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新福;毛红蓉
目的:探讨交变电磁场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PSD患者119例,分为磁疗组61例和对照组58例,均配合心理治疗及服用帕罗西汀片,磁疗组增加交变电磁场治疗30 min,每日1次.治疗前后均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S)及ADL评分评定抑郁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ADL.结果:经过平均4周的治疗,2组HAMD及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磁疗组表现更明显(均P<0.01).CNS评分,磁疗组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磁疗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7.5%、88.5%与25.9%、74.1%,P<0.05).结论:应用交变磁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能明显改善患者精神症状,降低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
作者:张华;李灵真;罗英姿;白永生;乔惠敏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利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对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干预,使患者尽快回归社会.方法: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均按精神分裂症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同时根据患者患病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采用对症的护患沟通方式,使患者情绪宣泄,引导其自我调整等.治疗前后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对2组进行评估.结果:2组平均住院时间(8.7±4.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在治疗1个月时2组NOSIE中积极因素、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及社会能力分均提高;消极因素、激惹、精神病表现、迟缓及抑郁分均下降,干预组表现更突出(P<0.05,0.01).治疗3个月时与治疗1个月时比较,干预组又有进步(P<0.05),对照组则变化不明显.结论:有效的护患沟通能提高患者的心理应激能力,消除患者的负性认知水平,促进疾病恢复.
作者:谢素清;欧阳小芬;刘艳萍;赵毅基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颈椎定点伸引术结合肌肉起止点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颈源性眩晕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组各50例,均采用肌肉起止点疗法,隔日1次.A组加用颈椎定点伸引术关节整复手法治疗,5~7 d 1次.结果:治疗3~4周后,2组头晕症状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A组明显低于B组(P<0.05);临床疗效比较,A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颈椎定点伸引术结合肌肉起止点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对改善症状,提高疗效有显著促进作用.
作者:杜磊;李秀玲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近年来随着高压氧(HBO)理论研究的不断完善,高压氧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外科以及口腔科等多个领域.干细胞是生物个体的生长和发育中起源头作用的原始细胞 , 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HBO对干细胞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加以综述.
作者:种玉飞;陈红;尤春景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近几年在我院针灸科及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假性球麻痹患者68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临床表现有发音障碍,饮水呛咳,进食吞咽困难,检查咽反射存在,下颚反射亢进,掌颌反射阳性等,随机分为2组.①电针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68.2岁;病程5~169 d,平均89.5 d.②对照组34例,男22例,女12例;平均年龄69.5岁;
作者:王凌云;黄国付;罗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ADL的影响.方法:193例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分为3组,曾接受过急性期和/或恢复期综合康复治疗而后遗症期继续接受治疗的患者为第1组64例;未接受过综合治疗,后遗症期才进行综合康复治疗的患者为第2组67例;接受过综合治疗而后遗症期自行康复锻炼的患者为第3组62例.综合康复治疗内容包括神经生理学疗法、运动再学习疗法、作业疗法、认知及语言能力训练等.3组患者分别在入选时(V0)、治疗第1、3和6个月末(V1、V2及V3)时分别进行Bathel指数(BI)评分;并在V3时段进行疗效评定.结果:BI评分,V0时,第1、3组明显高于第2组;V1时,第2组明显高于V0时(P<0.01);V2时,第1组与V0时比较明显上升,第2组较V1时又上升(均P<0.05);V3时,第3组与V0时比较有下降(P<0.05).疗效评定,第2组明显高于第1、3组,第1组高于第3组(56.7%与35.9%、19.4%,P<0.05,P<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早期未得到正规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ADL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陈秀琼;阳初玉;吕泽平;庞国防;徐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结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各40例,均按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并行康复训练.A组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静脉滴注,共30 d.采用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和Barthel指数法(BI)评分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结果:治疗30 d后,2组Berg、下肢FMA及BI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0.01),A组高于B组(P<0.05).结论:银杏达莫结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平衡功能,进而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ADL的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作者:龙耀斌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功能训练配合关节腔注射和温针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KOA患者67例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均采用关节腔注射曲安奈德、盐酸利多卡因、庆大霉素及生理盐水混合液,并配合温针治疗.观察组同时增加膝关节功能训练.结果:治疗2周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KOA患者加强功能训练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
作者:魏汉菊;李兆宝;耿东霞;黄明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系统化有氧运动锻炼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乳腺癌术后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55例,均进行患侧上肢传统的功能锻炼,干预组并配合有氧健身操和24式太极拳运动.观察锻炼前后2组患者患侧上肢肌肉力量及体形、肺活量及大摄氧量、骨密度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变化.结果:观察16周后,干预组患肢肌力、大摄氧量以及肺活量均较观察前及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骨密度无变化,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均较观察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仅在患侧肘屈肌力较观察前明显提高(P<0.05),而骨密度下降.观察前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氧健身运动锻炼可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整体功能.
作者:何敬和;姚丽;常震;刘冠男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膝骨性关节炎(KOA)是指由增龄老化、炎症、感染、创伤或其他因素所引起的关节软骨变性或破坏、关节边缘骨赘形成为特征的慢性骨关节病[1],可导致膝关节畸形,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目前临床上KOA的主要治疗措施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本文就国内外对KOA的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夏玲;关爽;乔士兴;王欢;窦晓丽;袁望舒;刘忠良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肾小管-间质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及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C组)、模型组(DM组)和观察组(TP组).DM及TP组大鼠均采用高脂高糖联合小剂量STZ建立T2DM模型.模型成功后,TP组大鼠给予TP 200 μg·kg-1·d-1灌胃.结果:治疗8周后,与NC组比较,DM组及TP组大鼠肾重/体重(KW/BW)、空腹血糖(FBG)、尿白蛋白(UAL)及CTGF、TGF-β1mRNA蛋白的表达、ED-1 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增多(P<0.05,0.01),TP组低于DM组(P<0.05,0.01);肾组织BMP-7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P<0.01),TP组高于DM组(P<0.05).相关分析表明,尿蛋白与BMP-7 mRNA存在负相关,与CTGF、TGF-β1mRNA 存在正相关;肾小管-间质内ED-1阳性细胞数与TGF-β1的表达明显相关;TGF-β1 与CTGF的表达呈正相关,而与BMP-7 存在负相关(均P<0.01);萎缩肾小管比例及间质纤维化均与TGF-β1、CTGF表达明显正相关,与BMP-7负相关(均P<0.05).结论:TP对T2DM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TGF、TGF-β1及部分恢复BMP-7的表达有关.
作者:蒋伟;刘丽秋;马瑞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颈椎定位旋转扳法对颈源性头痛的治疗作用.方法:颈源性头痛患者86例,均采用理筋推复,颈椎定位旋转扳法及颈推操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定头痛症状、每周发作次数及临床疗效.结果:86例患者在治疗1周时VAS评分及头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并随时间推移持续下降(P<0.05,0.01).治疗4周时临床疗效评定,总有效率达96.5%.结论:颈椎定位旋转扳法可有效治疗颈源性头痛,配合颈椎操及日常生活干预能有效预防复发.
作者:周祖刚;于雪萍;李鸿;艾双春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的认知水平与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方法:123例LA患者,按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分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A组)、痴呆组(B组)及正常组(C组)各41例,均双盲法颈部血管超声仪(TCD)检测患者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椎动脉(VA)的血管动力学指标.结果:CCA、ICA及V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PV)及舒张末血流速度(EDV)C组>A组>B组(均P<0.05);血管博动指数(PI)及血管阻力指数(RI)C组
作者:陈艳红;杨玉梅;杨凤翔;刘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认知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障碍、心理状态及ADL的影响.方法:PD患者36例,均在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个体化思维推理、半侧空间失认和结构性失用、记忆力和注意力及计算力等认知训练.结果:治疗8周后,36例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配合认知康复训练有利于PD患者认知功能和ADL的提高,抑郁心理状况改善.
作者:张冰;三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2008年开始,我院特需门诊接诊下背部及臀区疼痛症患者135例,均符合下背部及臀区疼痛症的诊断标准[1],并经临床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确诊,分为2组.①观察组65例,男47例,女18例;年龄17~72岁,平均56.8岁;病程15 d~13年;突出部位L3~S1.②对照组70例,男41例,女39例;年龄17~71岁,平均55.7岁;病程9 d~11年;突出部位为L3~S1.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田林强;罗永湘;陈安民;郭风劲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不对称性等速肌力训练结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25例,均给予神经促通技术及有氧运动训练;A组配合不对称性等速肌力训练,即屈肘角速度为210°/s,伸肘角速度为60°/ s,10个肘屈伸动作为一轮,每日3~4轮,每周3次.治疗前后使用BIODEX Ⅲ等速仪检测2组患者肘屈伸的各生物力学指标;Fugl-Meyer量表(FMA)及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评定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及肌张力.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各生物力学指标2组均有改善,A组明显优于B组(P<0.05);FMA积分,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A组高于B组(均P<0.05);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2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对称性等速肌力训练能明显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提高,可作为偏瘫患者上肢肌力训练的备选方法.
作者:朱燕;丁莹;强乙;吴云鹏;秦蓓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胃癌相关蛋白Twist表达与CT表现的关系.方法:选取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且进行胃三维CT检查后资料完整的胃癌患者40例(胃癌组)和体检胃正常者20例(正常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wist阳性表达率,并与CT检测结果比较.结果:胃癌组Twist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Twist阳性表达率与胃壁厚度,肿瘤范围无统计学意义,而与淋巴结转移和周围侵犯明显相关(P<0.05).结论:胃癌的CT表现与Twist的表达存在内在联系,CT表现可作为术前评估生物学行为与恶性程度的参考因素.
作者:周洋;耿静姝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其发病率位居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第二位[1].PD的主要病理学特征是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选择性变性、死亡,以及在残存的神经元胞浆中出现嗜酸性的淀粉样蛋白包涵体-lewy小体.进一步研究发现lewy小体主要是由一些中空的放射性淀粉样纤维α-共核蛋白(α-synuclein)组成.
作者:陈敏;焦玲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比较痉挛型脑瘫患儿在佩戴传统硬直式踝足矫形器(RAFO)与新型动力型踝足矫形器 (DAFO) 后所产生的下肢生物力学变化及差异,为临床选用更合适的踝足矫形器(AFO)进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Vicon 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及Kislter测力台分别测评1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在裸足、佩戴RAFO及DAFO 3种条件下的下肢关节运动学,动力学以及时间空间参数.结果:与裸足比较,佩戴RAFO后步长增加0.05 m,DAFO增加0.07 m;首次着地RAFO增加 9°,DAFO增加11.3°;支撑相中RAFO增加 10°,DAFO增加11°,且2种方法踝关节背屈角度均明显增大,跖屈角度明显减小;跖屈力矩RAFO增加0.33 Nm/kg,DAFO增加0.37 Nm/kg(均P<0.05).DAFO的踝关节活动范围较RAFO增加7°(P<0.05).结论:2种不同的踝足矫形器均能够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步行能力及行走过程中的踝关节背伸功能.DAFO在矫正踝关节活动及马蹄足畸形方面效果好于RAFO,并可减轻RAFO所导致的踝关节功能受限.
作者:张旻;冯美兰;瞿佩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2006年9月~2010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门诊收治的高血脂症患者60例,均符合高血脂症的诊断标准[1],男37例,女23例;年龄36~75岁,平均(51.1±6.5)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4.5±2.9)年;血清总胆固醇(TC)>5.72 mmol/L,甘油三脂(TG)>1.70 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1.04或女≤1.1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10 mmol/L;排除药物及其他疾病引起的脂质紊乱,明显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2级的患者.
作者:方光虎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