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大桂;吴燕玲;文丽;易红卫;李荆江
我科1997年6月至1999年2月对有机磷中毒患者用2%碳酸氢钠行口腔护理,预防口腔霉菌感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俞年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催产素是产科常用药,多用于临床第三产程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以加强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正确处理第三产程是预防产后出血的重要措施.我们采用脐静脉注射催产素的方法缩短第三产程,预防或减少产后出血,防止胎盘粘连,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卢金香;谭旭;刘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是肝硬化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既往多采用脑垂体后叶素、硬化剂及三腔二囊管压迫等进行止血,但其不良反应较多,使用受限.1995~1998年我科使用奥曲肽(Octreotide)替代上述方法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轻.
作者:周玉珏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为探讨潮气末CO2分压(Pet CO2)监测的临床意义,对4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肺炎的患者Pet CO2与PaCO2、 PaCO2-Pet CO2(Pa-et CO2)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轻症感染患者中,Pet CO2和PaCO2呈显著相关(r=0.8523,P<0.01) ;而15例并发呼吸衰竭等重症感染患者,两者则无明显相关(r=0.3065,P>0.05);该15例患者的Pa-et CO2则明显高于轻症感染者(P<0.01),表明动态观察COPD合并肺炎患者Pa-et CO2的变化,对预测并发症发生和评估患者预后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戴艳丽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脑血管疾病是我国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程长,病死、复发率与致残率均高,是目前世界多数国家的三大致死疾病之一,幸存者中的3/4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者占40%以上[1].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病人的健康需求,通过教育活动,使其掌握日常自我护理技能,改变过去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
作者:汤晓红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前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诸多领域,并在快速计算及处理各种信息等方面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我院1996年8月正式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对所有住院病人的有关资料全部录入并储存于计算机内.病人从门诊挂号、办理住院手续、医嘱处理及出院结帐的全过程均应用计算机管理,不仅大大提高了医院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也基本杜绝了以往收费管理方面出现的漏收、错收、多收及人情费等不良现象.本文就应用计算机网络提高医院经济核算管理水平方面的优越性报道如下.
作者:任爱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中药熏洗是中医常规治疗方法之一,当室温较低时(<20℃),药液的温度受环境影响而下降,不能保持所需治疗温度而降低药物效果.我们设计制作了加热、保温于一体的熏洗椅.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刘友玲;周银秀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输血及血浆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措施之一,但亦可发生各种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危及病人生命.我科1990~1998年,用山莨菪碱(654-2)预防输血反应300例,并与同期用异丙嗪预防反应者300例相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鲁玉淑;李春兰;毕素萍;秦桂荣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从整体化模式病房的护理人员组成及其职责;排班制度;新护士岗前培训及护士和护师的继续教育;人员轮转制度4个方面介绍了结合美国护理管理模式在本院的应用.使人员各施其职;当个别科室任务繁重时,由护士长统一协调安排,充分发挥组织整体效能,增进工作人员内部交流,为合理发现使用人才创造条件;加强学分制教育,提高了护士的整体业务素质,并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和满足感;采取双向选择、灵活机动原则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作者:同俏静;周一汝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口蹄疫是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犯偶蹄动物[1],如猪、牛、羊等.人类发病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与病畜接触而引起.近年来证明,也可经过空气由呼吸道传染[2].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口腔粘膜、手、足、全身皮肤呈特征性红斑、水疱.我院于1999年5月8日收治1例口蹄疫患者,经对症治疗与护理,病情好转 ,18 d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梁南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与第三产程中是否正确、及时处理胎盘的娩出关系密切.第三产程及时娩出胎盘、预防子宫急性内翻是减少产后出血的重要措施.我们在应用双合颤抖牵引胎盘娩出法[1]的基础上用双合牵引胎盘娩出法,对120例产妇进行第三产程处理,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莫艳华;李庆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颅脑损伤是外科常见急症,患者病情危重,死亡、致残率高,后遗症多.我院自1995~1998年采用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恢复期病人120例,效果满意.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朱文俏;包玉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将127例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70例在吸痰期间应用简易呼吸囊辅助通气,对照组57例在吸痰前后加大吸氧浓度.观察组甲乙两人操作采用捏-吸-捏-湿的循环过程;对照组采用给氧-吸痰-湿化循环过程.两组吸痰后SaO2、症状、体征进行对比观察,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处理,χ2=92.4,P<0.005,提示简易呼吸囊辅助通气效果优于在吸痰前后加大吸氧浓度的效果.
作者:项明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鼻是人类面容的标志之一,也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具有许多重要功能.当鼻受到外伤、感染或烧伤等致鼻部分或全部缺损时,不仅有碍鼻的正常功能,且有损病人容貌,对病人心理及社会活动带来不良影响.我院1995~1998年,采用预扩张动脉岛状皮瓣行全鼻再造术成功地修复了4例鼻缺损的病人,效果满意,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宋玉萍;张海荣;杨瑞贞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为降低院内获得性肺炎(NP)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对1998年1~12月神经外科ICU 298例患者并发NP 63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表明,NP发病率老年组比青、少年组明显增加(P<0.01);重度昏迷组比轻、中度昏迷组明显增加(P<0.01);气管切开、留置胃管也明显增加.提示:加强老年患者及意识障碍期患者的护理、减少侵入性诊治手段带来的感染机会、严密监测病原微生物的滋生,选择及使用抗生素对防治NP发生起积极作用.
作者:王广艳;刘丽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为改善新生儿采集血标本的操作难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将35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150例,行股静脉穿刺采血;观察组200例,行外周静脉头皮针穿刺采血.结果:两种方法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经统计学处理,χ2=14.86,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提示:外周静脉头皮针穿刺采血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刘玉芬;王莉燕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为解决自体脾血回输过程中的凝血问题,根据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后脾血成分改变的特性,对枸橼酸钠保养液(即ACD液)应用比例进行临床研究.将5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输血的方法添加抗凝剂,脾血与ACD液比例为4:1;观察组30例按2.6:1比例添加抗凝剂.结果观察组脾血回收量明显增高,无凝血现象,回输后病人无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t=3.48、21.9,P均<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表明自体脾血回输适当加大ACD液的比例是提高脾血回收质量的有效措施.
作者:唐菲;周丽萍;马继红;陶东升;赵广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为了使社区人群认识到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会致血脂异常而易发冠心病.通过关章顺副教授的课题(NO.9761)研究结果,探讨了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方式,使社区人群认识到预防冠心病的合理膳食.对膳食不合理的人群,尤其因职业关系造成不合理膳食的老年人、年龄接近40岁的男性视为重点教育对象.合理的膳食可推迟或降低社区人群冠心病发病率.
作者:梁小丽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为了解决传统每日3次服药时降压效果不稳定的弊端,随机将33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常药降压片;双氢克尿噻加尼群地平;心痛定加卡托普利3个组.各组均先后按每日3次,即8:00、12:00、16:00及6:00、14:00、22:00间隔8 h的两种时间服药.测量并记录每位患者6:00、8:00、10:00、16:00、18:00、20:00血压,以观察其降压效果.结果经方差分析,各时点的F值均<5.39,3组药物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表明疗效与药物品种无关;相同药物,同一患者,同一时点,不同时间间隔服药的收缩压、舒张压的血压值有显著性差异(t>3.169,P<0.01).提示:8 h间隔服药,可充分利用药效学原理,改变药物效应,保持药效平稳,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秀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多种化学物品广为应用,农药中毒也日益常见.本科1998年7月收治2例磷酸三甲苯酯(Tri-O-Cresyl Phosphate, TOCP)中毒患儿,通过国际互联网诊治,病情缓解出院.报道如下.
作者:胡嫦 刊期: 200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