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总管结石术后早期抬高T型管引流方法的探讨

罗秀娟;占若燕;陈妙玲

关键词:胆道结石, T型引流管, 早期抬高,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胆总管结石术后早期抬高T型引流管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120例胆总管结石术后T型管引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抬高T型引流管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平均引流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胆道下段梗阻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型管平均引流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均P<0.05);胆道下段梗阻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1).结论 早期抬高T型引流管具有引流时间短,胆道下段梗阻率降低,患者住院时间缩短、满意度提高等优点.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口腔颌面部大动物抓咬伤患者的护理

    对5例口腔颌面部大动物抓咬伤患者行清创缝合术及皮瓣移植术,结果除1例组织缺损严重,患者Ⅰ期手术植皮区瘢痕愈合而行Ⅱ期整复外,其余4例均为Ⅰ期愈合.提出加强心理护理、口腔护理和饮食护理,预防供受区感染;以及加强术后皮瓣护理,细心观察皮瓣血液循环,防止皮瓣区受压,预防皮瓣感染等措施是口腔颌面部大动物抓咬伤护理成功的关键.

    作者:赵素华;白桦;甘萍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自制可调式悬吊肢体消毒支架

    行肢体手术,都需将患肢抬起或用绷带悬吊在输液架上,以方便皮肤消毒、铺巾,但在悬吊时需巡回护士帮助扶持,既浪费人力,又不方便患者,造成患者僵硬麻木等不适.鉴此,笔者自行设计制作了可调式悬吊肢体消毒支架,经临床使用,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孙宪华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患儿的健康教育路径

    目的 探讨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惠儿健康教育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患儿母亲随机分为两组各40名,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对各种留置管道的作用、疼痛的管理、肛周护理、术后活动、扩肛方法、康复方法等6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对健康教育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惠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患儿家长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可提高家长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护理能力,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张鸿艳;崔岩;万宏;郭美虹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下肢骨折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并发尿潴留的观察

    目的 观察下肢骨折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并发尿潴留的发生率和发生时间,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下肢骨折手术患者60例,术后应用PCEA患者30例为观察组,未应用PCEA患者3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尿潴留的发生率及发生时间.结果 观察组尿潴留的发生率为80.00%,对照组为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尿潴留的发生时间为(4.28±0.25)h,稍早于对照组的(4.45±0.34)h,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下肢骨折术后应用PCEA有较高的尿潴留发生率,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在术后4 h内排尿,以减少尿潴留.

    作者:卞晓萍;姚克勤;奚爱芬;张超先;路丽芬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30°会阴切开及皮内缝合术对产妇切口愈合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会阴切开方式及缝合术对产妇会阴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252例足月妊娠拟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30例)行会阴30°切开及薇荞线皮内包埋缝合术,对照组(122例)行会阴45°侧切开及羊肠线、丝线缝合术.观察两组切口撕裂伤率、出血量,术后伤口肿胀、疼痛、愈合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阴道裂伤率32.31%,对照组为57.3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会阴切口出血量少、疼痛程度轻、住院时间短、切口愈合良好(均P<0.01).结论 30°会阴切开及皮内缝合术对产妇会阴损伤小、切口疼痛反应轻,切口愈合良好,住院时间短,有利于产妇早期下床活动,提高母乳喂养率,对提高产科医疗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凤英;刘海萍;敖红英;占伏良;涂伟妹;谭布珍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重症患者建立有创血压监测的护理

    对203例外科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护理,提出术前加强患者与家属的心理沟通,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穿刺部位变化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张彩瑛;毛秋芬;宋凯飞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自制一次性利器瓶在手术室的使用

    避免交叉感染,依据国家相关法规规定,一次性注射器针头、输液针头、手术缝针、刀片等必须放在不可重复使用的利器盒内,由专业人员统一回收、销毁.手术室是使用医疗利器比较集中的部门,量大,专用一次性利器回收盒价格较贵.鉴此,我科自制一次性利器瓶回收利器,价格便宜且使用方便,介绍如下.

    作者:李泓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眼部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对57例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进行术中眼部预防护理,包括加强术前宣教、术中选择合适的体位垫、正确摆放体位、使用反光镜观察病情、定时对面部支撑点的皮肤进行按摩.结果57例患者术中均未发生颜面部、眼部周围皮肤压疮及眼部并发症.术后观察随访1周,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提出重视并做好俯卧位手术患者眼部防护可有效预防眼部并发症发生.

    作者:王菲;段立静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一次性TB针在采集动脉血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一次性TB针在采集动脉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210例患者采用一次性TB针抽取动脉血气分析标本576例次(观察组);2004年190例患者采用一次性2 ml、5 ml注射器抽取动脉血气标本535例次(对照组).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淤斑、血肿发生率,意识清醒患者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淤斑、血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意识清醒患者穿刺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一次性TB针抽取动脉血气分析标本具有穿刺成功率高、无痛、血肿发生率低的优点.

    作者:付爱霞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固定正畸患者牙周组织炎症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观察固定正畸治疗患者牙周组织炎症的发生情况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固定正畸青少年患者120名,在戴固定矫正器前后分别以牙龈指数(GI)、出血指数(BI)和菌斑指数(PLI)测定上下颌双侧第一前磨牙和牙周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固定正畸治疗1个月后患者牙周临床指标开始升高,治疗5个月后,牙周临床指标GI、PLI和BI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固定正畸治疗对牙周组织健康有不利影响,应加强对固定正畸患者牙周炎症的预防和护理.

    作者:周继红;郭三兰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乳癌术后新型医用胸带的制作与应用

    目的 探讨预防和减少乳癌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方法 将80例乳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绷带包扎方法,观察组采用自制乳癌术后新型医用胸带.采用问卷法询问患者舒适度,观察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换药时间及次数、引流管引流时间等.结果 两组舒适度、皮下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两组换药时间及次数、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乳癌术后新型医用胸带使用安全、舒适,可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乳癌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作者:代艺;徐伟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患者的体位护理

    目的 探讨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在手术中、手术后佳的体位护理方法.方法 62例患者采用仰卧的头高臀低截石位、俯卧位,术后采取半坐卧位.结果 所有患者未发生1例并发症,均顺利完成手术,治愈出院.结论 正确舒适的术中、术后体位护理对确保手术顺利,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者:杨广清;张文娟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封闭式吸痰管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封闭式吸痰管使用情况,旨在为针对性教学和指导封闭式吸痰管正确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危重症监护病房(ICU)85名护士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封闭式吸痰管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同时对接受该操作的263例患者进行访谈.结果 封闭式吸痰管操作情况比较,工作时间>1年的护士显著优于1年内的护士(均P<0.01);患者感觉舒适65例(24.7%),不舒适198例(75.3%).结论 应对ICU护士进行封闭式吸痰管的规范化操作和系统理论知识培训,以熟练的操作技巧和良好的沟通,提高患者舒适感.

    作者:李水英;高郎丽;殷小容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持续腹腔冲洗预防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持续腹腔冲洗在预防术后肠粘连中的作用.方法 将43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0例)和观察组(2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温度为38℃的0.9%氯化钠溶液加庆大霉素和5-FU行持续腹腔冲洗.结果 观察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持续腹腔冲洗能有效预防或降低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

    作者:沈印荣;孙启云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胆总管结石术后早期抬高T型管引流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胆总管结石术后早期抬高T型引流管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120例胆总管结石术后T型管引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抬高T型引流管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平均引流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胆道下段梗阻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型管平均引流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均P<0.05);胆道下段梗阻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1).结论 早期抬高T型引流管具有引流时间短,胆道下段梗阻率降低,患者住院时间缩短、满意度提高等优点.

    作者:罗秀娟;占若燕;陈妙玲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玻璃体切割术后充气式颈椎牵引器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充气式颈椎牵引器应用于玻璃体切割联合填充物术后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玻璃体切割术后需面向下体位的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俯卧体位,观察组使用气垫作为额面部支撑.观察两组俯卧位的时间、不适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保持俯卧体位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眼睑水肿发生情况及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颈腰疼痛出现的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 充气式颈椎牵引器应用于玻璃体切割术后俯卧体位支撑减少了不适反应,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丁体英;陈秋君;纪丽萍;杨慧丽;马晶晶;杨瑞;王中华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家庭婴儿抚触实施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通过调查家庭婴儿抚触的开展情况,分析影响其开展的因素,以便更好的开展家庭婴儿抚触工作.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200例产妇家庭抚触的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0例中有152例(76.0%)在家进行了婴儿抚触.居住在城市、月收入高及受教育程度高者开展抚触率显著高于居住于农村、低收入及低教育程度者(均P<0.01).结论 家庭婴儿抚触开展情况不容乐观,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婴儿抚触的开展.对抚触的正确认识、家庭经济能力和认识能力是影响家庭婴儿抚触的主要原因.

    作者:武凤云;邱亚丽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蜂胶外敷结合传统疗法治疗诺维本所致局部反应

    目的 探讨蜂胶外敷结合传统疗法治疗诺维本外渗致局部反应的效果.方法 对7例诺维本外渗致局部反应病例,运用蜂胶外敷结合传统疗法治疗,并对溃疡疼痛、疗程、静脉血管弹性进行观察.结果 采用该方法治疗护理后,短5 d,长35 d,平均17.4 d创面愈合,静脉炎好转,血管恢复弹性.结论 蜂胶外敷结合传统疗法可有效治愈诺维本外渗所致局部反应.

    作者:厉莉;姜广荣;饶红霞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PPH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1例高龄重度直肠脱垂患者的护理

    对1例高龄重度直肠脱垂患者行PPH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术前予心理支持及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伤口情况.结果手术顺利,术后直肠脱垂全部回缩,排便及增加腹压时未见脱出,随访1年无复发.提出术前周密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积极预防感染和出血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庞小燕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癌症患者术前知情状况及其满意度与抑郁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癌症患者术前出现抑郁的原因,为预防患者发生抑郁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方法对58例癌症患者手术前知情状况、对知情的满意度及抑郁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癌症患者术前的知情状况与获得信息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r=0.571,P<0.01);满意度与抑郁状态呈显著负相关(r=-0.468,P<0.01);知情状况与抑郁状态呈显著负相关(r=-0.450,P<0.01).术前癌症患者抑郁的总发生率为44.83%,其中轻度15例(57.69%)、中度7例(26.93%)、重度4例(15.39%).结论 癌症患者术前知情程度越高,满意度越高,抑郁程度越低.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心理护理,为患者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满足他们对信息的需求,减少对癌症的恐惧和陌生感,以减少抑郁的发生.

    作者:李秋萍;李红梅 刊期: 2006年第20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