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江;王青丽
目的探讨中药浓缩颗粒配方进行鼻腔冲洗对鼻息肉、鼻窦炎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300例鼻内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术前、术后纱条抽出后分别用生理盐水冲洗3 d和10 d,观察组用单味中药浓缩颗粒配方进行冲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及治疗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术后使用中药浓缩颗粒配方冲洗可以加速鼻腔粘膜上皮化,缩短病程.
作者:蒋红;胡宇红;杨烨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减轻全麻后置尿管的男性患者清醒后尿道不适症状.方法将8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均于麻醉后置入尿管.观察组术毕停用麻醉药,麻醉清醒前期、拔除气管导管前、自主呼吸恢复即刻给阿托品0.5 mg加新斯的明1.0 mg经莫菲氏管静脉滴注.对照组术毕清醒前期停用麻醉药待患者自然清醒.均于术后48~72 h拔除尿管.结果观察组95.0%(38/40)患者对尿管耐受良好;对照组25.0%(10/40)耐受良好,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清醒前期给予阿托品、新斯的明可缓解患者清醒后的尿道不适.
作者:李爱萍;郭兆宁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小儿肱动脉与足背动脉血压值的差异性及其内在规律.方法随机抽取生长发育正常的8~11岁学生共120名,采用自身配对方法,测量其平卧、坐位时的足背动脉与平卧时的肱动脉血压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平卧时小儿足背动脉收缩压显著低于肱动脉收缩压(P<0.01),而其舒张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坐位时,足背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高于平卧位肱动脉血压(均P<0.01);足背动脉血压与肱动脉血压呈正相关并存在线性依存关系.结论小儿足背动脉测压简便易行,可根据回归方程推算肱动脉血压.
作者:张洁;孙海云;刘莹莹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降低和治理噪声,创造良好、舒适的治疗环境.方法寻找重症监护病房的噪声来源并采取相应的降噪干预措施,于干预前后随机抽取某个月份连续30个工作日进行24 h噪声监测.结果干预前30个工作日噪声均值为(61.5±3.7)dB,干预后为(44.6±6.4)dB,干预后噪声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且干预后各时间点噪声强度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均P<0.01).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进行噪声监测及降噪干预十分必要,且效果显著.
作者:郭晓霞;杨巧绘;孔令娜;郑爽;谢晖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手辅助腹腔镜下活体供肾摘取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对2例供者实施手辅助腹腔镜下供肾摘取术.结果2例均取左肾,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分别为70和80 min,2例供肾热缺血时间分别为165和195 s,失血100~200 ml.移植肾功能良好.结论手辅助腹腔镜下取肾可使供者的手术创伤减轻,住院时间缩短,身体恢复快.准确、熟练、默契的手术配合对顺利完成该手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慧;陈锡慧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盆底肌功能锻炼对会阴切口的愈合及盆底肌张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7例经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一对一盆底肌功能锻炼指导,对照组采用常规会阴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后第3天会阴切口肿胀及产后第5天疼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组产后第42天盆底肌张力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产妇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可促进会阴切口的愈合,促进盆底肌张力的恢复.
作者:廖碧珍;周勤;徐晓阳;姚珍薇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提高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从多角度护理患者,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各级护士按不同要求进行各种形式的分级培训,如基础知识、专科疾病护理知识、人文学科知识、管理能力等,同时开展以问题为本的查房,进行危重病例、范例的反思、分析和总结等.结果患者、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相互评价的满意度分别由81%、85%、85%分别上升至95%、98%、96%.结论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可充实全院护士的理论知识,提高各级护士的临床推理、判断和观察能力,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邓友芳;姚琴;刘中俊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了解哺乳产妇的手及乳房卫生状况,预防产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对爱婴病房64例哺乳产妇手及乳房进行常态哺乳前卫生学监测采样及清洁后再次采样.结果清洁前产妇手及乳房卫生合格率分别为15.6%、23.4%,清洁后合格率分别为71.9%、84.4%,清洁后显著高于清洁前(均P<0.01).结论大部分产妇在产后卫生习惯欠佳,应加强哺乳期妇女卫生宣教,提高其在哺乳前对手及乳房进行清洁的意识和行为能力.
作者:张光艳;陈子祥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减轻甲状腺手术后患者呼吸道症状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60例甲状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按甲状腺手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术后6 h开始给予鱼腥草、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雾化吸入,2次/d,共3 d.结果观察组术后痰阻感、咳嗽和吞咽痛等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舒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甲状腺手术后使用鱼腥草等超声雾化吸入进行预防性的治疗,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促进其康复.
作者:孙群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合理设置经输液泵输入缩宫素引产的初始滴速,为临床安全有效地输入缩宫素提供参考.方法将80例孕妇随机分为A组(24例)、B组(28例)与C组(28例),使用输液泵输入0.5%缩宫素液,三组分别以1、2、3 gtt/min为初始滴速,此后根据宫缩每15分钟调整1次滴速,观察出现规律宫缩时所用的时间和滴速.结果静脉输注缩宫素后15 min内A、B组无1例出现规律宫缩,C组有2例出现规律宫缩.22.5%孕妇在滴速续加至3~7 gtt/min时出现规律宫缩.三组出现规律宫缩所用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C组所用时间显著短于A、B组(P<0.01,P<0.05),B组显著短于A组(P<0.01).结论从安全和时效的角度考虑,使用输液泵输注0.5%缩宫素初始滴速以3gtt/min(12 ml/h)为宜.
作者:孙婷婷;王金香;郑修霞;朱秀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并与肠外营养(PN)进行比较.方法将行食管、贲门癌切除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EN组与PN组各43例,分别于术后24 h开始进行EN与PN,比较两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10 d体重与术前1 d体重下降差值及营养支持费用.结果两组在观察期间均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EN组肠蠕动恢复时间较PN组显著缩短,术后体重较PN组有明显改善,且营养支持费用显著低于PN组(P<0.05,P<0.01).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应用EN支持安全、可行,不仅有助于肠道功能恢复,改善机体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而且能减少医疗费用.
作者:李艳;王丽丽 刊期: 2005年第24期
总结对2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关节镜下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的配合经验.提出术前做好物品准备,术中正确摆放体位,保持手术野干燥、无菌,以及做好膝关节镜手术的配合是其重点.
作者:吴荷玉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轻摩口腔软腭治疗手术后顽固性呃逆的效果.方法将60例手术后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棉签轻摩软腭止呃,对照组采用肌内注射利他灵或地西泮.结果观察组呃逆治愈率86.67%,对照组仅为26.6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棉签轻摩口腔上腭,通过缓和、轻微的持续刺激兴奋迷走神经,使呃逆停止.
作者:高琳;刘静;罗慧勤;李咏庭;张士杰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提高母乳喂养率及产妇喂养相关知识、技能掌握率.方法将21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观察组采用图文式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率、相关知识、技能掌握率及对护士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乳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图文式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健康教育具有直观、易懂、容易掌握等特点,可提高教育效果.
作者:陈冬菊;徐雪梅;涂敏娟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治疗肺部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50例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雾化液(庆大霉素、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生理盐水)雾化吸入,观察组采用妥布霉素注射液、地塞米松、a-糜蛋白酶、蒸馏水雾化吸入.均治疗7 d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痰量减少、呼吸音改善、啰音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妥布霉素抗菌谱广,雾化吸入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部感染效果明显,且可避免使用庆大霉素引起的神经及耳毒性.
作者:吴春华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对<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工作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方法将58名2001级学生作为对照组,81名2002级学生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教学,观察组从<妇产科护理学>教材内容的分工、理论教学模式、见习课的安排方面进行改革.结果观察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的医疗护理知识融合程度、教学方法的应变性、见习课的安排及集中见习效果的评价,优良率分别为96.3%、85.2%、88.9%、92.6%.结论<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其教学工作进行改革可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徐旭娟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术前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SDD)对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术患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炎症介质和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CPB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SDD组各15例.对照组行常规术前肠道准备,即饮食准备和清洁灌肠;SDD组在常规准备的基础上口服肠道不吸收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术前SDD干预.检测两组患者在诱导麻醉、CPB结束、CPB后2 h、24 h共4个时相点循环血D-乳酸、内毒素、TNF-α、补体C3值,临床生化指标和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天数等临床指标.结果SDD组患者循环血D-乳酸水平在诱导麻醉和CPB后2 h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CPB后体内内毒素水平皆显著增高(P<0.05,P<0.01),而SDD组在CPB结束及CPB结束24 h内毒素水平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患者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补体C3水平在CPB结束24 h SD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生化指标及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SDD干预是预防内毒素血症的有效肠道准备方法.
作者:余江;王仙园;肖颖彬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解决患儿手术前结肠灌洗时的保暖问题.方法采用医用看护垫,根据患儿年龄制作成2种型号的一次性医用纸裤(下称纸裤).将需行术前结肠灌洗的8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结肠灌洗,观察组在灌洗时使用纸裤.观察两组灌洗后上呼吸道感染、小肠结肠炎发生率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上呼吸道感染、小肠结肠炎发生率均为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家长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儿穿纸裤后行灌洗可避免腹部暴露时间过长,内裤浸湿、受凉后感冒的问题,有效地保证了术前准备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郭先娥;朱丹;王菊花;童汉莲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寻求适宜的术前肠道准备方法.方法将75例需清洁灌肠的妇科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25例,分别采用肥皂水灌肠、口服甘露醇和口服大黄制剂清洁肠道.结果C组肠道清洁效果明显优于A、B组(X2=18.01、9.44,均P<0.01).结论大黄制剂清洁肠道具有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少等优点,是术前肠道准备的适宜方法.
作者:吴英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患者的口腔护理方法,有效预防口腔并发症.方法对11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在气管插管拔除前、后及患者恢复期分别实施口腔冲洗、擦拭加含漱、刷牙加含漱的口腔护理方法.结果1例发生口腔霉菌感染,其余未发生感染及其他口腔并发症.结论肝移植术后在不同阶段根据患者的情况实施不同的口腔护理方法,可有效预防口腔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考;乔筱玲;张立峰 刊期: 2005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