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瑜;陈怀云;程瑞芝;宁四清;王明仲;喻斌
综述对放松训练的研究进展,包括实施方法及在疾病治疗作用,旨在进一步探讨放松训练在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提供可行性参考依据.
作者:周晓荣;刘美丽;高春燕;赵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为减少插管次数及食管损伤感染机会,探讨合理留置胃管时间.随机将病人分为传统组及观察组各20例,传统组每周更换1次胃管,观察组4周更换1次.结果观察组胃管通畅度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鼻粘膜受损、感染及病人痛苦率较传统组低(均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4周更换1次胃管,既可减少插管次数,减轻病人痛苦,又可减少感染机会,节省人力、物力.
作者:廖平;郑小华;陈琼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结果观察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心理干预有缓解病人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减轻或消除高血压的诱因,有良好的降压效果.
作者:邹新花;赵瑞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介绍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实施.给学生创建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与考核方式;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结果密切了师生关系,保证了教学质量.
作者:刘义兰;王桂兰;阮满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住院病人的心理问题在综合性医院普遍存在.因身心疾病、躯体疾病、不同治疗方法与环境所致的心理问题影响疾病的发展、演变、转归、治疗等.护理人员不仅要了解病人的生理、病理情况,还应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及身心疾病源,正确区分疾病或治疗方法所致的心理反应,协助解除病人的心理问题,促进病人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康丽艳;刁惠民;张立新;赵崇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增加置管深度并抬高床头对预防老年鼻饲病人食物反流的效果.方法将575例需鼻饲的卧床老年病人按鼻饲医嘱时间顺序及不平衡指数小原则分成三组,分别给予教科书中的常规置管深度置管(对照组)、置管深度延长10 cm(观察1组)、置管深度延长10 cm并抬高床头30~45°(观察2组)进行鼻饲.结果三组病人食物反流率比较,P<0.01;观察1、2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观察1组与观察2组比较,P<0.01.增加置管深度并抬高床头其食物反流率低,仅增加置管深度次之,常规置管高.结论增加置管深度并抬高床头可显著降低老年鼻饲病人食物反流发生率.
作者:刘丽萍;庞彦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将200例(400眼)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其方式为一般教育、计划教育和随机教育.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裸眼视力达到或接近佳矫正视力194眼(97%);术后激光切削偏中心>0.50 mm 3眼(1.50%);术后散光度数较术前增加>1.00 D 5眼(1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健康教育对提高LASIK效果有促进作用.
作者:赵桂英;梁金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将临床带教中老师、学生、教学内容,方法四个基本要素互相配合构成六种关系,即老师与学生、老师与教学内容、老师与教学方法、学生与教学内容、学生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阐述四个要素、六种关系相互协调的方法,提出该方法是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从学习到临床实践的角色改变过程的有效教学方法,是临床带教成败的关键.
作者:朱慧云;刘佑芝;易永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临床及家庭中常因小儿年龄小,患病后需服用的药量小,喂药困难,既达不到应有的疗效,又使护理人员及家长焦虑、烦躁.经临床实践发现用1 ml或2 ml的一次性注射器喂药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吴承菊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对26例肝癌病人采取节段性栓塞化疗,护理上做好术前、术中护理,严密观察术后病情变化,防治并发症.结果26例术中插管顺利,无血管损伤并发症;术后出现明显恶心呕吐者5例,腹痛3例,体温39 ℃以上3例,采取护理措施后症状控制,体温正常.出院后,追踪3~6个月,7例(26.92%)肿瘤缩小1/3,11例(42.31%)缩小1/2,8例(30.77%)缩小1/2以上,甲胎球蛋白转阴12例(66.67%),不适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作者:裴海芬;谷蓉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将9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术中采用常规体位,观察组采用床头(上半身)抬高30°,右侧高左侧低(手术床侧斜30°),膝关节处垫一小软枕的体位.结果观察组体位改变后静脉压(30.0±4.0)cmH2O,对照组(39.8±3.3) cmH2O,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采取上半身抬高30°,有利于下肢静脉血回流,减少下肢静脉瘀滞、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作者:季康玉;杜凌燕;程安芬;泮昌玲;周伟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骨科卧床病人便秘的相关因素,寻找预防病人便秘的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及单因素与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对92例病人进行研究.结果本组病人便秘发生率为60.87%.经单因素分析发现病人术后进食时间、蔬菜量、水果量、主食量、饮水量及疾病部位均与病人的便秘有关;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仅术后进食时间、蔬菜量、水果量是与病人的便秘显著相关的独立因素,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其中术后进食时间是便秘的危险因素,蔬菜量、水果量是便秘的预防性因素.结论术后让病人尽快恢复饮食,保证充足蔬菜量、水果量有利于便秘的预防.
作者:阳世伟;罗静;殷磊;贾宝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通过对1 753例全麻术后患儿麻醉恢复期的护理,认为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动静脉置管通畅,维持出入水量均衡,保持患儿正常体温及适当的镇痛处理是确保患儿平稳渡过麻醉恢复期的护理关键.
作者:喻亿红;廖礼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对百级、万级、十万级手术间的初效、中效、回风装置进行湿拭清洁,分别于清洁后的第1、7、14、21、28天,净化空调由半循环打开到全循环后的15、30、45、60 min行空气培养.结果清洁后的第1天至第28天,百级、万级、十万级手术间自净15、30、45、60 min的空气培养合格率逐渐下降,相关分析呈显著性负相关.清洁后的第14天以前,开机全循环30 min,上述三种级别层流洁净手术间空气培养合格率均为100%.提示百级、万级、十万级LAOR的初效、中效、回风装置每2周湿拭清洁1次,术前开机净化<30 min效果佳.
作者:傅晓玲;汪英;杨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随机将67例放射性湿性皮肤反应的病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用复方烧伤Ⅰ号局部湿敷3 h后揭去,2次/d;对照组(32例)常规用京万红软膏涂抹,2次/d.结果创面愈合时间观察组(4.75±1.34)d;对照组(11.06±2.36)d,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自制复方烧伤Ⅰ号治疗放射性湿性皮肤反应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孔令瑜;陈怀云;程瑞芝;宁四清;王明仲;喻斌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127名PICU患儿家长进行调查.结果PICU患儿家长对信息需求主要为:目前所患疾病的信息,预防保健知识;信息的来源主要是主管医生;交流的方式主要是个别交谈;患儿家长对交流的技巧和效果满意.提示PICU患儿家长对健康信息有强烈的需求,与医务人员的交流方式单一、护理人员信息交流少有关.提示护理人员应重视与患儿家长的交流.
作者:向国平;顾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随机将103例人工流产术(人流术)孕妇分为两组,观察组(53例)行氧化亚氮(N2O)吸入辅以心理护理,对照组(50例)行常规人流.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测量病人的焦虑值,参考WHO疼痛分级标准进行疼痛程度测定.结果观察组孕妇术前焦虑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N2O吸入辅助心理护理可减轻人流者痛苦,使其轻松地接受手术.
作者:程丽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心跳、呼吸停止是临床上为紧急的情况.目前初期心肺复苏一般采用胸外心脏按压,同时口对口人工呼吸,其实质是完成紧急氧合,使基础生命得以支持.临床上许多病人心跳、呼吸虽然恢复,但出现大脑不可逆的改变,使心肺复苏的成功率难以提高,原因为未纠正早期缺氧.我院急救中心在2000年12月至2002年6月抢救心跳、呼吸停止病人中采用了食管-气管联合盲插法,使病人早期缺氧得以改善,提高了心肺复苏率,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张静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自行设计原发生高血压(下称高血压病)知识调查问卷,对80例高血压病病人危险因子、症状、危害性、治疗与预防保健认知进行调查.结果病人对危险因子、症状、预防保健认知答对率较高(分别为76.00%、72.29%、75.48%),在高血压危害性及治疗方面答对率相对较低(分别为55.63%、59.82%).提示应针对部分病人对高血压病认知存在的误区、不规范服药及未监测血压等薄弱环节进行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对疾病知识的认知水平.
作者:赵星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为使更多的同仁对引起老年人跌倒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有全面的了解,综述了老年人跌倒的相关因素,对有效地预防老年人跌倒,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国萍;眭万琼;陈蜀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