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葳;李银雪
近年来,供者白细胞输注(DLI)治疗骨髓移植(BMT)后白血病复发取得显著的疗效[1].1998年7月我所收治1例对马利兰环磷酰胺(BuCY2)加甲基苄肼(CCNU)和脚叶乙甙-16(VP-16)预处理方案耐药的复发性急性白血病(AL)患者,2次DLI后获完全缓解(CR)及骨髓植活,这在国内尚属首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骆秋芳 刊期: 1999年第06期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并发脑梗塞导致脑损伤或大脑功能不全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并发症,早期识别存在一定困难.1996年6月至1999年6月转入我院ICU的405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的患者中,有2例出现了典型的脑梗塞表现,并经神经影象学证实为脑梗塞.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体会如下.
作者:曾艳 刊期: 1999年第06期
对3所小学7~8岁儿童766颗六龄齿作窝沟封闭术(实验组)与659颗未做窝沟封闭术的六龄齿(对照组),分别在3、6个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无人患龋,而对照组分别患龋100颗,141颗,经统计学处理,均P<0.01,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行窝沟封闭术有预防龋齿的效果.
作者:罗葳;李银雪 刊期: 1999年第06期
随着肥胖现象的增多,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鼾症)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1].该病除鼾声响度>60分贝外,还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期呼吸暂停现象,严重者由于睡眠时长期缺氧,可并发红细胞增多、高血压、心脏病等,甚至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有潜在致死的可能.1988年10月至1999年1月我院采用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暂停患者73例,现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谢娟;柏亚玲;娄皓;高军 刊期: 1999年第06期
那是一个中秋之夜,我为一位下颌癌患者特护.患者很年轻,在人生的旅途上,他刚刚渡过38个春秋.由于癌细胞广泛转移,他的颈部、面部和口腔等部位长出许多肿瘤性结节,有些结节已开始溃烂.前来探视的亲友看到他这副容颜大都面露惧色.这对他打击很大,他的一切依托崩溃了.
作者:张玉芬 刊期: 1999年第06期
儿童喉狭窄在临床上罕见,是由于感染、手术后损伤、喉外伤等引起喉部瘢痕形成,致喉腔狭窄而影响呼吸和发声功能.我院于1996年5月至1999年3月收治2例Ⅳ期喉狭窄在外院已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患儿.围手术期护理如下.
作者:王伟燕;赵卫;邢慧珠 刊期: 1999年第06期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我国护理模式逐步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用整体护理模式替代传统功能制的护理模式.我科1998年6~12月建立了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张东 刊期: 1999年第06期
为探讨异丙嗪在预防离子型造影剂不良反应中的作用.将414例CT增强病人分为异丙嗪组、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观察注射离子型造影剂30 min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异丙嗪组、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31%、6.00%、28.04%,经χ2检验,异丙嗪组预防离子型造影剂不良反应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而异丙嗪组与地塞米松组的预防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异丙嗪能明显减少离子型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且与地塞米松有相同效果.
作者:李素芬 刊期: 1999年第06期
有创血压(Invasive Blood Pressure, IBP)监测为心内直视术后重要的监测手段.IBP监测为持续的动态变化过程,不受人工加压、减压、袖带宽度及松紧度的影响,准确直观,随时可取值.Beverly等概述了IBP较无创血压(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 NBP)更能准确地反映患者的低压状态[1],有利于医务人员及时发现心内直视术后动脉压的瞬间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有创测压的存在,可反复动脉抽血监测血气分析[2],从而省去反复动脉穿刺,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我院于1996~1998年共行心内直视术40例,术后均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董美媛 刊期: 1999年第06期
食管支撑架放置术(简称支架术)是一种能缓解病人痛苦、延长生命、安全可靠的方法[1].我科于1997年对7例胃及食管癌病人在内窥镜下行CES-Z型食管支撑架放置术,病人症状明显好转.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盛洁华;黄丽华 刊期: 1999年第06期
血液透析(HD)中发生低血压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文献报道,HD中低血压发生率占20%~30%[1],这不仅影响HD的顺利进行,降低效果,甚至危及病人生命.1998年4月至1999年1月我院50例肾功能衰竭病人进行HD 456例次,发生低血压27例次,占HD的5.9%,明显低于文献报道.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作者:唐万秋 刊期: 1999年第06期
为了使患者换药时舒适,同时使护理人员操作方便,提高工作效率,笔者于1998年2月研制一种多功能换药车.经临床使用,深受护理人员及患者的欢迎,介绍如下.
作者:张建勇 刊期: 1999年第06期
骨髓输液适用于建立静脉通路有困难的危重患儿的急救治疗.1996年10月至1998年10月,我科采用7号头皮静脉针行胸骨骨髓输液,救治12例重症患儿,均获得成功,介绍如下.
作者:郭爱梅;金青风;王惠华 刊期: 1999年第06期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越来越受到重视.我科对1995年1月至1998年1月收治的106例烧伤病人,治疗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取得较好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陶艳玲 刊期: 1999年第06期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既能解除病髋疼痛,又能恢复正常关节功能,是目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等有效的方法.随着新型生物医用材料的研制、假体设计的改进及外科手术的完善,人工关节置换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1].
作者:赵友娟;吴红艳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研究表明,癌症病人在不同的阶段均可能出现心理危机[1].特别是在接受化疗时心理活动更为复杂.1996~1998年我科收治57例肺癌化疗病人,对其围化疗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制订了相应的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作者:欧阳红 刊期: 1999年第06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正在改变着人们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方式.迄今已有186个国家和地区与Internet连接,网上有600余个大型图书馆,400多个学术文献库,上百万条信息源,网上用户达1亿以上,且还以每月上百万户的惊人速度递增.随着中国4大互联网络(Csnet. Chinanet. Cernet. Chinagbn)及各个局网的建设,人们通过计算机从Internet获得信息、进行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为了充分利用网上的护理资源为我们的工作、学习服务,笔者把上网方法和护理期刊网址介绍如下.
作者:冯鄂湘 刊期: 1999年第06期
为探讨吡喹酮治疗慢性血吸虫病更方便、更有效的疗法和剂量,将512例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1次冲击疗法,对照组进行常规2日疗法.结果示观察组间接血凝试验转阴率为97.8%,粪便复查虫卵减少率为96.8%,对照组分别为95.6%和94.7%;观察组和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5.6%和42.6%,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明1次冲击疗法可替代常规2日疗法,且用药方便,集中治疗能减少药品浪费,从而减少病人的经济负担.
作者:黄晓华 刊期: 1999年第06期
为探讨母婴同室的安全、无刺激、效果可靠的空气消毒药物,采用4种中草药艾叶、牛蒡子、菖蒲、苍术,分为4组(各含不同成分)用于母婴同室的空气消毒.对消毒前后室内菌落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4组中草药消毒后室内菌落数均达到医院卫生学标准(≤200 cfu/m3),且有芳香气味,对产妇和新生儿无刺激,适用于卧有病人房间的空气消毒.
作者:苏冬梅;汤秋华;项勤;刘广萍;彭淑文 刊期: 1999年第06期
以精神护理观察量表(NORS)为评定工具,按每10天为一治疗阶段评定,观察4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行药物维持辅助行为治疗的疗效.结果表明,治疗组病人的NORS总分和前20项评分较对照组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提示行为治疗能改善精神病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在精神病的症状缓解期,应重视行为治疗,培养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健康.
作者:林爱娥;陈琳芳 刊期: 199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