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义
2005年10月~2009年10月我科收治的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1]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2例,并经CT或MRI确诊,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1例,男42例,女19例;年龄19~66岁,平均39.2岁;病程1 d~15年.对照组61例,男39例,女22例;年龄18~68岁,平均39.8岁;病程1 d~16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给予颈椎牵引及手法按摩治疗,观察组同时配合动态干扰电治疗.①颈椎牵引:采用ATA-1型颈椎自动牵引机,患者端坐、颈椎前屈15~ 20°,枕颌套式,3~5 kg,逐渐加重至耐受,牵引5 min,间歇1 min,共30 min,每日1次.
作者:胡华亮;毛陵森;匡奕瑛;王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结合面肌运动训练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73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A组35例和B组38例,均给以常规药物、理疗和针刺治疗.A组同时结合面肌运动训练.结果:治疗21 d后,Sunnybrook神经功能评分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2组间比较,A组提高幅度高于B组(P<0.05).临床疗效比较,A组痊愈显效率明显高于B组(65.8%与51.4%,P<0.05).结论:康复结合面肌运动训练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面肌运动功能的提高有显著促进作用.
作者:韩肖华;叶飞;柯志刚;刘学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颈源性头痛患者30例,其中颞部疼痛患者行耳颞神经阻滞,顶枕部疼痛患者行颈椎旁神经阻滞,均配合手法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30例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总有效率93.3%;头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针对颈源性头痛的不同部位采用神经阻滞并联合手法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
作者:邓海峰;石丽宏;张桂芝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艾条温和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的浓度变化及其作用机理.方法:CSG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温灸组取双侧胃俞、内关、足三里、梁丘、太冲及中脘穴进行温和灸,每穴5 min,每日1次.对照组口服法莫替丁片、铝碳酸镁片、甲硝唑及阿莫西林片治疗.1个月后,温灸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EGF浓度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0.01),温灸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温和灸能通过降低CSG患者血清EGF浓度,达到抑制胃粘膜损伤、促进受损胃粘膜修复,故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曾庆朗;杨立志;曾庆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2001年5月~2007年6月我院收治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颈椎病患者106例[1],男51例,女55例;年龄19~70岁,平均31.5岁;病程15 d~12年,平均3.2年;混合型26例,神经根型25例,颈型22例,椎动脉型22例,交感神经型7例,脊髓型4例[2].106例分为观察组55例与对照组51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采用关节松动术配合激发点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及牵引治疗.①关节松动术:患者俯卧位,采用Maitland分级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先做颈椎1~2级分离牵引1~2次,继做颈椎棘突垂直按压术、侧推棘突术、横突按压术,10 min,手法由轻到重,幅度控制在1~2 mm.
作者:纪宪法;姜俐俐;李秀玲;张延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究补充丙酮酸钙对小鼠肝脏抗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小鼠32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组)、运动对照组(Ec组)、丙酮酸钙组(P组)、运动丙酮酸钙组(Ep组)各8只.P组、Ep组小鼠每天给予600 mg/kg·d的丙酮酸钙灌胃; C组、Ec组给予同等剂量蒸馏水灌胃.3周末时Ec组和Ep组大鼠进行力竭运动实验.检测各组肝脏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TNOS,iNOS)及肝线粒体中的钙(Ca2+)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Ec组及Ep组小鼠肝脏组织TNOS、iNOS及NO、线粒体Ca2+的浓度均明显上升(P<0.05,0.01);Ep组明显低于Ec组(P<0.05,0.01);P组与C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充3周的丙酮酸钙能明显降低急性运动性肝损伤NO和线粒体Ca2+浓度,对预防和治疗运动性急慢性肝病有指导意义.
作者:陈永亮;张美;廉征宇;吕国枫;刘丽红;殷盛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为临床防治提供资料.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32例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一般资料、辅助检查、精神神经症状、躯体疾病和并发症、治疗和预后等.结果:32例中男性占93.7%,文化程度低,体力劳动的患者发病率高;主要精神症状有谵妄、幻觉、妄想、记忆和智能障碍、人格改变、冲动行为;主要神经系统症状有肢体震颤,共济失调,末稍神经炎,癫痫样发作,构音障碍等.脑电图与经颅多普勒超声异常率高(46.9%和31.3%).32例经治疗后有效率为78.1%.结论: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发病率高,危害大,可造成严重精神及躯体损害,应引起全社会对本病防治的重视.
作者:严文琼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以膳食纤维蘑芋为主的蘑芋葡甘聚糖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日本大耳兔24只,随机分成3组各8只,正常组喂普通饮食,模型组喂高脂饮食,蘑芋葡甘聚糖组(KGM组)喂高脂饮食+7.5%蘑芋葡甘聚糖.于实验开始前及实验第6、12周末时采血检测血脂中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C反应蛋白(CRP).12周后处死动物,行主动脉HE染色,分析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形态并比较组间的区别.结果:干预6周时,模型组及KGM组血脂各指标及ox-LDL、CRP与干预前及正常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0.01),模型组高于KGM组(P<0.01);SOD浓度,模型组
作者:高启军;万书平;杨广龙;魏辉;于晓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针刀整体松解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治疗作用.方法:48例OA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4例,小针刀组给予针刀整体松解治疗,并配合牵引及超短波;电针组给予电针治疗,并配合TDP照射患部.结果:治疗24 d后,参照加拿大WOMAC及膝关节综合评定表评分,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针刀组下降幅度更大(均P<0.05,0.01).临床疗效比较,针刀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9.2%与45.8%,P<0.05).结论: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OA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提高临床疗效上明显优于电针组.
作者:万碧江;黄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7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8例,HBO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HBO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听力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0 d后,2组患者纯音听阈值测定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HBO组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比较,HBO组痊愈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0.0%与28.9%,P<0.05).结论:HBO治疗对听力下降及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贾敏;袁琨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脊柱手法与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A组40例和B组35例,均采用脊柱手法治疗.B组同时进行中药熏蒸治疗.结果:治疗10 d后,JOA下背痛评分系统行腰椎功能评分,2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P<0.01).治疗前后差值和提高幅度A组明显高于B组(P<0.05,0.01).临床疗效比较,A组显效率高于B组(57.5%与31.4%,P<0.05).结论:脊柱手法结合中药熏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沈俊;羊健中;杨坚;乔蕾;范利;李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自我间歇性导尿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作用.方法:脊髓损伤排尿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采用自我间歇性导尿术.依从组同时配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在患者出现问题时给予常规解释和指导.比较2组治疗后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过28 d的干预治疗,干预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的患者能很好遵照医嘱自我执行间歇性导尿术,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
作者:孟玲;时丽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实验性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aspases-3蛋白、Bax和BcL-2基因调控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机制与临床意义.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2只.实验组大鼠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再灌注后2组大鼠均于不同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评分(Bederson评分)、按Feeney评分测定整合及协调功能,检测前肢放置试验和运动功能得分;利用TUNEL法观察脑神经元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区Caspases-3、Bax和BcL-2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大鼠再灌注6 h~7 d时 Bederson和Feeney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前肢放置检测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0.01).14 d各项检测指标转为正常,与对照组相同.再灌注48 h点实验组大鼠皮质及海马区TUNEL、Caspase-3和Bax阳性神经元达高峰,然后开始下降,14 d接近3 h点表达,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再灌注6 h~7 d点皮质海马区Bcl-2阳性神经元表达呈降低趋势,14 d接近3 h点.结论:脑缺血后Caspases-3蛋白、Bax和Bcl-2基因表达调控神经元凋亡并促进神经损伤.
作者:刘广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吞咽障碍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的表现,分析脑卒中部位与吞咽障碍发生类型的关系.方法:首次发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62例,根据不同病变部位分为单侧大脑半球组、双侧大脑半球组、脑干与小脑组及多发性卒中组.入院后3 d内完成临床吞咽功能评估;入院7 d进行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VFSS);记录分析吞咽障碍的类型和脑卒中的病变部位.结果:入院3 d内临床吞咽评定4组患者中有29例(46.8%)存在吞咽困难,其中脑干及小脑组发生吞咽困难的百分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于7 d时VFSS检测11例能完成,其中单侧大脑半球组3例、双侧大脑半球组2例,多出现口腔期困难;脑干及小脑组2例,多出现咽期困难;多发卒中组4例,口腔期和咽期均受影响.吞咽异常表现类型为唇闭合无力、舌运动减弱、误吸及环咽肌功能不全、吞咽反射延迟、喉上抬差、会厌谷和/或梨状窝滞留、喉渗透等.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评定可明确吞咽口阶段的生理状态,VFSS可明确咽阶段及有无误吸.为避免吞咽困难所致的并发症及预防或治疗吞咽困难,需尽早完成吞咽评定,且可以节省患者总体费用及加快改善预后.
作者:李爱东;周国强;张志;黄宗青;刘洪涛;张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自1989年起我科共收治眼轮匝肌痉挛患者34例,均经神经内科确诊,排除其它原因所致的患者,男13例,女21例;年龄25~56岁,平均38岁;病程5 d~5年,其中5~10 d 24例,11~35 d 8例,均表现为单侧眼肌痉挛,其余2例病程3个月及5年,表现为双眼频繁痉挛性收缩,收缩幅度较大,严重影响正常视物;服用安定和654-2等药物治疗无效.
作者:王锡民;王芸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运动并呼吸训练对慢阻肺(COPD)患者的影响.方法:COPD缓解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训练组各30例,均常规治疗.训练组增加运动和呼吸训练.结果:治疗2个月后,肺功能检测,FEV1(%)及FEV/FVC值训练组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常规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临床自觉症状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运动并呼吸训练能显著改善缓解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冯利君;易新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为3组,均按脑卒中常规治疗,A组21例同时加用吞咽功能训练、项针疗法及低频电刺激;B组20例加用低频电刺激及项针疗法;C组19例给予低频电刺激.结果:治疗3周后,3组吞咽及言语功能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A组高于B、C组(P<0.05,0.01);临床疗效比较,痊愈显效率及总有效率A组>B组>C组(P<0.05,0.01).结论:多项适宜的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改善和恢复有很大作用.
作者:唐强;边静;王艳;全成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痉挛型脑瘫(CP)踝关节过度跖屈的临床效果.方法:痉挛型CP患儿80例,采用双盲法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推拿、理疗及水疗等综合治疗.针刺组增加头部相应区域及肢体穴位针刺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以踝关节活动度范围为标准制定疗效,针刺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5.0%、82.5%与20.0%、55.0%,P<0.05).结论:痉挛型CP患儿在治疗中配合针刺治疗,可促进疗效的提高.
作者:吴青伟;王立苹;庞伟;赵彦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基础生活护理及行为治疗对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122例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行为组59例与对照组63例,均按常规给予基础生活护理.行为组同时采用行为疗法训练患者遵守作息时间、完成劳动技能训练及参加集体娱乐活动,并制定奖惩制度等.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按WHO推荐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ADL量表评分,行为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基础生活护理并用行为疗法对改善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行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有显著作用.
作者:曾妙容;刘建伟;刘旭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平衡针刺结合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作用.方法:脑卒中偏瘫并发SHS患者64例,随机分为3组,A组21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B组21例取偏瘫、肩痛及升提穴平衡针刺治疗;C组22例按A、B组方案综合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FMA)及简易上肢功能检查量表(STEF)评定上肢及手的功能,3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C组明显优于A、B组(均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疼痛状况(PPI)评分,3组比治疗前均明显下降,C组低于A、B组(均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平衡针刺结合功能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后SHS的治疗效果,加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
作者:苏久龙;潘翠环;万新炉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