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云;彭爱莲;郝国珍;朱虹;姚义珍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训练对3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30例,术前进行束腹深胸式呼吸训练和有效的咳嗽排痰训练,入院后第2天和术前1 d做血气分析,观察比较患者训练前后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训练前后患者的R、SaO2、PaO2、PaCO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2.23、9.25、10.18、13.35,均P<0.01).结论呼吸功能训练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其对手术的耐受性,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姜永芬;陈德芳;刘晓玲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压疮治疗的方法.方法将42例陈旧性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云南白药万花油混悬前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庆大霉素加拔毒生肌散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5.09,P<0.05).结论云南白药万花油混悬剂治疗压疮效果显著.
作者:谭琴 刊期: 2005年第20期
显微技术的开展是神经外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20世纪60年代初手术显微镜引入神经外科,其可使手术精确度和准确性更好,治疗效果显著提高[1].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及正确安装显微镜罩,保持其无菌性,给手术室护士提出了新的课题.近年本科使用无菌显微镜罩近1 000例次,结果无1例感染,现介绍如下.
作者:卢华丽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胎儿生长受限(FGR)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28例住院FGR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7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静脉滴注辅以营养饮食,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气血虚弱、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等不同类型采用不同中药辨证施治,1个疗程后评价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脐动脉血流阻力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硫酸镁配合中药辨证施治是治疗FGR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郭利;乔福元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牙齿松动是牙周炎常见的临床表现,患者往往以牙松动为主诉求治,并常常坚持保留松动的患牙而不愿拔牙,从而加大了基础治疗的难度.我科于2003年9月始采用玻璃纤维牙周夹板固定松动牙,效果满意.
作者:肖冰;周亮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放射性口腔炎护理方法.方法对60例接受头颈部放疗发生放射性口腔炎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采用朵贝氏液含漱,并进行口腔护理;B组采用贝复济喷洒加维生素B12合剂含服,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B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总有效治疗时间显著短于A组(P<0.01).结论贝复济加维生素B12合剂可明显促进放射性口腔炎的愈合,加强饮食、心理、口腔护理,可促进疾病的恢复.
作者:李旭英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对肝移植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方法建立肝移植病友俱乐部对肝移植患者及其家属实施长远及定期的健康教育,加强患者之间以及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双向交流.结果肝移植病友俱乐部不仅能及时疏导患者心理障碍、提高肝移植患者生存质量、减少远期并发症,而且为医护人员建立长期稳定的随访提供了重要的手段.结论肝移植病友俱乐部健康教育范围广,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气氛活跃,趣味性强,能激发患者学习热情,效果良好,为具体工作提供借鉴.
作者:王新川;候小娟;龙日芹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保持患者术前血压、心率平稳的方法.方法将10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行术前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放松训练,即采用深吸静息式全身肌肉放松的方法进行训练.两组均于入院后及手术前1 d晚临睡前(术前晚)、入手术室后麻醉前(麻醉前)分别测量其血压和心率.结果两组术前晚血压均有下降(均P<0.05),而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均P<0.05);观察组心率较对照组平稳(P<0.05),两组心率麻醉前加快,对照组较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知识教育配合放松训练能使术前患者血压、心率平稳.
作者:刘艳;朱建英;马永 刊期: 2005年第20期
对13例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术后并发酮症酸中毒患者采取补充血容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血糖,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心理护理等措施.结果11例顺利渡过围术期,2例死亡.提示科学的护理是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顺利渡过围术期的重要保证.
作者:王萍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了解本、专科护生的社区就业意向及其原因,以期对该类学生就业有所指导.方法自行设计山东省本、专科护生社区就业意向调查问卷,对山东省6所高校1 270名护理本、专科生进行社区就业意向调查,并对各高校老师、部分护生进行访谈.结果护生对社区护理的了解程度不高,很了解的仅占0.6%;对社区护理发展趋势态度积极,86.6%护生认为社区护理有发展前景;70.5%护生愿意接受社区护理工作;本、专科护生在社区就业意向方面存在显著差异(x2=22.3,P<0.01);愿意去社区工作理由所占比例较大的一项为社区护理刚刚起步、发展空间大、能够有所作为;在不愿意去社区工作理由所占比例较大的一项为社区护理起步晚、体系不健全、不能实现个人价值.结论本、专科护生就业意向与对社区了解程度、知识结构、社区服务能力及择业价值观等因素有关.护生应转变就业观念,高校应将<社区护理>作为必修课并建设社区护理实践基地,社区应提供护生就业平台.
作者:董方虹;蔡碧娥;徐建美 刊期: 2005年第20期
总结168例小儿心内直视术后多腔深静脉置管的护理方法.提出颈内静脉导管因位置表浅、显露、接近右心房,应以防止导管移位、脱出、空气栓塞等为护理要点;股静脉导管位置偏低、隐蔽、易污染,应以加强皮肤护理,防止液体渗漏、堵塞为重点;同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导管内感染,以提高导管使用率.
作者:邵春风;祁燕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护理操作的佳模式.方法将2002、2003年各300例新生儿分别采取封闭式和开放式护理操作模式,并比较其优缺点.结果实施开放式护理操作模式后,家属满意度显著提高(P<0.01),发生护理纠纷次数显著减少(P<0.01).结论开放式护理操作模式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能提高家属满意度,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李文红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温水足浴对腹部非胃肠手术后患者肛门排气时间的效果.方法将500例腹部非胃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0例.两组均采用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温水足浴,即术后6 h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用42 ℃温水浸泡双足.结果观察组不同术式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提前(P<0.05,P<0.01).结论温水足浴可使腹部非胃肠手术后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提前,有利早期恢复正常饮食,促进机体康复.
作者:陈慧;雷伟娜;甄洁洁 刊期: 2005年第20期
供应室在清洗消毒过程中常面临多种导管如胃管、导尿管、吸痰管、胸腔引流管等,传统的冲洗方法是用注射器吸水进行冲洗,不仅水流压力小且速度慢,不省力,操作者易疲劳,而且不能保证管腔内的脓液、血液等被彻底清除,从而影响物品灭菌质量.为此,笔者于2003~2005年将注射器冲洗导管改为管道冲洗,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梅幸福;田桂登;谭家琼 刊期: 2005年第20期
对9例肱骨上段骨肉瘤行肱骨上段骨肿瘤切除加人工肩关节置换及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给予心理疏导,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加强功能锻炼及做好出院指导等.结果随访6个月至2年,1例由于肿瘤细胞扩散死亡,3例截肢,5例目前功能良好.提示良好的围术期护理直接关系到手术成功及患肢功能恢复的满意程度.
作者:朱春华;邓云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化疗后口腔溃疡的护理方法.方法将65例化疗后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口腔护理和饮食指导,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0.02%呋喃西林含漱,观察组加用麦冬合剂温水泡服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麦冬合剂温水泡服治疗化疗后口腔溃疡效果显著,且价格低廉、安全可靠.
作者:陈静云;彭爱莲;郝国珍;朱虹;姚义珍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了解目前国内手术室术前访视的开展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国内15个省份的109所三级、二级医院的手术室术前访视开展情况进行现状调查.结果109所医院手术室有61.5%开展了术前访视,23.9%开展了术前评估;17.4%二者同时开展;32.1%两者均未开展.三级、二级医院手术室在是否已开展术前访视或术前评估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术前访视是手术全期护理和手术室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术前访视尚未普遍开展,且存在术前访视与术前评估分离现象.
作者:戴红霞;高超;张石红;毛晓萍;常后婵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疼痛时测量患者生命体征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和文字描述式评分法对190例无基础疾病的创伤骨科术后患者定时或疼痛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与其无疼痛时(安静时)的测量值比较.结果轻、中、重、极度疼痛时疼痛量分别为1.85±0.58、3.80±0.76、6.57±0.63、8.61±0.45;轻度疼痛时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均P>0.05);中度疼痛时患者收缩压升高明显(t=3.65,P<0.01),体温、脉搏、呼吸、舒张压较平稳(均P>0.05);重、极度疼痛时患者呼吸、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升高(t=4.46、5.20,t=4.46、4.56,t=2.74、2.81,均P<0.01),但体温、脉搏平稳(均P>0.05).结论中度尤其是重、极度疼痛时患者血压、呼吸有所改变,手术后应定时或疼痛时测量患者生命体征,及时予以干预,以减轻患者治疗性痛苦.
作者:傅爱凤;郑志惠;王爱琴;陈俊娟;欧运娇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患者术后监护期间实施临床路径(CP)的效果.方法将64例OPCA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比较两组术后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入住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t=8.213、4.032,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2.741,P<0.01),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t=2.063,P<0.05).结论临床路径为OPCAB术后监护期间患者的治疗护理提供了标准化模式,能显著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进程,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张伟英;叶文琴;顾晖;赵继军;邱文娟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规范基层医院手术室的药品管理,保证患者术中用药安全.方法对手术室常用药品和急救药品采用数字编号管理方法,将每种药品用数字编号,按序放置,采取固定药品基数,循环运作的方式,并制定严格的药品管理制度.结果采用药品数字编号管理5年,共完成手术13 587例次,使用药品86 410支,其中常用药品70 680支,急救药品15 730支,均安全用药,使用中未发生护理差错事故.结论基层医院手术室药品的数字编号管理能保证患者术中用药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
作者:李华喜;方军 刊期: 200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