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临床特征分析

严文琼

关键词:酒精中毒, 精神障碍, 脑电图, TCD
摘要:目的:分析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为临床防治提供资料.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32例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一般资料、辅助检查、精神神经症状、躯体疾病和并发症、治疗和预后等.结果:32例中男性占93.7%,文化程度低,体力劳动的患者发病率高;主要精神症状有谵妄、幻觉、妄想、记忆和智能障碍、人格改变、冲动行为;主要神经系统症状有肢体震颤,共济失调,末稍神经炎,癫痫样发作,构音障碍等.脑电图与经颅多普勒超声异常率高(46.9%和31.3%).32例经治疗后有效率为78.1%.结论: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发病率高,危害大,可造成严重精神及躯体损害,应引起全社会对本病防治的重视.
中国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为3组,均按脑卒中常规治疗,A组21例同时加用吞咽功能训练、项针疗法及低频电刺激;B组20例加用低频电刺激及项针疗法;C组19例给予低频电刺激.结果:治疗3周后,3组吞咽及言语功能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A组高于B、C组(P<0.05,0.01);临床疗效比较,痊愈显效率及总有效率A组>B组>C组(P<0.05,0.01).结论:多项适宜的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改善和恢复有很大作用.

    作者:唐强;边静;王艳;全成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炎症反应综合征与脑梗死预后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将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SIRS组36例和非SIRS组58例,均于入院后第3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计算脑梗死面积和检测血中急性炎性蛋白,C-反应蛋白(CRP)浓度;3个月后统计死亡率.结果:测评结果显示,SIRS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面积和血中CRP浓度均显著高于非SIRS组(P<0.01);3个月后死亡率也明显高于非SIRS组.结论:SIRS参与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发展过程,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病情的警示信号和预后判定指标.

    作者:肖伟忠;蒋庆渊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补充丙酮酸钙对抵抗小鼠急性运动性肝损伤的保护机制

    目的:探究补充丙酮酸钙对小鼠肝脏抗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小鼠32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组)、运动对照组(Ec组)、丙酮酸钙组(P组)、运动丙酮酸钙组(Ep组)各8只.P组、Ep组小鼠每天给予600 mg/kg·d的丙酮酸钙灌胃; C组、Ec组给予同等剂量蒸馏水灌胃.3周末时Ec组和Ep组大鼠进行力竭运动实验.检测各组肝脏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TNOS,iNOS)及肝线粒体中的钙(Ca2+)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Ec组及Ep组小鼠肝脏组织TNOS、iNOS及NO、线粒体Ca2+的浓度均明显上升(P<0.05,0.01);Ep组明显低于Ec组(P<0.05,0.01);P组与C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充3周的丙酮酸钙能明显降低急性运动性肝损伤NO和线粒体Ca2+浓度,对预防和治疗运动性急慢性肝病有指导意义.

    作者:陈永亮;张美;廉征宇;吕国枫;刘丽红;殷盛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平衡针刺及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目的:探讨平衡针刺结合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作用.方法:脑卒中偏瘫并发SHS患者64例,随机分为3组,A组21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B组21例取偏瘫、肩痛及升提穴平衡针刺治疗;C组22例按A、B组方案综合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FMA)及简易上肢功能检查量表(STEF)评定上肢及手的功能,3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C组明显优于A、B组(均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疼痛状况(PPI)评分,3组比治疗前均明显下降,C组低于A、B组(均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平衡针刺结合功能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后SHS的治疗效果,加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

    作者:苏久龙;潘翠环;万新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泽桂癃爽及坦索罗辛联合超短波在Ⅲ型前列腺炎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超短波辅助治疗Ⅲ型前列腺炎(CP)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Ⅲ型CP患者116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58例,2组均采用坦索罗辛0.2 mg/d及泽桂癃爽2粒/d治疗.A组同时辅以超短波治疗,每日1次,15 min.结果:治疗1个月后按美国国立卫生院制定的CP指数(NIH-CPSI)评分,2组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A组明显低于B组(均P<0.05);临床疗效比较,A组治愈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B组(72.4%、89.6%与50.0%、68.9%,P<0.05).结论:超短波辅助治疗对提高Ⅲ型CP的临床疗效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段志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脑缺血后Caspase-3蛋白Bcl-2和Bax基因表达在神经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实验性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aspases-3蛋白、Bax和BcL-2基因调控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机制与临床意义.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2只.实验组大鼠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再灌注后2组大鼠均于不同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评分(Bederson评分)、按Feeney评分测定整合及协调功能,检测前肢放置试验和运动功能得分;利用TUNEL法观察脑神经元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区Caspases-3、Bax和BcL-2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大鼠再灌注6 h~7 d时 Bederson和Feeney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前肢放置检测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0.01).14 d各项检测指标转为正常,与对照组相同.再灌注48 h点实验组大鼠皮质及海马区TUNEL、Caspase-3和Bax阳性神经元达高峰,然后开始下降,14 d接近3 h点表达,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再灌注6 h~7 d点皮质海马区Bcl-2阳性神经元表达呈降低趋势,14 d接近3 h点.结论:脑缺血后Caspases-3蛋白、Bax和Bcl-2基因表达调控神经元凋亡并促进神经损伤.

    作者:刘广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电针加中药及认知行为干预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近年来我科收治交感型颈椎病患者38例,均首次发病,符合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及分型[1],X线片见钩椎增生,椎间孔变狭窄,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或有不同程度错位[1],男11例,女27例;年龄26~56岁,病程5 d~3年.38例患者均采用电针、中药、心理疏导及体能训练等治疗.①电针:主穴取颈夹脊、风池、内关、天窗、阿是穴.配穴根据临床症状,心率失常配神门穴;心绞痛配心俞、厥阴俞、督俞及膻中穴;高血压配曲池、太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穴;多汗配复溜、合谷穴.颈夹脊穴以针刺呈45°角向中心线方向斜刺约50 mm,得气后左右各接电极,疏密波,耐受限.内关穴10 min运针1次,余穴常规操作,留针20~30 min,每日1次.

    作者:望庐山;彭力;周立志;方伟;黄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7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8例,HBO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HBO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听力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0 d后,2组患者纯音听阈值测定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HBO组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比较,HBO组痊愈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0.0%与28.9%,P<0.05).结论:HBO治疗对听力下降及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贾敏;袁琨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局部亚低温治疗胆红素脑病仔兔脑组织的病理变化

    目的:观察胆红素脑病仔兔在贴敷式局部亚低温不同时间窗内脑组织的病理变化.方法:56只出生2~5 d的新西兰仔兔腹腔注射胆红素200 μg/g,成功建立胆红素脑病模型,随机分为A、B 2组各28只,A组仔兔造模后即给贴敷式局部亚低温治疗,B组不予处理.在造模后0、6、12及24 h各点2组分别取7只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和检测脑组织胆红素的浓度.结果:B组造模6 h点可见神经元体积增大,肿胀,核略偏位,细胞核变化不明显;12 h时神经元体积明显缩小,略呈三角形,细胞核浓缩,核形不规则;24 h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空泡出现.A组12及24 h点神经元形态结构异常改变和胆红素浓度均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贴敷式局部亚低温可明显减轻胆红素脑病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对脑组织具有治疗及保护作用.

    作者:王丽梅;马艳辉;金翊思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神经阻滞联合手法治疗颈源性疼痛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颈源性头痛患者30例,其中颞部疼痛患者行耳颞神经阻滞,顶枕部疼痛患者行颈椎旁神经阻滞,均配合手法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30例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总有效率93.3%;头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针对颈源性头痛的不同部位采用神经阻滞并联合手法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

    作者:邓海峰;石丽宏;张桂芝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高压氧治疗小儿颈缢10例临床分析

    1998年4月~2009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小儿颈缢患儿10例,均符合小儿颈缢的诊断标准[1],男6例,女4例;年龄2~13岁,平均8岁;病程<4 h9例,4~17 h 1例;误缢8例,自缢2例,其中意识朦胧2例,浅昏迷2例,深昏迷6例.10例患儿均经抢救,生命体征稳定后儿科常规吸氧,给予镇静、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营养脑神经、预防或控制感染等药物治疗,并立即配合高压氧(HBO)治疗.均使用NG-90Ⅱ型单人氧气加压舱治疗,视病情由其家长陪同入舱,治疗压力0.16~0.24 MPa(1.6 ~2.4ATA),升压15~20 min,稳压40 min,减压20 min,舱内氧浓度68%~78%.昏迷期每天治疗2~3次,清醒后适当降低治疗压力,改为每天治疗1次,超出20次治疗的患儿休息5 d后再继续.

    作者:谢金祥;何永忠;徐丽珊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

    目的:观察针刀整体松解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治疗作用.方法:48例OA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4例,小针刀组给予针刀整体松解治疗,并配合牵引及超短波;电针组给予电针治疗,并配合TDP照射患部.结果:治疗24 d后,参照加拿大WOMAC及膝关节综合评定表评分,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针刀组下降幅度更大(均P<0.05,0.01).临床疗效比较,针刀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9.2%与45.8%,P<0.05).结论: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OA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提高临床疗效上明显优于电针组.

    作者:万碧江;黄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脑瘫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WHO报道全球每年有5‰新生儿发生脑瘫(CP),我国部分地区发病率为0.5‰~2.0‰[1].目前本病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为明确其发病机制,并针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世界各国均进行积极的研究,并制作许多CP动物模型,现将各种模型的制作方法综述如下.

    作者:李登宇;李洪涛;潘志华;张丽丽;于雪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感应电治疗眼轮匝肌痉挛34例

    自1989年起我科共收治眼轮匝肌痉挛患者34例,均经神经内科确诊,排除其它原因所致的患者,男13例,女21例;年龄25~56岁,平均38岁;病程5 d~5年,其中5~10 d 24例,11~35 d 8例,均表现为单侧眼肌痉挛,其余2例病程3个月及5年,表现为双眼频繁痉挛性收缩,收缩幅度较大,严重影响正常视物;服用安定和654-2等药物治疗无效.

    作者:王锡民;王芸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脊柱手法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观察脊柱手法与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A组40例和B组35例,均采用脊柱手法治疗.B组同时进行中药熏蒸治疗.结果:治疗10 d后,JOA下背痛评分系统行腰椎功能评分,2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P<0.01).治疗前后差值和提高幅度A组明显高于B组(P<0.05,0.01).临床疗效比较,A组显效率高于B组(57.5%与31.4%,P<0.05).结论:脊柱手法结合中药熏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沈俊;羊健中;杨坚;乔蕾;范利;李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针刺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踝关节过度跖屈的疗效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痉挛型脑瘫(CP)踝关节过度跖屈的临床效果.方法:痉挛型CP患儿80例,采用双盲法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推拿、理疗及水疗等综合治疗.针刺组增加头部相应区域及肢体穴位针刺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以踝关节活动度范围为标准制定疗效,针刺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5.0%、82.5%与20.0%、55.0%,P<0.05).结论:痉挛型CP患儿在治疗中配合针刺治疗,可促进疗效的提高.

    作者:吴青伟;王立苹;庞伟;赵彦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行为治疗对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基础生活护理及行为治疗对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122例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行为组59例与对照组63例,均按常规给予基础生活护理.行为组同时采用行为疗法训练患者遵守作息时间、完成劳动技能训练及参加集体娱乐活动,并制定奖惩制度等.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按WHO推荐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ADL量表评分,行为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基础生活护理并用行为疗法对改善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行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有显著作用.

    作者:曾妙容;刘建伟;刘旭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肺康复治疗对慢阻肺缓解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对慢阻肺(COPD)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80例缓解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按呼吸内科COPD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根据患者身体状况每天增加四肢的主动运动;训练组每天进行吸氧、呼吸肌锻炼和全身运动、营养指导及康复教育等康复治疗.结果:治疗前2组肺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4周后训练组肺功能及运动耐力(6 min步行距离)测定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COPD缓解期患者制定系统的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肺的功能及运动耐力.

    作者:于碧磬;卢冬梅;丁雪梅;凌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检测冠心病中医各证型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浓度,为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179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按中医辨证分为心血瘀阻29例、痰浊内阻27例、阴寒凝滞33例、心肾阴虚30例、气阴两虚33例及阳气虚衰27例共6型,与排除冠心病的体检人员(对照组)30例均进行血浆FIB浓度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患者FIB浓度均值明显升高(P<0.05);冠心病组中各证型间比较,阳气虚衰型FIB浓度>阴寒凝滞型>痰浊内阻型>气阴两虚型>心血瘀阻型>心肾阴虚型.阳气虚衰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其FIB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各证型(P<0.05).结论:FIB浓度的变化可能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在不同证型中阳气虚衰型FIB浓度增高其临床指导意义更大.

    作者:徐采云;邢之华;刘卫平;杨天伦;肖艳平;崔寒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运动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目的:观察物理因子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效果.方法:72例膝关节OA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6例,均给予短波治疗.观察组患者增加膝关节等长收缩训练、渐进抗阻训练等.治疗前后采用疼痛目测类比法(VAS)和膝关节功能评分评定膝关节疼痛程度及功能.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0.01),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膝关节功能评分,观察组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膝关节OA患者在治疗中增加运动疗法能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曹曼林;李韵;白跃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中国康复杂志

中国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