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杨春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橡胶冰袋为高热患者降温.传统的橡胶冰袋价格高,易老化,消毒处理复杂.
作者:尹红;朱江;董红丽 刊期: 2006年第21期
输液卡在应用中存在输液速度与实际不符,填写输液卡字迹潦草或漏项,缺少巡视记录等问题.提出加强输液卡的管理,提高护理人员对输液卡重要性的认识、确定一次性输液器每毫升滴数,增强法制观念及规范输液器规格和修订教科书等对策,以解决输液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输液质量.
作者:金学兰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情景教学法在中专护生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2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5人)采用情景教学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格局,即通过导读、导思、导能,创设语言情景、问题情景及临床模拟情景,使学生有难必思、有疑必问、有理必讲.对照组(37人)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师授课,学生自由提问.课程结束后评价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出科考试理论成绩、操作技能、综合素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运用情景教学法进行内科护理学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技能及综合素质.
作者:程翠年 刊期: 2006年第21期
对10例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行血管内带膜支架治疗.结果植入带膜支架后,脑血管造影显示瘘口消失,均无并发症发生.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常规护理、眼部护理及出院指导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文艳;徐静;于杰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中药血竭粉外敷治疗压疮的效果.方法 将45例压疮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45处)和对照组20例(30处).对照组用75%乙醇消毒创面后以无菌康复新纱布包扎,同时加用庆大霉素浸湿纱布外敷;观察组在常规消毒、清创的基础上,采用血竭粉与75%乙醇纱布湿敷.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血竭粉与75%乙醇纱布湿敷治疗压疮,操作方法简单、实用,效果安全可靠.
作者:吴诗娅;刘幼卿;杨娅辉 刊期: 2006年第21期
总结1例因上呼吸道感染静脉滴注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患儿的护理.提出立即停药、低流量氧气吸入、抗过敏、肌内注射肾上腺素等治疗并加强护理,严密监测生命指征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郑秀莲 刊期: 2006年第21期
我科于2004年3月至2006年5月,应用脐静脉置管法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抢救重度窒息新生儿26例,均穿刺成功,及时有效地保证了患儿抢救用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苏惠少 刊期: 2006年第21期
对32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行经皮肾囊穿刺封闭术治疗,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32例中,完全缓解18例,部分缓解9例,总有效率84.4%.
作者:王秀彩;陈建美;王海兵 刊期: 2006年第21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临床常因病情需要同时应用几种药物,常规方法是常用三通管或肝素帽进行多通道输液,此法操作步骤较多,易增加污染概率,同时连接处有少量空气进入患者体内.
作者:杨爱琴;吴秋香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调查本科护生临床实习期健康教育状况,为本科护生毕业实习期进行健康教育培训提供依据,提高本科护生的健康教育能力.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53名2001级护理本科生进行健康教育情况调查.结果 本科护生实习期对开展健康教育的认识态度比较积极,大多数护生愿意承担健康教育工作,但对健康教育理论知识掌握不全面,多数护生对实施健康教育的程序模糊不清.工作繁忙、缺乏充足的健康教育时间,专业理论知识不足,缺乏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等成为影响本科护生实习期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因素.结论 对本科实习护生加强健康教育基本理论和健康教育程序与方法的学习及培训,是提高护理本科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关键.
作者:史淑杰;鲁琰;朱红梅;王秋爽 刊期: 2006年第21期
为减轻长期静脉输液患者静脉留置针脱落致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笔者研制了一种留地保护垫,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李书红;晁晓娟;陈丽军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皮内试验(下称皮试)成功与否皮丘大小直接相前,临床护理工作中,由于患儿惧所注射而哭闹或老年、营养不良及各种慢性疾病致消瘦者,由于皮肤皱褶多、皮肤弹性差,很难使皮丘达到规范标准.
作者:兰脆霞;刘珍华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CBI教学法在护理本科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9名学生分为对照组(39名)和实验组(6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以讲授语言为目的,以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判断目标语言能力;实验组采用CBI教学方法,即将英语语言学习和学科知识紧密结合,将教学的重点从教学语言本身转变到通过学习护理专业学科知识来获得运用英语语言能力.结果 实验组在专业英语水平测试中其阅读、听力、书写、翻译及综合能力均得到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CBI教学方法使英语学习转变为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兴趣,拓宽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作者:高玉霞;赵凤君;田迎春;李静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颈外静脉与四肢浅静脉留置针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以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并为后续治疗提供佳输液途径.方法 将14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行四肢浅静脉留置针输液,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结果 观察组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易固定,穿刺时间短,穿刺成功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院前急救中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输液效果好.
作者:刘丽;梁桂芳;薛芬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预置导丝原位置换股静脉导管的方法.方法 对1例股静脉导管堵塞患者常规消毒铺巾后,将导丝预置于肝素化后的新导管中,拔除原导管,迅速将新导管沿原穿刺点置入.结果 置管后导管功能正常,局部无感染.采用预置导丝法使导管有一定硬度,便于引导置入,避免将原管阻塞物带入血管内.结论 该方法既可使通道重建,又减轻了患者重新穿刺的痛苦,操作安全、简便、有效.
作者:方琼;罗慧勤;王敏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老年假性球麻痹患者行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出院后进行家庭护理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确诊为假性球麻痹行PEG带管出院患者28例,采取指导患者进行吞咽训练,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收集评估资料,指导家属做好营养匀浆选择和制备、管饲的方法、加强PEG导管的护理及造瘘口和口腔护理等措施.结果 24例患者随访未发生严重并发症.18例因进食困难导致消瘦的患者体重增加,2例2年后吞咽功能恢复,成功拔除导管.4例出现肺部感染,入院治疗后2例治愈,2例死亡.1例置管后11个月出现管道变形、造瘘口感染,予换管后感染控制.1例出现严重腹泻,入院治疗后治愈.4例患者出现肉芽组织生长,用10%氯化钠溶液湿敷3 d后内芽组织萎缩.出院患者中无脱管及腹膜炎、出血、脓肿等并发症.出院后带管长58个月.结论 对假性球麻痹行PEG患者进行家庭护理指导,可提高家庭管饲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何春欢;卢少萍;谢瑞浓 刊期: 2006年第21期
临床工作中,输液加药是常用的一种临床护理方法.某些药物(如生物制剂等)加入输液瓶时易产生大量泡沫,这些泡沫直至输液完毕仍有部分残留于输液瓶内,导致药液浪费,尤其是贵重药品,既浪费药液,又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为此,我们改进药液抽取方法,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马培英 刊期: 2006年第21期
针对目前临床护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个新的服务理念即同理心,并通过同理心理念的具体表达和应用进行阐述,认为同理心即共感、共情,是一种将心比心,感同身受,体察他人内心世界的心理品质,亦是改善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提出将同理心运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能促进护患沟通交流,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凤仁;高建平;王建 刊期: 2006年第21期
在手术室中,用过的手术刀片、缝合针、瓶盖以及安瓿等医用利器存放在塑料袋中极易刺破塑料袋造成污染.
作者:朱小平;姜广荣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提高耐多药肺结核(MDR-TB)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环甲膜穿刺,留置导管于上午滴入异烟肼0.1~0.2 g、丁胺卡那0.2 g或敏感药物,下午滴入氧氟沙星0.2 g,根据病情连续10~75d.结果 显效10例,有效5例,有效率75.0%.结论 环甲膜穿刺置管滴药有利于提高MDR-TB患者的疗效;而充分了解病变部位,熟练掌握治疗技术,严格导管维护是顺利实施治疗的保障.
作者:蒋雅娟;白海英;王晓萍 刊期: 200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