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美国: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O169:H41

关键词:美国, 产肠毒素
摘要: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EB病毒与儿童多发性硬化症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HIV/AIDS患者贫血的研究进展

    HIV/AIDS患者的贫血可以有多种原因:机会性感染、肿瘤、营养不良、失血和药物等.贫血和CD4以及病毒载量一样是疾病进展和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贫血还能导致疲劳感,影响生活质量.贫血的纠正能降低疾病进展的危险,改善生活质量.治疗贫血的方法主要包括去除病因、输血以及应用人重组红细胞生成素等.本文就这几方面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李在村;吴昊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某些传染病中的应用

    对红毒素及其衍生物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近年在某些传染病如分枝杆菌感染、伤寒、幽门螺杆菌感染、细菌生物被膜相关性感染、急性细菌性痢疾及真菌感染、增强β-内酰胺类抗生素疗效等方面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程书权;孔淑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近况

    核苷类似物药物的研制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长时间单一用药与耐药性有关.正在开发中的新一代核苷类似物药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具有更强的抑制力,更好的疗效和更少的耐药性.干扰素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仍占有重要地位.理论上,干扰素联合应用1~2种核苷可获得更好的抗病毒效果.近资料表明干扰素和拉米夫定的疗效与乙型肝炎基因型有关.

    作者:周冬生;罗光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西肯尼亚母亲患疟疾与其围生期HIV传播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HIV感染抗病毒治疗的副作用

    HIV感染通过联合应用抗逆转录药物,可以将病毒载量抑制至检测不到的水平并升高CD4 T细胞计数.然而,因为药物的毒副作用,长期联合治疗难于坚持.所有抗逆转录药物都有短期和长期副作用.每个药物、药物种类和患者,其副作用小同.因此,了解抗逆转录药物的副作用有益于优化HIV的治疗.

    作者:张忠东;吕铁锋;娄国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内质网应激与细胞凋亡

    死亡受体活化和线粒体损伤是两条经典的介导细胞凋亡信号传导通路,近来研究发现过度内质网应激可启动细胞凋亡,是一条新的细胞凋亡信号传导通路,这一信号传导通路包括非折叠蛋白反应和钙离子起始信号等机制,内质网应激可特异性激活Caspase-12,Caspase-12裂解Caspase-3等下游效应蛋白酶,终导致细胞凋亡.本文对该凋亡途径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综述.

    作者:姜山;谢青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现状及研究进展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tonitis SBP)是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随着对SBP研究的不断深入,既往制定的SBP诊断标准,现已不能满足临床要求,本文就有关肝硬化合并SBP的诊断现状和近年来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作者:袁春;连建奇;黄长形;叶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人疱疹病毒6型的研究进展

    人疱疹病毒6型(HHV-6)是新发现的一种疱疹病毒,属于β亚科.HHV-6在人群中的感染十分普遍,并且可能与一些疾病的发生相关,如幼儿急疹、艾滋病以及器官移植后并发症等.本文就HHV-6的分子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其与人类疾病的关系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李彬;郭永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国际咨询委员会对减少人畜共患性疾病危害的有关建议

    2004年5月3~5日,由WHO(世界卫生组织)、FAQ(联合国粮农组织)、0IE(世界动物健康组织)组成的国际咨询委员会专家在荷兰召开了为期3天的关于人畜共患性疾病的咨询会议.会议讨论了许多关于如何在未来控制和减少人畜共患性疾病危害,即大限度减少这一疾病在人间传播的议题.以下是关于这一会议所达成的共识及相关建议:

    作者:黄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HIV-1逆转录酶耐核苷类药物突变新进展

    随着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T)的不断开发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的应用和推广,艾滋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然而,对一种或多种抗逆转录药物耐药的HIV-1变异株的出现成了影响HASART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加强对HIV-1耐药突变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目前HIV-1逆转录酶耐核苷类药物突变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姚勤伟;黄春;吴昊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全球伤寒的疾病负担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婴儿期接种百日咳菌苗与童年期哮喘或变态反应的关系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美国: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O169:H41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哺乳动物RNA干扰中小干扰RNA载体表达策略及其表达盒

    RNA干扰是一种典型的转录后基因调控方法,也是体内抵御外在感染的保护机制之一.在哺乳动物功能基因组学及病毒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治疗研究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构建在细胞内稳定表达小干扰RNA的载体因价廉、稳定、操作方便,被认为是一种较理想的产生RNA干扰的方法,目前广泛应用于哺乳动物RNA干扰研究中.本文对小干扰RNA载体的表达策略及其表达盒作一阐述.

    作者:徐宁;陈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免疫荧光法分析在SARS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人巨细胞病毒蛋白pp71的研究进展

    研究表明,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和多种疾病相关,特别是在接受移植的患者和免疫缺陷的人群中,HCMV的感染常常导致严重的并发症.随着医学的发展,HCMV致病的有关机制也在不断的深入研究和了解之中,本文就其在致病过程中起重大作用的磷酸化的胞膜蛋白71(pp71)的作用作一介绍.

    作者:许利军;吴南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抗日本血吸虫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日本血吸虫病是流行于我国的主要寄生虫病,药物防治仍是当前防治工作的主要措施之一,随着传统药物的逐步淘汰,目前用于日本血吸虫病防治的药物主要为吡喹酮、青蒿琥酯和蒿甲醚,近年来,对此三种药物的研究备受关注,本文就其对日本血吸虫作用机制的研究作了综述.

    作者:张剑锋;闻礼永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长期原因不明肝功异常患者的隐匿HCV感染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钩端螺旋体病弥漫性肺出血型:临床与影像学

    钩端螺旋体病弥漫性肺出血型在临床上病死率较高.本文结合临床与影像学资料,综述了该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发病诱因等,重点阐明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有利于临床诊断和救治.

    作者:张建波;谭得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浙江省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