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秀娟;占若燕;陈妙玲
目的 探讨预防和减少乳癌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方法 将80例乳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绷带包扎方法,观察组采用自制乳癌术后新型医用胸带.采用问卷法询问患者舒适度,观察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换药时间及次数、引流管引流时间等.结果 两组舒适度、皮下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两组换药时间及次数、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乳癌术后新型医用胸带使用安全、舒适,可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乳癌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作者:代艺;徐伟 刊期: 2006年第20期
总结1 204例光电子纤维鼻喉镜下鼻腔鼻窦手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提出配合护士需要熟练使用所涉及的各种仪器设备,术前充分准备、术中默契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滕艳霞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情景教学模式在本科院前急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32名护生按年级分为两组,实验组(2001级,64名)采用情景教学法,对照组(2000级,68名)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生对教学质量评价普遍优于对照组(P<0.01,P<0.05);教师对护生实习行为评价,实验组学习灵活性、知识面及动手能力等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 情景教学模式应用于急救护理学教学使护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提高了护生知识面及动手能力,促进了教师角色的改变,提高了教学效果.
作者:蒋峰;金爽;陈金梅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充气式颈椎牵引器应用于玻璃体切割联合填充物术后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玻璃体切割术后需面向下体位的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俯卧体位,观察组使用气垫作为额面部支撑.观察两组俯卧位的时间、不适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保持俯卧体位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眼睑水肿发生情况及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颈腰疼痛出现的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 充气式颈椎牵引器应用于玻璃体切割术后俯卧体位支撑减少了不适反应,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丁体英;陈秋君;纪丽萍;杨慧丽;马晶晶;杨瑞;王中华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方法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焦虑及护患关系的影响.方法 将190例骨科住院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98例)与对照组(9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即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嘱其放松,采用幽默、皮肤刺激等方式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结果 术后72 h两组患者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24 h其镇痛药使用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术后第8天焦虑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第8天护患关系信任度比较,8项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舒适护理可以减轻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和焦虑程度,减少镇痛药的使用,有助于保持良好护患关系和促进患者术后顺利康复,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傅爱凤;郑志惠;易小青;农春花;吴丽妮;刘桔慧;钟丽平;欧运娇;黄日妹 刊期: 2006年第20期
对48例不孕症(多卵泡发育及不排卵)患者采用卵泡刺破及宫腔内人工受精方法治疗,结合心理护理、促排卵用药护理、预防流产及并发症的观察护理,结果妊娠17例(9例已分娩,5例继续妊娠中,3例胎死或流产).提示卵泡刺破及宫腔内人工受精能有效增加受孕机会,而系统、科学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芬;张文香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盘切吸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将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两组均采用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置硬膜外导管注射臭氧.随访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84.0%)显著高于对照组(52.0%,P<0.05).结论 在切吸的同时置管注射臭氧可有效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桂云;李振梅;谢来芬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住院孕产妇及其丈夫的心理状态,为有针对性地实施身心护理及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SCL-90自评量表对孕产妇及其丈夫进行调查.结果 孕产妇及其丈夫的各类心理症状因子分高于国内常模(均P<0.01).其中各因子均分比较,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症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孕产妇及其丈夫均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但丈夫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症状上较妻子轻.提示护理工作中既要关心孕产妇,也要关心其丈夫的心理问题,同时充分发挥丈夫对妻子的情感支持.
作者:向瑞萍;吴冬梅;鲁益萍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不同会阴切开方式及缝合术对产妇会阴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252例足月妊娠拟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30例)行会阴30°切开及薇荞线皮内包埋缝合术,对照组(122例)行会阴45°侧切开及羊肠线、丝线缝合术.观察两组切口撕裂伤率、出血量,术后伤口肿胀、疼痛、愈合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阴道裂伤率32.31%,对照组为57.3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会阴切口出血量少、疼痛程度轻、住院时间短、切口愈合良好(均P<0.01).结论 30°会阴切开及皮内缝合术对产妇会阴损伤小、切口疼痛反应轻,切口愈合良好,住院时间短,有利于产妇早期下床活动,提高母乳喂养率,对提高产科医疗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凤英;刘海萍;敖红英;占伏良;涂伟妹;谭布珍 刊期: 2006年第20期
对4例乳癌乳房切除术后患者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乳房再造术,结果移植皮瓣成活良好,乳房柔软度好,形态满意.提出加强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密切监护移植皮瓣,做好出院指导,是保证手术成功的主要措施.
作者:张媛媛;余媛;盛敏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癌症患者术前出现抑郁的原因,为预防患者发生抑郁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方法对58例癌症患者手术前知情状况、对知情的满意度及抑郁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癌症患者术前的知情状况与获得信息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r=0.571,P<0.01);满意度与抑郁状态呈显著负相关(r=-0.468,P<0.01);知情状况与抑郁状态呈显著负相关(r=-0.450,P<0.01).术前癌症患者抑郁的总发生率为44.83%,其中轻度15例(57.69%)、中度7例(26.93%)、重度4例(15.39%).结论 癌症患者术前知情程度越高,满意度越高,抑郁程度越低.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心理护理,为患者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满足他们对信息的需求,减少对癌症的恐惧和陌生感,以减少抑郁的发生.
作者:李秋萍;李红梅 刊期: 2006年第20期
对6例新生儿腹裂采用自体保留的脐带片修补.通过术前评估,制订预见性护理措施,6例患儿均能耐受手术.1例术后第4周发生肠粘连、肠梗阻,放弃再手术而死亡,5例治愈出院.提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术后心率、呼吸监护和熟练的操作技巧,有效的麻醉复苏和保暖措施的应用,是预防患儿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王秀清;申翠香;王丽;万群;李爱荣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胆总管结石术后早期抬高T型引流管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120例胆总管结石术后T型管引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抬高T型引流管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平均引流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胆道下段梗阻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型管平均引流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均P<0.05);胆道下段梗阻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1).结论 早期抬高T型引流管具有引流时间短,胆道下段梗阻率降低,患者住院时间缩短、满意度提高等优点.
作者:罗秀娟;占若燕;陈妙玲 刊期: 2006年第20期
传统的肾脏手术体位垫摆放方法较为复杂,且不易固定牢固,患者容易滑动倾倒.我院自2005年2月至2006年6月使用医用胶布改良摆放肾脏手术体位120例,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汪哲 刊期: 2006年第20期
避免交叉感染,依据国家相关法规规定,一次性注射器针头、输液针头、手术缝针、刀片等必须放在不可重复使用的利器盒内,由专业人员统一回收、销毁.手术室是使用医疗利器比较集中的部门,量大,专用一次性利器回收盒价格较贵.鉴此,我科自制一次性利器瓶回收利器,价格便宜且使用方便,介绍如下.
作者:李泓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固定正畸治疗患者牙周组织炎症的发生情况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固定正畸青少年患者120名,在戴固定矫正器前后分别以牙龈指数(GI)、出血指数(BI)和菌斑指数(PLI)测定上下颌双侧第一前磨牙和牙周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固定正畸治疗1个月后患者牙周临床指标开始升高,治疗5个月后,牙周临床指标GI、PLI和BI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固定正畸治疗对牙周组织健康有不利影响,应加强对固定正畸患者牙周炎症的预防和护理.
作者:周继红;郭三兰 刊期: 2006年第20期
鼻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置换疗法治疗鼻窦炎是常用方法之一,其原理是用吸引器通过吸引使鼻腔形成间歇性负压,使药液进入鼻窦内,从而吸出鼻腔及鼻窦内的脓性分泌物.治疗时需在负压吸引器末端连接橄榄头,置于患者滴药一侧的前鼻孔内,但橄榄头反复使用易损伤患者鼻腔黏膜,且易导致交叉感染.为克服上述弊端,笔者于2005年8月利用8 ml塑料药瓶,自制一次性橄榄头套,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传华;孙华清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 总结下咽颈段食管癌并全喉切除术手术配合.方法 回顾性总结18例行颈咽段食管癌并全喉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方式和特点,术中采取2组器械护士配合,严格执行无瘤和无菌操作等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所有患者无手术死亡,1年生存率为77.8%(14/18),3年生存率为33.3%(6/18),5年生存率为16.7%(3/18).结论 做好手术配合及术中无菌无瘤的操作,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对提高手术疗效和促进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作者:黎明;汤国娇;敖惠萍 刊期: 2006年第20期
骨折一般采用石膏或夹板固定.手指骨折因其位置与功能的特殊性,有时不宜采用.2005年始我们采用一次性注射器进行手指骨折的外固定,临床应用效果甚好,介绍如下.
作者:吴芸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中老年妇女性与性心理,为加强其保健知识教育、促进性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对在妇科门诊就诊的235例45~65岁已婚妇女采用自制问卷进行有关性心理问卷调查.结果 老年妇女中51.5%不性交;干部、教师、职员对性的需求显著高于农民工(P<0.05).结论 中老年妇女身心健康不容忽视,应帮助中老年人树立正确的性生活信念,以促进健康,消除其对性生活的偏见和心理障碍.
作者:冯齐 刊期: 200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