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的影响

石丽宏;邓海峰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阻滞, 脑卒中, 假性球麻痹, 吞咽障碍
摘要: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脑卒中并发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作用.方法:64例脑卒中合并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2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阻滞组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结果:治疗前2组意识状态和吞咽功能评分相近, 治疗20 d后吞咽功能评分2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阻滞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并发假性球麻痹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中国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仰卧位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仰卧位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采用仰卧位推拿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刺五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0.0%、97.5%与41.7%、83.4%,P<0.05).结论:仰卧位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疗效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作者:姜功道;李陈盈;陈志伍;赵焰;邓丽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合谷刺配合艾灸治疗跟痛症32例

    跟痛症患者32例,均符合跟痛症诊断标准[1],男12例,女20例;年龄36~76岁;病程7 d~10年;左足跟10例,右足跟22例;X线片示跟骨内侧结节处有骨刺形成,尖端朝向前方.

    作者:方伟;何少斌;穆敬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联用灯盏细辛与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疗效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与弥可保联合应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106例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3例,在常规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基础上,2组均采用弥可保注射液500 μg静脉推注,每日1次.观察组同时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30 ml于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4周后血糖均明显下降(P<0.05),血脂、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纤维蛋白原观察组明显改善,对照组无显著变化;神经传导速度在治疗4及6周时2组均缓慢上升,观察组上升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3.0%与52.8%,P<0.01).结论:灯盏细辛与弥可保联合应用治疗DPN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作者:徐沙丽;李中明;李哈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综合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HBO)综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63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1例,均用中西药物对症治疗,A组加用吞咽康复训练及电刺激治疗,B组加用HBO治疗,C组采用A、B 2种方法综合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3组X线动态造影录像(VF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3组间比较C组优于A、B组(P<0.05).结论:多种康复方法联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牛秀茹;邢军;陈金平;闫鹤立;苑欣然;刘慧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中国人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无关

    目的:了解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中国人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多聚酶链反应和分子杂交技术对该位点在中国人群TIA患者(99例,TIA组)中的分布进行检测和分析,并与无TIA史的对照组人群(104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在2组受试者中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CC、CT及TT 3种基因型在TIA组分布频率分别为31.3%、42.4%和26.3%,对照组分别为19.2%、53.9%和26.9%;2组人群C677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2.5%与46.2%,2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中国人群TIA发病无关.

    作者:王传霞;赵勇;王建春;孙慧;马丽媛;邵建华;刘力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家庭康复中运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偏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家庭康复中运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IMT)对偏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颅脑损伤致半身偏瘫患儿43例,分为强制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均行常规康复治疗,并指导家庭中的康复训练,对照组患儿训练中不限制健肢活动;强制组则限制健肢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应用CIMT疗法,每天家庭训练时间为2 h.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儿的动作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且强制组各评定指标均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康复中应用ClMT可显著提高偏瘫患儿上肢的康复效果.

    作者:孔勉;白静蓉;董小丽;温元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超声波治疗脑梗死的疗效预后和对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联用超声波治疗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D-dimer)含量的影响.方法:发病24 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超声波组及常规组各60例,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超声波组同时联用超声波治疗.2组患者在入院时及治疗3周后进行血浆D-dimer的检测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临床疗效;同时选取88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健康组)作为阴性对照.随访1年,将死亡及再发卒中记录为终点事件对患者生存曲线进行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超声波组与常规组D-dimer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与常规组比较,超声波组下降速度更明显;但仍高于健康组(P<0.05).临床疗效评定,超声波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91.7%与73.3%,P<0.05);比较2组生存曲线发现,超声波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11.7%与31.7%,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辅以超声波治疗可明显降低血浆D-dimer含量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作者:胡义奎;杜艳华;李连;刘文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康复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

    康复护理是一门新的护理专业,是康复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1],康复护理的目标是使患者达到大限度的康复,并回归社会[2].

    作者:尹宪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择时按摩与对症护理治疗习惯性便秘

    目的:观察择时按摩与对症护理对习惯性便秘的效果.方法:63例习惯性便秘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32例依据中医子午流注理论,择时按摩、点穴、补泻并施以手法及对症护理干预;对照组31例治疗时不选择时间,采用常规按摩手法治疗.结果:治疗3周后,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68.8%、93.8%与41.9%、83.9%,P<0.05).结论:择时按摩配合对症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习惯性便秘的疗效.

    作者:罗雪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健康教育的需求,以探索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和内容.方法:颅内动脉瘤患者82例,均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术后采用健康教育知识需求及方式问卷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82例患者对脑血管疾病的发生(97.6%)、动脉瘤栓塞治疗的目的意义(95.1%)及预后情况(93.9%)等相关知识需求强烈;与医护人员交谈(98.8%)、为患者提供科普手册(91.5%)2种方式受欢迎. 结论:开展医院应对患者健康教育,并根据患者的健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以促进患者身心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敏丽;庞玉玲;宋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心脑血管病急性期的情感障碍

    目的:初步探讨急性心脑血管病并发情感障碍的发病规律及发病机制.方法:心脑血管疾病患者68例,按疾病类型分为脑卒中组35例和冠心病组33例,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均进行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SDS、SAS)测评.结果:脑卒中组、冠心病组SDS、SA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病程的第2、3周达高峰,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脑血管病有较高的情感障碍,发生率为一过性;其发生机制与病变性质无关.

    作者:洪永春;石元洪;吴蔚;周金枝;谢敏华;吴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脑卒中患者126例分为早期康复组62例和对照组64例,均进行常规药物对症治疗.康复组同时配合早期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前后2组均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ADL及情感状态(HAMD)评分比较.结果:治疗1、3及6个月时ADL、ESS及HAMD评分,康复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效减少抑郁的发生.

    作者:戴玉杰;董俊霞;付景涛;王咏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等速肌力训练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表面肌电的影响

    2007年3月~2007年5月在我院骨科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56~73岁,平均63.4岁;病程1 d~7年;股骨颈骨折5例,骨关节炎3例,髋关节发育不良2例,髋关节强直1例.

    作者:程凯;李雪萍;周俊;杨婷;于俊龙;王黎明;桂鉴超;宋华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针刺神经干及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刺神经干及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手功能障碍的恢复作用.方法: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针刺组分别选取患侧前臂桡神经、正中神经及尺神经干分布区域的3个点配合常规穴位针刺;训练组综合应用运动及作业疗法;综合组则采用2种方法结合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Lindmark手功能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0.05),与针刺组及训练组比较,综合组手功能评分上升更显著(P<0.05).治疗后ADL评分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神经干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手功能恢复的疗效.

    作者:陈安亮;李雪萍;于俊龙;史文红;周俊;王伟;徐迪;杨婷;袁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我国大陆弱智儿童家庭康复相关总是问题研究进展

    本文从家庭康复需求、学龄前与学龄期家庭康复现状、家庭环境对康复影响几个角度,对我国弱智儿童家庭康复相关问题进行归纳与总结,分析存在问题,以求对弱智儿童家庭康复的研究有所帮助.

    作者:罗苏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康复训练

    2005年2月~2007年1月本科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98例(98髋),男56例,女42例;

    作者:饶珍保;杜杏莉;阮娜;陈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黑质内注射脂多糖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毁作用以及对小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 d组、1周组、2周组和2个月组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向大鼠单侧黑质内注入LPS,于注药后1 d、1周、2周和2个月时分别经腹腔注射阿朴吗啡诱发动物旋转行为为造模成功;按各组不同时间点观察大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变化和小胶质细胞活化过程、纹状体和黑质部位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及黑质变性神经元.结果:单侧黑质内注入LPS后的各组黑质TH+细胞数分别较对侧减少12%~71.5%;其损伤侧纹状体和黑质DA及其代谢物含量降低28.2%~65.7%(均P<0.05~0.01);1周组Fluoro-Jade B染色可见染色阳性神经元;LPS注射的各组黑质均可见活化的小胶质细胞.结论:黑质注入LPS可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和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

    作者:王普清;孙圣刚;张允健;乔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术后早期的康复干预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术后早期康复介入对促进肠功能恢复及发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老年急性肠梗阻术后患者82例,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2组均采用肠梗阻松解术治疗,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配合康复干预.结果:治疗7~10 d后,观察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发生并发症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术后早期康复干预可促进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术后肠功能的恢复及伤口的愈合,降低肺部及尿路感染率.

    作者:王良琼;陈海燕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脑性瘫痪患儿脑细胞葡萄糖代谢与发育商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脑细胞葡萄糖代谢与发育商(DQ)的关系. 方法:符合脑瘫诊断标准的脑瘫患儿33例(脑瘫组),均采用Gesell发育量表(GDS)进行测试,同时进行18F-FDG脑显像检查(简称PET),并与健康自愿体检正常儿童(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脑瘫组中PET脑显像异常30例,正常3例;PET脑显像异常与动作能、应物能、应人能和言语能均有明显相关性;单灶低代谢灶其4个能区表现为轻度异常,多灶和弥漫低代谢灶则分别为中度和重度异常,且脑细胞葡萄糖代谢异常程度越重,DQ分值越低(P<0.05或0.01). 结论:脑细胞葡萄糖代谢异常可影响小儿的DQ状况.GDS结合PET脑显像检查可了解患者脑葡萄糖代谢功能和细胞活动功能,客观反映脑细胞损伤部位及程度,对于脑瘫患儿DQ状况的评估以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翟琼香;曾小璐;郝英;肖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耳穴压丸对冠心病患者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耳穴压丸对冠心病患者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46例,分为对照组20例和耳穴组26例,均给予常规冠心病药物治疗,耳穴组同时加用耳穴压丸法治疗,将粘于胶布的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心、小肠、交感、内分泌及皮质下,患者每日自行按压4次,每5 d换贴1次,历时60 d.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血清MDA含量及SOD活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耳穴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血清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耳穴压丸能提高冠心病患者抗氧化酶的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对冠心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明显的作用.

    作者:王岱君;田华;苗云芝;陈秀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中国康复杂志

中国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