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延京;杨淑梅
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是一种流行较广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容易误诊,病死率高.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对症护理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1998年7~9月我院收治154例钩体病患者,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王翠玲;邓纯镜;陈真 刊期: 2000年第08期
帕金森病长期以来以药物治疗为主,但长期服药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效果减退和难以克服的不良反应.我院于1998年7月至1999年7月开展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术对402例帕金森病患者的苍白球和丘脑实施射频毁损性治疗,效果显著,仅9例发生并发症,其观察及护理如下.
作者:秦延京;杨淑梅 刊期: 2000年第08期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因体内产生一种自身抗体--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的AchR,使受体数目减少,造成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障碍,导致骨骼肌收缩无力.常规使用激素和胆碱酯酶抑制剂及血浆交换疗法,但效果欠佳,副反应多.2000年2月我科成功地为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实施了免疫吸附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黄本荣;何玮;陈志强 刊期: 2000年第08期
为了减轻人工流产术中的疼痛及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随机将200例经孕妇人工流产手术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沙袋加压子宫体及中极、关元穴的基础上,行常规人工流产术;对照组按常规操作手术.结果:观察组镇痛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5.0%),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14.0%),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中、术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出血时间明显缩短(P<0.01).表明沙袋加压法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可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李玉兰;常玉兰 刊期: 2000年第08期
为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护理部积极引进美国先进的护理管理经验,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开展了护士12小时工作制的排班模式,并在全院病房推广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提高了护士工作的满意度,促进了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详细介绍了12小时工作制的实施方法,总结了实施该制度的优缺点及改进措施.
作者:项伟岚;叶志弘 刊期: 2000年第08期
药物治疗是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是药物治疗直接的实施者和管理者,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并对药物治疗进行监控是护士的职责.为了提高药物疗效、达到治疗目的,必须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掌握相关的药理学知识;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培养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才能够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
作者:艾玉萍 刊期: 2000年第08期
1999年我院在进行本科护理专业课设置过程中,对全国18所医药院校护理教学计划进行了学习、分析与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何平先;熊诗华;叶宝霞;何俊 刊期: 2000年第08期
临床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首选方法是光疗.光疗时,通常用黑布遮盖眼睛,再用松紧带固定,有时还需用胶布.由于新生儿皮肤细嫩,松紧带牵拉易引起不适致烦躁.而眼罩太紧可导致结膜炎,太松可能脱落.为此,我们制作了一种护眼罩,介绍如下.
作者:吴红 刊期: 2000年第08期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因意识障碍不能自行进食,易引起不同程度的营养障碍,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功能紊乱,影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为了解肠内营养(鼻饲)对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影响,1996年1月至1999年1月我们对69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肠内营养组)制定并实施了阶段化肠内营养护理方案,并与同期肠外(静脉)营养组进行了效果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周玉娟;蒋年华;陈冬娥 刊期: 2000年第08期
手术室护理整合训练是带领新护士通过完成一台手术,使其对所学的医学、护理理论知识进行有序的条块整合,从而快速接受并适应手术室的紧张、繁忙,有条不紊的工作.
作者:柯美霞 刊期: 2000年第08期
为了预防重型脑卒中患肢早期并发症,将94例重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在常规脑卒中治疗基础上,实验组采用治疗性体位;对照组每2 h翻身1次,肢体放置按常规,住院1个月后进行患肢并发症发生情况的评价.结果:实验组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关节挛缩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治疗性体位能预防偏瘫并发症的发生,为其康复打下基础.
作者:陈婵 刊期: 2000年第08期
特护记录单是危重及大手术病人病情变化、治疗、抢救过程的重要记录.为保证记录内容详细、科学,可直观病情变化,简化书写,我们设计、应用了一种新的特护记录单,介绍如下.
作者:宋雁宾;耿莉华;李加宁;张星火 刊期: 2000年第08期
住院精神病病人由于受病态心理如幻觉妄想、自责自罪、情绪低落所支配,或在病程的恢复期由于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加上社会的偏见和歧视,产生自卑心理而导致自杀行为的发生.1984年9月至1998年12月我院收治的住院病人发生自杀行为18例(均未遂),其中采取自缢方式的有13例(72.22%).因为自缢工具简单易寻,致死时间短,稍有疏忽就可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如何加强病房管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是精神科护理人员应探讨的课题.为此,对13例自缢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预防对策.
作者:丁群芬;徐渭成 刊期: 2000年第08期
气管切开病人留取痰培养标本的方法各异,痰液污染及无效标本较多,不能很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我们采用自制的小玻璃瓶留取痰标本,临床使用50余次,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薛燕妮;唐晓燕;秦红 刊期: 2000年第08期
全氟丙烷(C3F8)是一种膨胀性的惰性气体,注入眼内后具有推压脱离视网膜协助复位、分离展开已有皱褶形成的视网膜及封闭裂孔的作用[1],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1998年4月至1999年4月,我科对82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手术过程中采用C3F8眼内注入,效果满意.手术配合如下.
作者:沈凌;陈靖;王莉萍 刊期: 2000年第08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健康观念及医学模式的改变,21世纪护理人员将面对日益扩大的工作领域,家庭、社区、医院将成为护理人员的工作场所,社会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发生了改变,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在能力、知识、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作为护理本科教育,怎样培养与现代社会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护理人员是当前护理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素质教育的角度作一些探讨.
作者:陈文;吴秋莲 刊期: 2000年第08期
为使产妇分娩时体位舒适,助产人员操作方便,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将SG-671型妇科/生产手术床(台湾新骏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进行了改进,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
作者:黄璐;李松 刊期: 2000年第08期
1998年1月至1999年8月,我科采用3%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局部外涂治疗单纯疱疹53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张淑香;曹守华;王爱华 刊期: 2000年第08期
动静脉内瘘是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由于血透过程中需要反复穿刺,常会导致血管壁损伤;加之某些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差,用人造血管搭桥建立瘘管弹性差,日久血管壁膨出可形成假性动脉瘤.我院1996年10月至1999年5月共行假性动脉瘤切除及修补术12例,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赵奕华;洪惠萍;戴正银;王笑云 刊期: 2000年第08期
鼻饲管插入法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操作,需要学生熟练掌握.但导管经鼻前、后孔入咽时由于鼻饲管刺激了喉返神经,出现明显异物感而引起恶心,甚至呕吐等不适反应.为了让学生顺利完成此实习操作,完全掌握操作要领,我院基护实验室采用操作前将冰块放入被插管者的口腔进行冷刺激,再行插管,减轻了不适反应,取得了较好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王平;刘碧莲 刊期: 2000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