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加温外敷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效果观察

王爱华;周银秀;吴月清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 中药外敷疗法, 治疗结果, 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加温外敷结合中西药内服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用中药研细粉,食醋调成糊后装入布制药袋,蒸热后用TDP照射保温外敷于胃脘部,同时服用雷尼替丁胶囊和通降胃灵片;对照组内服药同观察组,不行外敷.疗程结束后评价两组近期疗效;随访2年,记录远期复发情况.结果两组近期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胃痛缓解时间为(5.00±1.05)d,对照组为(9.00±1.56)d,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t=6.70,P<0.01);两组复发情况比较,观察组2年复发率为14.3%,对照组为41.2%,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中药加温外敷结合中西药内服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明显地缩短了胃痛时间,降低了复发率.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低分子肝素不同给药途径的可行性探讨

    临床对高危出血病人血液透析(HD)时,多采用体外肝素化或无肝素透析法,其操作复杂,不良反应多,心功能减退或低血压者不能耐受,且体外循环凝血机率较高.近几年来随着低分子肝素广泛应用于HD,明显改善了病人的出血现象.为探讨不同注射途径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我们于2001年2~10月对15例长期行HD病人应用低分子肝素不同给药途径进行可行性探讨,报道如下.

    作者:宋翠芳;王军;姜俊风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性传播疾病病人抑郁状态调查

    性传播疾病(STD)主要由婚外性行为引起.一旦染上性病,病人常感到难以启齿,不敢告诉亲人、同事和朋友,极易产生抑郁心理.为探讨STD病人抑郁状态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心理治疗提供依据,我们对106例STD病人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

    作者:李碧芳;黄春艳;陈菊华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计算机网络在手术室管理中的运用

    微机管理是将电子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系统论、信息论等广泛运用到管理中,形成一系列的组织管理方法和组织管理技术,把管理工作纳入科学化的轨道,它包括运筹学、系统分析和决策科学化[1].我院管理信息软件操作系统于2001年10月在手术室运行,施行手术室管理软件网上操作与应用,利用信息窗口实行病人信息管理、手术室护理信息及医疗信息数据资料管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思;刘秋秋;廖春花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实用护理技术》课教学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医学生学习<实用护理技术>(简称<护技>)课的必要性.方法将本校96、97级专科医学生分为两组,对照组不开设<护技>课;实验组第4学期开设<护技>课,每周2个学时,15周授完全部课程.然后对实验组学生学习<护技>课前后护理操作技术掌握情况、两组学生实习期间及毕业后工作的综合能力、两组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实验组学生学习<护技>课前后护理操作技术掌握程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学生实习期间临床操作能力及毕业后临床工作中操作技能及相容性比较,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届 93.96%毕业生被分配在县乡两级医院或医务室工作,需部分或全部承担护理工作.结论医学生学习<护技>课有利于全面发展,适应市场需求.

    作者:贾长宽;梁小丽;刘志娟;黄红玉;陈永仁;钟元河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中药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观察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病人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供血不足及细菌感染而引起的足部坏死、皮肤深部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也是病人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以清创、常规换药为主,但效果欠佳.我科2000年1月至2002年2月采用中药治疗糖尿病足46例,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朱裕霞;杨雅琴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自体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效果观察

    自体腹水超滤浓缩后回输腹腔(简称A-P)是一种对顽固性腹水进行超滤,将腹水中的水分滤出,将蛋白质及其它有效成分回输到腹腔中的方法.可在短时间内消除腹水,缓解临床症状[1],大大减少病人对外源性蛋白质的需求,避免过敏反应,节省费用.我院于2000年11月至2001年10月,用A-P法治疗顽固腹水15例(22例次),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杨建英;魏淑萍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精神病病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分析及防治对策

    乙型肝炎病毒(HBV)主要通过血和血制品经注射、输血、针刺、创伤及母婴垂直等途径传染,近年发现通过生活密切接触也可传播.而精神病病人尤其是精神分裂症病人,在发病时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容易受HBV感染.为了解住院精神病病人中的感染情况,提供防治依据,减少住院精神病病人HBV的传播.对2000年4月至2001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1 619例精神病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探讨其HBV的感染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作者:马黎君;徐伟琴;姚旭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急救口腔支架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为了解决急救时经鼻插管吸痰、洗胃时易致鼻粘膜损伤出血、及经口腔插管时病人易咬管致管腔闭塞的护理难点,我们于2000年研制了急救口腔支架,临床应用132例,效果满意,且获国家实用型专利.报告如下.

    作者:赵振萍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动脉注射康泉预防肝癌介入治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

    介入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方法,但因一次冲击剂量灌注化疗药物的,碘油及明胶海绵栓塞肝动脉,常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上腹疼痛不适,不能进食,呃逆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我科1999 年10月至2001年12月选择止吐剂--康泉(盐酸格拉司琼) 拮抗肝动脉灌注加栓塞(TAE+TAI)引起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新平;王福利;宋传莲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1例脊髓损伤病人膀胱功能的康复护理

    排尿功能障碍、尿路感染是脊髓损伤(SCI)的严重并发症,如何防止尿路感染和改善膀胱功能对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至关重要.2001年11月,我院收治1例胸10平面脊髓完全性损伤病人,经过4个月的康复护理和膀胱功能训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小芳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手背静脉穿刺技术的探讨

    静脉穿刺是护理工作者常用的技术操作,如何在穿刺过程中减轻病人的痛苦及皮下瘀血、提高穿刺成功率及血管的重复利用是护理人员应探讨的课题.本文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从进针法、角度、长度、拔针及按压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作者:赵庆英;纪英莲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102例全麻插管术后恢复期气道阻塞患儿的监护

    全麻插管患儿手术结束后数小时内,由于镇静催眠剂、肌松剂和止痛剂的作用尚未完全消失,保护性反射尚未完全恢复,常易发生气道阻塞,引起缺氧、二氧化碳蓄积等生理紊乱,严密观察及早处理至关重要.1992~2001年我院麻醉恢复室接收286例全麻插管术后患儿,其中102例发生气道阻塞,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张粉婷;吕建瑞;薛荣亮;黄沙燕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小麻油外搽预防产后乳头皲裂的效果观察

    在产后访视工作中,我们发现初产妇易发生乳头皲裂,仅2001年8~9月访视的106人次中就发生47人次(44.3%).乳头皲裂后,因吸吮而产生疼痛,产妇惧怕哺乳,导致乳汁不能及时排空而滞留引起乳腺炎,影响母婴健康.为了探讨简便有效的预防方法,我们对192例初产妇采用小麻油外搽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祥;杨琼;彭淑文;姜汉泉;汤细娥;谌红英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颅脑损伤病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相关因素分析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一种由感染或非感染病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机体修复和生存而出现过度应激的一种临床过程[1],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根本原因[1,2].而MODS是颅脑损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科1999年6月至2002年1月共收治颅脑损伤病人106例,其中发生SIRS 54例,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邹娟;周涤菲;蒋宇钢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进展

    气管切开术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其传统的适应证是解除喉及气管上端阻塞,被认为是一种抢救性的急症手术[1].但近年来,因为其它病因所行的气管切开术已大大超过了上呼吸道阻塞因素,其作为一种抢救手段,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和病人的预后.现将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冯小梅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有机磷中毒病人发生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

    抑郁是一种严重的负性情绪,是心理危机的一种表现,尤其是严重抑郁时,可能成为致命的因素.为探讨有机磷中毒住院病人发生抑郁程度及其相关因素,笔者对1999~2001年于本院住院治疗的85例有机磷中毒病人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

    作者:朱晓燕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护理配合

    痉挛性脑瘫占脑瘫总数的三分之二,其功能改善必须经康复训练才能达到,但是痉挛的持续存在使康复训练疗效很局限.解除痉挛、为康复训练创造条件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第一步.我院 1998~2001年对11例患儿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 )为其解除痉挛,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符继荣;许艳艳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门诊病人术前心理干预效果观察

    手术不论大小对病人都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源,它通过心理上的疑惧和生理上的创伤,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导致负性情绪产生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给手术的实施和术后康复带来诸多不利因素.2001年5月我们以89例门诊择期手术病人为对象,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门诊受术者负性情绪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张慧杰;朱利霞;王西萍;邹洁;田妮娜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高度水肿病人皮试部位的选择

    皮内注射法为基础护理常规操作方法之一,其注射部位常选择前臂内侧下1/3.临床上双上肢严重凹陷性水肿的病人做皮试后数分钟皮丘常消失,使之难以判断皮试结果.我们根据病人情况对1例高度水肿病人选择左锁骨中点下2 cm为皮试部位,临床实践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群;金葵花;袁琰琴;李琼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与护理

    化疗是急性白血病(AL)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免疫机能降低,使医院感染的机会增多,影响化疗计划的进行,亦是AL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针对易感因素,加强护理措施,减少感染机会是保证化疗顺利进行、降低病死率的关键.鉴此,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在我院接受化疗的AL病人医院感染情况及易感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作者:薛聚香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