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淑杰;鲁琰;朱红梅;王秋爽
对10例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行血管内带膜支架治疗.结果植入带膜支架后,脑血管造影显示瘘口消失,均无并发症发生.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常规护理、眼部护理及出院指导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文艳;徐静;于杰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慢性咳嗽患者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的结果.方法 对225例慢性咳嗽患者用肺功能仪测定基础肺功能及吸入不同剂量组胺后的肺功能,对患者检查前、中、后进行指导.结果 225例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129例(57.3%),阴性78例(34.7%),可疑阳性18例(8.0%),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结论 咳嗽变异型哮喘是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支气管激发试验是诊断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主要方法,做好试验检查指导是患者顺利完成试验,保证检查结果准确,减少试验不良反应的关键.
作者:曹桂香;罗惠珍;王元珍 刊期: 2006年第21期
为减轻长期静脉输液患者静脉留置针脱落致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笔者研制了一种留地保护垫,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李书红;晁晓娟;陈丽军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早餐类型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餐后血糖的影响,为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身交叉对照法,对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进食粥类和非粥类食物早餐,测其早餐前30 min及早餐后2 h毛细血管血糖.结果 进食粥类早餐后2 h血糖显著高于进食非粥类食物者(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早餐进食非粥类食物利于餐后血糖的控制.
作者:姜萍莉;张用娥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学导论双语教学模式和策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方法 对40名2000级护理本科生实施护理学导论全课程结构型沉浸双语教学.采用过程评价、闭卷考试、角色扮演、命题作文的方法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达标38名,占95.0%.其中过程评价、角色扮演满分;闭卷考试39名这标;英文命题文章38名达标.结论 护理学导论结构型沉浸双语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提高达标率.
作者:顾炜;李小妹;唐小尼;方华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传染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情况,更好地为传染病患者服务.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传染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问卷对300例传染病患者进行调查,由调查人员介绍调查目的和要求,对调查项目逐一询问并填写.结果 传染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排列前4位的依次为传染病预防知识(58.67%)、所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57.33%)、合理的饮食及注意事项(57.33%)、疾病诊治注意事项(56.67%).结论 传染病患者对疾病知识需求较普遍,对非疾病知识信息需求较低,提高护士自身素质是实施传染病健康教育的保证.
作者:阮丽云;阮香兰 刊期: 2006年第21期
针对目前临床护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个新的服务理念即同理心,并通过同理心理念的具体表达和应用进行阐述,认为同理心即共感、共情,是一种将心比心,感同身受,体察他人内心世界的心理品质,亦是改善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提出将同理心运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能促进护患沟通交流,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凤仁;高建平;王建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对需要进行抢救的成年危重患者寻求迅速获得血管通路的方法.方法 对10例患者采用经髂骨骨髓腔内进行输液抢救.结果 9例一次穿刺成功,1例两次穿刺成功;获得通路时间为40~200 s;输液速度600~1 050 ml/h.结论 髂骨骨髓输液能满足患者补液扩容的需要.
作者:徐品贤 刊期: 2006年第21期
在手术室中,用过的手术刀片、缝合针、瓶盖以及安瓿等医用利器存放在塑料袋中极易刺破塑料袋造成污染.
作者:朱小平;姜广荣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安全静脉留置针是否对操作者有保护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手术室使用留置针病例8 932例,分别统计使用普通静脉留置针与使用安全静脉留置针操作者针刺伤发生率.结果 普通针组针刺伤发生率为1.4%;安全针组未发生针刺伤.结论 安全静脉留置针对操作者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亚玲 刊期: 2006年第21期
输液卡在应用中存在输液速度与实际不符,填写输液卡字迹潦草或漏项,缺少巡视记录等问题.提出加强输液卡的管理,提高护理人员对输液卡重要性的认识、确定一次性输液器每毫升滴数,增强法制观念及规范输液器规格和修订教科书等对策,以解决输液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输液质量.
作者:金学兰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23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行胆道支架植入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引流管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结果 121例支架植入成功,术后1~2 d皮肤瘙痒显著好转或消失,2~4周黄疸消退,症状显著改善,患者住院7~21 d,均好转出院.46例患者再次发生胆管阻塞,行2次植入支架术.术后生存时间为3~38个月,中位生存期为8.5个月.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全面的术前准备及严密细致的术后观察与护理,针对性加强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介入手术的疗效和减少并发症.
作者:赵京芳;乔惠梅;姜虹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三种持续膀胱冲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持续膀胱冲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分别采用单瓶输液器、四联三通及3 L输液袋膀胱冲洗法进行膀胱冲洗.结果 三组尿细茵培养检出率、尿红细胞计数及冲洗液残留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实验2组、3组与实验1组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四联三通膀胱冲洗法,具有省时、使用方便,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准确记录冲洗量的优点.
作者:严彦宏;李锐;燕纯叔;庄兰;呼声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预置导丝原位置换股静脉导管的方法.方法 对1例股静脉导管堵塞患者常规消毒铺巾后,将导丝预置于肝素化后的新导管中,拔除原导管,迅速将新导管沿原穿刺点置入.结果 置管后导管功能正常,局部无感染.采用预置导丝法使导管有一定硬度,便于引导置入,避免将原管阻塞物带入血管内.结论 该方法既可使通道重建,又减轻了患者重新穿刺的痛苦,操作安全、简便、有效.
作者:方琼;罗慧勤;王敏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颈外静脉与四肢浅静脉留置针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以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并为后续治疗提供佳输液途径.方法 将14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行四肢浅静脉留置针输液,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结果 观察组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易固定,穿刺时间短,穿刺成功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院前急救中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输液效果好.
作者:刘丽;梁桂芳;薛芬 刊期: 2006年第21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临床常因病情需要同时应用几种药物,常规方法是常用三通管或肝素帽进行多通道输液,此法操作步骤较多,易增加污染概率,同时连接处有少量空气进入患者体内.
作者:杨爱琴;吴秋香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提高耐多药肺结核(MDR-TB)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环甲膜穿刺,留置导管于上午滴入异烟肼0.1~0.2 g、丁胺卡那0.2 g或敏感药物,下午滴入氧氟沙星0.2 g,根据病情连续10~75d.结果 显效10例,有效5例,有效率75.0%.结论 环甲膜穿刺置管滴药有利于提高MDR-TB患者的疗效;而充分了解病变部位,熟练掌握治疗技术,严格导管维护是顺利实施治疗的保障.
作者:蒋雅娟;白海英;王晓萍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中药血竭粉外敷治疗压疮的效果.方法 将45例压疮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45处)和对照组20例(30处).对照组用75%乙醇消毒创面后以无菌康复新纱布包扎,同时加用庆大霉素浸湿纱布外敷;观察组在常规消毒、清创的基础上,采用血竭粉与75%乙醇纱布湿敷.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血竭粉与75%乙醇纱布湿敷治疗压疮,操作方法简单、实用,效果安全可靠.
作者:吴诗娅;刘幼卿;杨娅辉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消炎镇痛膏外贴治疗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88例化疗后发生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观察组用消炎镇痛膏外贴患处,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72.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采用消炎镇痛膏外贴可治疗静脉炎引起的局部组织红肿疼痛,且疗效显著.
作者:陈秀杰;胡创英;宋凤娇;蓝素文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教学法对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120名护理本科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教学法,即以学生为中心,用课堂讲授与开放式提问法、病例讨论法、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循证教学法及见习反思四步教学法,着重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假设的认可、演绎、解释、论述的评价5个方面的能力.结果 实验组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循证护理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理解、应用和实践循证护理,且可提高其评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蒋运兰;余阳燊;付昌萍;张先庚;毛红英 刊期: 200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