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寰枢关节失稳状态下体位对移位方向的影响及临床应用

陈跃先;贾连顺

关键词:寰枢关节, 失稳状态, 体位, 寰枢后路融合术
摘要:目的:探索和观察寰枢关节失稳状态下体位对移位方向的影响,为提高寰枢融合术的成功率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通过静力分析确定寰枢关节相对稳定的体位. 结果:300例寰枢后路钢丝固定植骨融合术,270例于中立位融合获得95%的成功率.而未能于中立位融合的30例失败率达50%. 结论:寰枢关节失稳状态下体位对移位方向产生极大的影响,中立位是相对稳定的体位.在这个体位进行融合固定可获得较高的手术成功率.
医学研究生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

    髋臼骨折常继发于高能量暴力.髋臼骨折的常见并发症有创伤性髋关节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异位骨化.当出现髋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时,对于部分患者实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惟一有效的手术方法.髋臼骨折无论是非手术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必然会增加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难度.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选择切口、内固定和处理异位骨、骨缺损和骨不连、选择假体、控制感染和保护坐骨神经等都是应该注意的问题.无论是早期急诊还是髋臼骨折手术失败后,抑或是髋臼骨折晚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在髋臼骨折治疗中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钱红波;赵建宁;陆维举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扩髓或不扩髓绞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扩大髓腔或不扩大髓腔对胫骨干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方法:采用扩髓或不扩髓绞锁髓内钉治疗闭合性胫骨骨折37例,并进行临床随访和分析. 结果:31例得到随访的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4.9±2.6)周.对于胫骨中段及中下段骨折,不扩髓的绞锁髓内钉固定可以明显缩短骨折愈合时间(P<0.05),终治疗效果根据Johner-Wruhs标准进行评分,优28例,良3例. 结论:应用绞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可以获得优良的临床疗效.对于胫骨中下段骨折,推荐使用对胫骨髓内血供影响较小的不扩髓绞锁髓内钉固定.

    作者:曾晓峰;陆维举;赵建宁;周利武;李斌;时宁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创伤性脊髓水肿的影响

    目的:观察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大鼠创伤性脊髓水肿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改良Allen打击法致SD大鼠T8脊髓损伤,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天用干湿法测定脊髓组织水含量、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脊髓组织中Ca2+的含量. 结果:脊髓损伤后局部组织含水量、Ca2+含量均显著增加(P< 0.01),用CNTF治疗后水含量、Ca2+含量有明显下降(P< 0.01),但和正常组相比仍有明显差异. 结论:CNTF可能是通过阻止Ca2+内流、稳定细胞内外Ca2+平衡而起到减轻创伤性脊髓水肿的作用.

    作者:许斌;贾连顺;李家顺;何成;吴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脊柱骨软骨瘤

    目的:提高对脊柱骨软骨瘤诊断和治疗水平. 方法:将1994年1月至2001年12月我科收治的6例脊柱骨软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6例患者入院后均行手术治疗,2例术前诊断骨软骨瘤,术后经病理证实,另4例术后病理明确诊断,术前诊断率为33.3%. 结论:认识本病的临床特点,行CT和MRI检查可早期确诊.一旦确诊,应尽早行手术治疗.

    作者:时宁文;施鑫;赵建宁;叶根茂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寰枢关节失稳状态下体位对移位方向的影响及临床应用

    目的:探索和观察寰枢关节失稳状态下体位对移位方向的影响,为提高寰枢融合术的成功率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通过静力分析确定寰枢关节相对稳定的体位. 结果:300例寰枢后路钢丝固定植骨融合术,270例于中立位融合获得95%的成功率.而未能于中立位融合的30例失败率达50%. 结论:寰枢关节失稳状态下体位对移位方向产生极大的影响,中立位是相对稳定的体位.在这个体位进行融合固定可获得较高的手术成功率.

    作者:陈跃先;贾连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生物力学分析

    目的:采用生物力学评价方法研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后患者髋部步态动力学和肌力的变化与髋关节功能状态的关系. 方法:选择单侧THR的患者共25例,按术后不同时期分为两组.利用压电晶体式三维测力台和等速极力测试系统,观察两组患者健、患侧髋的曲伸肌力变化. 结果:①步态测试:术后1年以内组患者健、患侧的垂直分力-时间积分值差异显著(P<0.05).②等速肌力测试:双侧峰力矩值术后1年以内组健侧屈、伸肌均大于患侧(P<0.05).峰力矩占体重比值术后1年以内组健侧屈、伸肌均大于患侧,差异显著.③临床评价: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的18~60分提高到术后的78~97分. 结论:术后生物力学的测定有助于判断髋周肌力的恢复情况.其与临床评价不一致,可能更具客观性,可作为评价THR后髋关节功能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吴苏稼;焦俊方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颈椎融合笼在颈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颈椎融合笼在颈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45例颈椎病患者共59个节段施行前路减压、颈椎融合笼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骨性融合率、椎间高度维持及有无内置物并发症. 结果:45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0.3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100%;1例在术后2个月时椎间高度丢失1.1 mm,术后6个月椎间高度无继续丢失;未发生融合笼滑移、松动或破碎等内置物并发症. 结论:颈椎融合笼应用于颈前路融合术可明显提高骨性融合率,有效维持椎间高度,内置物并发症少,应用前景良好.

    作者:王与荣;赵建宁;吴苏稼;施鑫;张俊;周利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大块骨关节软骨冷冻保存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大块同种异体骨关节软骨冷冻保存的佳方法. 方法:将高月龄胎儿和成人肢体骨关节移植物用冷冻保护剂预处理后进行分组保存(A组:梯度降温加液氮保存;B组:梯度降温加-80℃低温冰箱保存;C组:单纯液氮保存),定期取部分关节软骨组织进行组织学、组织化学、细胞存活率以及超微结构. 结果:A、B组经过冷冻保存1、3、6、12周后关节软骨细胞形态基本正常,软骨基质粘多糖含量丰富,细胞超微结构大体正常,细胞存活率较高;C组经过冷冻后细胞大多出现胞膜破裂、胞核固缩等现象,基质中粘多糖含量降低,细胞器结构不清,细胞存活率低.在A、B组中,胎儿关节软骨中细胞成分较成人多,细胞较幼稚,粘多糖含量更丰富. 结论:①梯度降温有利于保持冷冻骨关节移植物中软骨细胞的活性.②胎儿软骨细胞较成人具有更强的抗冻伤能力.③软骨细胞的活性与保存时间无关.④液氮和-80℃低温保存对维持软骨细胞活性无明显区别.

    作者:陆军;吴苏稼;施鑫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颈脊髓压迫模型的建立及意义

    目的:旨在探索、建立颈脊髓压迫损伤的动物模型,并观察、研究其病理学改变过程,为临床治疗颈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通过在犬C4、C5椎间孔置入不锈钢螺钉压迫脊髓,成功建立起一种新型不完全性颈脊髓压迫损伤的动物模型,并通过光镜和电镜研究创伤后不同时间脊髓的病理改变. 结果:损伤后动物表现为不完全性瘫痪,随时间的推移运动功能逐渐恢复.病理改变结果可分三期:早期脊髓内出血、水肿及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变性;中期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变性达到高峰,胶质细胞增生;晚期出现机化和修复,部分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恢复正常形态. 结论:颈脊髓不完全性压迫损伤后脊髓功能有恢复的可能,临床应进行早期治疗.

    作者:王与荣;顾祖超;赵建宁;韩发五;吴苏稼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

    目的:观察24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诱因及其临床表现,便于更好地进行临床护理. 方法:按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患者分入Ⅲ级组、Ⅳ级组,统计两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并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①CHF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心功能越差,越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尤其是医院感染.②肺部感染常见的诱因是受凉,其次是长期使用安眠药、糖尿病、长期卧床、住监护病房等.③肺部感染引起的咳嗽、呼吸困难、肺部啰音等与心衰症状相似,容易相互掩盖.胸片、血常规、体温、痰培养等指标单项敏感性较低,惟粘痰增多一项敏感性较高. 结论:肺部感染是CHF恶化的主要因素.积极控制肺部感染,有利于控制心力衰竭的恶化,改善CHF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诸葛海鸿;孙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髋臼发育不良的诊断与治疗

    髋臼发育不良常常会导致髋关节半脱位或脱位,并发骨性关节炎.轻则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重则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其危害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者着重对髋臼发育不良的诊断与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周利武;赵建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人工髋关节假体磨损微粒的研究进展

    回顾近年来关于髋关节假体磨损微粒的研究.聚乙烯微粒的大小在1 μm以下直至300 μm之间,金属微粒的大小有相似的发现,近期的研究显示,这两种微粒绝大多数<1 μm(亚微米).而对于骨水泥及陶瓷微粒的大小尚无准确报道,一般认为骨水泥微粒相对较大,有粒状、杆状、纤维状、不规则状等各种形状.机体对各种微粒的反应非常复杂,多种细胞及介质参与这一反应,其中的确切机制还不清楚,其大体过程为微粒引起巨噬细胞的趋化和吞噬,进一步释放各种炎性介质,激活成纤维细胞和破骨细胞,引起假体周围纤维化和骨质吸收;同时还直接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引起骨重建的改变.

    作者:林秾;赵建宁;陆维举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三氧化二砷对耐药MR2细胞谷胱甘肽S转移酶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耐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MR2细胞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作用. 方法:以耐维甲酸(RA)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MR2为研究对象,以非耐药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为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表达. 结果:MR2细胞GSTπ表达(60.4±4.0~66.5±4.4)较NB4细胞( 28.3± 5.6~ 31.2± 5.1)明显增强(P<0.05).0.5~2.0 μmol/L As2O3能显著降低MR2细胞GSTπ表达(P<0.05),而对GSTα、GSTμ无影响. 结论:GSTπ表达的下调,可能是As2O3克服耐药的敏感性指标,而GSTα、GSTμ则否.全反式维甲酸(ATRA)可能是GSTπ催化作用的底物.

    作者:钱晓萍;王学文;庄昱洲;孙桂勤;吴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波形接骨板内固定对兔股骨局部血流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和比较波形与直形接骨板内固定对兔股骨局部血流的影响. 方法:采用核素骨显像观察两种接骨板固定前后兔股骨局部血流的变化. 结果:内固定后股骨血流早期呈抑制状态,24 h后开始逐渐增加,3周时达峰值,12周左右又接近正常.波形接骨板固定组股骨局部血供明显大于直形接骨板固定组.12周时,两组基本接近. 结论:波形接骨板对骨密质的压迫小,对股骨局部血供的干扰小,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作者:王强;赵建宁;陆维举;朱虹;王与荣;吴苏稼;林恩及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早期胃肠营养预防老年人严重烧伤后胃肠道并发症

    目的:回顾性分析32例老年严重烧伤后胃肠道并发症的防治. 方法:分析本院1980~2001年共收治的老年烧伤患者130例,其中严重烧伤32例,均施行早期胃肠营养支持,并了解休克期与感染期消化系统严重并发症的情况. 结果:32例中除2例因败血症死亡外均治愈,无一例发生胃肠道应激性溃疡大出血. 结论:老年严重烧伤早期在抗休克治疗的同时施行早期胃肠营养支持,重视蛋白质补充,可预防胃肠道应激性溃疡大出血的并发症.

    作者:姜会庆;胡心宝;解伟光;陈一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缺损的重建

    目的: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通过打压植骨、髋臼钢板或金属钛网对髋臼骨缺损进行重建,以恢复髋臼的完整性,提高髋臼假体的稳定性. 方法:全髋关节翻修术38例,其中12例采用自体或异体骨植骨、髋臼重建钢板或金属钛网固定,对重建后的髋臼进行支撑和加强. 结果:12例患者术后随访3~38(平均13.1)个月,X线片表明髋臼侧植骨处仅1例出现轻度骨吸收,其余骨愈合良好,未出现骨吸收和内固定移位. 结论:对于髋关节翻修中,对髋臼骨缺损者采用打压植骨、髋臼钢板或金属钛网支撑加强,重建髋臼的骨性结构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提高髋臼假体的稳定性.

    作者:赵建宁;周利武;王与荣;吴苏稼;施鑫;陆维举;许斌;林恩及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早期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目的:探讨早期手术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价值,以选择佳手术时机. 方法:采用后路间接椎管扩大、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对67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依据手术时间随机分为早期和晚期手术治疗两组. 结果:67例中无神经损伤32例,椎管侵入(37.16±15.15)%;合并神经损伤35例,椎管侵入(48.59±16.89)%,两组差异显著(P<0.05).早期手术组29例,晚期手术组38例,术前侵入椎管比例分别为(43.97±12.90)%、(41.52±16.15)%(P>0.05).治疗后早期和晚期手术组侵入椎管比例分别为(20.69± 15.93)%、(27.37±12.89)%,早期组椎管矢状径平均改善23.28%,晚期组为14.15%(P<0.05). 结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引起的椎管狭窄与神经损伤密切相关,从受伤到手术的时间间隔是影响椎管廓清的重要因素,早期手术能改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管狭窄程度.

    作者:施鑫;赵建宁;王与荣;吴苏稼;李斌;郭亭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护士长在专科护理发展中的作用

    引言我院普通外科自1979年建立全军腹部外科中心发展至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2001年成为重中之重学科,专科护理技术也随之发展.回顾20余年来专科护理工作,尤其是近十几年的护理管理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与医学专科技术的发展相适应,才能有所发展和创新,并具有专科的护理特色.

    作者:徐薇;彭南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冷冻保存骨骺软骨组织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对兔骨骺软骨组织的冷冻保存和进行同种异体移植模拟研究,为临床骨骺软骨的保存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用1个月龄的新西兰大白兔的髂骨骨骺24份.用10%二甲亚砜(DMSO)冷冻保护液保护后,用温度速降仪使骨骺软骨的环境温度逐渐降至-80℃,然后迅速放入液氮中保存1、3、6周.取出后在室温下置入等渗盐水中复温.其中12份进行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检查;另12份作为供体,植入同种成年兔股骨头部分缺损中,分别观察4、12和24周.然后取出股骨头进行大体、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检查. 结果:实验显示,在上述冷冻条件下,大部分骨骺可存活并保存骨骺组织生长塑形,逐渐骨化和替代关节软骨的功能. 结论:只要冷冻条件合适,骨骺软骨组织保存一定时间后仍具有生理功能,这为临床上修复骨骺损伤和关节软骨缺损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作者:吴苏稼;陆萌;钱宏波;王与荣;施鑫;林恩及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HCV IRES特异性抑制性RNA二级结构模拟及自剪切转录载体构建

    目的:构建可保证HCV IRES特异性抑制性RNA(IRNA)序列完整性的转录载体. 方法:应用计算机软件模拟IRNA二级结构;体外化学合成IRNA及其互补体的cDNA, 以AatⅡ和XbaⅠ双酶切后克隆入具自剪切作用的顺式核酶载体pGEMRz中;应用酶切方法、PCR和测序法对重组载体进行三重鉴定;后对重组体进行体外转录. 结果:计算机模拟发现HCV IRES特异性IRNA二级结构包括两个环、一个茎状结构和一个膨出,在其序列两端加3~5个碱基不会改变其二级结构,而缺失3~5个碱基却会明显改变其结构.经三重鉴定证实,目的序列被正确地克隆入质粒pGEMRz,并经体外转录得到约70个碱基大小的IRNA. 结论:本研究构建转录载体pGRz-IRNA可保证IRNA 序列的完整性.

    作者:梁雪松;周永兴;连建奇;郝春秋;王临旭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医学研究生学报杂志

医学研究生学报杂志

主管: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