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婴儿喉软骨发育不良致吞咽功能障碍的吞咽康复治疗

万桂芳;窦祖林;谢纯青

关键词:喉软骨发育不良, 吞咽障碍, 肺部感染
摘要:目的:探讨喉软骨发育不良致吞咽功能障碍的婴幼儿吞咽康复治疗方法.方法:喉软骨发育不良导致吞咽障碍患儿1例,针对性给予切断感染源、排痰、加强口部感觉及肌力训练等吞咽康复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患儿营养改善,无感染,精神状态好,口部运动功能改善.治疗3个月后,经口进食摄取足够营养,能拔除胃管.结论:喉软骨发育不良致吞咽障碍患者早期需切断感染源,防治肺部感染,尽早介入针对性吞咽康复治疗.
中国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20例,随机分为2组各10例,观察组采用以神经易化技术进行训练;对照组采用任务导向性训练进行康复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2组Fugl Meyer评估(FMA)中上肢功能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治疗更有针对性,疗效更显著.

    作者:王秋纯;陈红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特殊需求儿童的游戏治疗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一儿童与青少年分册》(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 for Children and Youth,ICF-CY)提出开展游戏是指自身或与他人有目的、持续地从事物品、玩具、器材或赛局的活动[1].游戏治疗通过娱乐的方法,激发儿童兴趣,在游戏的过程中习得更多的技能,是儿童康复领域重要的治疗手段.本文旨在对游戏评定与治疗在儿童康复中的开展状况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推动游戏治疗在儿童康复中的运用.

    作者:王燕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康复预处理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IL-23/IL-17轴的影响

    目的:探讨康复预处理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白介素23(IL-23)/白介素17(IL-17)轴的影响.方法:对C57BL/6小鼠进行为期8周的康复预处理(跑台训练),复制C57BL/6小鼠EAE模型,建立模型组和预处理加模型组(预加模组),并设立空白对照组,观察各组小鼠临床评分,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IL-23和IL-17的表达.结果:预加模组小鼠临床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1.44±0.56、2.75±1.13,P<0.05).模型组IL-23及IL-17的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高(P<0.05),预加模组较模型组低(P<0.05),预加模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预处理能够延迟EAE发生,这一作用可以通过抑制IL-23/IL 17轴而实现.

    作者:许秋生;唐强;朱路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矫形器对正中神经损伤拇对掌功能丧失的补偿作用

    目的:研究矫形器对正中神经损伤拇指对掌功能缺失患手功能的治疗及补偿作用.方法:为6例合并正中神经损伤的患手分别制作并使用功能位及动态对掌位矫形器,经过ADL训练后,采用Carroll氏上肢功能试验(UEFT)评定上肢及手的整体功能.结果:训练1个月后,UEFT评定显示患者功能等级较训练前提高1~2级,患手的对掌、握、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患者合并正中神经损伤后使用拇对掌位矫形器,可以治疗和补偿拇指对掌功能的缺失,改善手的功能性活动.

    作者:王冰水;袁华;王虹;胡旭;惠楠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康复工程,方兴未艾

    康复工程是康复治疗技术的基本组成,是体现医疗康复思想的典型示范.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残疾的新定义,残疾就是人体功能和环境作用之间的消极因素.康复工程可以通过环境改造和辅助器具的作用,快捷有效地将消极管理转化为积极的关系,极大地提升医疗康复的作用,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值得引起所有康复医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作者:励建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假肢矫形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我国的假肢矫形器专业教育从上世纪90年代起步,目前以高职高专和本科教育为主.我院在学习借鉴德国假肢矫形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解决了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课程开发与课程标准、考核评价、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等关键问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专业建设荣获国家、省部级多项奖项.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1.1专业培养目标假肢矫形器专业毕业生面向患者提供具体的个性化的装配服务,是医工结合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应具备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产品设计和材料加工知识、人体结构和相关疾病的基本知识、假肢矫形器专业知识,具备加工假肢矫形器、接待训练评估患者的基本技能,以及自我学习、发展的能力[1].

    作者:方新;龙华;徐静;周大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辅助器具适配在儿童康复中的应用

    辅助器具的适配与使用需要基于使用者本人的情况不断地调整,对于发育阶段的残疾患儿尤为重要[J].很多治疗师对残疾患儿从婴儿期到成人一直进行跟踪服务,这意味着治疗师不仅关注残疾患儿本身的功能障碍和生长发育的需要,也关注他的家庭和所处的社区环境.在这近15~20年的成长过程中,患儿的运动和精神功能都处于发育阶段,辅具需要不停地随着患儿的发育成长而更换.如前所述,残疾患儿的康复需要持续多年,辅具不仅能提供功能支持,甚至还有预防和矫正作用[2].一个正确的姿势保持或矫正辅具,如果适配及时,会预防畸形、关节挛缩以及在青少年期将会出现的呼吸困难及循环系统的问题.如果在幼年残疾患儿没有注意姿势保持和矫正,到青少年时形成的畸形及挛缩是很难得到医治的,这会使残疾患儿的生活自理充满困难和障碍.因此,姿势保持的辅具必须在畸形发生之前,由治疗师在恰当的时间给患儿适配合适的辅具.总之,在残疾患儿的运动和精神发育过程中,治疗师恰当的辅具适配可以帮助患儿矫正姿势、提高活动能力及自理能力[3].

    作者:师昉;王龙;李鹏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婴儿喉软骨发育不良致吞咽功能障碍的吞咽康复治疗

    目的:探讨喉软骨发育不良致吞咽功能障碍的婴幼儿吞咽康复治疗方法.方法:喉软骨发育不良导致吞咽障碍患儿1例,针对性给予切断感染源、排痰、加强口部感觉及肌力训练等吞咽康复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患儿营养改善,无感染,精神状态好,口部运动功能改善.治疗3个月后,经口进食摄取足够营养,能拔除胃管.结论:喉软骨发育不良致吞咽障碍患者早期需切断感染源,防治肺部感染,尽早介入针对性吞咽康复治疗.

    作者:万桂芳;窦祖林;谢纯青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康复训练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2009年1月~2012年6月在我科行关节镜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26例,随机分为2组各13例,①康复组,男11例,女2例;年龄(36.5±9.5)岁.②对照组,男10例,女3例;年龄(36.3±9.1)岁;2组骨折类型均为SchatzkerⅡ、Ⅲ型骨折.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给予关节镜下经皮撬拨复位后关节外内固定术.对照组术后2周进行适当膝关节伸屈活动及股四头肌肌力训练;术后第3个月,逐渐负重步行训练.康复组行系统康复训练:①心理护理.护士根据患者病后心理的不同阶段给予疏导、支持、鼓励,解除思想顾虑.

    作者:宋江淮;杨晓琴;程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影响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佩戴踝足矫形器(AFO)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改善的程度.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32例,给予佩戴50S1动态踝足矫形器7d后,采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评测佩戴AFO前后的步态空间域参数和步态时间域参数.结果:佩戴7d后,脑卒中患者步态空间域参数中平均步幅宽患、健侧均较佩戴前下降(P<0.05),平均步幅长、步伐长和平均步向角患、健侧均较佩戴前增大(P<0.05,0.01);步态时间域参数中步速、步频和双支撑相百分比患侧、健侧均较佩戴前明显增加,(P<0.01),单支撑相和摆动相百分比患侧较佩戴前明显增加、健侧较佩戴前下降(P<0.01).结论:佩戴AFO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步态的稳定性,患、健侧的步速、步频均明显提高,并且佩戴后即刻发挥作用.

    作者:王玉英;刘孟;昝明;郭能峰;傅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我科在康复医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康复医学伴随着改革开放与西方医学界的交流而进入中国,促进了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给医学界带来了新的理念.医务人员对康复医学有了新的认识,患者对康复治疗也有了新的需求,但是在我科康复医学工作的开展中,有很多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康复医学的发展,现报道如下.1 医保报销问题由省卫生厅、人社厅、民政厅和省残联共同印发了《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障康复范围及儿童抢救性医疗康复按病种补偿试点方案》明确将以治疗性康复为目的的9项医疗康复项目,自2011年4月1日起纳入全省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作者:沈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自制踝足矫形带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及ADL的影响

    目的:观察自制简易可调式弹力踝足矫形带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伴足下垂内翻的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及康复训练.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佩戴简易可调式弹力踝足矫形带(AEOB)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前后2组进行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MBI)以及步速评定,康复组又分为佩戴AEOB(AEOB+)和不佩戴AEOB(AEOB-)评定.结果:治疗3周后,2组BBS、MBI评分及步速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康复组AEOB+患者的BBS、BI评分及步速均较康复组AEOB及对照组更显著(P<0.01);康复组AEOB-更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制踝足矫形带可矫正脑卒中患者足下垂和内翻畸形,改善患者步行的平衡及稳定性,增加步速,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郭友华;朱乐英;陈红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小组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小组认知行为治疗(GCBT)在治疗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中的作用和疗效.方法:精神分裂症伴有顽固性幻听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服用抗精神病药治疗,观察组同时合并GCBT,共9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及9个月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听幻觉评分量表(AHRS)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PANSS及AHRS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1,0.05);治疗9个月后,观察组AHRS评分较治疗6个月后及同期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0.05),观察组PANSS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结论:GCBT不仅能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顽固性幻听,而且对改善其余精神症状、提高社会功能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李雪晶;郭轶;傅春恋;陈立勇;张志滨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颈椎后前向松动产生的椎间运动和生物力学分析

    目的:通过影像学研究颈椎后前向松动产生的椎间运动,分析其生物力学作用.方法:选取正常受试者12例,均采用多功能颈椎康复治疗仪给予后前向颈椎关节松动,力量为10~30N;松动前后,采用静态颈椎侧位片,比较运动节段矢状面的角度旋转及前后椎间隙变化.结果:松动后,C3~C6节段矢状面旋转角度均大于松动前(P<0.05);C3、C5节段前椎间隙均显著大于松动前(P<0.05),C5节段后椎间隙显著小于松动前(P<0.05).结论:后前向松动明显增加C3~C7脊柱的前凸,在伸展同时椎体产生旋转,前椎间隙增宽,后椎间隙减小.

    作者:陈勇;黄晓琳;郑光;张靖慧;彭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约有6200万的脑卒中幸存者[1],大多数都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2],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自从首次报道了临床应用高压氧(hyperbaric oxgen,HBO)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HBO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逐渐进入到人们的视线[3].目前HBO已被广泛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但对其机制以及目前治疗疗效还存在争议,故本文对现有研究进展总结如下.1 HBO的作用机制脑卒中发生后,会产生以缺血-缺氧为基础的脑循环和代谢障碍等一系列生化连锁反应.HBO一方面通过提高氧的输送或者氧的提取来增强神经元的生存能力,以保护血脑屏障,降低脑水肿.另一方面,HBO能改善脑的代谢使谷氨酸、葡萄糖、丙酮酸等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HBO还能通过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和提高BCL-2基因的表达来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以及细胞的凋亡,同时,患者的凝血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并终减少变形红细胞的数量,改善微循环,减轻脑组织的缺血缺氧,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4].

    作者:李懿;屈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及其脑可塑性机制.方法:将早期脑卒中患者18例随机分为FES组10例和对照组8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FES组加用基于人体正常行走模式设计的FES治疗仪治疗,对照组给予无电流输出的安慰电刺激.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FMA)中下肢部分评定下肢运动功能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并给予核磁共振弥散张力成像(DTI)检查.结果:治疗3周后,2组FMA及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FES组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DTI检查结果显示:治疗后,FES组病灶局部水肿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双侧纤维束较治疗前明显增多增粗;对照组病灶局部水肿较治疗前减少,患侧纤维束较治疗前增加不明显.结论:FES治疗能提高脑卒中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改善平衡功能,同时促进脑功能重组.

    作者:陈丹凤;燕铁斌;黎冠东;李方明;梁启堂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体外单次冲击波对偏瘫患者肱二头肌肌张力的即时影响

    目的:探讨体外单次冲击波处理对偏瘫患者偏瘫侧肱二头肌肌张力的即时影响.方法:对16例脑卒中或脑外伤并伴有偏瘫侧肱二头肌肌张力异常增高的患者进行偏瘫侧肱二头肌单次冲击波治疗,治疗前后立即进行改良Tardieu量表(MTS)评定.结果:16例患者治疗后偏瘫侧肘关节被动伸展角度R1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R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偏瘫侧肱二头肌MTS中肌肉反应的质量(X)分级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体外单次冲击波处理对偏瘫患者肢体肌张力增高有即时的缓解作用.

    作者:姜雪;李纲;周禹鑫;张志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下肢托马斯免荷矫形器在骨科康复的应用

    目的:通过托马斯矫形器的坐骨平台对坐骨结节的支撑,减少或减免下肢股骨头部位的承重,增加患肢患处血供,代偿下肢功能,促使患肢尽快康复.方法:26例股骨头、干、颈骨折术后6个月内患者,14例应用托马斯矫形器(A组),7例静态矫形器(B组),5例应用石膏固定(C组).结果:经过6个月的随诊观察,3组患者均能达到维持手术疗效的目的,其中A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B、C组(P<0.05),且B组更优于C组(P<0.05).结论:托马斯矫形器对人体代偿和骨关节损伤修复及功能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耀全;汪锋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脑瘫患儿日常生活能力与照顾者援助负担间的相关性

    目的:分析脑瘫患儿日常生活能力与照顾者援助负担间的相关性.方法:4~18岁的脑瘫患儿及相关照顾者31例,采用中文版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对脑瘫患儿进行运动功能分级,同时采用中文译本的能力低下患儿评定量表(PEDI)进行日常生活能力和照顾者援助负担评定.结果:轻中度与重度患儿月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轻中度脑瘫患儿的PEDI功能性技能项目得分明显高于重度脑瘫患儿,照顾者援助项目得分也明显高于轻中度患儿,此外功能性技能项目得分与照顾者援助项目得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r=0.70~0.95,P<0.01).结论:重度运动功能受损的脑瘫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低于轻中度患儿,同时照顾者的援助负担也明显高于轻中度患儿,患儿日常生活能力越低,其照顾者的援助负担就越高.

    作者:张忠良;史惟;徐少妹;郭金颖;杨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手拉锁膝关节矫形器设计机理及应用

    下肢矫形器的主要作用之一是固定病变关节,代偿失去的肌肉功能,改善步态[1].手拉锁矫形器铰链应用于膝关节伸肌无力或大腿免荷患者以及T10以下的截瘫患者使用在截瘫行走器上,在开锁方式上患者只需保持站立单手提起就能实现开锁,方便了患者使用.1 手拉锁矫形器铰链设计的理论基础手拉锁下肢膝关节矫形器铰链锁紧机构是利用力学中摩擦角 自锁原理,为满足上述患者站立和行走之需而设计的新产品,以解决一次同时解开两边锁的问题,简化下肢矫形器使用者的操作过程,增强矫形器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美观性.根据理论力学的原理,对斜面自锁与摩擦角概念作以下分析.

    作者:唐端阳;张晓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中国康复杂志

中国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