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ADL的影响

陈秀琼;阳初玉;吕泽平;庞国防;徐薇

关键词:脑卒中后遗症, 康复训练, 日常生活能力
摘要: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ADL的影响.方法:193例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分为3组,曾接受过急性期和/或恢复期综合康复治疗而后遗症期继续接受治疗的患者为第1组64例;未接受过综合治疗,后遗症期才进行综合康复治疗的患者为第2组67例;接受过综合治疗而后遗症期自行康复锻炼的患者为第3组62例.综合康复治疗内容包括神经生理学疗法、运动再学习疗法、作业疗法、认知及语言能力训练等.3组患者分别在入选时(V0)、治疗第1、3和6个月末(V1、V2及V3)时分别进行Bathel指数(BI)评分;并在V3时段进行疗效评定.结果:BI评分,V0时,第1、3组明显高于第2组;V1时,第2组明显高于V0时(P<0.01);V2时,第1组与V0时比较明显上升,第2组较V1时又上升(均P<0.05);V3时,第3组与V0时比较有下降(P<0.05).疗效评定,第2组明显高于第1、3组,第1组高于第3组(56.7%与35.9%、19.4%,P<0.05,P<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早期未得到正规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ADL有明显促进作用.
中国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补充丙酮酸钙对急性力竭运动小鼠心肌损伤的保护机制

    目的:观察补充丙酮酸钙对小鼠心脏一氧化氮(NO)及NO合酶(NO-NOS)体系及线粒体Ca2+的影响.方法:雄性小鼠32 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 C组) 、运动对照组( Ec 组) 、丙酮酸钙组( P 组) 、运动丙酮酸钙组( Ep 组) 各8 只.P 组、Ep 组小鼠每天给予600 mg/ kg·d的丙酮酸钙灌胃;C组、Ec组给予同等剂量蒸馏水灌胃.3 周末时Ec 组和Ep组小鼠进行力竭运动实验1次后,将4组小鼠处死.检测各组心脏组织中NO 、TNOS,iNOS及心脏线粒体中的Ca2+ 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Ec组及Ep 组小鼠心脏组织TNOS、iNOS 及NO、线粒体Ca2+ 的浓度均明显上升(P<0.05,0.01);Ep组明显低于Ec组(P<0.05);P组与C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充3周的丙酮酸钙能明显降低急性运动引起的心肌NO和线粒体Ca2+浓度.为补充丙酮酸钙对心肌运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作者:陈永亮;吕国枫;刘丽红;张美;佟梦萦;孙娇;方静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按脑卒中常规治疗及口面肌群、声带、咀嚼及吞咽功能训练,感觉刺激等.观察组增加吞咽障碍训练仪(低频电)和经颅磁刺激(TMS)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吞咽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洼田饮水试验≥3分的患者,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愈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结合低频电及TMS治疗可显著改善吞咽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姚萍;张玲;孙静;周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功能训练为主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

    目的:观察功能训练配合关节腔注射和温针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KOA患者67例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均采用关节腔注射曲安奈德、盐酸利多卡因、庆大霉素及生理盐水混合液,并配合温针治疗.观察组同时增加膝关节功能训练.结果:治疗2周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KOA患者加强功能训练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

    作者:魏汉菊;李兆宝;耿东霞;黄明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颈椎定点伸引术结合肌肉起止点疗法治疗颈性眩晕

    目的:观察颈椎定点伸引术结合肌肉起止点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颈源性眩晕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组各50例,均采用肌肉起止点疗法,隔日1次.A组加用颈椎定点伸引术关节整复手法治疗,5~7 d 1次.结果:治疗3~4周后,2组头晕症状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A组明显低于B组(P<0.05);临床疗效比较,A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颈椎定点伸引术结合肌肉起止点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对改善症状,提高疗效有显著促进作用.

    作者:杜磊;李秀玲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浮针结合小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浮针结合小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0例.A组选择肩部活动时的疼痛点用浮针治疗,2 d 1次;B组选择喙突处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附着点等处用小针刀剥离粘连,6 d 1次;C组在给予小针刀治疗后的第2天加用浮针治疗.3组治疗前后均采用VAS疼痛评分,肩ROM测定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4 d,3组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前后差值比较,C组>B组>A组(均P<0.05).肩关节ROM测评,与治疗前比较3组均有明显提高(P<0.05、0.01),C组高于A、B组(P<0.01).临床疗效比较,C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A、B组(71.3%、90.0%与13.3%、71.3%,6.7%、70.0%,P<0.05,0.01).结论:3种治疗方法对肩周炎均有较好疗效,小针刀对机体的刺激作用强于浮针,而浮针结合小针刀治疗效果更显著.

    作者:付高勇;周文学;李明波;喻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银杏达莫结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结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各40例,均按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并行康复训练.A组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静脉滴注,共30 d.采用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和Barthel指数法(BI)评分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结果:治疗30 d后,2组Berg、下肢FMA及BI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0.01),A组高于B组(P<0.05).结论:银杏达莫结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平衡功能,进而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ADL的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作者:龙耀斌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护患沟通对流浪精神分裂症早期康复的影响

    目的:利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对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干预,使患者尽快回归社会.方法: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均按精神分裂症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同时根据患者患病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采用对症的护患沟通方式,使患者情绪宣泄,引导其自我调整等.治疗前后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对2组进行评估.结果:2组平均住院时间(8.7±4.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在治疗1个月时2组NOSIE中积极因素、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及社会能力分均提高;消极因素、激惹、精神病表现、迟缓及抑郁分均下降,干预组表现更突出(P<0.05,0.01).治疗3个月时与治疗1个月时比较,干预组又有进步(P<0.05),对照组则变化不明显.结论:有效的护患沟通能提高患者的心理应激能力,消除患者的负性认知水平,促进疾病恢复.

    作者:谢素清;欧阳小芬;刘艳萍;赵毅基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综合治疗角膜铁锈异物并感染68例

    2010年6~12月在我科就诊的角膜铁锈异物并感染的男性患者68例,年龄21~63岁;病程2~21 d;右眼38例,左眼3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畏光、流泪;裂隙灯检查示角膜上可见铁锈异物,异物周围角膜成灰白色混浊,角膜内皮水肿,炎症(Kp)+,房水闪辉及渗出,瞳孔不同程度后粘连;视力指数/眼前5例,0.01~0.1有17例,0.2~0.3有8例,0.3~0.5有15例,0.5~0.8有23例;异物于角膜中央瞳孔区30例,角膜其他位置38例;48例曾就诊于医院或自行处理.

    作者:周妍丽;吴京莉;黄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进展

    膝骨性关节炎(KOA)是指由增龄老化、炎症、感染、创伤或其他因素所引起的关节软骨变性或破坏、关节边缘骨赘形成为特征的慢性骨关节病[1],可导致膝关节畸形,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目前临床上KOA的主要治疗措施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本文就国内外对KOA的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夏玲;关爽;乔士兴;王欢;窦晓丽;袁望舒;刘忠良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类固醇局部注射联合理疗治疗下背部及臀区疼痛

    2008年开始,我院特需门诊接诊下背部及臀区疼痛症患者135例,均符合下背部及臀区疼痛症的诊断标准[1],并经临床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确诊,分为2组.①观察组65例,男47例,女18例;年龄17~72岁,平均56.8岁;病程15 d~13年;突出部位L3~S1.②对照组70例,男41例,女39例;年龄17~71岁,平均55.7岁;病程9 d~11年;突出部位为L3~S1.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田林强;罗永湘;陈安民;郭风劲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理性情绪疗法对青少年癫痫患儿羞耻感及自尊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理性情绪疗法(RET)对青少年癫痫患儿羞耻感及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青少年癫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均予常规治疗、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观察组同时进行RET.结果:干预6周后,观察组羞耻感量表中行为羞耻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自尊量表(SES)及缺陷感量表(FIS)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均P<0.01);而对照组干预前后各项指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ET对提高癫痫患儿自尊水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一种有效的认知行为干预手段.

    作者:王晓花;楚平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认知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障碍的影响

    目的:观察认知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障碍、心理状态及ADL的影响.方法:PD患者36例,均在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个体化思维推理、半侧空间失认和结构性失用、记忆力和注意力及计算力等认知训练.结果:治疗8周后,36例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配合认知康复训练有利于PD患者认知功能和ADL的提高,抑郁心理状况改善.

    作者:张冰;三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交变电磁场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交变电磁场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PSD患者119例,分为磁疗组61例和对照组58例,均配合心理治疗及服用帕罗西汀片,磁疗组增加交变电磁场治疗30 min,每日1次.治疗前后均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S)及ADL评分评定抑郁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ADL.结果:经过平均4周的治疗,2组HAMD及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磁疗组表现更明显(均P<0.01).CNS评分,磁疗组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磁疗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7.5%、88.5%与25.9%、74.1%,P<0.05).结论:应用交变磁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能明显改善患者精神症状,降低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

    作者:张华;李灵真;罗英姿;白永生;乔惠敏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脑卒中吞咽障碍综合康复疗法的应用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的康复效果.方法: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62例,分为综合组82例和对照组80例,均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综合组配合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包括基础训练、摄食训练、低频电刺激及心理护理等.治疗前后2组均采用滕岛一郎吞咽疗效积分及临床疗效评定,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治疗1个月后,滕岛一郎吞咽疗效积分,2组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综合组高于对照组(均P<0.01).临床疗效比较,综合组基本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综合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综合康复疗法可明显促进急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恢复,促进整体康复.

    作者:张贞;陆静珏;孟宪忠;吴晓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与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脑内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后神经组织修复和行为学变化的作用机制;观察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在神经元可塑性中的作用.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18只分为假手术组42只,再灌注组42只及移植组30只,另4只大鼠为细胞的移植供体.将再灌注组及移植组成功制备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移植组大鼠于造模3 d时颅内注射经培养纯化后的MSCs 10 μl.造模后3、8、16、48 h及5、9、16 d时再灌注组及假手术组各取6只,移植组于8、16、48 h及5、9、16 d时取5只,观察凋亡细胞及GAP-43阳性细胞在皮质及海马区的表达;缺血半影区梗死灶的形成和移植细胞定向迁移的动态变化.结果:与再灌注组比较,移植组在移植后5 d梗死灶区MSCs及GAP-43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9 d时达高峰,16 d时呈低水平表达;16 d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降低(均P<0.05,0.01).结论:MSCs脑内移植可介导缺血半影区梗死面积的修复;GAP-43表达抑制神经元凋亡,促进细胞的可塑性.

    作者:张琳;刘广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不对称性等速肌力训练对恢复期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对称性等速肌力训练结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25例,均给予神经促通技术及有氧运动训练;A组配合不对称性等速肌力训练,即屈肘角速度为210°/s,伸肘角速度为60°/ s,10个肘屈伸动作为一轮,每日3~4轮,每周3次.治疗前后使用BIODEX Ⅲ等速仪检测2组患者肘屈伸的各生物力学指标;Fugl-Meyer量表(FMA)及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评定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及肌张力.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各生物力学指标2组均有改善,A组明显优于B组(P<0.05);FMA积分,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A组高于B组(均P<0.05);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2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对称性等速肌力训练能明显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提高,可作为偏瘫患者上肢肌力训练的备选方法.

    作者:朱燕;丁莹;强乙;吴云鹏;秦蓓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定位旋转扳法为主治疗颈源性头痛

    目的:观察颈椎定位旋转扳法对颈源性头痛的治疗作用.方法:颈源性头痛患者86例,均采用理筋推复,颈椎定位旋转扳法及颈推操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定头痛症状、每周发作次数及临床疗效.结果:86例患者在治疗1周时VAS评分及头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并随时间推移持续下降(P<0.05,0.01).治疗4周时临床疗效评定,总有效率达96.5%.结论:颈椎定位旋转扳法可有效治疗颈源性头痛,配合颈椎操及日常生活干预能有效预防复发.

    作者:周祖刚;于雪萍;李鸿;艾双春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康复治疗技术对存在有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作业组和对照组各20例,均配合运动疗法,包括主被动运动,运动想象等.作业组增加作业疗法,主要内容为上肢控制能力、关节活动度及精细动作训练.训练前及训练2、4、6及8周时均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对2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与训练前比较,作业组在介入训练2周后FMA评分持续上升,8周>4周>2周;对照组在训练4周后FMA评分开始上升,作业组在各训练时间段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0.01).结论:早期介入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有积极影响.

    作者:邸叶青;韩振萍;马将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3例,均在全麻或持续硬膜外麻醉下选择不同手术方式行髓核摘除术治疗.结果:43例中26例随访1~3.5年,平均2.2年,优良率达80.0%.结论:根据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的不同临床症状,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宋国昱;毕守盈;余相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ADL的影响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ADL的影响.方法:193例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分为3组,曾接受过急性期和/或恢复期综合康复治疗而后遗症期继续接受治疗的患者为第1组64例;未接受过综合治疗,后遗症期才进行综合康复治疗的患者为第2组67例;接受过综合治疗而后遗症期自行康复锻炼的患者为第3组62例.综合康复治疗内容包括神经生理学疗法、运动再学习疗法、作业疗法、认知及语言能力训练等.3组患者分别在入选时(V0)、治疗第1、3和6个月末(V1、V2及V3)时分别进行Bathel指数(BI)评分;并在V3时段进行疗效评定.结果:BI评分,V0时,第1、3组明显高于第2组;V1时,第2组明显高于V0时(P<0.01);V2时,第1组与V0时比较明显上升,第2组较V1时又上升(均P<0.05);V3时,第3组与V0时比较有下降(P<0.05).疗效评定,第2组明显高于第1、3组,第1组高于第3组(56.7%与35.9%、19.4%,P<0.05,P<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早期未得到正规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ADL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陈秀琼;阳初玉;吕泽平;庞国防;徐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中国康复杂志

中国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