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娅;唐玫;詹晓晴
对1例淋巴细胞白血病伴脑膜白血病患儿进行了骨髓半相合异基因处理前、后护理.针对患儿白血病淋巴细胞致死量化疗及放疗后细胞降至0的情况,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的同时,观察出血情况预防感染及皮肤护理等综合护理,使患儿顺利渡过了抗移植物宿主病及急性排异反应期,本例移植的成功对拓宽该类患者供者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潘世平;乔爱珍;樊五四;杨红霞;刘淼;赵晶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尿激酶给药时间与内瘘血栓形成再通率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有效的给药时间,提高内瘘再通成功率.方法对16例内瘘血栓者采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观察内瘘血栓形成(≤24 h与>24 h各8例)血管再通率、再通时间、用药剂量.结果≤24 h接受溶栓治疗的8例患者内瘘血管再通4例,血管再通时间(11.88±12.23)min;>24 h的8例仅4例血管再通,血管再通时间为(195.25±240.62)min.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者的用药剂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的溶栓效应与给药时间有关,缩短尿激酶给药时间,是提高动、静脉内瘘再通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刘永红;林建玉;许梅芳;吕宝怡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探视的频率对患者的心理影响.方法自制问卷,对261例患者及家属采取询问方式进行调查.结果42.44%的滨州市区患者及40.45%的外地患者住院期间极少家属探视或无探视.62.83%患者无家属探视时表现为焦虑、埋怨及被遗弃感;73.56%的患者家属探视后心情愉快.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探视率低,医护人员需对家属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转变家属对患者和对探视的态度,多理解、关爱患者,是促进疾病康复的重要环节.
作者:李宝梅;马素红;韩增英;张惠琴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活血化淤法合并氯丙嗪)与单纯氯丙嗪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及氯丙嗪组,各35例,分别治疗12周,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71.4%)明显高于氯丙嗪组(42.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分及阳性、阴性量表评分均低于氯丙嗪组(均P<0.05);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氯丙嗪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优于单用氯丙嗪,而对阴性症状效果更佳,且副反应发生率降低,反应减轻.
作者:李银娥;郭训礼;孙建萍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护生撰写实习周记的方法,从操作规范、工作敬业、带教方法、带教态度、专科讲座、班次安排、入岗介绍和出科考试8项内容客观地反映带教老师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结果工作敬业优良率为100.0%、出科考试为95.7%、操作规范为94.1%、带教态度为91.9%、班次安排为90.3%、专科讲座为84.5%、入岗介绍为83.3%、带教方法为73.5%.结论护生实习周记对带教老师具有激励和约束作用,从中可及时、客观地对临床带教信息进行反馈,从而建立一条有效的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控制途径.
作者:武义华;方秀萍;章合生;吴雪兰 刊期: 2005年第17期
对46例高白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采用白细胞去除术联合化学药物治疗,同时严密监测白细胞计数,注重治疗前、治疗期间及并发症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治疗3~5 d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P<0.01).
作者:高芳;黎纬明;何静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总结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方法.方法医院供应室从规范布局、科学化管理、设备更新及灭菌监测方法的改进进行管理.结果消毒灭菌合格率为100%.结论供应室管理是一项全过程、全员性、全方位的管理工作;加强布局,完善制度,强化管理是保证消毒质量的前提.
作者:张瑾 刊期: 2005年第17期
论述了护患沟通的目的、情感条件及沟通技巧.提出护患沟通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收集患者相关信息及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等心理护理的基础.
作者:黄萱;胡景民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对截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外伤性截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常规进行出院指导,观察组增加家庭康复护理.采用FIM量表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改良式Fugl-Meyer量表对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分;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别于出院时、1个月、3个月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出院1个月和3个月FIM和Fugl-Meyer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关节僵硬、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针对性的家庭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截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增强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并发症;有效地促进截瘫患者的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陈妙萍;朱美玉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标准化患者(SP)在基础护理实践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106名高护专业专科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53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型教学法,实验组应用标准化患者情景教学法.结果实验组操作考核总成绩以及各分项成绩,除操作准确与完整性和完成操作时间2项(均P>0.05)外,其它各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评价的8项因子中,除掌握操作全程(P>0.05)外,其它7项因子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标准化患者用于基础护理实践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培养爱伤观念,激发其学习兴趣及提高交流沟通能力.
作者:杨运秀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了解社交惊恐症患者的个性特点及行为类型.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A型行为问卷(TABP)对52例社交恐惧症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与52例正常志愿者加以比较.结果社交恐惧症患者N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E因子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t=5.67、2.68,均P<0.01);A型行为分布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χ2=6.62,P<0.05);TH和CH因子得分分别与N分显著性正相关(r=0.21、0.19,均P<0.05),而与E分呈显著性负相关(r=-0.18、-0.20,均P<0.05).结论社交恐惧症患者A型行为多见,且多表现为内向、神经质个性,与正常人有明显的不同.
作者:蒋文莲;刘琳;吴海波 刊期: 2005年第17期
临床护理工作中常遇到许多患者因并存多系统疾病,其病情复杂,需建立2条或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同时滴注不同的药物.不仅给患者带来穿刺时的疼痛,还带来诸多不便,鉴此,我科于2002年开始在原有的静脉通道上另插入一套输液系统,应用近4年,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收到良好的效果,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王永兰;张永霞;高雅文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经皮注射乙醇(PEI)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甲状腺两侧叶的上、中、下中央为穿刺点,在无菌技术操作下抽取该侧叶体积10%~20%量的无水乙醇,缓慢注入甲状腺内,分3~6次多点注射.结果全部病例在治疗后1个月内甲状腺功能亢进病情明显缓解;弥漫性甲状腺肿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良性突眼征消失.4例患者在停药4~9个月后复发.结论PEI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简便,费用低;治疗前、治疗后予完整、系统、有序的观察和护理,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马金秀;赵立民;彭鹰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对预防肿瘤患者化疗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42例接受NP(诺维本加顺铂)方案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采用三向瓣膜式PICC;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周浅静脉穿刺.结果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63.6%)显著高于观察组(5.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行PICC化疗可减少肿瘤患者化疗所致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严芳;陈凤菊;徐海艳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综述饮酒对肝脏的损伤机制,饮酒与乙肝病毒感染对肝脏损害的协同损伤作用,介绍了乙肝病毒携带者饮酒行为的研究现状,提示要注意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饮酒行为和所携带的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型对疾病的影响,为后期研究工作寻找依据.
作者:邹艳波;蒋冬梅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3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并控制血压,加强颅内压监测和头部引流管护理,保持正确体位及大小便通畅,预防并发症.结果基本痊愈6例,占4.5%;显著进步40例,占30.3%;进步66例,占50.0%;死亡20例,占15.2%,显效率为34.8%.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对患者采用科学的护理可进一步保证疗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同时能有效地促进患者脑功能和偏瘫肢体的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严姣娥 刊期: 2005年第17期
对1例肾穿刺并发大出血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术前、后护理,分析肾穿刺出血的相关因素及经验教训.提出肾动脉介入栓塞止血具有诊断、治疗双重效果,做好术前、后护理是介入止血成功的基础.
作者:曹翠明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理性情绪教育对护生的情绪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二年级2个自然班护生116人,实验班和对照班各58人.对照班常规开设<护理心理学>课程;实验班增设自行设计的理性情绪教育(REE)课程.结果实验班情绪稳定性、情绪表达性与情绪调节能力与课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与对照班课后比较,除疑病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对照班课前、课后各因子比较,情绪稳定性中强迫症、疑病症因子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其余各因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理性情绪教育对护生的情绪稳定性、情绪表达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叶玲;杜兆丰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辅助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SOPP)疗效.方法根据时间段将ASOPP患者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常规采用内科抢救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HP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阿托品总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患者昏迷时间、住院时间显著较对照组短(P<0.01,P<0.05).结论系统内科治疗辅助HP,可提高ASOPP患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献莹;朱淑兰;田瑞红;李新霞;张胜云 刊期: 2005年第17期
为了解国外护理教育体系的长处,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中菲护理教育差异进行阐述,以菲律宾护理教育的新理念、新知识、新的教育模式,促进中国现代护理教育体制改革,实现护理学校教育的国际化.
作者:陈晓英 刊期: 2005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