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静
目的:探究资源优化方案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6年1月起在门诊输液大厅实行资源优化方案管理措施,以2016年全年工作情况为观察组,以2015年全年工作情况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输液护理质量、输液差错事件发生率及护士、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输液环境、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输液差错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资源优化方案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门诊输液护理质量,减少了输液差错事件的发生率,改善了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郝艳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QCC活动在神经内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医院进行神经内科疾病工作的50例护理人员,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加入QCC活动进行健康教育,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比较两组的综合素质和教育评价.结果:观察组在科室刚队协作、护士QCC于法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及PPT制作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人员对于疾病知识、护理知识、责任意识满意度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QCC活动的加入,可以帮助神经内科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提高健康教育的水平和效果,增加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促进医院更好的发展.
作者:林翔翔;王艳;兰火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心理状态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以医院收治的110例心梗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心脏康复护理.术后7d和14d比较两组的抑郁HAMD评分、焦虑HAMA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介入治疗护理7d后,两组抑郁HAMD评分和焦虑HAM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14 d后,观察组的抑郁HAMD评分和焦虑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梗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情绪,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有积极作用.
作者:刘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柔性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采取柔性护理管理的妇产科为观察组,选取2015年采取传统护理管理模式的妇产科为对照组,比较两个年度的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护理人员的考核优秀率、护理差错率、护理投诉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工作质量、考核优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差错率、护理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柔性管理不仅有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而且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作者:嵇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危机意识,并提出相应干预对策,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方法:于2010年3月~2011年7月对医院急诊科和其他科室各35例护理人员的危机意识进行评价;于2011年8月开始对急诊科实施危机管理,对实施危机管理前后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危机意识进行比较.比较管理前后两组患者的护理缺陷发生率、仪器设备和药品完好率、患者满意率.结果:实施危机管理前,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语言和态度恰当、护士越职操作与其他科室相比无差异(P>0.05).实施危机管理后,急诊科护理人员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语言和态度恰当得分明显高于管理前,护士越职操作明显少于管理前(P<0.05).实施危机管理后患者发生护理缺陷率、仪器设备和药品完好率、患者满意率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护理人员与其他科室护理人员的危机意识相当,危机管理可有效提高其危机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郑寒;陈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病理诊断是多种疾病确诊的重要依据,临床能够为患者制定合适、有效的诊疗方案,病理科提供的诊断准确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病理科管理上应当做到规范化、科学化,减少人工因素所造成的不良反应,提高诊断准确率.文章就病理科规范化管理的具体措施及实施成效进行分析,旨在为病理科管理质量改进提供建议.
作者:王勇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循环使用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的方案.方法:于201 5年6月采用自制问卷对浙江省杭州市的13所二甲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消毒供应室情况进行调查;2015年7月~2016年5月对调查的13所医院(妇科、外科、骨科、五官科)科室循环使用医疗器械的消毒实施强化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并对实施前后的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进行分析、调查医护人员对消毒后医疗器械的满意度.结果:基层消毒供应中心存在工作人员老龄化、人员配备不足,硬件设施不完善及质量管理薄弱等问题.消毒供应室实施强化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后工作质量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护人员对消毒后医疗器械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通过对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强化全程质量控制管理,能够改善和提高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
作者:韩风;时良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选取肺结核患者68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肺结核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的医院感染率,致病菌种类,感染发生的部位,及他感染相关因素进行了解和统计.结果:经过统计可知,共有28例肺结核患者出现院内感染,所占比例为4.1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多,感染率为57.14%,其次为泌尿道,感染率为21.43%,及胃肠道,感染率为14.29%;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所占比例为59.09%(13/22),其次为革兰阳性菌,所占比例为27.27%(6/22),后为真菌,所占比例为13.64%(3/22);通过单因素分析可知,合并其他疾病,高龄,长时间住院,应用抗生素种类过多,及侵入性操作是导致肺结核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积极治疗合并疾病,同时将侵入性操作减少,护理过程中注重手卫生,对抗菌药物进行合理使用,可对院内感染进行有效预防控制.
作者:陈丽莎;李红;陈锦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无痛病房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医院收治的94例创伤骨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无痛病房护理管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缓解度、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经护理管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度和护理服务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创伤骨科患者实施无痛病房护理管理模式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疼痛缓解度和护理服务满意度,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
作者:商桃英;陈文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随着医学设备和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术成为临床挽救危急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进行手术时,麻醉药物是手术麻醉常用的药品.此外,受环境污染和饮食等影响,人们发生癌症概率明显提高,然后晚期癌症患者疼痛厉害,常依赖麻醉药品来镇痛以改善其生活质量.所以麻醉药物不仅具有麻醉效果还具有镇痛作用,但临床误用或滥用麻醉药物则会致患者出现依赖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医院麻醉科是麻醉药物使用的主要科室,加强麻醉科药品安全管理十分重要.如出现麻醉药品管理不善或监管不力等情况则会致麻醉药品出现较多不安全因素,威胁患者健康.文章就湖州市吴兴区人民医院麻醉科药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相应应对措施,以完善麻醉科麻醉药品的管理,保障麻醉药品安全性.
作者:江琦;蔡建龙;夏伟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在产科门诊当中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收集产科门诊就诊孕产妇186例,根据随机分配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93例和观察组9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系统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孕产妇的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产妇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产科门诊的护理干预过程中,系统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改善孕产妇的负性情绪,降低分娩风险,从而保证了母婴安全.
作者:陈婷;陈冠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调查分析患者和医务人员对门诊医患关系的认知差异,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出合理对策.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患者和医务人员分别进行医患关系的认知调查,找出影响医患和谐关系的l大素,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患者与医护人员在门诊医患关系的认知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导致门诊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为认知上存在较大差异,患者认为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为医患沟通、服务态度差、医护人员责任心差和门诊流程繁琐;医护人员认为是医患沟通、患者期望值高、门诊流程繁琐和患者缺乏医学知识.医患双方在选择医护人员责任心差、不良医德医风、患者期望值高、患者缺乏医学知识、患者文化程度低及服务态度方面差异显著(P<0.05).结论:门诊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需要医院和患者共同努力.
作者:刘品洁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急诊手术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中医护理措施.方法:选取由医院收治的急诊手术患者20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收集对照组患者基本资料,分析急诊手术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中医护理措施.根据制定的中医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手术时间、参观人员、接台手术和层流室是影响因素,但患者的年龄和手术类型不是影响因素.接受中医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引发急诊手术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危险因素为手术时间、参观人员、接台手术和层流室.对患者的中医护理措施应注重整体护理、辨证护理、饮食护理和作息护理,才能降低急诊手术切口的感染率,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苏妙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心电图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悠久历史,心电图机主要是被用于记录患者心脏活动时所产生的生理电信号的仪器,因其诊断技术操作简单,且价格合理、对患者无损伤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诊断.当前心电图主要用于临床诊断心血管疾病,随着临床诊断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医院心电病理学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使以往较多传统观点发生根本性改变,然心电图实际操作中需不断积累经验,要求医师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和熟练的操作技术,如医师不严格遵守相关规则制度或操作不熟练则会致心电图诊断错误,给临床医师诊断疾病和制定治疗方案造成一定影响,终可能会影响患者预后.文章就医院心电图技术使用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相应改进对策,旨在提高医院心电图诊断技术,更好的配合临床医师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单米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在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患者疼痛指标和疼痛阈值的影响.方法:将医院收治的9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在此基础上增加情志护理,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疼痛指标和疼痛阈值的变化.结果:护理前两组的疼痛指标和疼痛阈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的疼痛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阈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可显著改善临床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减缓疼痛,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张敏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在妇产科,由于科室所面对的孕妇患者的特殊性,在抗菌药的使用中,需要认真、慎重地考虑,既要预防在治疗过程中的各种感染和并发症,减少细菌的侵蚀,也要能对疾病进行治疗,促进伤病的恢复,减少不良反应和事件的发生.为此,在临床上,针对妇产科的抗菌药的使用,需要尽量减少剂量,以小剂量实现对病症的治疗,达到治疗目标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吴长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丽水市中医院120例有呼吸疾病的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制定特色的护理方案、关心患者情况、多于家属沟通,通过调查比较两组在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和护理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满意程度和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加入PDCA循环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从而促进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作者:陈静;邹妙丽;雷聪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开展ICU肿瘤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收集杭州市肿瘤医院ICU肿瘤患者家属共118例,根据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常规组(59例)和观察组(59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将两组家属护理前后焦虑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护理前两组家属焦虑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不同护理模式后,观察组家属焦虑情况明显低于常规组,同时观察组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对于ICU肿瘤患者家属而言,运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改善家属的焦虑情况,提升整体的护理质量,同时提升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葛玲飞;朱张洁;王惠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产科护士情绪管理和临床沟通能力的培训策略及其对产妇情绪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7月~2017年6月.自2017年1月起对产科护士实施情绪管理和临床沟通能力培训,以2016年下半年为实施前,以201 7年上半年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产科护士情绪管理和临床沟通能力评分差异,调查干预前后产妇产后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及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后产科护士的情绪管理和临床沟通能力评分均较实施前显著提升(P<0.05);实施后产妇产后的HAMA、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产妇平均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针对产科护士实施情绪管理和临床沟通能力的培训,能够提高护士的情绪管理能力和沟通技巧,更好地改善产妇的产后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产妇的满意度.
作者:倪妙淼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将风险管理应用于社区门诊输液室药品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丹城中心卫生院输液室输液的170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法分为对照组8525例和观察组8565例.观察组用药全程采用风险管理;对照组实施传统的用药管理.比较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护士药物配制错误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药物不良反应、护士配药错误等方面显著减少,患者及家属对用药过程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风险管理应用于社区门诊输液室的药品管理,能显著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和护士配药错误的发生率,增加患者及家属对输液过程的满意度,有效减少输液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作者:沈波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