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发作性疾病患儿动态脑电图监测的护理

谭春英;吕冬苗;赵素兰

关键词:儿童, 脑图, 护理
摘要:对401例各类发作性疾病(癫癎、非癫癎)患儿进行24 h动态脑电图监测(24 h-AEEG),并对患儿及家属进行护理干预,排除各种影响监测结果的原因.结果24 h-AEEG监测癫癎发作者癎样放电率明显高于非癎样发作者.提示24 h-AEEG监测有助于发作性疾病的鉴别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护理干预可提高24 h-AEEG对发作性疾病的诊断率,减少违医行为的发生.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肿瘤病人行股静脉置管的护理

    对620例肿瘤病人行股静脉置管术.结果穿刺成功率100%,置管时间长180 d,病人置管后活动自如;拔管后伤口愈合好,无1例感染;导管脱落5例.指出股静脉置管操作简单,使用安全,效果显著,置管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和保持正压封管以及置管后的精心护理是长期留置的重要保证.

    作者:魏娟;胡华;余咏;范珊红;郎红娟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自制祛汗酊用于头发护理效果观察

    我院自2002年3月至2003年2月在肿瘤、结核及内、外科应用自制中药祛汗酊予卧床或昏迷的78例病人进行头发护理,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周雅娟;曹新生;周世康;王正红;王莫年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发作性疾病患儿动态脑电图监测的护理

    对401例各类发作性疾病(癫癎、非癫癎)患儿进行24 h动态脑电图监测(24 h-AEEG),并对患儿及家属进行护理干预,排除各种影响监测结果的原因.结果24 h-AEEG监测癫癎发作者癎样放电率明显高于非癎样发作者.提示24 h-AEEG监测有助于发作性疾病的鉴别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护理干预可提高24 h-AEEG对发作性疾病的诊断率,减少违医行为的发生.

    作者:谭春英;吕冬苗;赵素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品质圈活动在提高病人骨质疏松防治知识中的应用

    将品质圈活动应用于124例住院病人骨质疏松防治知识的提高,并与124例未应用者比较,结果参加活动者对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显著高于未参加者.提示品质圈活动能明显提高住院病人对骨质疏松防治知识的了解程度.

    作者:李华;赵锦仲;陈文玉;谭茜;肖秀秋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将41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9例)常规口服柳氮磺胺嘧啶(SASP)治疗;观察组(22例)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同时中药保留灌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5%和64.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罗先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论护士信息素养的培养

    介绍信息素养概念,就现阶段护理人员提高信息素养重要性进行论述,提出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方面加强培养,使护理人员早日拥有信息社会的学习执照.

    作者:雷琼;张进军;张小飘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我国护理经济管理的问题分析及发展对策

    为适应卫生体制改革对护理管理的挑战,分析了当前我国护理经济管理这一相对薄弱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护理经济管理意识淡薄、管理人才匮乏、管理内容狭窄、管理方法薄弱,护理服务市场相对滞后,护理人员经济行为失范等.探讨了加强护理经济管理的对策,包括更新护理管理理念,加快护理经济研究,创新护理管理模式,引入企业管理机制,拓展护理服务市场,重视护理成本管理,加强护理经济教学等.

    作者:史瑞芬;陈瑜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老年病房护士对死亡及临终关怀的认知调查

    目的了解老年病房护士对待死亡及临终关怀的态度,为临终关怀教育和开展临终关怀服务提供资料和依据.方法以老年病房临床护士为对象,进行关于对死亡及临终关怀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对个人死亡及濒死的态度有较正确的认识(得分为3.79±0.59),而对目前临终关怀现状认识不足(得分为2.96±0.65);大专及以上学历、从事老年护理工作≥10年及护理临终病人≥10例者对死亡及临终关怀的认知相对较好.结论护士尚需进一步改变观念,适应临终关怀的需要.

    作者:杨晶;杨萍;刘玉春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门诊肿瘤病人人文关怀实施调查

    自编病人满意度调查问卷,分别对260例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的门诊肿瘤病人(观察组)和实施传统护理的169例病人(对照组)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在门诊肿瘤病人中实行人文关怀可满足病人心身整体需求,有利于消除其心理压力.

    作者:马从凤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输血袋与输血器的连接技巧

    输血在临床上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外科、手术室、血液科等科室输血量较多.我们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输血袋与输血器之间连接时很容易插偏,导致输血袋被扎破而使血液污染,同时造成浪费;有时因病人烦躁,针头容易从输血袋中脱出,造成针头污染.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在输血时,不拧下输血袋上的螺旋帽,经常规消毒后,将输血器针头直接插入输血袋的螺旋帽,使其紧密连接,即解决了上述存在的问题.

    作者:李秀婷;赵莉;张俊霞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化疗体会

    对49例肿瘤病人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化疗.结果48例1次穿刺成功,顺利完成化疗;1例穿刺失败.未发生静脉炎和渗漏性损伤,无局部血肿、血气胸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拔管后伤口愈合好,导管细菌培养阴性.

    作者:闻曲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指压太冲穴防治肌内注射时疼痛的观察

    肌内注射(下称肌注)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但不少病人因惧怕疼痛不愿接受治疗,有的因过于紧张而发生晕针.我们于2002年1月至2003年1月采用指压太冲穴防治肌注痛150例,效果明显,报告如下.

    作者:梁巧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辨证饮食管理助治腹泻患儿效果观察

    将105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并遵循饮食原则进食;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饮食管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亦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提示严格遵循饮食原则并进行辨证饮食管理对提高小儿腹泻的治疗效果,保护和改善患儿的脾胃功能效果确切.

    作者:罗丽霞;刘丽贞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结肠灌洗联合中药保留灌肠辅助治疗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结肠灌洗联合中药保留灌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重型肝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结肠途径治疗仪行结肠灌洗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单纯进行结肠灌洗,比较两组病人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结肠灌洗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可降低病人的黄疸程度,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陶新学;章莉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中外护理教育的比较与思考

    从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及管理模式8个方面对中外护理教育现状进行了比较,并从更新教育理念、创新培养模式、明确培养目标、完善专业结构、改革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健全管理模式8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护理教育的对策.

    作者:李小妹;李津;施齐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介绍一种自制男性集尿袋

    对于男性长期卧床者及尿失禁病人的排尿护理,以往常用一次性男性储尿袋.这种方法易损伤皮肤导致不舒服,病人不易接受.2002年9月至2003年11月我科采用自制男性集尿袋对男性病人进行排尿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马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正确运用动力原理推动医院感染管理发展

    提出在医院感染管理活动中,动力原理具有极大的能源推动作用.管理的基本动力包括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信息动力两种.其中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医院感染管理目标的保证,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常运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方法.信息动力起着决定管理成效的作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只有不断获取信息,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和活力.

    作者:张彦;张树荣;查红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儿科护理投诉原因分析与对策

    对近3年79起儿科护理投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投诉呈逐年增高趋势,投诉的主要原因为:服务态度(5.32%)、护理差错(0.25%)、家属自身原因(0.25%)、护理技术(7.72%)不同职称、工龄护理人员投诉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0.05,P<0.01)提出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医患沟通,重视业务素质培训,把好护理质量关,紧盯高危因素,在护士和家属中普及法律知识是当前降低儿科护理投诉的紧迫任务.

    作者:黎连英;孙庆宁;易芬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更年期综合征病人生活质量和应付方式的调查及干预

    为提高更年期综合征病人的生活质量,对68例更年期综合征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应付方式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结果病人生活质量下降,消极应付方式较多,干预后消极应付方式减少(<0.05,P<0.01)提出需从生理、心理、家庭、社会各方面给予更年期综合征病人关爱、支持和护理,使其健康渡过更年期.

    作者:谭玉玲;肖继红;梁健;黄少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两种采血方法对血糖测定值的影响

    对15名健康自愿者分别采用自然流出法和挤压法获得血液样本,然后经掌式血糖仪测定其血糖值,比较两种方法所获血液标本的血糖浓度.结果两种方法所测血糖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15,P>0.05).提示健康者检测血糖两种指尖采血方法皆可采用.

    作者:马琳玉;郑元英;方玟;鲍仕凤;洪蕊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