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种持续膀胱冲洗方法的效果比较

严彦宏;李锐;燕纯叔;庄兰;呼声

关键词:膀胱冲洗, 单瓶输液器, 3 L 输液袋, 四联三通, 膀胱冲洗器
摘要:目的 探讨三种持续膀胱冲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持续膀胱冲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分别采用单瓶输液器、四联三通及3 L输液袋膀胱冲洗法进行膀胱冲洗.结果 三组尿细茵培养检出率、尿红细胞计数及冲洗液残留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实验2组、3组与实验1组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四联三通膀胱冲洗法,具有省时、使用方便,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准确记录冲洗量的优点.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住院癫癎患者个体化服药指导及护理

    对154例住院癫(癎)患者采集资料,进行病情评估,并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讲解辅导,重点予以用药指导,加强病情观察及心理护理.结果154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均完成相关实验室检查,52例转神经外科手术治疗,102例继续服药,癫(癎)发作控制率为70.1%.提出加强住院癫(癎)患者的服药指导及护理对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控制癫(癎)发作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建;花蕾;王玲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血竭粉外敷治疗压疮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中药血竭粉外敷治疗压疮的效果.方法 将45例压疮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45处)和对照组20例(30处).对照组用75%乙醇消毒创面后以无菌康复新纱布包扎,同时加用庆大霉素浸湿纱布外敷;观察组在常规消毒、清创的基础上,采用血竭粉与75%乙醇纱布湿敷.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血竭粉与75%乙醇纱布湿敷治疗压疮,操作方法简单、实用,效果安全可靠.

    作者:吴诗娅;刘幼卿;杨娅辉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本科护生毕业实习健康教育认知及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调查本科护生临床实习期健康教育状况,为本科护生毕业实习期进行健康教育培训提供依据,提高本科护生的健康教育能力.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53名2001级护理本科生进行健康教育情况调查.结果 本科护生实习期对开展健康教育的认识态度比较积极,大多数护生愿意承担健康教育工作,但对健康教育理论知识掌握不全面,多数护生对实施健康教育的程序模糊不清.工作繁忙、缺乏充足的健康教育时间,专业理论知识不足,缺乏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等成为影响本科护生实习期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因素.结论 对本科实习护生加强健康教育基本理论和健康教育程序与方法的学习及培训,是提高护理本科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关键.

    作者:史淑杰;鲁琰;朱红梅;王秋爽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情景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情景教学法在中专护生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2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5人)采用情景教学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格局,即通过导读、导思、导能,创设语言情景、问题情景及临床模拟情景,使学生有难必思、有疑必问、有理必讲.对照组(37人)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师授课,学生自由提问.课程结束后评价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出科考试理论成绩、操作技能、综合素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运用情景教学法进行内科护理学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技能及综合素质.

    作者:程翠年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经皮肾囊穿刺封闭术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护理

    对32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行经皮肾囊穿刺封闭术治疗,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32例中,完全缓解18例,部分缓解9例,总有效率84.4%.

    作者:王秀彩;陈建美;王海兵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农村院前急救死亡病例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农村院前急救死亡病例的现状及特点,以建立适合农村情况的紧急救援系统.方法 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出诊登记表及病历档案,对302例院前急救死亡患者病因、性别、病种,死亡发生的距离及地点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院前急救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为创伤(颅脑、复合、脑外伤)96例(31.79%),心血管疾病58例(19.20%),脑血管疾病44例(14.57%),中毒性疾病(有机磷、毒鼠强)40例(13.25%),溺水24例(7.95%),原因不明12例(3.97%),呼吸系统疾病10例(3.31%),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10例(3.31%),中暑、电击伤、自缢8例(2.65%).死亡时距市急救中心距离<5 km 62例(20.52%),5~km 92例(30.50%),16~km 108例(35.76%),>30 km 40例(13.24%).结论 需加强农村院前急救建设,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加强基层医护人员全科医学知识和急救医学理论及实践操作的技能培训,以提高农村院前急救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匡翠华;钟淑清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预置导丝法原位置换股静脉导管1例

    目的 探讨预置导丝原位置换股静脉导管的方法.方法 对1例股静脉导管堵塞患者常规消毒铺巾后,将导丝预置于肝素化后的新导管中,拔除原导管,迅速将新导管沿原穿刺点置入.结果 置管后导管功能正常,局部无感染.采用预置导丝法使导管有一定硬度,便于引导置入,避免将原管阻塞物带入血管内.结论 该方法既可使通道重建,又减轻了患者重新穿刺的痛苦,操作安全、简便、有效.

    作者:方琼;罗慧勤;王敏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三种持续膀胱冲洗方法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三种持续膀胱冲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持续膀胱冲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分别采用单瓶输液器、四联三通及3 L输液袋膀胱冲洗法进行膀胱冲洗.结果 三组尿细茵培养检出率、尿红细胞计数及冲洗液残留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实验2组、3组与实验1组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四联三通膀胱冲洗法,具有省时、使用方便,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准确记录冲洗量的优点.

    作者:严彦宏;李锐;燕纯叔;庄兰;呼声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颈外静脉与四肢浅静脉留置针在院前急救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颈外静脉与四肢浅静脉留置针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以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并为后续治疗提供佳输液途径.方法 将14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行四肢浅静脉留置针输液,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结果 观察组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易固定,穿刺时间短,穿刺成功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院前急救中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输液效果好.

    作者:刘丽;梁桂芳;薛芬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卡文3 L袋在物理降温中的应用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橡胶冰袋为高热患者降温.传统的橡胶冰袋价格高,易老化,消毒处理复杂.

    作者:尹红;朱江;董红丽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同理心在护患沟通中的应用

    针对目前临床护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个新的服务理念即同理心,并通过同理心理念的具体表达和应用进行阐述,认为同理心即共感、共情,是一种将心比心,感同身受,体察他人内心世界的心理品质,亦是改善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提出将同理心运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能促进护患沟通交流,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凤仁;高建平;王建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23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行胆道支架植入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引流管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结果 121例支架植入成功,术后1~2 d皮肤瘙痒显著好转或消失,2~4周黄疸消退,症状显著改善,患者住院7~21 d,均好转出院.46例患者再次发生胆管阻塞,行2次植入支架术.术后生存时间为3~38个月,中位生存期为8.5个月.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全面的术前准备及严密细致的术后观察与护理,针对性加强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介入手术的疗效和减少并发症.

    作者:赵京芳;乔惠梅;姜虹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环境护理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对环境护理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认为现代环境护理研究的现状和环境护理的内容缺乏系统性,环境护理理论和临床实际操作联系不紧密或相互脱节是其主要问题.提出科技工作者应进行加强现代环境护理研究,尤其是服务工作者需创建以病人为中心,满足患者需求的安全、舒适和谐的整体化护理环境,以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刘芳丽;许冰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输液器药物注射孔的应用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临床常因病情需要同时应用几种药物,常规方法是常用三通管或肝素帽进行多通道输液,此法操作步骤较多,易增加污染概率,同时连接处有少量空气进入患者体内.

    作者:杨爱琴;吴秋香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压疮分类管理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压疮规范化、科学化的分类管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对入院患者采用诺顿评分表并根据患者病情进行PU危险因素评估,对评分>16分患者行常规护理;对≤16分者上报护理部,经护理部确认后认为可避免PU(11~16分)和难免PU(≤10分)后分别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对院外带入PU患者行循证治疗.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23 560例住院患者中PU危险因素评分>16分者23 202例(98.48%),11~16分者314例(1.33%)均未发生PU;≤10分者6例(0.03%)均发生了2期以上PU,因病情危重救治无效死亡;院外带入PU 38例(0.16%)除5例PU好转自动出院外,其余PU均痊愈.结论 分类管理法可有效预防PU,提高院外带入PU治愈率.

    作者:张用娥;李艳;唐光英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对60例经皮下隧道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19例,其中感染7例,栓塞6例,出血5例,导管脱出1例.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原因为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置管时反复多次穿刺,导管使用时间过长.提出熟练掌握穿刺技术,严格无茵操作及精心观察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维护和确保留置导管的通畅用安全使用.

    作者:张岩郅;王晓燕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静脉留置针保护垫的制作与应用

    为减轻长期静脉输液患者静脉留置针脱落致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笔者研制了一种留地保护垫,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李书红;晁晓娟;陈丽军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穴位按压在留置胃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穴位按压在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留置胃管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指压内关穴.比较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程度及胃管王入时间.结果 观察组恶心、呕吐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置胃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穴位按压辅助置胃管方法简便、安全、效果好,可以保证留置胃管的顺利进行.

    作者:韩娟;韦柯宁;王菊花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减轻静脉穿刺疼痛的方法

    静脉穿刺是护理工作中常用的基本操作技术,为减轻患者的痛苦,我科对静脉穿刺方法进行改进,现介绍如下.

    作者:韩霞;方植;石冬冬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68例急性脑梗死(无严重并发症)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术后按内科常规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包括重症阶段术侧制动,健侧肢体按摩,主动和被动锻炼惠肢和日常活动能力训练及出院前模拟出院后活动量对患者进行上下肢运动功能锻炼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护理指导.观察两组平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便秘发生情况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康复组平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均P<0.05);便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前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行早期康复护理,能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胜芝;江荣翠;柳雯雯;黎华;邓莉媛 刊期: 2006年第21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