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时机及预后分析

高晨;周敏慧;刘耀明;贺云飞;马宝平

关键词:重症高血压, 脑出血, 外科治疗, 超早期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及方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40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根据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出血<7 h)手术66例(A组),早期(出血8~24 h)手术40例(B组)及延迟(出血>24 h)手术34例(C组);根据出血部位,出血量及血肿是否破入脑室,而选择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板减压术或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术等术式.术后平均随访2年,按ADL能力分级法评定患者生存状况.结果:按ADL能力分级法,A组及B组ADL达1~3级比率明显高于C组,死亡率明显低于C组(均P<0.05);A组与B组比较,ADL达3、4级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比较,ADL达5级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的选择是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中国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男性血清雌激素浓度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男性血清雌激素浓度变化对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选择主诉有腰痛的男性患者39例,采用双能X线(DEXA)测定其BMD;根据BMD值分为骨量正常组13例,骨量减少组11例及骨质疏松组15例,均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3组患者血清雌二醇(E2)的浓度,并统计分析3组间的差异.结果:与骨量正常组比较,骨质疏松组血E2浓度明显下降(P<0.05);正常组、骨质疏松组与骨量减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雌激素浓度的变化是决定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原因.

    作者:程英雄;庄洪;赵可伟;陈少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脑梗死后焦虑与认知功能及ADL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焦虑与认知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关系.方法:1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分为焦虑组78例和无焦虑组98例.运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及Barthel指数(BI)检测2组患者的认知状况及ADL,分析HAMA评分与MMSE、B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焦虑组患者MMSE、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低于无焦虑组(P<0.05).HAMA总分及其精神焦虑、躯体焦虑因子分与MMSE中的注意力/计算力、短程记忆、语言理解等因子分和BI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0.01).结论:脑梗死急性期焦虑状态与认知功能和ADL能力密切相关,对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作者:黄小波;李宗信;王宁群;陈文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左旋氨氯地平对脑梗死后血压调控及临床预后的观察

    目的:研究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对血压调控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3组各20例,均根据脑梗死病情给予常规静脉药物治疗;同时A组给予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 mg(8 Am);B组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10 mg(8 pm);C组必要时服用利尿剂控制血压.于入院时及治疗各时段进行血压、空腹血糖及血乳酸浓度监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检测颈内动脉内膜厚度,计算中风体积等.结果:治疗7 d时,A组患者血压,血糖及血乳酸浓度均明显低于B、C组(P<0.05).治疗1个月时临床疗效比较,A组无变化率明显低于B、C组(P<0.05).治疗3个月后颈内动脉内膜厚度及梗死病灶比较,A组显著小于B、C组(P<0.05,0.01).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预后均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可作为脑梗死患者血压调控治疗用药的首选.

    作者:刘玲玉;吕志华;陈斌;廖秋霞;黄家彬;汪保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康复护理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2009年1~11月我科收治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110例,男69例,女41例;年龄18~93岁,平均57岁;病程1~7 d;单纯下肢骨折45例,多发骨折并发血管神经损伤28例,多发骨折并发创伤性休克10例,髋部骨折手术27例(其中关节置换13例),其中并发高血压或糖尿病1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按骨科下肢骨折常规处理和护理,观察组增加功能锻炼康复护理方法.

    作者:左金梅;张琼;左霞;陈玉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评价齐拉西酮与氯氮平对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7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40例与氯氮平组39例,分别给予口服齐拉西酮与氯氮平治疗12周.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分别评定2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社会功能缺陷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2组的PANSS总分和各因子分均显著下降(P<0.05,0.01),齐拉西酮组阴性症状评分低于氯氦平组(P<0.01);SDSS各条目评分2组均明显下降(P<0.05,0.01),齐拉西酮组在家庭内外活动、对外界兴趣、社会性退缩、婚姻职能、责任心和计划性6个条目评分明显低于氯氮平组(P<0.05,0.01);齐拉西酮组的GQOLI-74总分及躯体维度、心理维度、社会功能维度评分明显高于氯氮平组(P<0.01);齐拉西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氯氮平组(37.5%与66.7%, P<0.01).结论:齐拉西酮的疗效与氯氮平相当,但副作用小;对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更明显.

    作者:段武钢;曾德志;罗建武;商秀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间歇拔伸整复固定法治疗颈性眩晕

    2007年9月~2009年6月我科治疗的颈性眩晕患者58例,均符合颈性眩晕的诊断标准[1],经颅多普勒(TCD)示椎动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血管痉挛,行走扭曲,排除其它病因所致的眩晕;58例分为观察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0~54岁,平均43.6岁;病程5 d~10 年.对照组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22~60岁,平均48.2岁;病程3 d~12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刘家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45例,均按脑血管疾病的常规治疗.训练组患者配合康复训练,包括急性期正确肢体摆放,恢复期控制肌痉挛及肢体功能训练、ADL训练等.分别于康复训练前和训练6周后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患者的ADL能力,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 SES)评定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和自尊水平.结果:经过6周治疗,训练组患者BI和SE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SAS和SDS评分明显下降(均P<0.01);对照组仅BI评分有明显提高(P<0.05).2组间比较,训练组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配合康复训练可显著促进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和ADL能力提高,从而减轻或消除其焦虑及抑郁情绪,提高自尊水平,对全面康复形成良性循环.

    作者:崔红缨;王忠华;邓景元;崔延超;张蕾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自制气管盘固定带

    材料:棉布,长22 cm,宽6 cm,棉系带,长52 cm,宽0.5 cm.(自制或取用) 制作方法:取一块长22 cm,宽6 cm的棉布块,将宽边对折,再将两头裁成半圆形,缝制平整即制成颈项片,分别将两根白色系带从1/3处与颈项片的圆形两边相连即制作完成.

    作者:潘清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心理疏导结合路优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

    目的:观察心理疏导结合路优泰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作用.方法:6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各32例,均按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并口服路优泰片300 mg,每日3次.A组同时配合心理疏导,包括心理安慰、日常行为劝导和思维交流等.2组均于治疗前、治疗3周时及停止治疗3周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ADL评分.结果:治疗3周时,HAMD评分,2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ADL评分明显提高(P<0.05,0.01);与B组比较,A组表现更显著(P<0.05).在停止治疗的3周后A组HAMD评分无反复,B组明显上升;ADL评分与治疗3周时比较2组均仍有上升,A组更明显.结论:心理疏导结合路优泰治疗能显著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ADL,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应用依从性好.

    作者:王梅康;郝晋东;李卉;李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及家属同步施教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及其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66例高血压病患者及其家属,在社区实施为期1年的高血压病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检测患者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体质量的变化以及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评定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1年后,66例患者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各项目、体质量超标情况较干预前改善,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干预前提高,生活质量量表各因子评分(除环境领域和精神支柱因子外)和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及其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金丽华;王云霞;陈灵;鄢风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偏瘫侧下肢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均>12分,随机分为综合组、针刺组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2组分别配合综合康复(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与针刺治疗(取患者下肢穴).治疗前、治疗10和20 d时测定2组患者健患侧腓肠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同时进行下肢CSS评分及下肢运动功能Lindmark评分.结果:治疗20 d时,综合组患侧腓肠肌RMS值、CSS评分比治疗前和针刺组明显下降(P<0.01).Lindmark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提高,综合组上升幅度高于针刺组(均P<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的肌痉挛.表面肌电测试中RMS值可作为评价脑卒中患者腓肠肌痉挛的量化指标之一,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史文红;李雪萍;王伟;周俊;陈安亮;程凯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股骨髁上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股骨髁上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股骨髁上骨折术后患者65例,随机分为康复组32例与对照组33例,2组均行膝关节逆行交锁髓内钉术,术后常规抗感染、消肿止痛、促进骨折愈合等药物治疗.对照组以卧床休息为主,康复组术前后均进行关节功能训练、肌力训练;并于术后配合物理因子等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康复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关节活动范围(RO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股骨髁上骨折术后早期的综合康复治疗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作者:席建明;宋朝;张志杰;刘宇恒;贾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70例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70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35例,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A组患者加用风池穴丹香冠心注射液注射,每日1次.结果:治疗3次后,2组吞咽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A组明显高于B组(P<0.05);临床疗效比较,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85.7%、57.1%,P<0.05).结论:穴位注射对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徐炳国;戴丽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强化躯干配合蹲起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作用

    目的:观察强化躯干及蹲起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作用.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接受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并配合康复治疗.强化组加用强化躯干控制、配合蹲起及站立平衡训练.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躯干控制试验(TCT)、Berg平衡量表(BBS)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强化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强化躯干配合蹲起训练对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促进作用明显.

    作者:孙倩雯;王南;赵建华;黄艳萍;朱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精神病性抑郁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精神病性与非精神病性抑郁的症状特点、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167例抑郁症患者根据抑郁症状不同分为精神病性抑郁75例(A组)和非精神病性抑郁92例(B组),采用自编调查问卷表对2组患者的症状特点、心理社会因素、治疗及转归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患者因心理社会影响因素及主要精神症状中精神运动性迟滞、绝望、乐趣丧失、自责自罪和自杀行为等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及联合用药的患者亦多于B组(P<0.05,0.01);其起效时间及治疗转归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病性抑郁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影响较大,应重视和减少不良因素对患者的刺激.

    作者:彭星星;孙祺章;黄雄;黄雄;余国权;林育华;黄金满;姜南;陈栋旋;聂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精神疾病患儿家长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精神疾病患儿家长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CL-90对98例精神疾病患儿家长采用问卷调查,并结合调查结果进行心理测评评分,并对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回收有效调查表98份(100%).调查测评显示,患儿家长SCL-90的总分和各因子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0.01),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经济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患儿的住院次数及对疾病的了解程度等.结论:应重视精神疾病患儿家长的心理健康,患儿状况和需求,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与干预.

    作者:唐中玉;王继中;谢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半夏泻心汤配合针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配合针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RED)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GRED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均口服半夏泻心汤配合针刺内关、中脘、足三里等穴治疗;西药组38例均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结果:治疗8周后,2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显著低于西药组(均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97.5%与81.6%,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配合针刺治疗可提高GRED的临床效果.

    作者:江超先;刘兴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ERK1/2阻滞剂U0126抑制高频磁刺激引起的星形胶质细胞迁移

    目的: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U0126对高频磁刺激促进星形胶质细胞迁移作用的影响,为选择合适的阻滞剂量提供依据.方法:24只SD大鼠制作为脊髓损伤模型,按U0126浓度随机分为对照组(0 mg/kg)、低剂量组(0.1 mg/kg)、中剂量组(0.2 mg/kg)及高剂量组(0.4 mg/kg)各6只,U0126注射24 h后4组均每日给予磁刺激,频率10 Hz、强度1.52 T,刺激量30脉冲,于第14天,大鼠处死,采用图像分析系统观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微管相关蛋白-2(MAP-2)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的表达及脊髓损伤空洞体积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中及高剂量组脊髓损伤空洞体积随着U0126剂量的增加逐渐增大,GFAP、ERK1/2的阳性表达逐渐减弱(均P<0.05),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剂量组差异不明显.4组病灶区域MAP-2均呈阴性表达.结论:不同剂量的U0126可抑制磁刺激引起的星形胶质细胞的迁移.0.2 mg/kg既可以完全抑制EPK信号通路,又可以减少U0126的用量,因此是一个较合适的剂量.

    作者:李哲;方征宇;黄晓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作用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产后抑郁症患者420例,随机分为2组各210例,2组患者均口服西酞普兰片20 μg/d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心理干预措施.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前17项)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消除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有显著促进作用.

    作者:陈桂莲;朱运波;王巨;张华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经脉配穴法选穴针刺对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经脉配穴法选穴针刺对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10只为空白组;50只制作为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和针刺组A、B、C、D各10只.针刺组A取本经配穴,B取表里经配穴,C取同名经配穴,D取他经配穴,分别给予电针治疗7 d.7 d后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胃黏膜及血浆PGE2、SS、TNF-α的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EGF和TGF-α的表达.结果:PGE2浓度,针刺组A明显高于模型组和针刺组D;胃黏膜及血浆SS浓度,针刺组A、B、C均显著高于模型组,且A明显高于B、C、D;胃黏膜及血浆TNF-α浓度,针刺组A、B、C均显著低于模型组、针刺组D(P<0.01),其中A、B低于C;与其它组比较,针刺组A能上调EGF及TGF-α的表达(P<0.05,0.01).针刺组B能上调EGF的表达(均P<0.05,0.01).结论:通过选穴针刺对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介质TNF-α释放,促进内源性保护物质PGE2、SS合成及EGF和TGF-α在胃黏膜的表达有关,但存在差异.本经配穴法作用明显,其保护效应与以上各方面均相关;表里经配穴法侧重于调整TNF-α、SS的合成、释放及促进EGF的表达;同名经配穴法侧重于调整TNF-α、SS的合成、释放;他经配穴法则对上述调整作用不明显.

    作者:钟艳;严洁;罗晓婷;李禹含;王晓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中国康复杂志

中国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