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病人锻炼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王君俏

关键词:糖尿病, 2型, 锻炼行为, 数据收集
摘要: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病人的锻炼状况并探索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个人基本资料问卷、相关知识量表、自我效能量表和锻炼行为量表对门诊130例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调查.结果 2型糖尿病病人总体的锻炼行为不够理想;在职人员锻炼行为明显不如非在职人员;病人的相关知识和自我效能均与锻炼行为呈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自我效能对锻炼行为具有决定作用,其可解释锻炼行为72.4%的变异量.结论护理人员应致力于改善糖尿病病人的锻炼行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结合Bandura自我效能理论采取一定措施,提高病人的自我效能.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期间大量输血后血钾和酸碱平衡的变化

    从理论上讲,短期内大量输入库存血有引起酸血症和高钾血症的危险[1].但是在工作中发现,低血钾比高血钾更为多见.为此,我们于1999年5月至2001年7月对手术期间大量输血的23例失血性休克病人分别进行输血前、中、后的床边监测,以期指导术中抢救.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邓兰芹;翟慧;胡晓玲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神经内镜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护理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头部轻微外伤后脑皮质通向静脉窦的桥静脉撕裂在伤后3周至数月才出现临床症状的一类硬膜下血肿.占全部颅内血肿的10%[1],多见于老年人.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钻孔冲洗引流.但因术中无法直接观察血肿腔情况,易致术后血肿残留或损伤脑组织.神经内镜由于在手术中的可视性,能直接观察血肿腔内情况,避免盲目性,使冲洗彻底,可提高疗效及增加手术的安全性[2].我科于2000年10月至2001年12月应用Aesculap神经内镜(德国贝郎公司生产)治疗2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经随访疗效满意.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庄玲;叶碎林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两种仪器测量角膜厚度的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Orbscan角膜地形图检查系统(ORB)与角膜内皮测厚仪测量的角膜厚度值之间的差异性.方法分别应用ORB与角膜内皮测厚仪对17例(34眼)病人的中央角膜厚度进行测量,对两组测量值进行配对t检验、直线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 ORB检测的角膜厚度均值为(517.64±49.48)μm,角膜内皮测厚仪检测的均值为(542.44±35.91)μm,后者显著高于前者(t=2.37,P<0.05),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658,P<0.01).结论临床测量角膜厚度时应考虑两种仪器测量值之间的差异性,以作出精确判断.

    作者:吴秀宝;苏淑娟;王朱颖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宫内节育器嵌顿的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

    宫内节育器嵌顿是计划生育节育措施实施过程中常见的异常情况,随着宫内节育器的普及,其发生率亦有逐年升高趋势.因其可对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故对其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苏玉梅;黄琴;方云;向莉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2497例剖宫产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术后病率、围生儿病率、病死率也在升高[1].为探讨降低剖宫产率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笔者对1998年1月至2001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2 497例孕产妇剖宫产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检妹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带柄圆镜为颅骨牵引病人开阔视野

    颅骨牵引病人要求严格卧位,视野受限,且卧床时间长,但病人思维正常,易感寂寞,情绪消极.对此,笔者通过临床实践,摸索出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以消除忧郁心理.介绍如下.

    作者:赵丽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老年心血管病病人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老年心血管病病人的睡眠状况直接影响病人的恢复,为了解住院老年心血管病病人的睡眠情况,我们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1]对69例老年心血管病病人进行了住院前后睡眠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木姣;陈青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护理实验课教学应用查房式导入法探讨

    目的为提高护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方法随机将护理专业中专班学生64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进行实验课教学,观察组采用查房式导入法进行实验课教学.结果观察组操作考核成绩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查房式导入法可使教学环节生动、引人入胜;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型转变为主动参与型;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护理人才.

    作者:徐颖;张晓琳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影响护理临床教学质量若干因素探讨

    临床教学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医院护理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1].临床教学质量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笔者根据Donabedian质量保证理论[2],结合临床教学实际,对影响护理临床教学质量的若干因素进行探讨.

    作者:郑小霞;孙红;蔡虻;姚莉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从护理学科发展论护生能力的培养

    一流的医院需要一流的护士.新医学模式和整体护理观的形成,使当今护理学范畴不断扩展、内涵不断加深,并已形成独立的体系.由此,社会对护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既德、智、体全面发展又具有适应环境变化、迎接挑战的能力的护理人才,是护理教育的当务之急.笔者通过分析21世纪护理发展趋势,提出学生能力培养的方式与目的,供护理教育界同仁参考.

    作者:朱亚丽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1例急性心肌梗死致脑瘫病人的护理

    我科于2001年10月3日收治1例急性心肌梗死致脑瘫的病人,护理体会如下.1 病例简介男,57岁.2001年1月突发心前区疼痛心跳停止15 min,经外院抢救心跳恢复(50~60次/min)后持续昏迷9个月,曾在外院高压氧治疗4个疗程,效果不明显.于2001年10月3日以急性心肌梗死致脑缺氧性脑瘫收治我科.

    作者:马玉燕;应霞艳;李新民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肺减容手术的配合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病程长,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我院1997年8月至2000年10月对16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实施肺减容手术,取得较好的近期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作者:王忠萍;贾丽;杜震;张莹;封月琴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减轻手外科病人术后疼痛效果观察

    疼痛是手术病人常见的症状,受心理状态和其它因素的制约,直接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为了控制术后疼痛,促进病人术后早日恢复.笔者对2001年9~12月我科住院的100例手外伤病人采用护理干预的方法缓解其术后疼痛,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傅爱凤;黄日妹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鼻部手术鼻腔备皮新法

    鼻部手术传统用剪刀剪鼻毛的方法进行术前准备,有许多弊端.我科自1998~2001年采用鼻毛修剪器备皮,克服了传统方法易出血、耗时长、病人颈部疲劳及鼻毛残留等问题,现介绍如下.

    作者:田沈平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面对入世的护理管理改革探讨

    对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来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我们展示了一把双刃剑,我们将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加入WTO,要完成一个从政策性开放到制度性开放的跨越,开始一个从政策导向向市场导向的转变.

    作者:史瑞芬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小脑桥脑角肿瘤病人术中面神经监测的护理配合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普及和手术经验的积累,小脑桥脑角区肿瘤的手术病死率显著下降,但面神经损伤仍然是常见并发症之一,尤其在听神经瘤术中[1].对于大型听神经瘤,面神经常被肿瘤推挤移位、拉长变薄,甚至发生炎性变,与蛛网膜粘连,有时被包裹于肿瘤中,难于鉴别和分离保护.

    作者:冯春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CT引导下多弹头射频治疗肺癌的护理

    肿瘤的众多姑息治疗中,多弹头(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肝癌已成为新的热点[1].2000年2~12月我科在CT引导下应用该技术治疗肺癌52例,近期疗效满意,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王福利;郭新平;陆志红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硫酸二甲酯中毒的急救与护理

    硫酸二甲酯为无色无臭或略带葱味油状液体,毒性极强,成人口服致死量1~5 g,其毒性作用为抑制机体氧化还原酶系统的反应,影响甲基化过程,其水解后产生的甲醇、硫酸及中间产物酸氢甲酯,可引起心、肝、肾等器官损害;若经呼吸道吸入中毒,可出现眼、呼吸道刺激症状,并发支气管炎、中毒性肺水肿.我院2000年5月收治吸入硫酸二甲酯中毒病人8例.现将抢救及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戚玉娟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加强护理文书质控 防范护理纠纷

    我院自1998年以来,采取强化文书法律意识教育,健全质控组织、严格质控检查制度等措施,加大了防范护理纠纷的力度,有效地促进了护理文书质量的提高.现将管理方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任泽娟;李林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速避凝综合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观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指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之间的一种临床症状,其发作常无明显诱因,症状复杂多变且不稳定,常表现为疼痛症状加剧、频率增加、历时延长,对硝酸甘油不敏感或缓解后很快复发.临床除常规治疗外,有肝素治疗、溶栓治疗等.肝素治疗对老年病人欠安全,溶栓治疗尚有争议.鉴此,我科于1999年10月至2001年3月对23例老年UAP病人(符合WHO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并无出血倾向)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速避凝,获得理想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熊莉娟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