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长激素对腹腔感染后肠粘膜结构和细胞增生影响的研究

顾军;黎介寿;李宁;刘放南

关键词:生长激素, 肠粘膜, 腹腔感染
摘要:目的:观察腹腔感染后肠粘膜结构和上皮细胞增生代谢的改变以及生长激素(GH)对感染后肠粘膜的影响. 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和经颈静脉插管微量输液泵输注建立腹腔感染及静脉营养大鼠动物模型.研究分为正常对照组、TPN组、感染加TPN组和GH组、感染加TPN组.后三组经颈静脉插管微量输液泵给予静脉营养,GH组同时每天给予GH 1 U/kg.检测小肠粘膜厚度、隐窝深度和绒毛高度;并观察小肠粘膜上皮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和肠粘膜上皮细胞增生率变化. 结果:TPN后小肠粘膜厚度、隐窝深度和绒毛高度呈萎缩趋势,肠上皮细胞增生率下降,感染加重.GH可减轻感染大鼠TPN后小肠粘膜萎缩,并促进肠上皮细胞增生和肠粘膜PCNA表达. 结论:腹腔感染后小肠粘膜呈现明显萎缩变化,肠粘膜上皮细胞增生下降.GH可促进感染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增生、减轻粘膜萎缩.
医学研究生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起搏器高度依赖性患者起搏器置换方法与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起搏器高度依赖性患者起搏器置换方法与疗效. 方法:对8例起搏器高度依赖性患者,在起搏器与电极的接口松解前,应用在体起搏器间断接触法,使自身逸搏心律得已恢复,然后再行松解接口以及必要的起搏参数测试. 结果:起搏器离体次数为3~7(5±2)次,长逸搏间期为3.38~6.20(4.51±1.11)s,自身逸搏心率为30~43(38±5)次/min,均顺利完成起搏器置换. 结论:在体起搏器间断接触法切实可行,能够明显提高起搏器高度依赖性患者起搏器置换的安全性.

    作者:刘保军;陈锐华;江时森;徐军;宫剑滨;张启高;邹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酶参考品互换性在酶测定方法标准化中的意义及应用

    目的:研究本室所提酶制品的互换性、影响因素及应用方法. 方法:采用数种常用的酶测定法(或试剂盒)测定多份血清及本室所提酶制品,以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推荐的方法为基准,对其他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并对血清及本室酶制品的反应性进行比较,对不具互换性的原因进行分析. 结果:本室所提酶制品除在个别方法间不具互换性外,大多具有互换性. 结论:本室所提酶制品具备互换性,可作为酶参考品应用于临床.

    作者:史利宁;孟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西布曲明对肥胖患者血清瘦素及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西布曲明(Sibutramine)对肥胖患者血清瘦素及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方法:测定35例单纯性肥胖患者服用西布曲明前后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及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的变化. 结果:肥胖组用药前BMI、WHR、空腹瘦素和胰岛素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服用西布曲明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下降.且瘦素水平的变化在排除性别影响后更为显著. 结论:西布曲明作为一种口服减肥药,不仅能减轻肥胖患者的体重,而且能明显降低肥胖患者的空腹瘦素和胰岛素水平.

    作者:杜宏;赵明;王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脊柱内固定器的疲劳试验研究

    脊柱后路内固定技术已日趋成熟,由于国产内固定器设计合理、价格便宜,故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2].但国产器械因钢材质量问题,疲劳断裂现象时有发生.目前,该领域研究大多集中在材料生物力学稳定性上,而对其疲劳特性的研究报道较少.故作者选择两种有代表性的国产脊柱内固定器进行生物力学疲劳特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宏慧;范清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生长激素对腹腔感染后肠粘膜结构和细胞增生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腹腔感染后肠粘膜结构和上皮细胞增生代谢的改变以及生长激素(GH)对感染后肠粘膜的影响. 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和经颈静脉插管微量输液泵输注建立腹腔感染及静脉营养大鼠动物模型.研究分为正常对照组、TPN组、感染加TPN组和GH组、感染加TPN组.后三组经颈静脉插管微量输液泵给予静脉营养,GH组同时每天给予GH 1 U/kg.检测小肠粘膜厚度、隐窝深度和绒毛高度;并观察小肠粘膜上皮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和肠粘膜上皮细胞增生率变化. 结果:TPN后小肠粘膜厚度、隐窝深度和绒毛高度呈萎缩趋势,肠上皮细胞增生率下降,感染加重.GH可减轻感染大鼠TPN后小肠粘膜萎缩,并促进肠上皮细胞增生和肠粘膜PCNA表达. 结论:腹腔感染后小肠粘膜呈现明显萎缩变化,肠粘膜上皮细胞增生下降.GH可促进感染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增生、减轻粘膜萎缩.

    作者:顾军;黎介寿;李宁;刘放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磷酸钙骨水泥的研究进展

    磷酸钙骨水泥(CPCs)是由多种磷酸钙成分在体内直接结晶而成的,其终产物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骨引导活性,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表明,三种类型的CPCs在骨折和骨缺损修复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森林;孟昭业;寿柏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几丁糖防治椎板切除术后瘢痕粘连的形态学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形态学改变,认识几丁糖对防治硬膜外瘢痕粘连形成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用36只新西兰兔制作椎板切除模型,在椎板缺损处分别覆盖等渗盐水、地塞米松和几丁糖,分别于2、3、4周观察瘢痕形态学的改变. 结果:对照组瘢痕粘连日趋明显,地塞米松组可减轻硬膜周围的纤维化,其机制主要与抑制创伤局部的炎性反应有关,几丁糖组又明显优于地塞米松的抗瘢痕粘连作用. 结论:几丁糖对硬膜外周围瘢痕形成、粘连有明显预防作用.

    作者:张俊;郭亭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全口义齿制作过程中旧义齿的利用

    全口义齿在戴用一段时间后往往因为牙槽骨的吸收、义齿磨耗等原因而需重新制作,若在新义齿的制作中合理利用旧义齿,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1997~2000年间,利用旧义齿制作全口义齿86例,现将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戴雷;唐成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关于大型综合性医院住院部建设内部功能设置和外部环境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0 引言大型综合性医院专科分类细而复杂,科技含量高.在组织住院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在平面布局上充分考虑多功能需要,而且在内部装修和设备安装阶段也要从住院部的特点出发,按照系统的观点从多角度整体思考,使各类病区的工作流程走向、空间环境设计、管理手段调控等,更加适应现代条件下医院医教研不断发展的要求.作者试从上述诸方面进行探索,现报告如下.

    作者:杭元凤;吴爱民;陈岳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妊娠期间宫颈病变的处理

    妊娠期间宫颈癌发病率大约为7/10万~500/10万,妊娠合并宫颈原位癌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比妊娠合并宫颈浸润癌要多见.妊娠妇女宫颈涂片异常时,有必要进行阴道镜检查或阴道镜下活检.妊娠期间宫颈癌的处理主要根据宫颈癌的分期、患者生育的愿望和孕周等决定.

    作者:胡佳;梁元姣;吴效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低温停循环中的神经元死亡及其机制

    低温停循环(HCA)存在时间限制问题,超过45~60 min的停循环会使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增高,易受影响的是脑的高级智力功能.这是由神经元死亡导致的.神经元死亡有坏死和程序性死亡(凋亡)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在HCA中均有发生.HCA后坏死和凋亡有时间依赖现象,并且各自在脑内的分布也有区别.兴奋毒性可能是不同神经元死亡的共同通路,神经细胞内钙超载可看作是细胞死亡的共同通路.兴奋性氨基酸通过其受体使细胞内Ca2+积聚,继而NO合成增加,因而引起神经元凋亡、坏死.

    作者:齐弘炜;江朝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全反式维甲酸对卵巢癌细胞系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人卵巢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应用MTT比色法、LDH检测及流式细胞仪周期分析对药物作用后的人卵巢癌腹水细胞系(COC1、COC2)、卵巢癌上皮细胞系(CAOV3)3种卵巢癌细胞系进行检测. 结果:ATRA能抑制卵巢癌细胞生长,当浓度达10 μmol/L时,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G2M、S期细胞比例下降,细胞增殖速度较对照组减缓.MTT及LDH检测提示在ATRA 30 μmol/L时,癌细胞抑制率佳. 结论:ATRA应用可有效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分化,从而达到抑瘤作用,并在ATRA 10~30 μmol/L时,作用佳.

    作者:刘春敏;刘琦;任蕴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含HSVtk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PA317/TK的建立

    目的:研究肿瘤的自杀基因疗法,建立含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PA317/TK. 方法:应用脂质体转移方法将逆转录病毒载体GINaTK导入PA317,经G418筛选阳性克隆细胞后分别用PCR和扫描电镜检测HSVtk基因整合和病毒颗粒分泌情况. 结果:逆转录病毒载体GINaTK导入PA317,G418后筛选得到阳性克隆细胞,命名为PA317/TK. PCR检测 PA317/TK细胞出现一特异性404 bp阳性条带,而 PA317细胞没有扩增出相应条带 .PA317/TK细胞经扫描电镜检测见其表面有颗粒状突起,其周围有许多呈团状的病毒颗粒.证实含HSVtk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存在于包装细胞中. 结论:成功建立含HSVtk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

    作者:陈道桢;李淑锋;鲁晓萱;王静;苏宁;刘璐;黄鹰;童冠圣;洪泽辉;张丽珊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博拿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0 引言博拿(BANAN)又名头孢泊肟酯(Cefpodoxime Proxetil Tablets),为日本三共株式会社生产并进口的第三代口服头孢类抗生素,其抗菌谱和抗菌强度与其他第三代头孢菌素相似,且对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本试验目的是验证其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蓓蕾;辛晓峰;施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可调式中空钛合金人工椎体行椎体重建术的初步报告

    目的:分析可调式中空钛合金人工椎体置换术对脊柱功能的重建. 方法:以中空可调式钛合金人工椎体行椎体置换术24例.其中肿瘤13例,外伤9例,颈椎畸形2例.观察指标分为椎节高度重建指标、脊柱曲度重建指标、人工椎体放置位置观察、人工椎体与正常椎体面积比测定等,并在随访中观察患者植骨融合情况. 结果:人工椎体置换后椎节前部及中部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加,但椎节后部高度无明显变化,平均高度较术前增加3 mm;椎间角较术前明显恢复;随访中无一例人工椎体脱出.人工椎体置换术后12个月,大部分形成骨性融合. 结论:可调式中空钛合金人工椎体置换可获得较理想的重建脊柱高度及生理曲度,并可获得骨性融合.

    作者:王新伟;赵定麟;陈德玉;赵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淋巴瘤细针吸取细胞学与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淋巴瘤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的形态特征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对27例淋巴瘤进行细针吸取细胞学及组织学检查,并运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3例作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27例淋巴瘤中,细胞学确定诊断淋巴瘤12例,霍奇金淋巴瘤3例,分类诊断准确率为55.6%(15/27);细胞学高度怀疑淋巴瘤8例,均经组织学证实为淋巴瘤,细胞学分类诊断符合率为85.2%(23/27);细胞学诊断转移性癌3例,2例经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T细胞性淋巴瘤,1例为B细胞性淋巴瘤.细胞学诊断反应性增生1例,组织学证实为B细胞性淋巴瘤.全部病例诊断阳性率96.3%(26/27). 结论:针吸细胞学检查对初筛淋巴结疾患的良恶性及肿瘤类型有重要意义.组织学检查能确定肿瘤的性质、组织起源与分类.免疫组化技术对淋巴瘤的分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季洪爱;王靖华;周晓军;赵海鸥;吉耘;孟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白细胞及其粘附分子活性表达在体外循环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白细胞及其粘附分子表达在体外循环相关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随机连续选取36例经检查确诊需在CPB下手术的心脏病患者,按病种分成4组:风心病单瓣组(Ⅰ)及双瓣组(Ⅱ)、先天性心脏病紫绀组(Ⅲ)及非紫绀组(Ⅳ).分别于术前(A)、肝素化后(B)、主动脉开放前(C)及开放后半小时(D)、鱼精蛋白中和后(E)5个时间点,分别抽取左右心房血样各5 ml行白细胞计数和CD11b水平测定.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点肺功能改变.每例患者手术前后构成自身对照. 结果:各组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差异显著(P<0.05).所有患者术中各时间点白细胞计数及跨肺前后的差值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其中B点升高轻微,C、D、E点均明显升高.不同组间变化不一,甚至存在显著差异.CD11b作为激活白细胞的表面标记,其荧光强度变化与白细胞计数变化相似. 结论:CPB可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导致白细胞激活.CD11b作为白细胞激活的表面标记物,在CPB导致的急性炎症粘附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肺损伤、肺保护的预警指标.

    作者:仇万山;景华;李德闽;李忠东;胡小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作用后脐静脉内皮细胞质内钙离子的变化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质内钙离子变化的影响. 方法:用Fluo-3作为钙指示剂,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测定不同浓度TNF-α作用后脐静脉内皮细胞质内钙离子[Ca2+]i的变化. 结果:①105 U/ml TNF-α刺激后,脐静脉内皮细胞内[Ca2+]i 水平迅速升高.随着TNF-α刺激浓度的下降,内皮细胞内[Ca2+]i升高波峰亦逐渐下降,102 U/ml TNF-α作用后内皮细胞内[Ca2+]i 水平无显著变化.②用D-Hanks液平衡后,105 U/ml TNF-α刺激后脐静脉内皮细胞内[Ca2+]i的水平迅速下降,随着TNF-α刺激浓度的下降,内皮细胞内[Ca2+]i下降波峰亦逐渐减缓;与此同时,细胞外液中Ca2+水平逐渐升高.③用EGTA预处理后, 不同浓度TNF-α作用后脐静脉内皮细胞质内外Ca2+水平无显著变化. 结论:TNF-α可使内皮细胞膜钙离子通透性增高,可能与其致凋亡或细胞毒功能有关.

    作者:陈丽华;刘雪松;金伯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核因子kappa B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核因子kappa B是一种重要的核内转录因子,在细胞炎性反应、免疫反应以及细胞凋亡等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10多年前被发现开始,其结构、功能及作用机制就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作者就近年来在核因子kappa B结构和功能上的研究进展作一回顾,并简要介绍核因子kappa B的抑制因子和辅转录因子及其与其他转录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作者:包倪荣;赵建宁;王与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肝细胞癌中粘着斑激酶表达增加及意义

    0 引言我国为肝细胞癌(HCC)高发区,目前大肝癌切除术后5年复发率为60%~80%,小肝癌亦达到40%~50%.如何降低复发率、提高无瘤生存率就显得甚为重要和迫切[1].如果能在早期发现HCC的转移复发倾向,并以此指导临床治疗,那么必将促使HCC疗效实现一次飞跃.欧美发达国家为HCC低发区,故关于HCC侵袭转移的研究较少.然而在一些恶性肿瘤中已发现一种调节细胞形态和运动的细胞质内蛋白质酪氨酸激酶--粘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表达的改变,并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显著相关.国内尚未见关于HCC中FAK蛋白表达情况的研究报告.故本实验设计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在HCC、肝硬化及正常肝标本中FAK的表达情况.

    作者:周景师;窦科峰;李海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医学研究生学报杂志

医学研究生学报杂志

主管: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