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例升主动脉合并降主动脉夹层杂交手术的配合

金艳;王蕾;张静;常琰

关键词:升主动脉, 降主动脉, 动脉夹层, 手术中护理
摘要:介绍2例采用腔内隔绝术和体外循环下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相结合的杂交手术方法治疗升主动脉合并降主动脉夹层的术中护理要点.提出手术室护士熟悉手术过程,术前充分准备,术中默契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碘伏联合硫酸镁治疗置管后静脉炎疗效观察

    我科于2001年10月至2004年3月应用0.5%碘伏配合硫酸镁湿热敷对29例开胸术后置留置针引起静脉炎的病人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玲;吴艳林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光动力示踪治疗颅内恶性肿瘤的护理

    对12例颅内恶性肿瘤病人采用光动力示踪切除颅内肿瘤,随访1~6个月,12例术后生存状态良好,MRI示无肿瘤复发.护理要点: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正确使用光敏剂,为病人创造有效的避光环境,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观察光敏反应等并发症及做好出院指导.

    作者:张颖丽;张悦莲;张羽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膀胱全切回肠新膀胱术后病人的排尿功能锻炼

    对9例膀胱癌病人行膀胱全切回肠新膀胱术.术后对病人实施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的排尿功能锻炼.随访0.5~3.5年,结果病人排尿功能均接近正常.

    作者:王巧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2例降主动脉夹层病人行双侧腋-股动脉分流术的护理

    总结2例降主动脉夹层双侧腋-股动脉分流术治疗护理经验.认为此种手术方式能减轻对夹层主动脉的压力,减少和防止主动脉破裂的危险.其护理要点为术前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术后仍需控制血压、防止感染、避免人工血管压迫及血栓形成.

    作者:蒋俊华;李燕君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肝癌的手术配合

    总结18例肝癌病人行集束电极射频治疗的手术配合要点,提出做好病人身心准备,掌握射频仪器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是其关键.

    作者:陈娆;韩得玉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利维爱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期妇女取宫内节育器效果观察

    将86例绝经期取宫内节育器病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取宫内节育器,观察组采用利维爱、米索前列醇序贯用药后取宫内节育器.结果观察组取节育器一次性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下腹不适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提示利维爱、米索前列醇序贯用药后取宫内节育器可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成功率.

    作者:韩红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多功能层流净化机用于手术室空气动态消毒效果观察

    将3间面积相同、手术参加人数相同的手术间分三组,分别采用多功能层流净化机行手术全程动态空气消毒(观察组)、多功能层流净化机行术前静态空气消毒(对照Ⅰ组)、紫外线灯术前照射行静态空气消毒(对照Ⅱ组).结果观察组消毒效果显著优于对照Ⅰ、Ⅱ组.提示应用多功能层流净化机对手术室进行动态空气消毒,消毒效果良好.

    作者:郭月琼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体外超声乳化脂肪抽吸系统的使用与护理配合

    应用体外超声乳化脂肪抽吸系统治疗478例腹部脂肪抽吸的肥胖病人.术前完善各项准备工作,正确调配系统参数,准确配置肿胀液;术中密切观察病人情况,及时排除系统故障;术后创面适当加压包扎及指导病人运动.病人均获得满意的减肥塑体效果.

    作者:彭少君;乐荣华;刘思洋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眼科粘贴手术巾在耳鼻咽喉科坐位手术中的应用

    坐位手术适用于鼻腔手术、部分鼻窦手术、鼻中隔手术和咽部中小型手术[1],术中病人唾液、吐出物、血液的收集始终是有待于解决的问题.自2000年1月至2004年5月,我科将眼科专用的3 L粘贴手术巾用于耳鼻咽喉科坐位手术3 200例,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田德杰;张焕君;李艳双;艾莉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后三种方法镇痛效果比较

    选择142例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患儿,将其随机分为A(45例)、B(57例)、C(40例)三组,分别于术后给予口服瑞普乐、静脉微量泵输入芬太尼及两者联合使用.观察三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种方法均能达到不同程度的镇痛效果.

    作者:陈欣;邢惠珠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手术病人对自控镇痛认知与需求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手术病人对术后疼痛与自控镇痛的认知状况和影响因素.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268例手术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仅有16.0%病人知道术后疼痛可致并发症,38.1%病人认为术后疼痛没必要治疗,仅38.1%病人选择自控镇痛,不同学历、职业、月收入及住院费用支付形式的病人对自控镇痛的需求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手术病人对术后疼痛的危害性及镇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自控镇痛的需求偏低,对手术病人应加强术后镇痛的宣教工作,尤其是低学历、非医务人员的病人.

    作者:赵勤俭;刘军红;井坤娟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后持续异位妊娠因素分析及护理

    为探讨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PEP)的危险因素及有效护理措施,将197例输卵管妊娠行保守性手术后发生PEP的17例分为PEP组,未发生PEP的180例分为非PEP组;比较两组年龄、婚育史、停经时间、输卵管妊娠史及术前β-HCG等临床资料.结果前3项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后2项PEP组显著高于非PEP组(均P<0.01).提示本组17例发生PEP与输卵管妊娠史及术前高β-HCG值有关;对发生PEP的病人,术后需密切观察β-HCG值、腹痛、阴道流血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一旦发生腹腔内出血即应手术治疗并做好心理护理.

    作者:张巧利;叶志芬;徐银帆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护理干预在预防定量自动静脉采血器致血标本溶血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定量自动静脉采血器静脉采血时标本发生溶血的情况,评估护理干预在预防其发生溶血中的作用.方法将375例产妇随机分为A、B、C三组各125例.A组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常规采集静脉血;B组用一次性定量自动静脉采血器常规采血;C组在使用一次性定量自动静脉采血器采血时,针对血标本溶血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比较三组溶血发生率.结果 A、B、C三组溶血发生率分别为5.6%、27.2%和7.2%.B组显著高于A、C组(均P<0.01);A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定量自动静脉采血器采集静脉血样时,易致血标本溶血;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其溶血发生率.

    作者:刘淑君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不同部位颅底骨折病人愈合期与卧床时间的观察

    将108例颅底骨折病人按骨折部位(颅前、中、后窝)分为三组,均采用相同的护理措施,观察三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不同卧床时间三组愈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21.06,P<0.01).提出应针对病人伤口愈合时间的不同,制定相应的下床活动时间,以促进机体恢复.

    作者:王青芬;周旖;张利然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应用临床路径对骨折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将172例住院骨折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00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72例)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效果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提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健康教育可提高质效.

    作者:朱晓燕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对存在会阴裂伤诱因产妇分娩的影响

    目的探讨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存在诱发会阴裂伤因素(会阴过紧、耻骨弓过低、胎儿过大)产妇分娩的效果.方法将足月分娩中会阴过紧、耻骨弓过低、胎头过大的初产妇31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66例行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后会阴侧斜切开娩出,对照组150例行单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后会阴侧斜切开娩出.结果两组胎头拨露至胎儿娩出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伤口缝合时间、产后2 h出血量及会阴裂伤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能充分松弛会阴,缩短胎头拨露至胎儿娩出时间,缩短第二产程,降低会阴裂伤发生率.

    作者:梁爱兰;陈萍;丁敏芳;欧阳海容;李永翠;王成英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经乙状结肠造口灌洗治疗肠梗阻效果观察

    对20例乙状结肠造口术后肠硬阻病人采用经造口灌洗治疗,结果18例肠梗阻缓解,2例症状明显减轻.提出此方法不会污染病人衣物,可节省费用.

    作者:卢芳;冯毕龙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微型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病人的护理

    对38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病人采用微型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优良率达89.5%.提出护理中注意观察患肢血液循环,防止螺钉松动及针孔感染,指导功能锻炼等.

    作者:白秀勤;刘芙蓉;毛学惠;张东;孙道玉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应对方式调查

    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108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依次为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不同年龄、职称、学历的手术室护士感受到的工作压力程度有所不同;手术室护士面对工作压力时多能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提示手术室护士承受着多种工作压力,管理者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消除或减少其压力源.

    作者:黎德芝;李小麟;杨立惠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机械通气病人手势语言的建立及应用

    目的满足病人机械通气期间语言沟通障碍的身心需求.方法将100例心脏手术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术前由责任护士给予常规心脏外科术前指导;观察组另由责任护士教给简单、规范的手势语言,于术前3~5 d进行训练.结果机械通气期间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遵医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手势语言达到了护患沟通的目的,较好地满足了病人机械通气期间的身心需求.

    作者:陈美芳;魏淑萍;王健 刊期: 2004年第22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