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巧利;叶志芬;徐银帆
目的观察定量自动静脉采血器静脉采血时标本发生溶血的情况,评估护理干预在预防其发生溶血中的作用.方法将375例产妇随机分为A、B、C三组各125例.A组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常规采集静脉血;B组用一次性定量自动静脉采血器常规采血;C组在使用一次性定量自动静脉采血器采血时,针对血标本溶血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比较三组溶血发生率.结果 A、B、C三组溶血发生率分别为5.6%、27.2%和7.2%.B组显著高于A、C组(均P<0.01);A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定量自动静脉采血器采集静脉血样时,易致血标本溶血;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其溶血发生率.
作者:刘淑君 刊期: 2004年第22期
回顾性分析45例腹部术后病人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认为术前伴有慢性心肺疾患,术后放化疗,术前留置胃肠减压管的机械性损伤及高龄病人为术后肺部感染的易患因素.提出治疗心肺疾患,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气管插管对气道粘膜的损伤,以及做好传统的基础护理是预防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李江涛;李礼;蔡德芳 刊期: 2004年第22期
在临床输液过程中,常因换瓶不及时或未能及时拔针而造成病人回血、堵针等不良后果,给医患带来不良的心理压力.鉴此,我们研制了输液完毕提示仪(下称提示仪)[1],可起到输液完毕后自动提示的作用,但在使用过程中仍发现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弹簧使用寿命较短,导致报警不准确;报警时液体剩余量的范围较宽,精度不够理想;制作和校验时微调较复杂,需反复将装置多次拆开调试才能达到要求;使用时若输液瓶挂歪则影响精度;需要在病房安装管线,影响美观.为克服上述弊端,我们在提示仪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于2004年4月研制出便携式液体输注完毕自动传呼器(下称传呼器)应用于100例病人的输注完毕自动传呼,准确率达100%.报告如下.
作者:邱艳;边湘艳;杨新枝 刊期: 2004年第22期
总结2例降主动脉夹层双侧腋-股动脉分流术治疗护理经验.认为此种手术方式能减轻对夹层主动脉的压力,减少和防止主动脉破裂的危险.其护理要点为术前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术后仍需控制血压、防止感染、避免人工血管压迫及血栓形成.
作者:蒋俊华;李燕君 刊期: 2004年第22期
将172例住院骨折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00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72例)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效果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提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健康教育可提高质效.
作者:朱晓燕 刊期: 2004年第22期
对26例行氩超冷刀手术的巨块型肝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提出术前重点做好心理护理及营养支持,术后重点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李雅;刘文清;张明珠;龚加庆 刊期: 2004年第22期
对30例糖尿病足溃疡断层游离皮片植皮术治疗的病人,术前进行细致的心理护理,术后做好供皮区及受皮区的观察及处理,指导病人患肢功能锻炼及出院后足部自我保健.结果30例病人植皮术均获得成功,平均住院(30.6±11.8)d,术后平均(14.3±5.2)d痊愈出院.
作者:周秀珍;罗曼;甘春梅;张静 刊期: 2004年第22期
应用体外超声乳化脂肪抽吸系统治疗478例腹部脂肪抽吸的肥胖病人.术前完善各项准备工作,正确调配系统参数,准确配置肿胀液;术中密切观察病人情况,及时排除系统故障;术后创面适当加压包扎及指导病人运动.病人均获得满意的减肥塑体效果.
作者:彭少君;乐荣华;刘思洋 刊期: 2004年第22期
采用带蒂睾丸鞘膜嵌植覆盖新尿道结合Snodgrass尿道成形术对21例尿道下裂病人进行治疗,护理要点为:严格术前准备,减少感染机会;保持伤口及尿道口清洁;掌握术后更换敷料和拔管的时间;采用个体化心理护理.结果21例均手术成功,其中9例获访6~38个月,均排尿通畅,未发生尿瘘.
作者:杨国红;张素珍 刊期: 2004年第22期
为探讨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PEP)的危险因素及有效护理措施,将197例输卵管妊娠行保守性手术后发生PEP的17例分为PEP组,未发生PEP的180例分为非PEP组;比较两组年龄、婚育史、停经时间、输卵管妊娠史及术前β-HCG等临床资料.结果前3项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后2项PEP组显著高于非PEP组(均P<0.01).提示本组17例发生PEP与输卵管妊娠史及术前高β-HCG值有关;对发生PEP的病人,术后需密切观察β-HCG值、腹痛、阴道流血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一旦发生腹腔内出血即应手术治疗并做好心理护理.
作者:张巧利;叶志芬;徐银帆 刊期: 2004年第22期
总结54例肝癌病人术中B超的应用配合,提出术中B超在肝癌手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而术前做好仪器准备,术中熟练配合B超的使用及术后做好仪器的保管,是术中B超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作者:许秀梅;陈桂英 刊期: 2004年第22期
对38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病人采用微型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优良率达89.5%.提出护理中注意观察患肢血液循环,防止螺钉松动及针孔感染,指导功能锻炼等.
作者:白秀勤;刘芙蓉;毛学惠;张东;孙道玉 刊期: 2004年第22期
新生儿出生后,常规于断脐后在辐射台上,用柔软的无菌纱布将其体表和头部的羊水和血迹擦干后穿衣包裹.2002年1月起,我科改用消毒的液体石蜡进行擦浴,通过临床观察,可对新生儿体温起到保护作用.介绍如下.
作者:左惠平 刊期: 2004年第22期
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综述,提出术前应做好心理护理、伴随疾病的护理及病情观察、多导睡眠仪监测的护理以及术前准备;术后须注意呼吸、局部伤口出血、术后并发症的观察、饮食、休声、防止伤口感染的护理.
作者:辜德英;廖燕;余蓉;周晓英 刊期: 2004年第22期
为了探讨产妇测量腋温时腋表夹测的佳时间,选自愿参与的120例产妇,分别将水银温度计同时放置于腋窝左侧和右侧测量体温5 min和10 min.结果左右侧腋温比较,差异无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提出产妇测量腋温的时间可由常规的10 min改为5 min.
作者:周俐媛;周云英 刊期: 2004年第22期
从概念、发病机制、呼吸环路管理、胃肠营养及管理、医护人员预防意识等几方面综述了有关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护理对策.
作者:马芳;朱丹 刊期: 2004年第22期
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108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依次为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不同年龄、职称、学历的手术室护士感受到的工作压力程度有所不同;手术室护士面对工作压力时多能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提示手术室护士承受着多种工作压力,管理者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消除或减少其压力源.
作者:黎德芝;李小麟;杨立惠 刊期: 2004年第22期
对20例乙状结肠造口术后肠硬阻病人采用经造口灌洗治疗,结果18例肠梗阻缓解,2例症状明显减轻.提出此方法不会污染病人衣物,可节省费用.
作者:卢芳;冯毕龙 刊期: 2004年第22期
将200例行会阴区备皮的男性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备好用物及环境,按操作规程向病人说明备皮的目的及配合后开始操作.观察组操作同对照组,但在操作过程中增加心理疏导.两组均由同一护士操作,观察两组操作过程中病人阴茎勃起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勃起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x2=9.63,P<0.01).提示会阴区备皮操作过程中,予心理疏导转移病人注意力可显著减少勃起的发生.
作者:雷玉珠 刊期: 2004年第22期
采用自制问卷对45例压力性尿失禁病人进行生活质量评定.结果病人对此疾病认识严重缺乏,生活质量(生理、心理、婚姻、社会、经济5方面)受到较大影响.提出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病人诊疗意识,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钟新梅;刘莉娟 刊期: 200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