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DLI治疗骨髓移植中对预处理耐药的复发性AL1例

骆秋芳

关键词:治疗, 骨髓移植, 预处理方案, 耐药, 急性白血病, 现报道如下, 完全缓解, 甲基苄肼, 环磷酰胺, 复发性, 马利兰, 白细胞, 输注, 首例, 疗效, 患者, 国内
摘要:近年来,供者白细胞输注(DLI)治疗骨髓移植(BMT)后白血病复发取得显著的疗效[1].1998年7月我所收治1例对马利兰环磷酰胺(BuCY2)加甲基苄肼(CCNU)和脚叶乙甙-16(VP-16)预处理方案耐药的复发性急性白血病(AL)患者,2次DLI后获完全缓解(CR)及骨髓植活,这在国内尚属首例.现报道如下.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肺癌病人围化疗期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研究表明,癌症病人在不同的阶段均可能出现心理危机[1].特别是在接受化疗时心理活动更为复杂.1996~1998年我科收治57例肺癌化疗病人,对其围化疗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制订了相应的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作者:欧阳红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护士长竞聘上岗的体会

    为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效能的专业化护理管理队伍,充分发挥护士长的管理职能,我院于1997~1998年在全院试行护士长竞聘上岗,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朱银隶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心内直视术后有创血压监测及护理

    有创血压(Invasive Blood Pressure, IBP)监测为心内直视术后重要的监测手段.IBP监测为持续的动态变化过程,不受人工加压、减压、袖带宽度及松紧度的影响,准确直观,随时可取值.Beverly等概述了IBP较无创血压(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 NBP)更能准确地反映患者的低压状态[1],有利于医务人员及时发现心内直视术后动脉压的瞬间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有创测压的存在,可反复动脉抽血监测血气分析[2],从而省去反复动脉穿刺,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我院于1996~1998年共行心内直视术40例,术后均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董美媛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推按运经治疗仪治疗呃逆的临床观察

    呃逆发生机理是胃气上逆.它可以是单独的一个病证,也可由其它疾病如胃、食管、纵隔、肺等疾病引起.轻者不治自愈,重者夜不能寐、食不能咽,久之导致病体衰弱.我科于1997年10月至1999年6月,对32例呃逆病人采用推按运经治疗仪治疗,并与1995年2月至1997年10月应用针刺疗法治疗的48例呃逆病人疗效进行回顾性对比,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燕群美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200份护理病历护理诊断中预期目标的分析

    预期目标是指护理对象接受护理照顾之后期望能够达到的健康状态,是为护理对象提出可测、可观察的能够达到行为目标的朝向结果.临床上分管护士为病人确定预期目标是护理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引导护理人员应用科学的护理措施和方法调动护理对象及家属的积极参与,共同达到预期目标,同时还作为评价护理效果的依据.笔者对本院9个整体护理病房1998年8月出院病人的200份护理病历1 286个行为性护理诊断进行分析,发现制定预期目标问题较多,现分析如下.

    作者:方秀新;沙淑贞;李凤英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吡喹酮治疗慢性血吸虫病两种用药方法结果观察

    为探讨吡喹酮治疗慢性血吸虫病更方便、更有效的疗法和剂量,将512例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1次冲击疗法,对照组进行常规2日疗法.结果示观察组间接血凝试验转阴率为97.8%,粪便复查虫卵减少率为96.8%,对照组分别为95.6%和94.7%;观察组和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5.6%和42.6%,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明1次冲击疗法可替代常规2日疗法,且用药方便,集中治疗能减少药品浪费,从而减少病人的经济负担.

    作者:黄晓华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针刺疗法减轻肝癌介入化疗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

    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已广泛地用于临床,恶心、呕吐、肝区胀痛为常见的不良反应.我院于1998年1月至1999年2月采用针刺内关、太冲、足三里穴位,以减轻化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临床应用100例,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周芸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香港玛丽医院医护服务体系管窥

    香港大学玛丽医院是香港医管局下辖的一所融教学、医疗、科研为一体的公立医院.该院有1438张病床,4036名工作人员.笔者于1997年4月至1998年4月在该院儿科深切治疗部(PNICU)进修.通过参加培训、深入临床实践及大量访谈,深切感受到玛丽医院围绕病人这个中心,在全院建立起完善的服务体系,有力地保证了医院医护服务的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庞小兰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开颅术后并发再出血的护理

    对1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开颅术后并发再出血的诱发因素进行了分析,其血压持续升高、体位变动、情绪激动、排便用力等为主要诱发因素.总结开颅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早期发现、及时处理,积极控制血压,加强体位及身心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病情的预后有重要作用.

    作者:黄晓晖;陆四方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中草药用于母婴同室病房空气消毒的效果观察

    为探讨母婴同室的安全、无刺激、效果可靠的空气消毒药物,采用4种中草药艾叶、牛蒡子、菖蒲、苍术,分为4组(各含不同成分)用于母婴同室的空气消毒.对消毒前后室内菌落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4组中草药消毒后室内菌落数均达到医院卫生学标准(≤200 cfu/m3),且有芳香气味,对产妇和新生儿无刺激,适用于卧有病人房间的空气消毒.

    作者:苏冬梅;汤秋华;项勤;刘广萍;彭淑文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交通事故致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程序化护理

    交通事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第一公害[1-4].交通事故所致严重多发伤患者具有伤情复杂、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1994~1998年,我科对收治的113例交通事故所致严重多发伤患者,实行程序化护理,为抢救患者赢得了时间.报告如下.

    作者:何义平;杨文琼;张敏;赵蕾;彭娜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胸骨骨髓输液抢救危重患儿的体会

    骨髓输液适用于建立静脉通路有困难的危重患儿的急救治疗.1996年10月至1998年10月,我科采用7号头皮静脉针行胸骨骨髓输液,救治12例重症患儿,均获得成功,介绍如下.

    作者:郭爱梅;金青风;王惠华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泪道探通注入素高捷疗治疗泪囊炎的观察

    我科1996年12月至1997年12月采用泪道探通注入素高捷疗眼药治疗先天性鼻泪管闭锁慢性泪囊炎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均<3岁.经临床观察,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唐丽萍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当患者自缢的时候

    那是一个中秋之夜,我为一位下颌癌患者特护.患者很年轻,在人生的旅途上,他刚刚渡过38个春秋.由于癌细胞广泛转移,他的颈部、面部和口腔等部位长出许多肿瘤性结节,有些结节已开始溃烂.前来探视的亲友看到他这副容颜大都面露惧色.这对他打击很大,他的一切依托崩溃了.

    作者:张玉芬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生物固定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既能解除病髋疼痛,又能恢复正常关节功能,是目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等有效的方法.随着新型生物医用材料的研制、假体设计的改进及外科手术的完善,人工关节置换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1].

    作者:赵友娟;吴红艳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儿科病房开展整体护理的体会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我国护理模式逐步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用整体护理模式替代传统功能制的护理模式.我科1998年6~12月建立了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张东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氦氖激光照射在褥疮护理中的应用

    1993年10月至1999年6月,我科对溃疡期褥疮在常规褥疮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氦氖激光局部照射,取得显著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汪培玲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发展高等护理教育必要性的调查分析

    高等护理教育作为高等医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其发展与深化的过程中存在着自身独特的历史背景与现实状况.目前,无论是临床医学和药学教育,我国都以高等教育作为其主干,而高等护理教育则是在近十多年才恢复重建的,在整个护理教育中仅占微小比例.社会上对于护士这个职业以及是否需要发展高等护理教育也存在诸多不同看法.护理工作是否只是简单的技能性劳动?护理究竟是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高等护理教育在我国现有的医疗卫生条件下是否有发展的必要?笔者带着上述问题,于1997年6月通过文献查阅、调查问卷以及访谈纪录等方法,拟对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有无扩大与发展之必要作一探讨.

    作者:刘琮阳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2例皮肤型奴卡氏菌病的护理

    奴卡氏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土壤中.皮肤型奴卡氏菌病是奴卡氏菌通过破损的皮肤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其病程较长,临床较为罕见.我科于1995~1998年收治了2例,治疗效果满意.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阮亚芬;李青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2例心内直视术后并发脑梗塞的观察和护理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并发脑梗塞导致脑损伤或大脑功能不全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并发症,早期识别存在一定困难.1996年6月至1999年6月转入我院ICU的405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的患者中,有2例出现了典型的脑梗塞表现,并经神经影象学证实为脑梗塞.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体会如下.

    作者:曾艳 刊期: 1999年第06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