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书奎
目的:观察温针灸加刺络放血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病例先采用温针灸治疗,再采用刺络放血治疗.1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愈83例,占90.2%,其中1个疗程治愈68例.好转7例,占7.6%.无效2例,占2.2%.总有效率为97.8%.结论:温针灸加刺络放血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海山;郑医红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比较中药大黄、芒硝封包治疗与常规换药方法在治疗剖宫手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130例剖宫手术后患者,观察组65例,采用中药大黄、芒硝封包治疗.对照组65例,采用常规换药方法治疗.治疗后终疗效对比.结果:两组治疗效果经统计学处理,对两样本显愈率进行x2检验,有显著差异性(P<0.01),观察组显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大黄、芒硝封包治疗在剖宫产手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中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换药治疗.
作者:张瑞青 刊期: 2011年第19期
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液)反流入食管产生症状或并发症时,称为胃食管反流病.从目前的报道来看,辨证方面多为脏腑病机病症,中医药治疗该病所用方剂多为时方以及自制验方,经方使用相对较少.近年来通过对仲景之书的理、法、方、药深入学习和体会,在临床实践中使用仲景经方治疗该病取得良好的疗效,同时可认为结合方证辨证在消化病诊治中不失为一种好的思路.
作者:李垚;姜莉芸;郑玉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颈椎骨质增生采取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颈椎骨质增生的患者60例,采用中药治疗,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临床治愈57例,占95%,有效3例,占5%,服药为1~4个疗程,疼痛在用药2剂后即明显减轻或消失,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本组药方以补骨脂、当归、狗脊益肝肾、滋阴血,生髓填精以补督脉而治本,威灵仙、乌梢蛇、木瓜、苏木、秦艽、丹参、散寒凝、祛风湿、止痛、活血化瘀以治标,葛根清气升举,引药养筋缓急、治诸痹而佐使,诸药共同配合使用,可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止痛消痹,用于颈椎骨质增生的治疗,可起到较佳临床效果.
作者:程道忠 刊期: 2011年第19期
本文主要讲述了乌梅丸的方证分析及临床新用.说明其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高天曙 刊期: 2011年第19期
颈性眩晕是一种因颈椎退行性变或长期姿势不当,颈部肌肉扭伤,韧带钙化导致骨质增生、椎间盘脱出压迫推动脉所引起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脊柱疾病,其眩晕历时短暂,反复发作,每于头部后仰、向一侧转动时发作,甚至猝倒,改变头位后立即好转,视伴物不清、耳鸣、颈部疼痛等,用针灸结合针刀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薇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补肾活髓颗粒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的安全性及辨证施护的效果.方法:126例NSA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3例,用补肾活髓颗粒加辨证施护)和对照组(63例,补肾活髓颗粒加普通护理),对两组不良反应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结果:两组出现不良反应的共有62例,主要表现为痤疮、多毛、声音嘶哑、谷丙转氨酶( ALT)或谷草转氨酶( AST)轻度升高,口唇和手指轻微麻木.不良事件发生率:试验组为39.68%,对照组为58.7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加强临床观察,及时作好中医辨证施护,是提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
作者:王爱红;王文文;王树庆;张丽丽 刊期: 2011年第19期
随着实验室信息系统( LIS)的广泛应用并日趋成熟以及实验室认可工作的推进,通过LIS系统实施质量控制将显得更加优越及快捷.
作者:王军文;史耐云;李进光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补肺一号方”治疗COPD肺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非盲随机对照的方法,治疗组用补肺一号方(黄芪、剌五加、黄精、仙鹤草),每日一剂,对照组用匹多莫德,每次0.4g,一日二次.两组均30天为一疗程.结果: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相似,两组均能减少中医症状积分,增加COPD肺气虚证患者的CD3+、CD4+的免疫应答,减少增高的CD8+.在红细胞免疫方面,“补肺一号方”能增加RBC-C3bRR,减少RBC-ICR,其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肺一号方”治疗COPD肺气虚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中医症候积分,增强免疫功能.肺气虚处于COPD早期阶段,在该阶段实施有的临床干预,对于防治COPD的进展,有着重大意义.
作者:陈志斌;刘中友;连林辉;陈比特;陈国通 刊期: 2011年第19期
本文以420例慢性前列腺炎病例,随机分三组,分西医组、中医组、中西医结合组,作治疗对比观察,疗程30天.结果:三组治愈率分别为:35.0%、30.0%、75.0%,总有效率分别为:65.0%、55.0%、95.0%,中西医结合组在治愈率,总有效率上均高于其它组,有显著差异性(P<0.01).
作者:金峰;陈云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观察自拟三鲜汤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将360例淋证(石淋)患者按简单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80例给予石淋通片治疗,治疗组180例采用自拟三鲜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三鲜汤治疗输尿管结石较石淋通片具有更好的效果.
作者:陈宝君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方法:8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内服中药,每日2次,中药面膜外敷,每周3次,阿达帕林凝胶,每晚外用1次.对照组用阿达帕林凝胶治疗.所有治疗4周为1疗程,1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较好.
作者:赵丽;郭雯;郭建辉;刘玉华;刘建 刊期: 2011年第19期
本文主要讲述了名老中医赵学印治疗肝病的经验方法,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薛书奎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推拿温针配合肩关节腔注射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62例肩周炎患者,给予推拿温针配合肩关节腔注射治疗.结果:治愈50例,占80.6%;显效8例,占12.9%;有效3例,4.8%;无效1例,占1.7%,总有效率为98.3%.结论:推拿温针配合肩关节腔注射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切.
作者:张希军;庞向臻 刊期: 2011年第19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表现为较强的增殖能力和向多种间充质细胞分化的潜能.成骨细胞是骨组织形成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细胞,在骨缺损的修复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特别对构建用于修复骨缺损的组织工程化骨组织来说尤其重要,但成骨分化的调控机制和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秦桂美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观察灯盏生脉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80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及治疗组均常规给非甾体消炎药( NSAIDs)、慢作用抗风湿药物(DMARDs)口服,治疗组加服灯盏生脉胶囊0.36g/次,3次/d.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终点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18%与对照组组的75.68% (P<0.05)有显著差异,治疗12周后治疗组BASDAI、BASFI评分及ESR、CRP值分别为(3.56±0.91)、(2.82±1.16)、( 19.25±13.60)、(10.10±7.26),对照组BASDAI、BASFI评分及ESR、CRP值分别为(4.69±1.26)、(4.35±1.12)、( 29.30±17.86)、( 12.83±11.27),两组间有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灯盏生脉胶囊联合NSAIDs、DMARDs能有效控制AS的炎症活动.
作者:张华;张永泉;王凌;马新美;侯娜莉;刘利鹏 刊期: 2011年第19期
文章探讨宫颈癌的诊断,西医治疗精要和中医根据临床症状辨证论治,认为中药配合手术、放疗、化疗,对控制和防止癌细胞扩散和转移,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症状,延长生命有一定的治疗优势.
作者:杨燕贤;曾灏;谢孜;吴彤;蔡牡丽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醋氯酚酸片复合金乌骨通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全组44例,其中男35例,女9例,年龄17~51岁;病程1年内31例,1~10年9例,10年以上4例;临床表现髂关节痛39例,腰背疼痛41例,晨僵者37例,晨僵时间1~3h,颈肩痛者23例,髂关节疼痛者28例;查体胸廓活动度、脊柱活动度、“4”字试验均有不同程度异常.口服醋氯酚酸片100mg,2次/日,同时口服金乌骨通胶囊1.05g,3次/日,4周为1疗程.结果:全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比腰背痛、晨僵、颈肩痛、骶髂关节痛、髋关节痛、胸廓活动度、脊柱活动度、‘4’字试验均明显改善.依疗评价效标准评价,显效17例(占38.69%),有效26例(占59.09%),无效1例(占2.27%).结论:醋氯酚酸片复合金乌骨通胶囊是治疗强制性脊柱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程振伦;康青乐;王伟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眩晕症以虚证多见,阴虚则易肝风内动,血少则脑失所养,精亏则髓海不足,气虚则清阳不展,皆能发生眩晕而阳虚为主者,则可按三焦辨证进行分型辨证治疗,而阳虚所致眩晕,在中老年患者中并不鲜见,因此,此类辨证思维方法值得临床研究探讨.
作者:孙得利;刘亚琴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TIA的疗效,以为临床提供一种较好的治疗TIA的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66例TIA病例,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常规服用肠溶阿司匹林,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TIA的症状控制情况,并于治疗前后进行经颅多普勒( TCD)超声测定脑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33例中显效25例,7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96.9%.对照组33例中显效25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5.8%.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治疗TIA疗效显著,临床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欧阳泠星;潘朝霞;王剑峰;熊同学;汪胤;曾莹莹;向东枚;曾红梅;陈焕新;黄壑霏 刊期: 2011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