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大桂;吴燕玲;文丽;易红卫;李荆江
我科1997年6月至1999年2月对有机磷中毒患者用2%碳酸氢钠行口腔护理,预防口腔霉菌感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俞年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慢性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慢性病,人们往往对其重视不够,使病变累及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引起鼻塞、头痛、耳闭、记忆力下降等,影响工作和学习.由于个体差异,对术后填塞物的反应程度也不同,严重者引起鼻胀痛、流泪、口干、头痛、食欲减退等.自开展内窥镜鼻窦手术(ESS)以来,通过对术腔填塞物的选择与改进,或不予填塞,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术腔反应,从而提高了内窥镜鼻窦手术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虹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脑血管疾病是我国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程长,病死、复发率与致残率均高,是目前世界多数国家的三大致死疾病之一,幸存者中的3/4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者占40%以上[1].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病人的健康需求,通过教育活动,使其掌握日常自我护理技能,改变过去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
作者:汤晓红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为降低院内获得性肺炎(NP)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对1998年1~12月神经外科ICU 298例患者并发NP 63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表明,NP发病率老年组比青、少年组明显增加(P<0.01);重度昏迷组比轻、中度昏迷组明显增加(P<0.01);气管切开、留置胃管也明显增加.提示:加强老年患者及意识障碍期患者的护理、减少侵入性诊治手段带来的感染机会、严密监测病原微生物的滋生,选择及使用抗生素对防治NP发生起积极作用.
作者:王广艳;刘丽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为改善新生儿采集血标本的操作难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将35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150例,行股静脉穿刺采血;观察组200例,行外周静脉头皮针穿刺采血.结果:两种方法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经统计学处理,χ2=14.86,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提示:外周静脉头皮针穿刺采血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刘玉芬;王莉燕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带状疱疹是皮肤病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皮损特点为带状分布、疱壁紧张、簇状排列的水疱,且伴明显的神经痛,约有半数中、老年患者于皮损消退后遗留顽固性神经痛,使患者难以忍受.我科自1996年4月至1998年12月采用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带状疱疹79例,临床观察疗效满意.
作者:王慧芬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将头皮和手、足背部静脉穿刺困难,年龄3~12个月,体重6.5~13 kg的肥胖婴儿,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各50例.甲组用示指根部静脉穿刺法;乙组用手腕桡侧或足部大隐静脉穿刺法.两组穿刺结果经χ2检验,其穿刺成功率χ2=3.84,渗漏率χ2=5.26,均P<0.05,有显著性差异,甲组方法明显优于乙组.示指根部静脉穿刺法提高了静脉穿刺准确率、减少了渗漏率,可作为肥胖婴儿静脉穿刺的首选方法.
作者:汪在华;施兰姣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小儿肺炎是婴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我科于1998年1~12月,收治重症肺炎70例,应用硫酸镁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玉美;闫立云;陈荣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为解决自体脾血回输过程中的凝血问题,根据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后脾血成分改变的特性,对枸橼酸钠保养液(即ACD液)应用比例进行临床研究.将5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输血的方法添加抗凝剂,脾血与ACD液比例为4:1;观察组30例按2.6:1比例添加抗凝剂.结果观察组脾血回收量明显增高,无凝血现象,回输后病人无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t=3.48、21.9,P均<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表明自体脾血回输适当加大ACD液的比例是提高脾血回收质量的有效措施.
作者:唐菲;周丽萍;马继红;陶东升;赵广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Dieulafoy病是胃粘膜下动脉畸形引起的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其大出血十分危险[1].我院于1999年1月成功诊治了1例Dieulafoy病,通过积极内镜下止血治疗及精心护理,痊愈出院,随诊2个月,病人情况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华芬;陈娟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在不断增强,对健康、疾病等方面的知识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为满足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1998年7月护理部健康教育服务部增设了医院健康便民书屋,以期扩大健康教育途径.现将一年来的工作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郑淑君;何穗芬;张振路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鼻是人类面容的标志之一,也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具有许多重要功能.当鼻受到外伤、感染或烧伤等致鼻部分或全部缺损时,不仅有碍鼻的正常功能,且有损病人容貌,对病人心理及社会活动带来不良影响.我院1995~1998年,采用预扩张动脉岛状皮瓣行全鼻再造术成功地修复了4例鼻缺损的病人,效果满意,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宋玉萍;张海荣;杨瑞贞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小儿哮喘为临床上较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往多静脉给予氨茶碱、激素治疗.1996年以来,我们在抗炎治疗基础上应用喘乐宁、必可酮气雾剂治疗小儿哮喘106例,收到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凤英;叶宏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为探讨潮气末CO2分压(Pet CO2)监测的临床意义,对4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肺炎的患者Pet CO2与PaCO2、 PaCO2-Pet CO2(Pa-et CO2)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轻症感染患者中,Pet CO2和PaCO2呈显著相关(r=0.8523,P<0.01) ;而15例并发呼吸衰竭等重症感染患者,两者则无明显相关(r=0.3065,P>0.05);该15例患者的Pa-et CO2则明显高于轻症感染者(P<0.01),表明动态观察COPD合并肺炎患者Pa-et CO2的变化,对预测并发症发生和评估患者预后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戴艳丽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为了解决传统每日3次服药时降压效果不稳定的弊端,随机将33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常药降压片;双氢克尿噻加尼群地平;心痛定加卡托普利3个组.各组均先后按每日3次,即8:00、12:00、16:00及6:00、14:00、22:00间隔8 h的两种时间服药.测量并记录每位患者6:00、8:00、10:00、16:00、18:00、20:00血压,以观察其降压效果.结果经方差分析,各时点的F值均<5.39,3组药物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表明疗效与药物品种无关;相同药物,同一患者,同一时点,不同时间间隔服药的收缩压、舒张压的血压值有显著性差异(t>3.169,P<0.01).提示:8 h间隔服药,可充分利用药效学原理,改变药物效应,保持药效平稳,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秀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与第三产程中是否正确、及时处理胎盘的娩出关系密切.第三产程及时娩出胎盘、预防子宫急性内翻是减少产后出血的重要措施.我们在应用双合颤抖牵引胎盘娩出法[1]的基础上用双合牵引胎盘娩出法,对120例产妇进行第三产程处理,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莫艳华;李庆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中药熏洗是中医常规治疗方法之一,当室温较低时(<20℃),药液的温度受环境影响而下降,不能保持所需治疗温度而降低药物效果.我们设计制作了加热、保温于一体的熏洗椅.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刘友玲;周银秀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为探讨化脓性角膜炎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术的护理,提高角膜移植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对65例化脓性角膜炎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术患者进行了术前、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术前采用局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结膜下注射及全身用药,以控制感染、预防交叉感染和角膜溃疡穿孔;术后进行对症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表明化脓性角膜炎术前的感染控制、及时的角膜移植手术是挽救病人视力的重要手段;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杨远霞;吴素虹;肖惠明;潘健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对急性心肌梗塞(AMI)合并糖尿病(DM)组与同期住院AMI不合并糖尿病(NDM)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探讨AMI合并DM的临床特点,结果发现DM组无痛型心肌缺血、心悸、恶心呕吐、出汗、呼吸困难均高于NDM组(P<0.05),同时发现急性左心衰竭及病死率与NDM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采取适宜饮食与营养,预防皮肤粘膜感染,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强化健康心理指导等护理措施,可控制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梅静;李淑荣;梁艳敏;牛素玲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为准确测量婴幼儿血压,探讨其佳测量部位.应用无创血压监护仪对336例婴幼儿按年龄段分组,对比测量肱动脉(肘部)、桡动脉(腕部)的血压.结果:婴幼儿肘部与腕部测得的血压经t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认为应用无创电子血压计测量婴幼儿血压可以在腕部进行,测得值即为其血压值.此方法适合婴幼儿.
作者:张艳红;陈朔晖 刊期: 200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