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晓国;吴伟珍;李春连;詹晓莲
对20例乙状结肠造口术后肠硬阻病人采用经造口灌洗治疗,结果18例肠梗阻缓解,2例症状明显减轻.提出此方法不会污染病人衣物,可节省费用.
作者:卢芳;冯毕龙 刊期: 2004年第22期
采用APACHEⅡ评分系统对60例年龄≥65岁开胸手术病人进行回顾性评分.结果60例病人APACHEⅡ评分均值为14.60±7.14;死亡组(7例)评分为22.14±8.11,存活组(53例)为13.80±6.47,死亡组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随着APACHEⅡ评分的增高,并发症增多,实际病死率与预测病死率均呈上升趋势,两者之间呈显著相关性(r=0.80,P<0.01).提示APACHEⅡ评分系统对预测老年胸科危重病人的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有重要的临床护理意义.
作者:全晓国;吴伟珍;李春连;詹晓莲 刊期: 2004年第22期
总结331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痊愈出院314例,死亡17例)的护理要点.提出针对婴儿先心病术后低心排、渗漏现象、呼吸道并发症等临床表现采取防护措施,尽可能减少和控制并发症,提高婴儿先心病手术成功率.
作者:薛秀兰;李钟茹;谢璐;贾艳;郭玲玲 刊期: 2004年第22期
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综述,提出术前应做好心理护理、伴随疾病的护理及病情观察、多导睡眠仪监测的护理以及术前准备;术后须注意呼吸、局部伤口出血、术后并发症的观察、饮食、休声、防止伤口感染的护理.
作者:辜德英;廖燕;余蓉;周晓英 刊期: 2004年第22期
将172例住院骨折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00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72例)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效果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提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健康教育可提高质效.
作者:朱晓燕 刊期: 2004年第22期
对38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病人采用微型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优良率达89.5%.提出护理中注意观察患肢血液循环,防止螺钉松动及针孔感染,指导功能锻炼等.
作者:白秀勤;刘芙蓉;毛学惠;张东;孙道玉 刊期: 2004年第22期
选择142例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患儿,将其随机分为A(45例)、B(57例)、C(40例)三组,分别于术后给予口服瑞普乐、静脉微量泵输入芬太尼及两者联合使用.观察三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种方法均能达到不同程度的镇痛效果.
作者:陈欣;邢惠珠 刊期: 2004年第22期
坐位手术适用于鼻腔手术、部分鼻窦手术、鼻中隔手术和咽部中小型手术[1],术中病人唾液、吐出物、血液的收集始终是有待于解决的问题.自2000年1月至2004年5月,我科将眼科专用的3 L粘贴手术巾用于耳鼻咽喉科坐位手术3 200例,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田德杰;张焕君;李艳双;艾莉 刊期: 2004年第22期
头面部、四肢外伤清创术临床常见.为避免常规清创将病人的衣服浸湿,手术床污染,或另派人托起患肢,给病人和工作带来的不便,我科于2003年研制了一种多功能清创台,在临床上应用于900余例病人,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厚芬 刊期: 2004年第22期
分析总结11例术后并发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认为年龄大、既往有心脑血管疾病病史、术前禁饮时间过长、术中血压过低、术后止血药物的应用及病人未及时翻身和活动等是手术后并发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提出术前应严格掌握禁饮时间,术中防止血压过低,术后除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与手术相关的内容以外,还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瞳孔变化及四肢活动.
作者:陈玉琴;王素云 刊期: 2004年第22期
对6例经腹腔镜脾切除术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总结,认为术前预防感染、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能够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并发症的观察及穿刺切口的护理是患儿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曹淑荣;刘雪萍;马红彩 刊期: 2004年第22期
对37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人实施综合治疗及护理.结果10例完全恢复;17例发作次数减少,症状减轻;10例发作次数无改变但症状较治疗前减轻.提出应重点做好健康教育及药物、体位、前庭习服治疗的护理.
作者:申小青;吕雁娥 刊期: 2004年第22期
将108例颅底骨折病人按骨折部位(颅前、中、后窝)分为三组,均采用相同的护理措施,观察三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不同卧床时间三组愈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21.06,P<0.01).提出应针对病人伤口愈合时间的不同,制定相应的下床活动时间,以促进机体恢复.
作者:王青芬;周旖;张利然 刊期: 2004年第22期
对9例膀胱癌病人行膀胱全切回肠新膀胱术.术后对病人实施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的排尿功能锻炼.随访0.5~3.5年,结果病人排尿功能均接近正常.
作者:王巧 刊期: 2004年第22期
总结2例降主动脉夹层双侧腋-股动脉分流术治疗护理经验.认为此种手术方式能减轻对夹层主动脉的压力,减少和防止主动脉破裂的危险.其护理要点为术前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术后仍需控制血压、防止感染、避免人工血管压迫及血栓形成.
作者:蒋俊华;李燕君 刊期: 2004年第22期
应用体外超声乳化脂肪抽吸系统治疗478例腹部脂肪抽吸的肥胖病人.术前完善各项准备工作,正确调配系统参数,准确配置肿胀液;术中密切观察病人情况,及时排除系统故障;术后创面适当加压包扎及指导病人运动.病人均获得满意的减肥塑体效果.
作者:彭少君;乐荣华;刘思洋 刊期: 2004年第22期
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108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依次为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不同年龄、职称、学历的手术室护士感受到的工作压力程度有所不同;手术室护士面对工作压力时多能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提示手术室护士承受着多种工作压力,管理者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消除或减少其压力源.
作者:黎德芝;李小麟;杨立惠 刊期: 2004年第22期
采用带蒂睾丸鞘膜嵌植覆盖新尿道结合Snodgrass尿道成形术对21例尿道下裂病人进行治疗,护理要点为:严格术前准备,减少感染机会;保持伤口及尿道口清洁;掌握术后更换敷料和拔管的时间;采用个体化心理护理.结果21例均手术成功,其中9例获访6~38个月,均排尿通畅,未发生尿瘘.
作者:杨国红;张素珍 刊期: 200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存在诱发会阴裂伤因素(会阴过紧、耻骨弓过低、胎儿过大)产妇分娩的效果.方法将足月分娩中会阴过紧、耻骨弓过低、胎头过大的初产妇31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66例行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后会阴侧斜切开娩出,对照组150例行单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后会阴侧斜切开娩出.结果两组胎头拨露至胎儿娩出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伤口缝合时间、产后2 h出血量及会阴裂伤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能充分松弛会阴,缩短胎头拨露至胎儿娩出时间,缩短第二产程,降低会阴裂伤发生率.
作者:梁爱兰;陈萍;丁敏芳;欧阳海容;李永翠;王成英 刊期: 2004年第22期
将200例行会阴区备皮的男性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备好用物及环境,按操作规程向病人说明备皮的目的及配合后开始操作.观察组操作同对照组,但在操作过程中增加心理疏导.两组均由同一护士操作,观察两组操作过程中病人阴茎勃起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勃起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x2=9.63,P<0.01).提示会阴区备皮操作过程中,予心理疏导转移病人注意力可显著减少勃起的发生.
作者:雷玉珠 刊期: 200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