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士12小时工作制的探讨

项伟岚;叶志弘

关键词:护士, 工作制度, 护理
摘要:为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护理部积极引进美国先进的护理管理经验,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开展了护士12小时工作制的排班模式,并在全院病房推广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提高了护士工作的满意度,促进了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详细介绍了12小时工作制的实施方法,总结了实施该制度的优缺点及改进措施.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床旁护理病历的临床应用

    床旁护理病历是将护理病历从医疗病历中独立出来置于病人的床旁,使护士在床旁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提出护理问题,并与病人共同确立预期目标,制定护理计划,执行护理措施,及时评估和记录.我科从1999年3~9月使用床旁护理病历,使基础护理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健康教育更为完善,病人感到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周利华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帕金森病射频毁损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帕金森病长期以来以药物治疗为主,但长期服药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效果减退和难以克服的不良反应.我院于1998年7月至1999年7月开展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术对402例帕金森病患者的苍白球和丘脑实施射频毁损性治疗,效果显著,仅9例发生并发症,其观察及护理如下.

    作者:秦延京;杨淑梅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肝内胆管结石行肝段切除术的护理

    肝内胆管结石占胆石症病例的16.1%[1],处理较复杂,术后并发症多,严重者可危及病人生命.我科1992年7月至1998年7月采用肝段切除联合引流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125例,取得良好效果,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玉兰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胃管补液辅助治疗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疗效观察

    将60例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按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胃管补液,治疗后第1、3天监测血钠、血糖及血浆渗透压.结果示,治疗后第1、3天观察组血糖、血钠、血浆渗透压值均较对照组低,两组结果比较,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表明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陆秀美;汪泰琴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口服思密达辅助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观察

    将88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于洗胃后分次口服或胃管内注入思密达;对照组于洗胃后口服药用炭.结果:观察组阿托品累计用量、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住院天数、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提示口服思密达辅助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对减少毒素的吸收、防治上消化道出血、防止反跳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作者:鞠贞会;张淑梅;邹永平;夏君秀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术后持续镇痛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为探讨术后持续镇痛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将120例择期大、中型腹部手术后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60例)采用硬膜外持续镇痛,对照组(60例)采用间断肌内注射镇痛剂,观察并记录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结果:实验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为(50.50±2.48) h,对照组为(43.58±3.86) h;实验组肛门排气时间为(58.54±2.47) h,对照组为(51.27±3.80) h,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表明术后持续镇痛不影响胃肠功能的恢复.

    作者:江美霞;区小燕;梁惠冰;黄欢雪;许玉玲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葱水湿热敷预防急性乳腺炎的效果观察

    急性乳腺炎是乳房的化脓性炎症,绝大多数发生于哺乳期产妇,尤其初产妇多见.因产后身体抵抗力低、乳腺管不通畅以及哺乳时乳汁未吸尽,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而导致乳腺炎的发生.帮助产妇早期乳腺通畅是预防急性乳腺炎的有效措施.1999年5月至2000年1月,我科采用葱水湿热敷双乳,促使乳腺早期通乳,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胡长珍;施银香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盐水冰袋降温的实验研究

    为探讨更有效的物理降温方法.取400 ml输血袋6个,分别装入清水和10%、20%、30%、40%、50%盐水各400 ml,密封后置-18℃冰箱,24 h后取出,在18~24℃环境下观察冰块和冰盐水每小时的形态及温度变化.结果示:-18℃时≥20%盐水形态为霜+水、水或盐+水,清水为冰块;在18~24℃室温下持续3 h时其温度分别>5℃和2℃,形态分别为水或水+盐及冰+水.而10%盐水-18℃时为冰霜状态;室温下持续3 h其温度-5℃,形态为水.提示:10%的盐水冰袋降温持续时间长,冰袋内为水,与体表面积接触大,适用于高热病人的降温.

    作者:刁莲英;商桂珍;孙军;闫焕霞;崔丽华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护理学术活动的相关问题调查分析

    为了解护理人员对学术活动的满意度,参与动机、阻力和需求.采用自编的定式问卷,对参加1999年浙江省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的73名代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中高级职称和护理管理人员参加学习交流及撰写、发表论文数分别高于初级职称和临床护理人员(P<0.01).②对活动的总体评价较高,尤其是老师的讲课水平.③参与动机主要为获得知识和信息,阻碍因素主要为工作忙,但不同层次人员各有侧重.④对护理科研中资料收集工作较有信心,科研设计和统计难度较大,对检索了解和使用者较少.⑤学术交流和学习班分别以2~3 d和4~5 d为宜,选择风景区或未到达过的区域.结论:护理人员对学会活动持肯定态度,但不同层次人员有不同的需求、动机和期望;护理科研的薄弱环节是科研设计和统计,且获取信息能力较低,但求知欲强,积极性高.学会应统筹兼顾,合理安排,针对不同对象举办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学习班,加强薄弱环节,促进学科发展.

    作者:冯怡;姚蕴伍;薛筷明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TSRH棒矫正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程序护理

    特发性脊柱侧弯是青少年常见的脊柱畸形,不但影响美观,给患者心理健康造成危害,严重者影响患者的心、肺功能,甚至导致截瘫.目前好的治疗方法是早期手术.1999年10月,我院首例应用TSRH棒矫正特发性脊柱侧弯获得成功.整体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柳(韦华);陈建芳;姚梅芳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因意识障碍不能自行进食,易引起不同程度的营养障碍,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功能紊乱,影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为了解肠内营养(鼻饲)对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影响,1996年1月至1999年1月我们对69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肠内营养组)制定并实施了阶段化肠内营养护理方案,并与同期肠外(静脉)营养组进行了效果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周玉娟;蒋年华;陈冬娥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高海拔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监护

    为减少高海拔地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H-ARDS)的病死率,对收入ICU的252例创伤、感染、大手术患者进行了心电、呼吸、血气、生化连续动态监护.结果:252例中有28例分别于伤后3~72 h(平均19.6 h)发生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除1例死亡外,27例抢救成活.提示连续动态监护为H-ARDS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从而减少了病死率.

    作者:刘传兰;刘惠萍;马聪爱;张翠环;张世范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沙袋加压法在经孕妇人工流产中的应用

    为了减轻人工流产术中的疼痛及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随机将200例经孕妇人工流产手术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沙袋加压子宫体及中极、关元穴的基础上,行常规人工流产术;对照组按常规操作手术.结果:观察组镇痛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5.0%),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14.0%),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中、术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出血时间明显缩短(P<0.01).表明沙袋加压法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可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李玉兰;常玉兰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69例新生儿窒息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为了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提高助产与产科护理质量,回顾性分析69例新生儿窒息病例,发现新生儿窒息与羊水污染、不合理使用催产素、早产、过期妊娠显著相关,与母儿缺氧因素密切相关.提出在产程中使用催产素者或有羊水胎粪污染者要严密进行胎心监护,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同时充分做好新生儿复苏准备;加强围产期保健和宣教,提高孕妇自我监护意识是提高助产护理质量及降低新生儿窒息率的有效途径.

    作者:朱兆倩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特护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

    特护记录单是危重及大手术病人病情变化、治疗、抢救过程的重要记录.为保证记录内容详细、科学,可直观病情变化,简化书写,我们设计、应用了一种新的特护记录单,介绍如下.

    作者:宋雁宾;耿莉华;李加宁;张星火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羟基磷灰石球眶内置入整形术的护理

    羟基磷灰石(HA)为磷酸钙的复合体,是一种理想的人工骨生物材料,具有较好的组织相溶性,能与眼眶内软组织形成一个由纤维血管组织内联的相容整体.HA球眶内置入整形术(HA义眼座术)就是将HA加工成符合眼球大小的填充体,包埋在巩膜壳内置于眶内,将眼外肌按生理附着点缝于巩膜壳上,制成可转动的义眼座连体.1997年3月至1999年4月,我科对8例眼球摘除术后眼窝塌陷患者进行了该手术,眼窝整形效果良好.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乐秀秉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骨折致肺动脉栓塞的观察与急救

    肺动脉栓塞是引起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在欧美发病率较高,仅美国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肺栓塞[1].值得注意的是肺栓塞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常有漏诊和误诊,国内报道尸检90例中生前获得确诊者仅占7.8%[2],这说明临床医护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还不够.本院发生过7例,其中骨折致肺动脉栓塞4例,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夏仁云;李光辉;刘存俐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吻合神经血管的背阔肌瓣游离移植面瘫矫正术的整体护理

    吻合神经血管的背阔肌瓣游离移植面瘫矫正术可一次完成带血管的横跨面部超长神经移植和游离肌肉移植,可为超长的神经移植体立即重建正常的血液循环,防止神经移植体因缺血而液化坏死和纤维化,促进神经再生,并减少手术次数,缩短了疗程.此手术可部分或大部分恢复患侧面肌的运动功能,使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得到纠正,实现了面部肌肉的动态平衡,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995年1月至1998年3月我科对18例面瘫患者采用吻合神经血管的背阔肌瓣游离移植面瘫矫正手术,临床效果满意,整体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郑春梅;何格霞;田英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口含冰块后插入鼻饲管在基护教学中的应用

    鼻饲管插入法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操作,需要学生熟练掌握.但导管经鼻前、后孔入咽时由于鼻饲管刺激了喉返神经,出现明显异物感而引起恶心,甚至呕吐等不适反应.为了让学生顺利完成此实习操作,完全掌握操作要领,我院基护实验室采用操作前将冰块放入被插管者的口腔进行冷刺激,再行插管,减轻了不适反应,取得了较好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王平;刘碧莲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住院精神病自缢病例分析及预防对策

    住院精神病病人由于受病态心理如幻觉妄想、自责自罪、情绪低落所支配,或在病程的恢复期由于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加上社会的偏见和歧视,产生自卑心理而导致自杀行为的发生.1984年9月至1998年12月我院收治的住院病人发生自杀行为18例(均未遂),其中采取自缢方式的有13例(72.22%).因为自缢工具简单易寻,致死时间短,稍有疏忽就可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如何加强病房管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是精神科护理人员应探讨的课题.为此,对13例自缢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预防对策.

    作者:丁群芬;徐渭成 刊期: 2000年第08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