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救药品登记本的设计与应用

刘庆;杨春

关键词:急救药品登记表, 药品管理, 革新推广
摘要:在临床工作中,对急救药品进行科学而规范地管理不仅为危重患者抢救提供重要保障,也为护理人员安全用药提供方便.急救车内药物品种复杂,数量多,为及时准确掌握药品信息,合理用药,我科设计了急救药品管理登记本(下称登记本),自2003年12月应用于临床以来,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管内带膜支架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的护理

    对10例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行血管内带膜支架治疗.结果植入带膜支架后,脑血管造影显示瘘口消失,均无并发症发生.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常规护理、眼部护理及出院指导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文艳;徐静;于杰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输液器药物注射孔的应用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临床常因病情需要同时应用几种药物,常规方法是常用三通管或肝素帽进行多通道输液,此法操作步骤较多,易增加污染概率,同时连接处有少量空气进入患者体内.

    作者:杨爱琴;吴秋香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假性球麻痹患者胃造瘘的家庭护理指导

    目的 探讨老年假性球麻痹患者行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出院后进行家庭护理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确诊为假性球麻痹行PEG带管出院患者28例,采取指导患者进行吞咽训练,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收集评估资料,指导家属做好营养匀浆选择和制备、管饲的方法、加强PEG导管的护理及造瘘口和口腔护理等措施.结果 24例患者随访未发生严重并发症.18例因进食困难导致消瘦的患者体重增加,2例2年后吞咽功能恢复,成功拔除导管.4例出现肺部感染,入院治疗后2例治愈,2例死亡.1例置管后11个月出现管道变形、造瘘口感染,予换管后感染控制.1例出现严重腹泻,入院治疗后治愈.4例患者出现肉芽组织生长,用10%氯化钠溶液湿敷3 d后内芽组织萎缩.出院患者中无脱管及腹膜炎、出血、脓肿等并发症.出院后带管长58个月.结论 对假性球麻痹行PEG患者进行家庭护理指导,可提高家庭管饲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何春欢;卢少萍;谢瑞浓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住院癫癎患者个体化服药指导及护理

    对154例住院癫(癎)患者采集资料,进行病情评估,并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讲解辅导,重点予以用药指导,加强病情观察及心理护理.结果154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均完成相关实验室检查,52例转神经外科手术治疗,102例继续服药,癫(癎)发作控制率为70.1%.提出加强住院癫(癎)患者的服药指导及护理对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控制癫(癎)发作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建;花蕾;王玲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社区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社区高血压病与糖尿病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以便针对性地做好社区人群健康保健工作.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盐田区103例高血压病和7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并时疾病的预防、药物治疗方法、饮食护理与疾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患者认为学习疾病自我监测方法、饮食护理知识及疾病治疗方法很有必要,健康教育需求排列前3位依次为自我监测方法(75.73%、95.83%)、饮食护理方法(73.79%、88.89%)及疾病预防知识(63.11%、76.39%);受欢迎的知识获得方式是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79.61%、90.28%)、医务人员讲课(72.82%、87.50%)及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手册(66.99%、70.83%).结论 在社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是防治高血压痛与糖尿病的有效措施.

    作者:庄芹;程晓鸣;孙任苓;陈招娣;王永红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利用简易面罩辅助纠正呼吸性碱中毒

    临床护理工作中,气管切开术患者易发生呼吸碱中毒.2003年3月至2005年12月,我科采用一种简易面罩辅助纠正呼吸性碱中毒,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朱林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消炎镇痛膏外贴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消炎镇痛膏外贴治疗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88例化疗后发生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观察组用消炎镇痛膏外贴患处,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72.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采用消炎镇痛膏外贴可治疗静脉炎引起的局部组织红肿疼痛,且疗效显著.

    作者:陈秀杰;胡创英;宋凤娇;蓝素文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预置导丝法原位置换股静脉导管1例

    目的 探讨预置导丝原位置换股静脉导管的方法.方法 对1例股静脉导管堵塞患者常规消毒铺巾后,将导丝预置于肝素化后的新导管中,拔除原导管,迅速将新导管沿原穿刺点置入.结果 置管后导管功能正常,局部无感染.采用预置导丝法使导管有一定硬度,便于引导置入,避免将原管阻塞物带入血管内.结论 该方法既可使通道重建,又减轻了患者重新穿刺的痛苦,操作安全、简便、有效.

    作者:方琼;罗慧勤;王敏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生理盐水肠道冲洗辅助治疗真菌性肠炎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生理盐水肠道冲洗辅助治疗真菌性肠炎的疗效.方法 将72例真菌性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温生理盐水(38~41℃)500~7 000 ml持续肠道冲洗,3~6h/次,1次/d,治疗1~3次.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肠道pH值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P<0.01),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真菌性肠炎腹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温生理盐水肠道冲洗可显著改善肠道环境,提高治愈率.

    作者:鲁桂鸣;朱江;颜芮;高山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68例急性脑梗死(无严重并发症)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术后按内科常规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包括重症阶段术侧制动,健侧肢体按摩,主动和被动锻炼惠肢和日常活动能力训练及出院前模拟出院后活动量对患者进行上下肢运动功能锻炼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护理指导.观察两组平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便秘发生情况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康复组平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均P<0.05);便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前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行早期康复护理,能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胜芝;江荣翠;柳雯雯;黎华;邓莉媛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对6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采用两性霉素B进行病原治疗及鞘内注射药物、降低颅内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治疗期间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全面细致的基础护理和心理疏导,并做好相关的药物护理.结果6例患者住院2~4个月均痊愈出院,无1例发生并发症.提示针对患者不同病情,及时予以精心护理及健康指导有助于患者康复.

    作者:栾洁;马艳宏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医学遗传学实验考试方法的改革

    目的 改革医学遗传学实验的考试方法,探讨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方法 将216名学生按年级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8名.对照组按传统实验课方法进行教学,即讲完课后由教师按实验操作程序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做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实验组增加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探索性实验比例,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实验标本,探索、观察并分析结果.结果 实验组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探索性实验成绩及总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考试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作者:刘淑香;邢沈阳;田迎春;张金勇;单志军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护理对策

    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人口老龄化对护理工作的需求、我国的护理工作现状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护理对策进行综述,提出针对我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迫切需要拓宽护理教育层次,培养高素质的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普及社区健康教育,广泛开展社区老年护理服务,促进人口老龄化与护理工作的协调发展.

    作者:孙水英;曾慧;张丽平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介绍一种消除加药时产生泡沫的方法

    临床工作中,输液加药是常用的一种临床护理方法.某些药物(如生物制剂等)加入输液瓶时易产生大量泡沫,这些泡沫直至输液完毕仍有部分残留于输液瓶内,导致药液浪费,尤其是贵重药品,既浪费药液,又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为此,我们改进药液抽取方法,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马培英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静脉留置针在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进行抢救治疗时,既要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又要静脉抽血行各种实验室检查.为减少患者痛苦,我科于2005年2月开始在穿刺静脉留置针时同时采血,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毛广范;张力霞;刘丽华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穴位按压在留置胃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穴位按压在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留置胃管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指压内关穴.比较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程度及胃管王入时间.结果 观察组恶心、呕吐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置胃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穴位按压辅助置胃管方法简便、安全、效果好,可以保证留置胃管的顺利进行.

    作者:韩娟;韦柯宁;王菊花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1例Holt-Oram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对1例Holt-Oram综合征患者进行心律失常的监测及处理,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知识教育及上肢功能训练等措施,使患者加深对疾病的了解和认识,能积极配合治疗,病情好转,患者自觉头昏、头晕症状消失.提出持续做好心电监测,及时纠正心律失常,针对性地做好患者、家属的健康知识教育,指导其进行上肢功能锻炼是使疾病好转的关键.

    作者:张纯桃;陈翠芬;何琴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三种持续膀胱冲洗方法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三种持续膀胱冲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持续膀胱冲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分别采用单瓶输液器、四联三通及3 L输液袋膀胱冲洗法进行膀胱冲洗.结果 三组尿细茵培养检出率、尿红细胞计数及冲洗液残留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实验2组、3组与实验1组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四联三通膀胱冲洗法,具有省时、使用方便,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准确记录冲洗量的优点.

    作者:严彦宏;李锐;燕纯叔;庄兰;呼声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精密过滤输液器在中药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精密过滤输液器减少中药输液反应的效果.方法 将用中药制剂静脉滴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3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输液,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普通输液器输液,观察两组患者输液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输液反应发生率(0.1%),显著低于对照组(1.5%)(P<0.01).结论 使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能有效减少中药的输液反应.

    作者:林慧;刘孟丽;付斌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情景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情景教学法在中专护生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2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5人)采用情景教学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格局,即通过导读、导思、导能,创设语言情景、问题情景及临床模拟情景,使学生有难必思、有疑必问、有理必讲.对照组(37人)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师授课,学生自由提问.课程结束后评价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出科考试理论成绩、操作技能、综合素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运用情景教学法进行内科护理学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技能及综合素质.

    作者:程翠年 刊期: 2006年第21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