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餐类型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餐后血糖值的影响

姜萍莉;张用娥

关键词:2 型糖尿病, 糖尿痛饮食, 生糖指数, 毛细血管血糖
摘要:目的 探讨早餐类型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餐后血糖的影响,为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身交叉对照法,对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进食粥类和非粥类食物早餐,测其早餐前30 min及早餐后2 h毛细血管血糖.结果 进食粥类早餐后2 h血糖显著高于进食非粥类食物者(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早餐进食非粥类食物利于餐后血糖的控制.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管内带膜支架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的护理

    对10例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行血管内带膜支架治疗.结果植入带膜支架后,脑血管造影显示瘘口消失,均无并发症发生.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常规护理、眼部护理及出院指导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文艳;徐静;于杰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23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行胆道支架植入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引流管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结果 121例支架植入成功,术后1~2 d皮肤瘙痒显著好转或消失,2~4周黄疸消退,症状显著改善,患者住院7~21 d,均好转出院.46例患者再次发生胆管阻塞,行2次植入支架术.术后生存时间为3~38个月,中位生存期为8.5个月.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全面的术前准备及严密细致的术后观察与护理,针对性加强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介入手术的疗效和减少并发症.

    作者:赵京芳;乔惠梅;姜虹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用907消毒剂浸泡雾化吸入器导管

    雾化吸入疗法因其疗效显著无副作用,且操作方法简单、使用方便,广泛用于预防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作者:孙良宏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门诊传染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传染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情况,更好地为传染病患者服务.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传染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问卷对300例传染病患者进行调查,由调查人员介绍调查目的和要求,对调查项目逐一询问并填写.结果 传染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排列前4位的依次为传染病预防知识(58.67%)、所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57.33%)、合理的饮食及注意事项(57.33%)、疾病诊治注意事项(56.67%).结论 传染病患者对疾病知识需求较普遍,对非疾病知识信息需求较低,提高护士自身素质是实施传染病健康教育的保证.

    作者:阮丽云;阮香兰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情景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情景教学法在中专护生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2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5人)采用情景教学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格局,即通过导读、导思、导能,创设语言情景、问题情景及临床模拟情景,使学生有难必思、有疑必问、有理必讲.对照组(37人)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师授课,学生自由提问.课程结束后评价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出科考试理论成绩、操作技能、综合素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运用情景教学法进行内科护理学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技能及综合素质.

    作者:程翠年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不同剂量FLAG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护理

    对18例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采用不同剂量FLAG方案治疗,同时严密观察和及时处理出血、感染以及消化道不良反应,加强皮肤及口腔护理.结果1个疗程完全缓解率标准剂量阿糖胞苷(Ara-C)组13例,为69.32%(9/13),低剂量Ara-C组5例,为0;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相似.提示对应用标准Ara-C剂量治疗的难治性AML患者按白血病常规观察及护理即可.

    作者:高芳;黎纬明;李维;李娟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髂骨骨髓输液在成人急救中的应用

    目的 对需要进行抢救的成年危重患者寻求迅速获得血管通路的方法.方法 对10例患者采用经髂骨骨髓腔内进行输液抢救.结果 9例一次穿刺成功,1例两次穿刺成功;获得通路时间为40~200 s;输液速度600~1 050 ml/h.结论 髂骨骨髓输液能满足患者补液扩容的需要.

    作者:徐品贤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安全留置针与普通留置针安全性比较

    目的 探讨安全静脉留置针是否对操作者有保护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手术室使用留置针病例8 932例,分别统计使用普通静脉留置针与使用安全静脉留置针操作者针刺伤发生率.结果 普通针组针刺伤发生率为1.4%;安全针组未发生针刺伤.结论 安全静脉留置针对操作者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亚玲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环境护理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对环境护理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认为现代环境护理研究的现状和环境护理的内容缺乏系统性,环境护理理论和临床实际操作联系不紧密或相互脱节是其主要问题.提出科技工作者应进行加强现代环境护理研究,尤其是服务工作者需创建以病人为中心,满足患者需求的安全、舒适和谐的整体化护理环境,以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刘芳丽;许冰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68例急性脑梗死(无严重并发症)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术后按内科常规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包括重症阶段术侧制动,健侧肢体按摩,主动和被动锻炼惠肢和日常活动能力训练及出院前模拟出院后活动量对患者进行上下肢运动功能锻炼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护理指导.观察两组平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便秘发生情况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康复组平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均P<0.05);便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前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行早期康复护理,能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胜芝;江荣翠;柳雯雯;黎华;邓莉媛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输液器药物注射孔的应用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临床常因病情需要同时应用几种药物,常规方法是常用三通管或肝素帽进行多通道输液,此法操作步骤较多,易增加污染概率,同时连接处有少量空气进入患者体内.

    作者:杨爱琴;吴秋香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压疮分类管理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压疮规范化、科学化的分类管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对入院患者采用诺顿评分表并根据患者病情进行PU危险因素评估,对评分>16分患者行常规护理;对≤16分者上报护理部,经护理部确认后认为可避免PU(11~16分)和难免PU(≤10分)后分别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对院外带入PU患者行循证治疗.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23 560例住院患者中PU危险因素评分>16分者23 202例(98.48%),11~16分者314例(1.33%)均未发生PU;≤10分者6例(0.03%)均发生了2期以上PU,因病情危重救治无效死亡;院外带入PU 38例(0.16%)除5例PU好转自动出院外,其余PU均痊愈.结论 分类管理法可有效预防PU,提高院外带入PU治愈率.

    作者:张用娥;李艳;唐光英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医学遗传学实验考试方法的改革

    目的 改革医学遗传学实验的考试方法,探讨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方法 将216名学生按年级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8名.对照组按传统实验课方法进行教学,即讲完课后由教师按实验操作程序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做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实验组增加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探索性实验比例,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实验标本,探索、观察并分析结果.结果 实验组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探索性实验成绩及总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考试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作者:刘淑香;邢沈阳;田迎春;张金勇;单志军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1例静脉滴注莪术油葡萄糖致过敏性休克患儿的护理

    总结1例因上呼吸道感染静脉滴注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患儿的护理.提出立即停药、低流量氧气吸入、抗过敏、肌内注射肾上腺素等治疗并加强护理,严密监测生命指征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郑秀莲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利用简易面罩辅助纠正呼吸性碱中毒

    临床护理工作中,气管切开术患者易发生呼吸碱中毒.2003年3月至2005年12月,我科采用一种简易面罩辅助纠正呼吸性碱中毒,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朱林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护理学导论采用结构型沉浸双语教学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护理学导论双语教学模式和策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方法 对40名2000级护理本科生实施护理学导论全课程结构型沉浸双语教学.采用过程评价、闭卷考试、角色扮演、命题作文的方法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达标38名,占95.0%.其中过程评价、角色扮演满分;闭卷考试39名这标;英文命题文章38名达标.结论 护理学导论结构型沉浸双语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提高达标率.

    作者:顾炜;李小妹;唐小尼;方华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假性球麻痹患者胃造瘘的家庭护理指导

    目的 探讨老年假性球麻痹患者行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出院后进行家庭护理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确诊为假性球麻痹行PEG带管出院患者28例,采取指导患者进行吞咽训练,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收集评估资料,指导家属做好营养匀浆选择和制备、管饲的方法、加强PEG导管的护理及造瘘口和口腔护理等措施.结果 24例患者随访未发生严重并发症.18例因进食困难导致消瘦的患者体重增加,2例2年后吞咽功能恢复,成功拔除导管.4例出现肺部感染,入院治疗后2例治愈,2例死亡.1例置管后11个月出现管道变形、造瘘口感染,予换管后感染控制.1例出现严重腹泻,入院治疗后治愈.4例患者出现肉芽组织生长,用10%氯化钠溶液湿敷3 d后内芽组织萎缩.出院患者中无脱管及腹膜炎、出血、脓肿等并发症.出院后带管长58个月.结论 对假性球麻痹行PEG患者进行家庭护理指导,可提高家庭管饲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何春欢;卢少萍;谢瑞浓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预置导丝法原位置换股静脉导管1例

    目的 探讨预置导丝原位置换股静脉导管的方法.方法 对1例股静脉导管堵塞患者常规消毒铺巾后,将导丝预置于肝素化后的新导管中,拔除原导管,迅速将新导管沿原穿刺点置入.结果 置管后导管功能正常,局部无感染.采用预置导丝法使导管有一定硬度,便于引导置入,避免将原管阻塞物带入血管内.结论 该方法既可使通道重建,又减轻了患者重新穿刺的痛苦,操作安全、简便、有效.

    作者:方琼;罗慧勤;王敏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穴位按压在留置胃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穴位按压在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留置胃管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指压内关穴.比较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程度及胃管王入时间.结果 观察组恶心、呕吐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置胃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穴位按压辅助置胃管方法简便、安全、效果好,可以保证留置胃管的顺利进行.

    作者:韩娟;韦柯宁;王菊花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一次性利器盒的制作与应用

    在手术室中,用过的手术刀片、缝合针、瓶盖以及安瓿等医用利器存放在塑料袋中极易刺破塑料袋造成污染.

    作者:朱小平;姜广荣 刊期: 2006年第21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