(76.0%)在家进行了婴儿抚触.居住在城市、月收入高及受教育程度高者开展抚触率显著高于居住于农村、低收入及低教育程度者(均P<0.01).结论 家庭婴儿抚触开展情况不容乐观,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婴儿抚触的开展.对抚触的正确认识、家庭经济能力和认识能力是影响家庭婴儿抚触的主要原因.

    作者:武凤云;邱亚丽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玻璃体切割术后充气式颈椎牵引器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充气式颈椎牵引器应用于玻璃体切割联合填充物术后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玻璃体切割术后需面向下体位的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俯卧体位,观察组使用气垫作为额面部支撑.观察两组俯卧位的时间、不适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保持俯卧体位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眼睑水肿发生情况及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颈腰疼痛出现的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 充气式颈椎牵引器应用于玻璃体切割术后俯卧体位支撑减少了不适反应,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丁体英;陈秋君;纪丽萍;杨慧丽;马晶晶;杨瑞;王中华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护理

    对78例老年糖尿病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控制血糖至安全水平,术后密切病情观察,做好健康指导,结果78例患者2~6 d空腹血糖降至安全水平,顺利手术,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提示合理科学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卢文;梁敏仪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固定正畸患者牙周组织炎症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观察固定正畸治疗患者牙周组织炎症的发生情况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固定正畸青少年患者120名,在戴固定矫正器前后分别以牙龈指数(GI)、出血指数(BI)和菌斑指数(PLI)测定上下颌双侧第一前磨牙和牙周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固定正畸治疗1个月后患者牙周临床指标开始升高,治疗5个月后,牙周临床指标GI、PLI和BI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固定正畸治疗对牙周组织健康有不利影响,应加强对固定正畸患者牙周炎症的预防和护理.

    作者:周继红;郭三兰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口腔颌面部大动物抓咬伤患者的护理

    对5例口腔颌面部大动物抓咬伤患者行清创缝合术及皮瓣移植术,结果除1例组织缺损严重,患者Ⅰ期手术植皮区瘢痕愈合而行Ⅱ期整复外,其余4例均为Ⅰ期愈合.提出加强心理护理、口腔护理和饮食护理,预防供受区感染;以及加强术后皮瓣护理,细心观察皮瓣血液循环,防止皮瓣区受压,预防皮瓣感染等措施是口腔颌面部大动物抓咬伤护理成功的关键.

    作者:赵素华;白桦;甘萍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护理人员出国英语面试技巧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医学领域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护理人员走向世界,中国护士的足迹遍布英国、新加坡、阿联酋、文莱、沙特等国家.笔者多年担任护理英语教学和出国人员培训,回顾性分析近10年护理人员出国面试英语考试的内容及特点,旨在为应试人员提供帮助.

    作者:朱宏梅 刊期: 200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