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假性球麻痹患者胃造瘘的家庭护理指导

何春欢;卢少萍;谢瑞浓

关键词:假性球麻痹, 胃造瘘, 家庭护理指导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假性球麻痹患者行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出院后进行家庭护理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确诊为假性球麻痹行PEG带管出院患者28例,采取指导患者进行吞咽训练,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收集评估资料,指导家属做好营养匀浆选择和制备、管饲的方法、加强PEG导管的护理及造瘘口和口腔护理等措施.结果 24例患者随访未发生严重并发症.18例因进食困难导致消瘦的患者体重增加,2例2年后吞咽功能恢复,成功拔除导管.4例出现肺部感染,入院治疗后2例治愈,2例死亡.1例置管后11个月出现管道变形、造瘘口感染,予换管后感染控制.1例出现严重腹泻,入院治疗后治愈.4例患者出现肉芽组织生长,用10%氯化钠溶液湿敷3 d后内芽组织萎缩.出院患者中无脱管及腹膜炎、出血、脓肿等并发症.出院后带管长58个月.结论 对假性球麻痹行PEG患者进行家庭护理指导,可提高家庭管饲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发生.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护理对策

    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人口老龄化对护理工作的需求、我国的护理工作现状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护理对策进行综述,提出针对我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迫切需要拓宽护理教育层次,培养高素质的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普及社区健康教育,广泛开展社区老年护理服务,促进人口老龄化与护理工作的协调发展.

    作者:孙水英;曾慧;张丽平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髂骨骨髓输液在成人急救中的应用

    目的 对需要进行抢救的成年危重患者寻求迅速获得血管通路的方法.方法 对10例患者采用经髂骨骨髓腔内进行输液抢救.结果 9例一次穿刺成功,1例两次穿刺成功;获得通路时间为40~200 s;输液速度600~1 050 ml/h.结论 髂骨骨髓输液能满足患者补液扩容的需要.

    作者:徐品贤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循证护理教学法对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教学法对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120名护理本科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教学法,即以学生为中心,用课堂讲授与开放式提问法、病例讨论法、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循证教学法及见习反思四步教学法,着重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假设的认可、演绎、解释、论述的评价5个方面的能力.结果 实验组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循证护理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理解、应用和实践循证护理,且可提高其评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蒋运兰;余阳燊;付昌萍;张先庚;毛红英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介绍两种皮试操作方法

    皮内试验(下称皮试)成功与否皮丘大小直接相前,临床护理工作中,由于患儿惧所注射而哭闹或老年、营养不良及各种慢性疾病致消瘦者,由于皮肤皱褶多、皮肤弹性差,很难使皮丘达到规范标准.

    作者:兰脆霞;刘珍华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1例Holt-Oram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对1例Holt-Oram综合征患者进行心律失常的监测及处理,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知识教育及上肢功能训练等措施,使患者加深对疾病的了解和认识,能积极配合治疗,病情好转,患者自觉头昏、头晕症状消失.提出持续做好心电监测,及时纠正心律失常,针对性地做好患者、家属的健康知识教育,指导其进行上肢功能锻炼是使疾病好转的关键.

    作者:张纯桃;陈翠芬;何琴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综合医院非ICU护士对机械通气患者的照护行为意向研究

    目的 了解非ICU护士对机械通气患者的照护行为意向,为提高护士照护机械通气患者的技能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护士对照护机械通气惠者的行为态度、主观行为规范和行为意向量表(中文修订版)对照护过机械通气患者的140名非ICU护士进行测评.结果 66.9%、93.9%及94.0%的调查对象照护机械通气患者的行为态度、规范及意向为正性.结论 大部分非ICU护士对照护机械通气患者态度积极;可从对行为、态度、规范及意向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入手改善少部分人的行为意向,尤其注重其正性主观行为规范的培养.

    作者:康华;蒋晓莲;MEYRICK Chum-mingchow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对60例经皮下隧道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19例,其中感染7例,栓塞6例,出血5例,导管脱出1例.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原因为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置管时反复多次穿刺,导管使用时间过长.提出熟练掌握穿刺技术,严格无茵操作及精心观察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维护和确保留置导管的通畅用安全使用.

    作者:张岩郅;王晓燕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生理盐水肠道冲洗辅助治疗真菌性肠炎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生理盐水肠道冲洗辅助治疗真菌性肠炎的疗效.方法 将72例真菌性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温生理盐水(38~41℃)500~7 000 ml持续肠道冲洗,3~6h/次,1次/d,治疗1~3次.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肠道pH值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P<0.01),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真菌性肠炎腹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温生理盐水肠道冲洗可显著改善肠道环境,提高治愈率.

    作者:鲁桂鸣;朱江;颜芮;高山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利用简易面罩辅助纠正呼吸性碱中毒

    临床护理工作中,气管切开术患者易发生呼吸碱中毒.2003年3月至2005年12月,我科采用一种简易面罩辅助纠正呼吸性碱中毒,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朱林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门诊传染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传染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情况,更好地为传染病患者服务.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传染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问卷对300例传染病患者进行调查,由调查人员介绍调查目的和要求,对调查项目逐一询问并填写.结果 传染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排列前4位的依次为传染病预防知识(58.67%)、所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57.33%)、合理的饮食及注意事项(57.33%)、疾病诊治注意事项(56.67%).结论 传染病患者对疾病知识需求较普遍,对非疾病知识信息需求较低,提高护士自身素质是实施传染病健康教育的保证.

    作者:阮丽云;阮香兰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68例急性脑梗死(无严重并发症)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术后按内科常规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包括重症阶段术侧制动,健侧肢体按摩,主动和被动锻炼惠肢和日常活动能力训练及出院前模拟出院后活动量对患者进行上下肢运动功能锻炼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护理指导.观察两组平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便秘发生情况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康复组平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均P<0.05);便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前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行早期康复护理,能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胜芝;江荣翠;柳雯雯;黎华;邓莉媛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减轻静脉穿刺疼痛的方法

    静脉穿刺是护理工作中常用的基本操作技术,为减轻患者的痛苦,我科对静脉穿刺方法进行改进,现介绍如下.

    作者:韩霞;方植;石冬冬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介绍一种消除加药时产生泡沫的方法

    临床工作中,输液加药是常用的一种临床护理方法.某些药物(如生物制剂等)加入输液瓶时易产生大量泡沫,这些泡沫直至输液完毕仍有部分残留于输液瓶内,导致药液浪费,尤其是贵重药品,既浪费药液,又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为此,我们改进药液抽取方法,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马培英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用907消毒剂浸泡雾化吸入器导管

    雾化吸入疗法因其疗效显著无副作用,且操作方法简单、使用方便,广泛用于预防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作者:孙良宏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农村院前急救死亡病例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农村院前急救死亡病例的现状及特点,以建立适合农村情况的紧急救援系统.方法 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出诊登记表及病历档案,对302例院前急救死亡患者病因、性别、病种,死亡发生的距离及地点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院前急救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为创伤(颅脑、复合、脑外伤)96例(31.79%),心血管疾病58例(19.20%),脑血管疾病44例(14.57%),中毒性疾病(有机磷、毒鼠强)40例(13.25%),溺水24例(7.95%),原因不明12例(3.97%),呼吸系统疾病10例(3.31%),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10例(3.31%),中暑、电击伤、自缢8例(2.65%).死亡时距市急救中心距离<5 km 62例(20.52%),5~km 92例(30.50%),16~km 108例(35.76%),>30 km 40例(13.24%).结论 需加强农村院前急救建设,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加强基层医护人员全科医学知识和急救医学理论及实践操作的技能培训,以提高农村院前急救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匡翠华;钟淑清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颈外静脉与四肢浅静脉留置针在院前急救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颈外静脉与四肢浅静脉留置针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以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并为后续治疗提供佳输液途径.方法 将14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行四肢浅静脉留置针输液,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结果 观察组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易固定,穿刺时间短,穿刺成功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院前急救中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输液效果好.

    作者:刘丽;梁桂芳;薛芬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情景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情景教学法在中专护生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2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5人)采用情景教学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格局,即通过导读、导思、导能,创设语言情景、问题情景及临床模拟情景,使学生有难必思、有疑必问、有理必讲.对照组(37人)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师授课,学生自由提问.课程结束后评价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出科考试理论成绩、操作技能、综合素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运用情景教学法进行内科护理学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技能及综合素质.

    作者:程翠年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同理心在护患沟通中的应用

    针对目前临床护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个新的服务理念即同理心,并通过同理心理念的具体表达和应用进行阐述,认为同理心即共感、共情,是一种将心比心,感同身受,体察他人内心世界的心理品质,亦是改善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提出将同理心运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能促进护患沟通交流,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凤仁;高建平;王建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肿瘤患者疾病知情权需求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对疾病知情权的需求状况,以使护理人员履行告知义务,维护患者的知情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95例住院肿瘤患者就有关疾病知情权的6个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5.8%的患者认为自己应该知道所患的疾病;94.7%的患者想了解与疾病有关的医学保健知识;90.5%的患者认为应该在化疗或放疗前被告知治疗目的、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77.8%的患者在病情较重时想知道疾病的预后;67.4%的患者在家属不愿让其知道准确诊断时仍坚持告知权;只有14.7%的患者对护士解答的问题感到非常满意.结论 临床护士应了解肿瘤患者时疾病知情权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作者:廖春玲;徐袁明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静脉留置针保护垫的制作与应用

    为减轻长期静脉输液患者静脉留置针脱落致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笔者研制了一种留地保护垫,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李书红;晁晓娟;陈丽军 刊期: 2006年第21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