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例Dieulafoy病的护理

王华芬;陈娟娟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 止血治疗, 精心护理, 护理体会, 动脉畸形, 粘膜下, 内镜下, 大出血, 诊治, 危险, 病人
摘要:Dieulafoy病是胃粘膜下动脉畸形引起的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其大出血十分危险[1].我院于1999年1月成功诊治了1例Dieulafoy病,通过积极内镜下止血治疗及精心护理,痊愈出院,随诊2个月,病人情况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五官治疗车的研制与应用

    在五官科治疗工作中,五官行药物点滴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使用的药物有膏剂、水剂、油剂,品种繁多,包装体积小,放置在普通治疗车上,难以归类,操作极不方便.根据专科治疗特点,我们研制了1台五官治疗车,经过1年的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王军;严丽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预扩张动脉岛状皮瓣行全鼻再造术的护理

    鼻是人类面容的标志之一,也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具有许多重要功能.当鼻受到外伤、感染或烧伤等致鼻部分或全部缺损时,不仅有碍鼻的正常功能,且有损病人容貌,对病人心理及社会活动带来不良影响.我院1995~1998年,采用预扩张动脉岛状皮瓣行全鼻再造术成功地修复了4例鼻缺损的病人,效果满意,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宋玉萍;张海荣;杨瑞贞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住院病人牙刷的细菌学检测及清洁管理

    牙刷是清洁口腔的重要工具,为了控制医院内感染,我们采取细菌学检测法,了解住院病人牙刷的污染程度,探讨简便有效的清洁管理方法.

    作者:肖功莲;师清莲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美国护理管理模式在我院的应用

    从整体化模式病房的护理人员组成及其职责;排班制度;新护士岗前培训及护士和护师的继续教育;人员轮转制度4个方面介绍了结合美国护理管理模式在本院的应用.使人员各施其职;当个别科室任务繁重时,由护士长统一协调安排,充分发挥组织整体效能,增进工作人员内部交流,为合理发现使用人才创造条件;加强学分制教育,提高了护士的整体业务素质,并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和满足感;采取双向选择、灵活机动原则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作者:同俏静;周一汝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神经外科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为降低院内获得性肺炎(NP)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对1998年1~12月神经外科ICU 298例患者并发NP 63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表明,NP发病率老年组比青、少年组明显增加(P<0.01);重度昏迷组比轻、中度昏迷组明显增加(P<0.01);气管切开、留置胃管也明显增加.提示:加强老年患者及意识障碍期患者的护理、减少侵入性诊治手段带来的感染机会、严密监测病原微生物的滋生,选择及使用抗生素对防治NP发生起积极作用.

    作者:王广艳;刘丽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深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

    胸腔积液是肝癌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自1998年来我们采用深静脉导管穿刺引流治疗胸腔积液4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闵晓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加热保温式熏洗椅的研制与应用

    中药熏洗是中医常规治疗方法之一,当室温较低时(<20℃),药液的温度受环境影响而下降,不能保持所需治疗温度而降低药物效果.我们设计制作了加热、保温于一体的熏洗椅.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刘友玲;周银秀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诱因调查及护理对策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为糖尿病(DM)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不及时正确处理可引起心、脑、肾及消化系统等重要器官的严重并发症[1].而在治疗过程中,及时正确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对我科收治的59例酮症酸中毒诱发因素进行调查,并制定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曾咏梅;周小香;卢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山莨菪碱预防输血反应的效果观察

    输血及血浆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措施之一,但亦可发生各种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危及病人生命.我科1990~1998年,用山莨菪碱(654-2)预防输血反应300例,并与同期用异丙嗪预防反应者300例相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鲁玉淑;李春兰;毕素萍;秦桂荣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医院开展健康便民书屋的体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在不断增强,对健康、疾病等方面的知识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为满足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1998年7月护理部健康教育服务部增设了医院健康便民书屋,以期扩大健康教育途径.现将一年来的工作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郑淑君;何穗芬;张振路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内窥镜鼻窦手术术腔填塞法的选择与改进

    慢性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慢性病,人们往往对其重视不够,使病变累及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引起鼻塞、头痛、耳闭、记忆力下降等,影响工作和学习.由于个体差异,对术后填塞物的反应程度也不同,严重者引起鼻胀痛、流泪、口干、头痛、食欲减退等.自开展内窥镜鼻窦手术(ESS)以来,通过对术腔填塞物的选择与改进,或不予填塞,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术腔反应,从而提高了内窥镜鼻窦手术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虹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恢复期病人的护理

    颅脑损伤是外科常见急症,患者病情危重,死亡、致残率高,后遗症多.我院自1995~1998年采用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恢复期病人120例,效果满意.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朱文俏;包玉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失血性休克后解除胃肠胀气方法的比较

    将65例失血性休克纠正后胃肠胀气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用肛管排气法(观察Ⅰ组)和开塞露纳肛排气法(观察Ⅱ组).两组病人肛门排气有效率分别为21.21%,96.88%,经统计学检验,χ2=38.30,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提示开塞露纳肛法排除胃肠胀气效果优于肛管排气法.

    作者:黄绍君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颈髓损伤截瘫急性期血清心肌酶变化的分析及护理

    对30例外伤性颈髓损伤病人急性期(72 h)内应用连续测定法测定CK、LDH、CK-MB、AST、α-HBDH的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血清心肌酶,仅3例AST和α-HBDH正常,其余均升高,高水平分别达6 922、315、908、142和289 U/L.提示颈髓损伤急性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损害.提出,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给病人及时扩容,纠正血容量不足;同时监测CVP使之维持在0.5~1.2 kPa,警惕肺水肿的发生;连续监测心电图,发现问题对因、对症治疗;用糖皮质激素,以改善脊髓缺血,避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害;密切观察及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充分低流量氧疗,提高血氧分压,改善心肌缺氧,避免心肌缺血进一步加重,以减少后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作者:黄雅英;陈优珠;洪美容;袁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脾血与ACD液比例对脾血回收质量的影响

    为解决自体脾血回输过程中的凝血问题,根据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后脾血成分改变的特性,对枸橼酸钠保养液(即ACD液)应用比例进行临床研究.将5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输血的方法添加抗凝剂,脾血与ACD液比例为4:1;观察组30例按2.6:1比例添加抗凝剂.结果观察组脾血回收量明显增高,无凝血现象,回输后病人无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t=3.48、21.9,P均<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表明自体脾血回输适当加大ACD液的比例是提高脾血回收质量的有效措施.

    作者:唐菲;周丽萍;马继红;陶东升;赵广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对急性心肌梗塞(AMI)合并糖尿病(DM)组与同期住院AMI不合并糖尿病(NDM)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探讨AMI合并DM的临床特点,结果发现DM组无痛型心肌缺血、心悸、恶心呕吐、出汗、呼吸困难均高于NDM组(P<0.05),同时发现急性左心衰竭及病死率与NDM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采取适宜饮食与营养,预防皮肤粘膜感染,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强化健康心理指导等护理措施,可控制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梅静;李淑荣;梁艳敏;牛素玲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1例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护理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广州管圆线虫第Ⅴ期幼虫寄生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的脑膜炎或脑膜脑炎.自1944年首次在人体内发现幼虫以后,世界各地有陆续报道,目前主要见于亚太地区及台湾,在大陆只有为数不多的成人病例,未见活体儿童病例报道.我院1998年12月收治1例广州管园线虫病患儿,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叶玲华;余淑素;杨晶晶;刘一苇;程芹芹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新生儿外周静脉与股静脉采血穿刺效果观察

    为改善新生儿采集血标本的操作难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将35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150例,行股静脉穿刺采血;观察组200例,行外周静脉头皮针穿刺采血.结果:两种方法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经统计学处理,χ2=14.86,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提示:外周静脉头皮针穿刺采血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刘玉芬;王莉燕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肥胖婴儿示指根部静脉穿刺效果的探讨

    将头皮和手、足背部静脉穿刺困难,年龄3~12个月,体重6.5~13 kg的肥胖婴儿,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各50例.甲组用示指根部静脉穿刺法;乙组用手腕桡侧或足部大隐静脉穿刺法.两组穿刺结果经χ2检验,其穿刺成功率χ2=3.84,渗漏率χ2=5.26,均P<0.05,有显著性差异,甲组方法明显优于乙组.示指根部静脉穿刺法提高了静脉穿刺准确率、减少了渗漏率,可作为肥胖婴儿静脉穿刺的首选方法.

    作者:汪在华;施兰姣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落实整体护理关键在于转变观念

    80年代从国外引进的责任制护理,推动了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90年代系统化整体护理取而代之并逐步在全国内推广开来.责任制护理与系统化整体护理都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科学护理方法.但系统化整体护理在工作方式、责任关系、护理记录、质量控制、管理模式等方面更加完善.那么系统化整体护理能否在我国健康深入地发展,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转变观念,在于广大护士对现代护理观的认识、接受和运用程度.不从根本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不彻底改变旧的观念,系统化整体护理难以健康发展.

    作者:纪素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