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种持续膀胱冲洗方法的效果比较

严彦宏;李锐;燕纯叔;庄兰;呼声

关键词:膀胱冲洗, 单瓶输液器, 3 L 输液袋, 四联三通, 膀胱冲洗器
摘要:目的 探讨三种持续膀胱冲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持续膀胱冲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分别采用单瓶输液器、四联三通及3 L输液袋膀胱冲洗法进行膀胱冲洗.结果 三组尿细茵培养检出率、尿红细胞计数及冲洗液残留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实验2组、3组与实验1组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四联三通膀胱冲洗法,具有省时、使用方便,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准确记录冲洗量的优点.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对6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采用两性霉素B进行病原治疗及鞘内注射药物、降低颅内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治疗期间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全面细致的基础护理和心理疏导,并做好相关的药物护理.结果6例患者住院2~4个月均痊愈出院,无1例发生并发症.提示针对患者不同病情,及时予以精心护理及健康指导有助于患者康复.

    作者:栾洁;马艳宏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减轻静脉穿刺疼痛的方法

    静脉穿刺是护理工作中常用的基本操作技术,为减轻患者的痛苦,我科对静脉穿刺方法进行改进,现介绍如下.

    作者:韩霞;方植;石冬冬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安全留置针与普通留置针安全性比较

    目的 探讨安全静脉留置针是否对操作者有保护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手术室使用留置针病例8 932例,分别统计使用普通静脉留置针与使用安全静脉留置针操作者针刺伤发生率.结果 普通针组针刺伤发生率为1.4%;安全针组未发生针刺伤.结论 安全静脉留置针对操作者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亚玲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血管内带膜支架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的护理

    对10例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行血管内带膜支架治疗.结果植入带膜支架后,脑血管造影显示瘘口消失,均无并发症发生.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常规护理、眼部护理及出院指导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文艳;徐静;于杰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压疮分类管理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压疮规范化、科学化的分类管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对入院患者采用诺顿评分表并根据患者病情进行PU危险因素评估,对评分>16分患者行常规护理;对≤16分者上报护理部,经护理部确认后认为可避免PU(11~16分)和难免PU(≤10分)后分别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对院外带入PU患者行循证治疗.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23 560例住院患者中PU危险因素评分>16分者23 202例(98.48%),11~16分者314例(1.33%)均未发生PU;≤10分者6例(0.03%)均发生了2期以上PU,因病情危重救治无效死亡;院外带入PU 38例(0.16%)除5例PU好转自动出院外,其余PU均痊愈.结论 分类管理法可有效预防PU,提高院外带入PU治愈率.

    作者:张用娥;李艳;唐光英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穴位按压在留置胃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穴位按压在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留置胃管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指压内关穴.比较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程度及胃管王入时间.结果 观察组恶心、呕吐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置胃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穴位按压辅助置胃管方法简便、安全、效果好,可以保证留置胃管的顺利进行.

    作者:韩娟;韦柯宁;王菊花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输液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输液卡在应用中存在输液速度与实际不符,填写输液卡字迹潦草或漏项,缺少巡视记录等问题.提出加强输液卡的管理,提高护理人员对输液卡重要性的认识、确定一次性输液器每毫升滴数,增强法制观念及规范输液器规格和修订教科书等对策,以解决输液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输液质量.

    作者:金学兰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慢性咳嗽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分析与检查指导

    目的 了解慢性咳嗽患者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的结果.方法 对225例慢性咳嗽患者用肺功能仪测定基础肺功能及吸入不同剂量组胺后的肺功能,对患者检查前、中、后进行指导.结果 225例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129例(57.3%),阴性78例(34.7%),可疑阳性18例(8.0%),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结论 咳嗽变异型哮喘是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支气管激发试验是诊断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主要方法,做好试验检查指导是患者顺利完成试验,保证检查结果准确,减少试验不良反应的关键.

    作者:曹桂香;罗惠珍;王元珍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介绍两种皮试操作方法

    皮内试验(下称皮试)成功与否皮丘大小直接相前,临床护理工作中,由于患儿惧所注射而哭闹或老年、营养不良及各种慢性疾病致消瘦者,由于皮肤皱褶多、皮肤弹性差,很难使皮丘达到规范标准.

    作者:兰脆霞;刘珍华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静脉留置针在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进行抢救治疗时,既要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又要静脉抽血行各种实验室检查.为减少患者痛苦,我科于2005年2月开始在穿刺静脉留置针时同时采血,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毛广范;张力霞;刘丽华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静脉留置针保护垫的制作与应用

    为减轻长期静脉输液患者静脉留置针脱落致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笔者研制了一种留地保护垫,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李书红;晁晓娟;陈丽军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农村院前急救死亡病例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农村院前急救死亡病例的现状及特点,以建立适合农村情况的紧急救援系统.方法 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出诊登记表及病历档案,对302例院前急救死亡患者病因、性别、病种,死亡发生的距离及地点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院前急救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为创伤(颅脑、复合、脑外伤)96例(31.79%),心血管疾病58例(19.20%),脑血管疾病44例(14.57%),中毒性疾病(有机磷、毒鼠强)40例(13.25%),溺水24例(7.95%),原因不明12例(3.97%),呼吸系统疾病10例(3.31%),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10例(3.31%),中暑、电击伤、自缢8例(2.65%).死亡时距市急救中心距离<5 km 62例(20.52%),5~km 92例(30.50%),16~km 108例(35.76%),>30 km 40例(13.24%).结论 需加强农村院前急救建设,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加强基层医护人员全科医学知识和急救医学理论及实践操作的技能培训,以提高农村院前急救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匡翠华;钟淑清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门诊传染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传染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情况,更好地为传染病患者服务.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传染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问卷对300例传染病患者进行调查,由调查人员介绍调查目的和要求,对调查项目逐一询问并填写.结果 传染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排列前4位的依次为传染病预防知识(58.67%)、所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57.33%)、合理的饮食及注意事项(57.33%)、疾病诊治注意事项(56.67%).结论 传染病患者对疾病知识需求较普遍,对非疾病知识信息需求较低,提高护士自身素质是实施传染病健康教育的保证.

    作者:阮丽云;阮香兰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消炎镇痛膏外贴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消炎镇痛膏外贴治疗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88例化疗后发生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观察组用消炎镇痛膏外贴患处,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72.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采用消炎镇痛膏外贴可治疗静脉炎引起的局部组织红肿疼痛,且疗效显著.

    作者:陈秀杰;胡创英;宋凤娇;蓝素文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精密过滤输液器在中药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精密过滤输液器减少中药输液反应的效果.方法 将用中药制剂静脉滴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3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输液,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普通输液器输液,观察两组患者输液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输液反应发生率(0.1%),显著低于对照组(1.5%)(P<0.01).结论 使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能有效减少中药的输液反应.

    作者:林慧;刘孟丽;付斌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环甲膜穿刺置管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护理

    目的 提高耐多药肺结核(MDR-TB)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环甲膜穿刺,留置导管于上午滴入异烟肼0.1~0.2 g、丁胺卡那0.2 g或敏感药物,下午滴入氧氟沙星0.2 g,根据病情连续10~75d.结果 显效10例,有效5例,有效率75.0%.结论 环甲膜穿刺置管滴药有利于提高MDR-TB患者的疗效;而充分了解病变部位,熟练掌握治疗技术,严格导管维护是顺利实施治疗的保障.

    作者:蒋雅娟;白海英;王晓萍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23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行胆道支架植入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引流管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结果 121例支架植入成功,术后1~2 d皮肤瘙痒显著好转或消失,2~4周黄疸消退,症状显著改善,患者住院7~21 d,均好转出院.46例患者再次发生胆管阻塞,行2次植入支架术.术后生存时间为3~38个月,中位生存期为8.5个月.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全面的术前准备及严密细致的术后观察与护理,针对性加强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介入手术的疗效和减少并发症.

    作者:赵京芳;乔惠梅;姜虹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假性球麻痹患者胃造瘘的家庭护理指导

    目的 探讨老年假性球麻痹患者行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出院后进行家庭护理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确诊为假性球麻痹行PEG带管出院患者28例,采取指导患者进行吞咽训练,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收集评估资料,指导家属做好营养匀浆选择和制备、管饲的方法、加强PEG导管的护理及造瘘口和口腔护理等措施.结果 24例患者随访未发生严重并发症.18例因进食困难导致消瘦的患者体重增加,2例2年后吞咽功能恢复,成功拔除导管.4例出现肺部感染,入院治疗后2例治愈,2例死亡.1例置管后11个月出现管道变形、造瘘口感染,予换管后感染控制.1例出现严重腹泻,入院治疗后治愈.4例患者出现肉芽组织生长,用10%氯化钠溶液湿敷3 d后内芽组织萎缩.出院患者中无脱管及腹膜炎、出血、脓肿等并发症.出院后带管长58个月.结论 对假性球麻痹行PEG患者进行家庭护理指导,可提高家庭管饲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何春欢;卢少萍;谢瑞浓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一次性头皮针管在患儿吸氧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中给患儿吸氧时,一般采用成人使用的一次性鼻氧管,吸氧时由于鼻氧管型号与患儿不相符合,患儿难以接受.

    作者:王洁;秦川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高血压病患者饮食结构的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饮食结构对高血压病患者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将251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饮食结构调查结果分为肉食组(87例)和荤素搭配组(164例),测量患者的身高、体重及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各项生化指标.结果 肉食组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荤素搭配组(P<0.05,P<0.01);而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显著高于荤素搭配组(均P<0.05).结论 护理人员应指导高血压病患者合理膳食,减少脂肪摄入,多食蔬菜水果,荤素搭配,摄入足量钾、钙,适量运动,减轻体重,以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庞蓓蕾;刘力松 刊期: 2006年第21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