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静辉;余怀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肺结核并发抑郁、焦虑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肺结核并发有抑郁、焦虑患者1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均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配合心理干预、生活指导、结核病防治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指导.结果:治疗3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CL-90各项评分均明显降低;肺结核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0.01).结论: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肺结核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康复.
作者:石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肺康复影响因素的作用.方法:7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8例,观察组进行健康教育、运动指导、电话督导等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按平时就诊习惯,要求患者定期复诊,规范用药等.结果:干预1年后,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依从性及肺功能的改善状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肺康复患者疗效中起着积极的影响.
作者:聂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4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各20例,均按重度颅脑损伤常规处理.针刺组患者伤后第1天即配合针刺人中、电针内关、涌泉、劳宫等穴.治疗1、2、3、5及7 d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患者脑脊液中IL-6,IL-8的浓度.结果:在伤后1 d时2组脑脊液中IL-6,IL-8浓度与正常值比较迅速升高并达到高峰,3 d开始逐步下降,7 d后轻度上升.针刺组2、3、5及7 d时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能抑制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IL-6,IL-8的浓度,从而减轻损伤后炎症反应所致继发性脑损害.
作者:吴建宏;高卫国;徐鸣;王吉圣;张亚平;傅志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2006年3月~2008年3月我院收治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LDH)诊断标准的患者350例[1],男228例,女122例;年龄18~72岁,平均33.2岁;病程3 d~15年.
作者:周和平;张弿;骆明军;吴晓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各种工业意外和职业病不断增加.工伤不仅严重影响受伤职工个人及家庭生活,也造成大量社会劳动力的丧失,影响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因而以恢复劳动者身体功能和职业劳动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工伤康复由此应运而生,各国相继实施工伤保险制度以分散风险,同时高度重视工伤康复的作用,降低工伤所造成的损失和保障工伤职工的基本权益.
作者:王莲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McKenzie法结合运动疗法及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力学效应.方法:90例确诊患有该病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A组采用McKenzie法结合运动疗法及牵引,B组采用中医推拿配合中频电疗及牵引治疗.治疗前后均使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下背痛评分标准评分,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JOA下背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0 d后2组JO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P<0.01),2组间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P<0.05).临床疗效比较,A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 结论:McKenzie法结合运动疗法及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显著提高康复疗效.
作者:华强;夏文广;郑婵娟;余兰芬;周元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并发抑郁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并发抑郁患者56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28例,均按神经内科脑血管病常规处理,并配合综合康复治疗.A组在治疗过程中针对患者心理状况给予心理疏导及增加抗抑郁药物治疗.结果:治疗3周后2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A组更显著;Lindmark手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明显提高,2组间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均P<0.05).结论:早期康复联合抗抑郁治疗能明显缓解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治疗的依从性和肢体功能明显提高,提示脑卒中手功能障碍并发抑郁患者配合心理干预有重要意义.
作者:史文红;李雪萍;陈安亮;于俊龙;程凯;周俊;王伟;杨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导师制是师生之间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其特点是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加以教育和指导[1].导师制决定大学生专业社团的活动成效,也是社团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本文以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康复社团为切入点,探讨专业社团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如何开展高职院校的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等方面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专业社团从发起建立到实践活动开展已2年多时间,通过导师对专业社团选拔培养社团负责人,共同研究活动内容与实践尝试的指导,已取得一定成效.
作者:尹宪明;戴铃;钱哓蓉;凌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反复发作眩晕青年人椎动脉发育差异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多普勒检查特点.方法:选择65例1年内反复发作眩晕>2次并<45岁的青年人为眩晕组,3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2组被检者双侧椎动脉内径、收缩期高流速及每分血流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眩晕组中右侧椎动脉狭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同侧,两侧椎动脉内径、收缩期高流速及血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对照组椎动脉收缩期高流速左侧>右侧(P<0.05).结论:反复发作眩晕青年人中右侧椎动脉狭窄检出率较高,双侧椎动脉均较窄细;其双侧椎动脉供血不平衡可能是引起眩晕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张英谦;杨芬;陈雪涛;赵发国;张卫清;吕强;石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理、人文关怀对脑卒中后抑郁及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256例首次发生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心理、人文关怀治疗组(关怀组)和对照组各128例,均按常规神经内科脑卒中常规治疗方案处理,并给予抗抑郁及康复治疗.关怀组配合心理干预与人文关怀,内容包括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内心感受,针对性给予支持、安慰;根据患者心理分期特点分别进行精神分析、认知、行为、家庭、疏导及暗示疗法等.治疗前后2组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DM)进行抑郁程度评分,卒中量表(NIHSS)评定肢体功能.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HAMD和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2组间比较,关怀组各项评分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心理和人文关怀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状,对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作者:袁勇;曾国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2006~2007本科诊治神经衰弱患者84例,均符合神经衰弱的诊断标准[1],男22例,女62例;年龄32~35岁;病程9~10年;排除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此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作者:龙桂花;王育庆;丁晓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系统康复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R)后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对因膝骨关节病行TKR常规治疗后接受渐进抗阻训练、终末伸膝训练、扶助行器负重行走、身体平衡及关节本体感觉训练,同时配合物理疗法等系统康复训练的30例患者(A组),与TKR后自行功能锻炼的28例患者(B组)均进行术后6个月回访,并应用美国纽约特种医院膝关节评估系统(HSS)评定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6个月,A组膝关节HSS总分及疼痛、肢体功能及关节活动度单因子评分均高于B组(P<0.05).结论:TKR后系统康复训练的介入能更好缓减患者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胡凤娟;杨卫新;李莉;何怀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1]的颈椎病患者96例,男42例,女54例;年龄31~72岁,平均51.2岁;病程5 d~12年,平均10.5个月.96例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5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袁筱岩;单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2005年5月~2008年5月在我科住院符合中医病征诊断疗效标准[1]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4例,并经CT或MRI确诊,男58例,女46例;年龄(45.5±18.2)岁;病程(180.5±71.4)d;突出部位L3~S1 .10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2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均给予20%甘露醇针250 ml加地塞米松1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口服布洛芬片0.4 g,每日3次,连续7 d;配合超短波治疗,采用CDB-1型超短波,频率40.68 MHz,波长7.37 m,输出功率250 W,板状电极25 cm×20 cm,腰部并置,无热量或温热量, 20 min,每日1次,连续2周.
作者:张德清;何建永;王刚;孙锋;周游;陆兆双;李东冬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痉挛瘫痪的改善及对患者ADL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106例,随机分为2组.张力组54例,采用张力平衡针法,上肢取屈肌侧极泉、尺泽、大陵,伸肌侧肩髃、天井及阳池穴;下肢伸肌侧血海、梁丘、照海,屈肌侧髀关、曲泉、解溪及申脉穴.传统组52例,采用传统针刺方法治疗.治疗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BI)及生活质量指数(QLI)评定患者的ADL及生活质量.结果:经过30 d的治疗,2组患者BI及QL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0.01);与传统组比较,张力组提高更显著(P<0.05,0.01).结论:张力平衡针法能有效缓解脑卒中痉挛瘫痪状态,促进ADL及生存质量的提高.
作者:刘智;章薇;娄必丹;林华;李金香;王净净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长蛇灸治疗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早中期AS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A组使用温热、芳香中药及艾绒置于患者脊柱两侧成长蛇形,点燃后自行燃烧.B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5,0.01),B组下降更显著;临床疗效评定,A组临床控制及显效率明显高于B组(70.0%与40.0%,P<0.05).结论:长蛇灸治疗早中期AS可明显提高临床效果.
作者:左祖俊;丁昀;管晓峰;邹三明;李志华;王少敏;田荣华;杨运秀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药热敷结合超声波治疗腰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腰肌筋膜炎患者70例,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均采用超声波治疗;观察组同时结合中药热敷.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4%与87.5%,P<0.01).结论:中药热敷结合超声波治疗对腰肌筋膜炎有较显著的疗效.
作者:廖曼霞;王俊;周世超;廖麟荣;伍书贤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Orem自护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均针对性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将Orem自护理论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结果:治疗10周后,观察组住院精神病患者观察量表(NOSIE)、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RPOS)评分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0.01).结论:应用 Orem自护理论可以加快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的改善,降低社会功能缺陷的程度,提高康复效果.
作者:周小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对银屑病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银屑病关节炎患者4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均予口服美洛昔康及甲氨蝶呤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增加中药熏蒸辅助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2组关节压痛及肿胀指数、晨僵时间、疼痛目测、皮疹变化评分及血沉和C-反应蛋白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0.01).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4.4%与54.5%,P<0.05).结论:药物配合中药熏蒸治疗银屑病关节炎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田溢卿;陶杰梅;张风肖;闫永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56只Wistar大鼠分为损伤组、地塞米松组(DSP组)及盐水组各16只,正常组8只.前3组大鼠均右侧股外侧切口,钳夹右侧坐骨神经造成神经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即刻DSP组局部肌肉间隙内注射DSP 0.5 mg/kg,每日1次;盐水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均4周;损伤组及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CGRP的变化.结果:造模术后各时间段比较,DSP组脊髓运动神经元CGRP的表达均高于其它各组(P<0.01).结论:DSP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CGRP的表达增强,可能是其促进神经元修复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者:于向民;周燕;潘晓亮;李玲;王东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